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潇
在2021年7月举行的东京奥运会上,由于卷入兴奋剂丑闻,俄罗斯的国名、国旗和国歌被禁止出现在比赛中。当俄罗斯选手站上冠军领奖台时,响彻全场的则是一段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旋律——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在每一次的国际体育竞技中,我们都能听到参赛国的国歌,这些歌曲饱含着国民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鼓舞着运动员为国家荣誉而奋斗。但是,你们可曾知道,这些国歌背后都隐藏着一些令人惊叹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国歌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最“老”的国歌
荷兰的历史歌曲《威廉·凡·那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歌,也是最早反映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歌曲之一。这首歌曲产生于16世纪,是当时尼德兰反对西班牙统治的革命群众所唱的一首“乞丐歌曲”。“乞丐”是1566年“贵族同盟”向总督请愿时,西班牙大臣骂他们的话,但“贵族同盟”却以被骂为乞丐而自豪,并把“乞丐”作为自己的别名,把乞食袋和讨饭碗的图样作为自己的标志。后来,革命群众也自名乞丐,在起义队伍中经常可以听到“乞丐万岁”的口号。这首歌曲的歌词创作于1568年前后,是按照尼德兰革命时期贵族派革命领袖威廉·凡·那骚的口气写的。“我威廉·凡·那骚出身日耳曼血统,我一心忠于祖国,直到我的生命告终。奥伦治亲王自由而无所畏惧,对西班牙皇帝我一定永远效忠……”
威廉·凡·那骚的出身是奥伦治亲王, 1568年革命发动后,他领导北方起义军反抗西班牙的镇压,但矛头指向压迫尼德兰人民的西班牙官吏,对西班牙统治者则采取妥协的政策,这从歌词中“对西班牙皇帝我一定永远效忠”一句可以看出来。歌词共有15段,把每段歌词的第一个字母连起来,就是威廉·凡·那骚(William van Nassau)的名字。这种“析字”形式,在中世纪欧洲的民间诗歌中是很流行的。《威廉·凡·那骚》的曲调产生于1572年以前,歌词和曲调的作者都已无从查考。
在世界各国国歌中,歌词最古老的是日本国歌《君之代》,歌词选自延喜五年(公元1565年)醍醐天皇敕选的《古今和歌集》卷第七,是平安时代(794年—1185年)的一首贺歌。但日本国歌的曲调产生较晚,是明治十三年(1880年)宫内省雅乐部伶人林广守创作的。
不得已的沉默
当有些国歌奏起的时候,你是永远看不到该国运动员跟着唱的,这并不是他们不爱国,而是因为没词可唱。世界上有3个国家的国歌是没有歌词的,它们分别是西班牙、圣马丁诺和波黑。
这些国家的国歌歌词,像其国家一样命途多舛。以西班牙为例,西班牙国歌《皇家进行曲》歌词经历了数次填写,又数次更改,直到今天都未能达成一致,所以变成了没有歌词的国歌。
哈布斯堡王朝时期的西班牙建立起“日不落帝国”。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位国王查理六世死后未留下男性子嗣,王位出现空缺。宗亲奥地利王室和法国波旁王朝(查理的侄孙)都觊觎西班牙王位,于是,奥地利和法国之间爆发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年—1714年)。这场战役中,法国波旁王朝继承了西班牙王位,西班牙进入了波旁王朝时期。西班牙国歌正是在波旁王朝统治时期创作的,它的前身是创作于1761年的《投弹兵进行曲》。《投弹兵进行曲》的创作者是军人出身的作曲家埃斯皮诺萨,创作初衷是为了给西班牙军队行军时打气,这首军乐因其节奏感强、富有生机活力,在1770年被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升为《荣誉进行曲》,成了西班牙的“准国歌”。埃斯皮诺萨没什么文化,写不出歌词,因此,这首进行曲流传甚广,但一直没有歌词。多年之后,人们将它当作国歌,因为皇室出场时常用这首进行曲,它被命名为《皇家进行曲》。
1869年的革命之后,普里姆将军举行了面向全国征集新国歌的活动,但征集结束后,评选委员建议仍将原来的《皇家进行曲》作为西班牙国歌。
有很多人也尝试着为国歌写词,里维拉独裁时期、佛朗哥统治时期,包括2007年西班牙奥委会也都为西班牙国歌编写过歌词,但是都无疾而终。2007年6月,西班牙政府批准该国奥委会为国歌征集歌词,并希望以此支持西班牙申办2016年奥运会。最后,现年52岁的失业工人保利诺·库韦罗写的歌词被选中,不过一些政治家对歌词并不满意,所以,西班牙国歌至今没有歌词,只能演奏,无法演唱。
同歌不同国
有些国家的国歌,是采用别国的国歌填词的,比如西德的国歌,采用了奥地利旧国歌的曲调,南斯拉夫国歌采用了波兰国歌的曲调,赞比亚和坦桑尼亚的国歌也用了同一个曲调。其中,同一首国歌的曲调,填上不同的歌词,用作其他国家的国歌次数最多的是英国国歌《天佑女王》。
