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皮胎漆器髹饰图案在革制品中的应用探究

2022-01-15 07:54:28杜心怡周怡
皮革科学与工程 2022年1期
关键词:漆器彝族纹样

杜心怡,周怡

(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引言

漆器及其髹饰技艺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重要发明。“髹饰”一词中,“髹”作动词指用漆漆物,作名词指赤黑色的生漆[1]。漆器历史悠久,中国自新石器时代就已经采用天然大漆制作生活器具,春秋战国时期漆器迅速发展,汉代达到鼎盛,漆器包含食具、酒具、家具等各个种类,成为上层阶级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漆器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与实用价值,集中体现了彝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审美特征。在经历了长期的游牧生活后,彝族人民发现便于携带、不易碎的漆器更适用于频繁搬迁的生活,在彝族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彝族皮胎漆器的数量仅次于木胎[2],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在技艺上,彝族皮胎漆器制作工艺复杂、精细,包含四十余道工艺流程,具有宝贵的传承价值;在纹样上,取材广泛,主要来源于自然生活,体现了彝族独特的审美趣味;在功能上,以实用器具为主,与人民物质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反应了彝族传统的生活习俗。

1 彝族漆器技艺特征

《髹漆录》中记载到:“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3]。至今,彝族人民也将漆器用作日常生活器具,同时也用作宗教用具,使用范围相当广泛。

彝族漆器一般以木、皮、竹、角进行造型,其中以木胎和皮胎居多,再加以髹饰技艺对其上色。彝族髹饰技艺的发展是从发现生漆涂于木制器具上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开始的,后来发现用朱砂等矿物颜料入漆能够改变其颜色,从而发展出生漆的装饰作用。彝族漆器保持了古朴的制作工艺,并未像成都的蜀系漆器、扬州漆器、平遥的推光漆等朝着艺术品方向发展,而是依旧以生活器具为主。这与彝族在清朝改土归流后所形成的家支宗族社会形态息息相关,在封闭发展的凉山彝族地区,简易的木胎、皮胎或竹胎漆器取材天然,成为彝族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需求。

1.1 彝族髹饰技艺

彝族髹饰技艺的工艺特征主要有:用料天然;制作周期长;制作难度高。

彝族髹饰技艺用料天然。彝族髹饰技艺中最基础的用料为生漆,又称大漆、土漆。得益于凉山地区气候与土壤,漆树资源丰富,主要生长在海拔1600~2000米的山上。7~9月为收集生漆的最佳时间,彝族漆匠为了不影响漆树生长一般使用“生割法”收集漆液,指用刀割开树皮,刀口呈V字型,用木碗、竹筒或牛角盛接树干韧皮中流出的乳白色漆液。生漆中的漆酚和多种挥发物会导致过敏,这对彝族漆匠的身体条件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生漆具有良好的粘合性,涂于器具表面经过氧化反应后呈现黑色,“漆黑一团”中的“漆黑”指的就是生漆天然纯正的黑色[4]。

彝族髹饰技艺制作周期长。彝族漆器通常要经过多道工艺,主要分为原材料选择、胚体制作、生漆上色以及阴干储藏四大步骤。其中,按照传统制作工艺要求,粗胚的制作与储藏需要将其深埋100余天;生漆与色漆的绘制过程需要根据每一遍上色的厚薄程度,等待阴干几天至几十天;最后的阴干储藏则需要一年以上。完成一件漆器的整体制作周期通常长达两年及以上。

彝族髹饰技艺制作难度高。彝族皮胎漆器的色彩构成为黑、红、黄三色,红色由朱砂调配而成,黄色由石黄调配而成。石黄和朱砂均为能够入药的天然矿物。在上色过程中,尤为考验漆匠的绘画功底,对于绘画工具的使用也影响着漆器的成品效果。彝族髹饰技艺以四川喜德县和贵州大方县为代表,造型优美,图案绚丽,工艺精湛,兼具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

1.2 皮胎漆器技艺

关于传统彝族皮胎漆器制作工艺,清代《黔书·革器说》中记载到:“以水浸之,燔毛剚肉,取其泽且平也,以火烘之,龟纹缦理,取其干且厚也,以木张之,以啮定之,以刀削之,而后膏以楅髹焉,膏之其功十也,以沙覆之,以土窨之,以石砻之。”彝族长期以来都采用古法制作漆器,以皮碗为例,皮胎的取材以水牛皮为最佳,黄牛皮、羊皮等次之。水牛皮毛被稀疏,皮厚且重,纤维组织较稀疏,弹性小,定型能力强;黄牛皮则取其膝盖皮,毛孔紧密而均匀,适合制作皮碗。彝族皮碗分为三种形制:第一种为宴请宾客时敬酒所用,其色彩为外黑内红;第二种为家庭日常使用,其色彩为外黑内黄;第三种为上层人士所用,经过皮匠特殊加工而成,彝语称作“德政”,髹以特定纹样,以示其尊贵。

