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琼 白金文 陈长香 李淑杏 郝晶 马潇斌 许丽雅 马雪
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 河北唐山 063210
心理安全是指机体对所处内、外环境的安全情况持有的一种追求平稳、不受威胁的应对性心理机制[1]。既往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对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2]。目前人们过多的关注躯体上的疾病而忽略疾病带来的负性心理感受。脑卒中是各种因素引发的颅内血管堵塞或破裂疾病的总称,已成为引起人类残疾的首要疾病[3-4],目前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以老年患者居多。由于老年人各项生理功能衰退[5],心理敏感性也随之增强,易受到生活中负性事件的影响,导致心理安全水平降低。老年人缺乏心理安全不仅影响到疾病的转归,还会使疾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化,最终形成患者心理安全低—疾病诊治困难—心理安全水平继续下降的恶性循环。目前国内心理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症、肾病综合征人群,关于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安全研究鲜有报道。本文旨在了解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心理安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符合2018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6],经专科医生诊断为脑卒中,医学影像检查支持脑卒中诊断结果;③具有主观判断能力,沟通无明显障碍,知晓研究目的并配合调查。排除标准:①病情危重;②存在严重精神障碍;③合并其他严重疾病;④严重听力及视力障碍等无法完成调查者。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71份,有效回收率96.38%。771例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年龄60~97岁,平均(69.77±7.545)岁;其中男410例(53.2%),女361例(46.8%)。
1.2研究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在读护理与康复专业研究生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工具:①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收支状况。②疾病情况:包括近1年有无跌倒经历、近5年住院经历及有无眩晕、偏瘫、颅内病灶、吞咽困难、语言障碍。③住院老年人安全感量表[7]:该量表包含医护行为、人际关系、病房管理、疾病病情4个维度,共27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5分评分法,从“非常不符合”到“符合”,计1~5分,得分范围为27~135分,得分越高表示安全感水平越高。量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896,Cronbach's α系数为0.809,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1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心理安全得分 本次研究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安全得分为(38~129)分,安全感总分为(83.540±22.394)分,病房管理得分为(18.280±5.085)分,人际关系得分为(19.490±8.275)分,疾病病情得分为(14.380±4.620)分,医护行为得分为(30.980±6.602)分。
2.2一般人口学特征对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心理安全的影响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支状况在心理安全感总分和各维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性别仅在总分和人际关系维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年龄大、无配偶、文化程度低、收支状况差的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心理安全水平低。见表1。
表1 一般人口学因素对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心理安全得分的影响分)
2.3疾病状况对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心理安全影响 结果显示,有跌倒经历、近5年有住院经历、吞咽困难、言语障碍在安全感总分和各维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偏瘫仅在病房管理维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颅内病灶在心理安全总分和各维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有跌倒经历、近5年有住院经历、存在吞咽困难、存在言语障碍的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心理安全水平较低。见表2。
2.4影响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心理安全的多因素分析 以安全感总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9个因素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婚姻、年龄、文化程度、收支状况、跌倒、语言障碍进入回归方程,其中无配偶、年龄70~岁/80~97岁、收<支、有跌倒经历、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心理安全感得分较低,回归系数(B)依次为-6.100、-5.058/-8.204、-11.491、-16.200、-6.092;大专以上学历的患者心理安全感得分较高,B为7.566,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疾病状况对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心理安全的影响分)
表3 影响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心理安全的多因素分析
弗洛伊德指出当机体受到的刺激程度超过承受阈值时,会表现出危险感、创伤感等缺乏心理安全的现象[8]。本研究显示,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心理安全感总分为(83.540±22.394)分,略低于外科手术患者心理安全感评分[(89.07±15.08)分][9],表明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心理安全水平比外科手术患者低,可能与其需要长期康复医疗造成经济负担过重及担心预后不良而导致心理压力过大等有关。
本次研究显示,相对于有配偶者,无配偶的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心理安全感得分较低(B= -6.100),与国内学者江佳隆报道的结果相一致[10]。配偶的支持在患者的治疗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配偶的陪伴和照护可以满足患者生活及心理安全需求;相反无配偶的患者由于配偶缺位,住院期间生活、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而存在较高的心理安全需求。此外,本次研究还显示年龄70~97岁的患者心理安全感评分低于60~69岁者,可能因高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差,且常伴有严重后遗症,导致其心理承受能力下降[11]。本次研究显示,相对于收支平衡者,收入低于支出的患者心理安全感得分较低(B= -11.491),提示经济收入是影响其心理安全感的因素之一;住院期间医疗花费昂贵,经济状况不佳的患者经济入不敷出,患者担心影响家庭生活,心理压力大,导致心理安全水平低。本次研究还显示,大专以上学历的患者心理安全得分较高(B=7.566),其心理安全水平较高;此类患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能够主动获得疾病及康复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对疾病预后充满信心,因此心理安全水平较高[12]。
多因素分析显示,相对于无跌倒经历的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有跌倒经历者心理安全感得分低(B= -16.200),提示有跌倒经历的患者心理安全水平低。既往研究显示我国脑卒中患者存在跌倒恐惧心理者为39.4%[13],跌倒可造成患者皮外伤、骨折甚至死亡,有跌倒经历者因惧怕再次跌倒心理产生不安全感,造成住院期间心理安全水平低。相对于无语言障碍者而言,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心理安全得分较低(B=-6.092),其心理安全水平低。语言是交流沟通的工具,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无法准确表达意愿而需求得不到满足,易出现缺乏安全的心理状态[14]。因此,医护人员应该观察语言障碍患者的需求,分辨其表达意图,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提高其心理安全水平,促进早日康复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