《天佑女王》创作于1745年,是第一首由当时的英国国王认可的国歌。这首歌在英国处于辉煌鼎盛时期的时候,影响力很大,曲调具有十足的国家主义色彩,所以当时欧洲不少国家在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期间也借用或模仿该歌的曲调,在1788年到1974年间,澳大利亚一直用的国歌都是《天佑女王》;1931年,在美国采用《星条旗之歌》之前,由塞缪尔·史密斯根据《天佑女王》的旋律填词的《我的祖國,为了你》曾是美国国歌;沙俄在1815年至1833年的国歌用的是同样的旋律;瑞士也曾将它改成国歌《祖国请你召唤》,直到1981年才换成列昂哈尔德·维德美尔写的《瑞士诗篇》;在今天,列支敦士登的国歌在节奏和旋律上几乎就是参照《天佑女王》的模子“克隆”出来的,只是歌词改成了《在年轻的莱茵河上》,以致每当足球赛中列支敦士登与英国对决,都会制造相当大的混乱。
穷人的游戏
如果你创作了一首传唱百年的歌曲,那么你能得到多少报酬呢?生活又会有什么改变呢?事实上,大部分作者的酬劳都是少得可怜的,也并没有因此而过上好的生活。
乌干达国歌的创作者乔治·卡库玛,这位音乐教师的作品是在1962年乌干达独立时从全国征曲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但乌干达政府只付了他2000乌干达先令,按如今的汇率不到2美元,还把版权占为己有,双方因此打起了官司,但卡库玛没过多久就去世了,至死也没要到他的酬劳。
同样倒霉的还有波斯尼亚国歌《连音符》的作者杜三·塞斯,他本来应该获得6000波斯尼亚马克(相当于2500欧元)。可惜的是,波斯尼亚国会经过数年的讨论,否定了这首词,最终决定拒绝支付这笔酬劳。
世界上最年轻的国歌是2011年南苏丹正式确立的《南苏丹万岁》,是由音乐人米度·塞缪尔写的。他写这首国歌也没有赚到钱,但是,在这个钢琴也难找到一台、手机充电得等一个月的国家,他觉得能为祖国做出贡献已经非常骄傲了。这首歌是无价的,这让他感到自豪。
法国国歌《马赛曲》以其激昂的曲调闻名世界。这首歌诞生于1792年,是为马赛志愿军所作的歌曲,在1795年被定为法国国歌,曾经一度被禁,1830年七月革命后再次被定为国歌并被传唱。这首歌的作者是克洛德·约瑟夫·魯日·德·利尔,当时他被要求写一首慷慨激昂、能激励士气的歌曲。数小时后就写出了这首歌,但是这并没有为他带来成功,当时投效军旅的他,后来因为理念不合被开除军籍,还一度被打入监狱。在之后的44年中,他持续创作,但再也没有写出过其他令人记忆深刻的曲子,死时依旧穷困潦倒。
略去的乐章
绝大多数国歌刚开始的时候都很长,有6个或更多的章节。到了现在,一般只有两个章节常常唱起。但是,那些被略去的部分往往最能反映这个国家的历史。
一些南美洲国家的国歌,比如阿根廷国歌《祖国进行曲》,歌词充分抒发了国民对摆脱殖民统治的欢欣鼓舞,直接称呼西班牙人是“血腥的暴君”“卑鄙龌龊的侵略者”,把挡在面前的人都“像野兽一般一口吞下”。1900年,这些章节被略去不唱,以防止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当尼泊尔国歌《百花盛开的国度》奏起,该国运动员高唱“我们是个百花锦簇的花环,尼泊尔人”的时候,你可能会以为这首欢快优美的曲子是首乡村民谣。事实上,这首歌背后讲述的是尼泊尔近10年的血泪革命史:王室的内部大屠杀、尼泊尔共产党对政府的围攻、尼泊尔人的示威和罢工、君主制的废除……都包含在短短几段歌词中。为国歌填词的诗人比亚库·麦拉受到过极为严苛的审查,为了证明他不是保皇派,媒体和官员把他的身世背景翻了个底朝天,对他的朋友和亲人进行了大量访问,对他本人也像审讯似的严格盘问。这一切只是因为他编辑过一本诗集,里面一首诗跟前国王有关。尽管通过了审查,这首歌还是受到很多革命者的质疑,他们觉得国歌应该更为激昂、壮烈,因此不少人在重要时刻更喜欢高唱《国际歌》。
越来越长的趋势
如果说多年后,以色列国歌会有什么变化,那就是它可能会变得越来越长,以增加它的容纳性。在以色列,有呼声要求更换国歌《希望之歌》,使它既属于犹太人,也属于阿拉伯人。但是,很难说多长的国歌才是合适的。根据奥林匹克规定,国歌不可超过80秒,因此新增加的语句,很有可能因为这项规定而无法在奥运赛场唱出来。
拉丁美洲国家的国歌,大多表达了他们通过艰苦斗争获得独立时的欢欣鼓舞情绪,篇幅比较长。像乌拉圭、圣萨尔瓦多等国家的国歌,都在90小节以上。全世界最长的国歌,要数孟加拉人民共和国的《金色的孟加拉》,长达142小节。
《金色的孟加拉》的词、曲都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创作的,泰戈尔写这首歌曲的时候,孟加拉是印度的一个邦,泰戈尔就出生在孟加拉的首府加尔各答,今属印度,《金色的孟加拉》的歌词意境清新、情辞真切,透过引人入胜的诗情画意,流露出对祖国深厚的爱。歌曲的第一段是这样的:金色的孟加拉,我的母亲,我爱你。我心里永远歌唱你的蓝天,你的空气。金色的孟加拉,我的母亲,我爱你。
18世纪和19世纪之初,希腊处于土耳其的统治下。1821年,希腊人民发动起义,土耳其用尽残酷镇压、疯狂屠杀的手段,都没有使希腊人民屈服。希腊杰出诗人索洛莫斯在独立战争期间写了著名的《自由颂》,号召希腊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战斗。全诗包含158段,索洛莫斯1823年开始写作,到1824年5月才完成。诗成后被广泛传诵,对希腊民族解放斗争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1828年,希腊作曲家曼查罗斯为《自由颂》谱了曲,1863年由国王乔治一世定为国歌,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