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黎世会晤后中美关系出现机遇但并非雨过天晴
——访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杨希雨教授

2022-01-18 07:46祖国杨晨
祖国 2021年19期
关键词:苏黎世杨洁篪中美关系

《祖国》/杨晨

杨希雨

当地时间2021 年10 月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瑞士苏黎世会晤。双方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安全问题全面、坦诚、深入的交换了意见。那么,此次会晤相对于今年早些时候的中美高层会晤有何不同?向外界传递了哪些信号?现在中美关系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而中美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又有哪些?围绕这些话题,本刊记者专访了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杨希雨教授。

杨希雨教授对记者谈到,此次杨洁篪与沙利文会晤,与今年早些时候的几次中美高层会晤有着两点明显的不同:首先是会晤的气氛和会谈内容的深度有所不同;其次是中美两国高层会晤的背景有所不同。随着中美天津会谈中方拉的清单部分事项得到落实,特别是被加拿大非法拘押的孟晚舟女士得以安全回到中国,孟晚舟事件的落幕,标志着近三年来中美之间这一具有特别敏感性和民众情绪性的事件得以化解。白宫动用美国18个情报部门针对中国武汉病毒所实施诋毁攻击的谎言逻辑被无情打碎,美国情报部门通过所谓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不能确定新冠病毒系人工合成还是自然产生,那么也就不能说新冠病毒是人为开发的生化武器。杨教授说,疫情之初,我国政府自己都不知情,新冠病毒又怎么可能是我国制造的生物武器呢?可以说,此次双方在苏黎世会谈的气氛要比此前在天津会谈的气氛要好,比两国元首前两次通话时的氛围也要有明显的改善。

此前美国炮制所谓新冠溯源闹剧,演变成用美国国内纳税人的钱打了白宫的脸。美国情报部门得出的这个结论也让美国对华政治噪音降下调门。当然,这样的结果主要还是依靠中方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得来。因此我们才能看到此次中美高层会晤与今年早些时候的几次会晤的氛围不大一样。

此前一段时间一意孤行错误处理对华关系的美国现在似乎正在朝正确的方向做出缓慢微妙的调整。美国政府作出的这种修正缓和表达了拜登政府有不愿与中国打冷战并防止中美竞争走向对抗的意愿,并打脸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此前所谓“对华三板斧”的表态如扬言与中国对抗。

这次双方会谈的深度也有所不同。杨教授指出,虽然中美在许多关键问题上分歧依旧,但此次中美双方用了相同的关键词形容了此次会晤:“坦诚的和有建设性的。”双方不约而同采用了两个相同的关键词说明双方对会谈总的评价基本相同。另外就是会晤长达6 小时,就双方关切的当前问题也对双方关切的中长期问题展开交流。杨洁篪还表示,十分反对把中美关系定位为竞争,双方围绕此话题和需要作出的调整交换了意见。

苏黎世会晤

“对于当前中美关系的认识,我们要纠正两种不全面不客观的认知:首先是有些人说的苏黎世会谈后,中美关系将雨过天晴;另一种认识是中美关系已经无药可救,将来只能更加糟糕。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不正确的。”杨希雨说。

苏黎世会晤降低了中美进一步走向紧张对抗的政治态势。双方应当管控好分歧,扭转剑拔弩张的态势,从会晤情况看,目前的美国也是有这样的认知的。

杨教授继续解读道,杨沙会晤既是双方高层接触技术上的安排也是结构性安排。首先,此次会晤是两国元首通话后进一步的后续外交行动,反映了两国就具体关切问题进一步交流的政治需要。其次,双方当然要面对谁与谁谈这样的会谈技术性问题。因为外事工作是跨部门的,涉及外交、国防、商务等诸多部门,因此需要在政治结构上进行协调。杨洁篪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外事领域跨部门协调和进行政策制定工作的高级官员,而沙利文的身份角色背景与杨主任非常相似,沙现任美国总统拜登的外交政策顾问和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外事工作和跨部门的外交政策制定。这样,双方都由主管外交工作协调和政策制定的高级官员直接进行会晤,是根据各自政治体制的特点做出的外交政治决定。

虽然美方朝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做出一定积极调整,但双方具体重大问题上的分歧依旧,这里我主要谈三点:一是台湾问题。我们说,中美关系上最具有敏感性甚至是爆炸性的问题就是台湾问题,苏黎世会晤前,我们看到美国依然就台湾问题大放厥词,明明由于“台独势力”大搞两岸对立,现在中国面临两岸分裂的风险,而美国却妄称中国大陆威胁台湾,真是岂有此理。所以,我们只有针对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言行做坚决斗争,才能让美国也在台湾问题上不得不改变其错误的立场。

第二大问题是,新冷战的风险依然存在。美国在苏黎世会晤前还是说一套做一套。打冷战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为打压对手拉帮结派,因此冷战是一个集团的行为,而美国近期依然笼络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围堵中国,美对华谋局布子打新冷战的可能性依然很高。

三是美国依然围绕高科技为基础的领域与中国搞脱钩,当然与特朗普时代的“全面脱钩”有所不同的是,拜登政府对华搞的是有选择脱钩,或者说是隔绝。美国虽然通过一些行动营造了一定苏黎世会谈的气氛,但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加紧对中国高科技的脱钩、隔绝行动,妄图在供应链上将中国与世界隔绝开来。如果让美国的阴谋得逞,那么对中国相关产业或带来很大影响,对世界高科技产业来说则是粉碎性的影响。

我们说,中美苏黎世会谈前后,两国在主要的矛盾分歧点上对抗的风险还在升高,因此通过此次杨沙会晤并不能做出中美关系将雨过天晴的判断,中美关系的诸多问题,也并非仅仅通过一次高层会晤就能全部或大部分解决。特别是上述三点主要矛盾问题,一定会是美国长期打压中国利用的重要杠杆,对于这些问题,中国当然对美国要做好坚决斗争、打持久战的准备。

当然,苏黎世会晤也为中美关系的改善提供了机遇,为未来两国进一步对话打下一个相对良好的基础。没有对话对中美关系是严重不利的,特朗普时期对于中美对话机制产生了严重的损害,而此次苏黎世杨沙会晤,有利于中美沟通机制进一步恢复。今年早些时候的中美高层对话和中方的坚决斗争让拜登政府认识到,仅仅按照美国的剧本进行中美对话是绝对不行的,中美对话必须按照中美都能接受的剧本进行。如双方应管控好分歧、不搞对抗。既然美国已经放弃了部分严重不利于中美关系剧本剧情,那么自然而然对中美关系的相向而行带来机遇,这是近来中美关系出现的明显变化,所以说中美关系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应当利用好出现的机遇防范控制好依然存在的种种风险。

猜你喜欢
苏黎世杨洁篪中美关系
苏黎世的雨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开发出玻璃电极材料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爱上苏黎世的十个瞬间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
略论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