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叶海峰
今年4月2日,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正式开通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这是退役军人事务部全面推进烈士寻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此次上线的“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集成了烈士寻亲申请发布、法规政策等功能模块,充分运用大数据、新媒体手段,调动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力量,联合媒体、新媒体平台等社会力量共同为烈士寻亲,努力提高寻亲成功率。
8 月25 日农历中元节刚过,邯郸市邯山区南泊村张金祥老人在收拾祖屋时,发现了失踪近60 年二叔叔的烈士证明。张金祥老人顿时热泪盈眶勾起了他的回忆,张金祥老人的二叔张富道烈士1947 年光荣参加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 年在淮海战役双堆集战斗中英勇牺牲。家里收到烈士证明虽然悲痛但也感到光荣,但由于当时通讯不便不知道张富道烈士埋葬在哪里,经多方打听也没有找到埋葬地,张富道烈士的父母在去世前都呼喊着张富道烈士的乳名而遗憾离世。张金祥老人的父亲在弥留之际告诉张金祥老人一定要找到你二叔的埋葬地完成你爷爷奶奶的心愿。
随着年份的久远二叔张富道烈士的烈士证明找不到了,张金祥老人对此自责不已。今年中元节刚过在祖屋收拾旧物品时候突然发现了二叔的烈士证明,张金祥老人也年过七旬但还是激动不已,张金祥老人马上给在邯郸市交巡警支队防控大队上班的儿子张继华打电话让儿子赶紧回老家有事说。张金祥老人的儿子听到父亲电话里声音急切的召唤也没有多问就赶紧回到了家,张继华的父亲张金祥老人有些激动地说你二爷的烈士证明找到了。张继华小时候听过二爷当解放军的事,张继华问父亲:“您叫我回来就是为了让我看看二爷的烈士证明啊”。张金祥老人说:“你老爷爷老奶奶去逝的时候都是念叨着你二爷乳名去世的,你二爷爷没有后人也不知道埋在哪里没有魂归故里你老爷爷老奶奶不放心啊。老爷爷老奶奶去世前交代你爷爷一定要找到你二爷爷,他找不到就让儿子找,儿子找不到就让孙子继续找。原来找不到烈士证明了不知道埋在哪里,现在找到了,信息也发达了能不能找一找你二爷爷,你二爷爷没有后人我要找到埋葬地祭拜你二爷爷”。
张继华这个时候才明白了老人的意思,他想起2017年邯郸预备役炮兵旅后装部副部长林呈军就发起过为烈士寻亲行动。想咨询一下怎样寻找烈士埋葬地,林呈军接到电话,看了烈士证明上明确写着“双堆集战斗中牺牲”就查找双堆集战斗背景资料,发现有双堆集烈士陵园。经过几番寻找联系到了双堆集烈士陵园王冲主任,王主任看了烈士证明通过烈士英名录查找没有找到张富道烈士名字。但王主任本着“我为群众办实事”,帮助更多未找到亲人的烈士“魂归故里”的工作态度又仔细查找,在英名录上发现一名与张富道烈士除了原籍地址和名字不一样其它入伍时间、入党时间、牺牲时间都一样的张富辽烈士。为了准确无误,王主任又在英魂碑上查找到了有张富道烈士的名字,烈士英名录可能是当年从新抄录的时候名字写错了,原籍地址可能是因为“口音”的问题写成现在的地方了。二爷爷找到了,张继华激动地告诉父亲。父亲说:“我要去祭拜你二爷爷,我要把你二爷爷请回来让他魂归故里,完成你老爷爷老奶奶,你爷爷奶奶的心愿”。
准备到双堆集烈士陵园祭拜二叔叔了,张金祥老人早早起了床,来到埋葬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的墓地,眼含热泪的告诉亲人二叔叔张富道的埋葬地找到了,今天准备去祭拜并请他魂归故里与亲人相聚。张金祥老人捧了一把墓地的土用红布包好,又到村子旁边的小河取了一壶河水,用自家磨的面粉亲手蒸了一锅馒头。经过六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来到了双堆集烈士陵园,早已等候的王主任热情地接待着大家。王主任引领大家来到了埋葬着张富道的烈士墓前,张金祥老人用家乡的河水清洗了英魂碑,把亲手蒸的馒头和一束鲜花摆在墓前嘴里默默说着:“二叔叔,革命胜利了,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了,能吃饱能吃好,家家都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你们的牺牲给大家换来了幸福生活,你们没有白牺牲”。祭拜后烈士陵园王主任向大家介绍了烈士陵园的情况并参观了烈士纪念馆。
由于不懂烈士祭拜回归程序,林呈军联系了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党委书记杨俊岭,杨书记非常重视,认真细致地做出了安排。还在烈士英魂回到家乡的时候亲自为烈士家属送来一块写有“光荣之家”的牌匾。
北京林业大学的研究生汪敏骅的父亲与林呈军是战友,9 月初从父亲口中听到了这个事情后,深受感触,汪敏骅同时是北京林业大学“永远跟党走”红色研学实践项目团队的队长,暑假期间,团队了解这个事件后一致认为要帮助烈士寻亲,送英雄回家,英雄烈士既是人民与国家的骄傲,她们提出可以抄录烈士陵园的烈士名录,建立河北籍烈士名录,借助各种媒体平台,公布不同市县的烈士名单,方便更多的烈士家属找到亲人,迎回家乡。在双堆集烈士陵园团队参观了解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馆后,不少人红了眼眶,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团队的成员都是95 后,青年学生,长在红旗下,生在新中国,生活条件也相对较好,对历史的认识往往来自课本和网络,不够深刻,而有什么比亲眼见证来得让人震撼。
通过这次祭拜英烈之行,团队负责人汪敏骅感到,探寻革命烈士的遗骸埋葬地让人民英雄魂归故里,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们这些青年学生无比振奋与感动,这是思想的洗礼与心灵的触动。历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先烈们的光辉事迹与革命精神是我们新一代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眺望前方征程,我们要从英雄、烈士们的事迹中汲取前进的力量,用红色精神滋养自己,激励自己,以昂扬的精神状态踏上伟大征途,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