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摭探

2022-01-18 10:11张英花
成才之路 2022年5期
关键词:劳动素养全面发展劳动教育

张英花

摘 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劳动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过程中,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较高的劳动素养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文章从论述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分析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劳动教育;立足语文教材,发掘劳动教育素材;丰富作业形式,鼓励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引导课外阅读,拓展劳动教育内容。

关键词:语文教学;劳动教育;渗透;劳动观;劳动素养;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1;G623.2 文獻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5-0051-04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教育工作者正在积极探究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有效策略,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劳动素养的双重提高。尤其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劳动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健康成长、未来就业和人生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积极作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在新时代背景下茁壮成长。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类学科,对学生的观念养成和人文素质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掌握劳动教育的策略,在现有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符合教育发展的理念,也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地开展教学,没有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素质的提升,而且繁重的学习任务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学习压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需要给学生创造劳动条件,营造劳逸结合的学习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养成和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性

劳动具有社会性的特征,生活在社会中的学生个体也具有社会性的特征,所以劳动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个体,切实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学生还没有参与到社会生产实践中,不需要进行社会性的培养。同时,“学习是学生的唯一任务”这一观念影响了众多教师和家长,使得劳动教育与文化课教学长期割裂,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素养得不到有效的培养。事实上,每一个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都具备社会性特征,即使学生还没有真正参与到社会生产实践中,也必须进行社会性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以便为未来真正参与社会劳动与创造奠定基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只有劳动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所以劳动教育必须从基础教育阶段抓起。而在人文类学科——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可以立足于语文内容,有机结合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性。

3.符合现代化教育目标要求

在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提高学生劳动素养是一项重要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这符合现代化教育的目标。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素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个体成长、国家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从传统教育的结果来看,由于劳动教育的缺失,一些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中存在偷懒和推脱等情况,缺乏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不仅符合现代化教育目标要求,也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有效改进。

4.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劳动环境

学校教育是社会行为的一部分,是社会发展程度的衡量性标志,是社会稳定、有序、协调、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统领工程。因此,学校教育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社会发展。也就是说,学校教育的小环境会影响到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如果学校形成良好的劳动氛围,就会将其积极影响延伸到社会层面,形成良好的社会劳动大环境。比如,热爱劳动的学生在家庭中能够发挥自身对家长的影响作用,带给家长积极、正向的影响,进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热爱劳动的风尚。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掌上明珠,来自孩子的意见和想法,比较容易影响到家长。而且一旦学生具备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较高的劳动素养,其走向社会后就会将自己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带入社会,进而影响社会。因此,学校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塑造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也是为了塑造社会整体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劳动的大环境。与此同时,社会劳动环境也会反过来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二、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忽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及国家的发展来说,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目前一些语文教师还没有认识到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新的教学实践内容被不断提及,实现学科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正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但是相关调查显示,部分学校和教师仍没有认识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价值,真正能够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教师并不多,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比例则更低。然而,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非常有利于教师借助教学内容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的塑造。可见,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2.劳动教育的渗透方式单一、枯燥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从当前教学情况来看,一些语文教师的劳动教育渗透略显生硬。在具体教学中,他们只是借助教材内容略微提及劳动教育的内容,而且多数都是通过口述的方式进行,很难使学生从教学中真正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树立劳动意识,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同时,由于语文教师并非专业的劳动实践教师,既不具备劳动实践教育经验,又只是采取纸上谈兵的方式进行劳动教育的灌输,这很容易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抵触心理,既不能学好语文知识,又不能很好地接受劳动教育。

3.劳动教育的渗透存在阻力

当前,一些家长存在溺爱孩子的情况,在平时的生活中从来不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甚至对本属于孩子自己生活事务的劳动也全部代劳,如收拾整理孩子的房间等。同时,有些家长认为学生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只有学习最重要,其他都是次要的。在家长这种思想和行为的引导下,学生就会形成不重视劳动的错误观念,不愿意参与劳动。即使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也很难改变他们的观念和想法,这给劳动教育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劳动教育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劳动教育的内容,教师就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并深入了解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找到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的切入点。语文教师要将劳动教育渗透放在重要的位置,做好渗透劳动教育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劳动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高劳动素养。

比如,教学二年级下册中的《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注重对课文中语文知识的讲解,还要借助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教师可以借助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场景,对学生展开劳动教育。比如,教师引导道:“83岁高龄的他,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那份认真,那份执着,让人感到他不仅仅是在栽树,而且是在播下一个心愿,在精心地描绘美好的未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更好地了解植树节,了解植树造林,懂得保护环境,还能充分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另外,教师还要改变单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观念,将教学延伸到课外。比如,教师可以在植树节的时候带领学生来到校园,或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亲自尝试植树,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劳动过程中体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立足语文教材,发掘劳动教育素材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离不开对语文教材的深入发掘。现行的语文教材蕴含着很多劳动教育素材,语文教师应该深入发掘这些劳动教育素材,并以巧妙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受到劳动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在备课阶段,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积极寻找教材内容中蕴含的劳动教育素材。

