邵宇
过去两年全球经济的运行在很多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2020年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但时间最短的衰退;2021年又出现了最迅速的、但不均衡的(K型)复苏。
与2008~2009年金融大危机相比,2020~2021年疫情大流行时期的工业生产和贸易都更富有弹性,但持续性却更弱。工业生产方面,“大危机”的恢复期为26个月,“大流行”为12个月。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表现迥异,“大危机”时期,前者花了108个月才回到危机前的水平,而后者仅用了12个月。由此可见,“大危机”时期工业生产复苏的主力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反观“大流行”期间,虽然新兴经济体也更富有弹性,但发达经济体则更为持续。
从贸易量上看,“大危机”的恢复期为43个月,“大流行”为14个月。但从持续性上看,发达经济体直到“大流行”之前都在扩张,而新兴经济体仅持续了18个月。从商品贸易单位价值(即价格)指数上看,“大流行”期间涨价速度显然更快。发达经济体贸易量和单位价值指数的走势与全球较为一致,与“大危机”期间比较“,大流行”期间量的收敛速度更快。
就全球而言,2022年仍是复苏之年,但速度将明显放缓。全球和各主要西方经济体的GDP等重要经济数据的增速还会下行,但仍高于疫情前的平均水平;欧盟、英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的GDP缺口还会进一步收敛,并基本回到潜在产出水平;疫情防控期间的多项非常规措施将逐步退出,政策着眼点从短期托底和保就业转为提升长期潜在产出水平。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不仅取消了与疫情大流行有关的限制,还取消了某些形式的失业福利,供應链瓶颈和劳动力短缺状况或趋于改善。
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回归潜在增速水平,中枢下移,步入5%的时代,2022年稳增长的诉求与必要性提升,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扩张可能性上升。2022年,部分制约消费的因素将取得一定程度的好转,但大幅度的改善依旧难以实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对消费的影响逐渐长尾化,值得关注的方面也存在,居民储蓄增长,预防性储蓄高增,能否将超额储蓄转化为消费是非常重要的看点。2022年,基建投资偏慢的情况预计将边际好转,年末年初基建项目落地,引起基建投资修复的可能性增加,但基建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预计2022年基建投资增速在5%左右。
伴随着疫苗覆盖率的提升,通胀压力之下,海外货币、财政政策正逐渐回归常态。所以,2022年将是货币退潮之年。在外需高点已过、居民消费复苏仍然乏力的情况下,国内跨周期政策也将走向对立面——从“外松内紧”到“外紧内松”,这一转变将是2022年的一大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