比如,二年级下册中的《寓言两则》包含《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则寓言故事。在备课阶段,教师应该积极寻找这两则寓言故事中与劳动有关的教育素材。从劳动教育的角度来看,“补牢”与“揠苗”都是劳动的一种,但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在进行这两项劳动的时候都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两则寓言故事,将“有效劳动”作为劳动教育的切入点,让学生明白正确劳动、及时劳动的意义,这样才能达到有效劳动的目的。《亡羊补牢》中的主人公是在羊已经跑掉的情况下才进行“补牢”的劳动,教师可以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抓住“劳动时机”的重要性,以避免错失劳动时机,使劳动无效。而教学《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劳动也存在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劳动方式能够使劳动事半功倍,而错误的劳动方式只会导致糟糕的结果。讲完这两则寓言故事后,教师可以将话题引申到学习方面,让学生明白,学习也是一项劳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抓住学习时机,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避免“假努力”现象,才能切实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使学习成为有效的劳动。

3.丰富作业形式,鼓励学生参加劳动实践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开展劳动教育时也应该发挥作业的积极作用,通过作业引导学生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当前,一些语文教师通常会借助作业来鼓励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如让学生以“写出自己的劳动感想”为题写一写做家务劳动的感受。事实上,引导学生做家务劳动确实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一项有效策略,但如果让学生针对做家务开展写作活动,就容易带给学生写作的压力,引起学生的反感,降低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同度。甚至有些学生会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只是凭借想象或仿照他人的文章来进行写作,并不会真正参与到家务劳动中,这使得劳动实践的作业无效。因此,教师应积极创新和丰富作业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劳动实践。

比如,讲解二年级上册中的《妈妈睡了》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可以问学生:“你是否观察过妈妈熟睡以后的样子?妈妈的脸上是否已经有了皱纹?你有没有为妈妈分担过家务?在睡前有没有为妈妈洗过一次脚?”这些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反思。紧接着,教师可以布置一项“为妈妈做三件家务,给妈妈洗一次脚”的作业,并让学生将完成作业的过程用照片或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些记录,既是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实证,也是学生日后用来激励和鞭策自己参加劳动、热爱劳动的一种力量,能带给学生持久的激勵。当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从照片及视频中挑选出一些表现最好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即兴表达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亲身感受,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凸显出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强化本次作业的效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学生的感恩心理。

4.引導课外阅读,拓展劳动教育内容

语文教材中的劳动教育素材是有限的,要想让劳动教育常态化、深入化,教师就要积极拓展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式来接受劳动教育。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文本内容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积极的调整。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劳动内容,帮助学生实现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塑造。

比如,教学二年级下册中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考虑到文本内容有限,教师可以在文本内容基础上,围绕雷锋的故事来进行课外阅读资料的扩充。在备课阶段,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与雷锋有关的人物介绍,然后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这些资料,供学生阅读。这样,学生就能更加全面地了解雷锋的人物特点及具体的事迹,深入地了解雷锋精神,并深深地被雷锋精神所打动,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人生价值观。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针对班级中部分学生用装病来逃避劳动的做法,教师可以补充“雷锋带病义务劳动”的资料,让学生进行阅读。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是雷锋同志在肚子疼取药回来的途中看到工地上的劳动场景,毅然带病参加劳动的故事。在阅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文中能够表现雷锋精神的句子,进而让学生感受和学习雷锋精神,完善人格修养,使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精神和自觉参与劳动的素养,这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意识到劳动教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策略,加强劳动教育的渗透,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劳动教育;立足语文教材,发掘劳动教育素材;丰富作业形式,鼓励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引导课外阅读,拓展劳动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1]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M].李季湄,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李艳红,周雪英.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1(02).

[3]纪海龙,刘知晓.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机渗透[J].语文建设,2021(10).

[4]周雪平,毛小群.小学语文学科主题式劳动教育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21(05).

[5]李少霞.小学语文中劳动教育的渗透意义及策略[J].天津教育,2021(02).

[6]蒋晓飞.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融合劳动教育的实施建议[J].基础教育课程,2020(22).

[7]李桂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2020(32).

[8]周一贯.语文教育:唱响“劳动创造”的主旋律[J].小学语文,2020(10).

[9]马慧珍.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课例设计[J].课外语文,2020(21).

[10]刘倩然.劳动教育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呈现[J].小学语文,2020(06).

[11]谢玲.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20.

Exploration of the Infiltr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into Labor Education

Zhang Yinghua

(Heping Street Primary School, Liangzhou District,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growth, labor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future 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correct labor values and high labor quality can benefit students for lif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Chinese teaching infiltrating labor education,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ese teaching infiltrating labor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Chinese teaching infiltrating labor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change their educational ideas and pay attention to labor education; based on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explore labor education materials; enrich the forms of homework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labor practice; guid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and expand the content of labor education.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labor education; infiltration; concept of labor; labor competenc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劳动素养全面发展劳动教育
“阳光菜园”:提升留守儿童劳动素养的策略研究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缺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