彝族皮胎漆器的制作通常从选料开始,将牛皮在河水中自然冲刷一个月左右,将牛毛自然褪净。将褪毛的牛皮紧绷在木制的碗状模具上成型后自然晾干,经过定型打磨制成皮胎[5]。再经过糅漆、上色等工序制成皮碗。

1.3 彝族皮胎漆器代表

彝族皮胎漆器代表器具主要有鹰爪酒杯、皮护肘、皮酒杯和皮盾等,均为现存于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馆藏文物。如表1所示。

表1 彝族皮胎漆器代表器具Tab.1 Special appliance of Yi lacquerware

通过彝族漆器文物能够发现,将髹饰技艺运用于皮胎上是彝族漆器的特点之一,皮胎漆器在彝族传统漆器中占据重要地位。皮胎漆器大多优质且精美,代表使用者的崇高地位,但随着社会发展,皮护肘、皮铠甲、皮具等防御武器装备已成为历史,皮碗、皮酒杯等日用器具在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得以传承。

2 彝族皮胎漆器髹饰纹样特点

彝族传统漆器只有黑、黄、红三色,不可混用。通常以黑漆为底,红色、黄色间隔使用,组成变化多样的图案纹饰,色彩明快跳跃,别具一格[6]。彝族皮胎漆器髹饰纹样独具特色,取材自然,由自然风物或生活场景构成,如月牙纹、水波纹、四瓣花纹、链条纹、古钱币纹、网纹、蕨芨纹、鸡冠纹、龙鬃纹等[7],反映了彝族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彝族漆器的不同部位都有不同的纹样,其装饰效果没有特定的图稿,而是在制作过程中由漆匠随心所绘,具有极大的艺术性与自由度,整体疏密得当,结构严谨,主次分明,具有一定规律。

2.1 点:单一纹样

单一纹样作为“点”,在漆器髹饰中往往占据整体视觉中心,给人以平稳、稳定、集中感强的心理感受。彝族髹饰纹样中单一纹样主要有自然、动物、植物、工具。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规则化、艺术化的手法对自然风物进行图案提取,主要分为几何或线条的简化抽象法和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加工法。

彝族皮胎漆器髹饰纹样主要素材为自然元素,如日月星辰、山河树木、花鸟虫蛇以及生活器具等。将这些自然元素与生产中的实际事物写实地描摹出来,并进一步地归纳为规则的几何形状或规律的线条结构。

除了自然元素的纹样外,还有寓意纹样。彝族漆器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不同地区对同一纹样有着不同的解释与寓意[8]。彝族人民相信“万物有灵”,对虎、鹰、火、龙具有强烈的自然崇拜,在漆器纹样中对这些形象加以想象进行艺术描摹,形成独具特色的寓意单元纹样。彝族漆器在现代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独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品,从而延伸出将人物故事艺术加工为固定的图案纹样,如背水姑娘、月亮女儿等。

2.2 线:连续纹样

连续纹样作为“线”,在彝族皮胎漆器髹饰纹样中常以封闭环线或直线的形式出现,纹样组合疏密均衡,将单独纹样通过重复、延伸、组合、二方连续等方式形成连续纹样,变化繁多。连续纹样相较于单独纹样而言,更具有艺术性与创造性,不仅仅是对事物的写实描摹,而且是将自然事物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反映出彝族特色文化与审美。

在彝族皮胎漆器的连续纹样中,主要素材有建筑、工具、花草等,经过连续组合后形成如窗格纹、榫卯纹、鸡肠纹、网格纹、马镫纹、指甲纹等。以窗格纹和榫卯纹为例,均取材于古建筑,本意有驱邪除祟之用,这两种纹样在漆器上一般不会同时出现,而是搭配其他纹样一同使用。不同的纹样具有相应的寓意,其使用也有一定约定俗成的规则,不可随意堆叠。

图1 彝族皮胎漆器单一纹样Fig.1 Individual patterns of Yi nationality‘s Lacquerware

图2 彝族皮胎漆器连续纹样Fig.2 Continuous Patterns of Yi Nationality‘s Lacquerware

2.3 面:组合纹样

组合纹样作为“面”,在彝族皮胎漆器髹饰纹样中具有特殊的含义,以直线几何形的框架构成,由漆匠按照自己的审美和理解进行纹样填充,规则硬朗,给人安定与秩序感。其中填充的纹样则曲直结合,充满灵动感与活泼感。填充纹样的一般规则是以点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周延伸,点线交错组合,繁而不乱。

组合纹样在彝族漆器髹饰纹样中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往往髹饰于地位尊贵者所使用的漆器上。其填充纹样通常由动物、植物、日月星辰等符号化纹样构成,体现了彝族人民认识自然到征服自然的发展历程。

3 彝族漆器髹饰图案再造

通过对彝族传统髹饰纹样的归纳整理,能够发现彝族漆器图案一般由单独纹样为初始形状,通过不同的“点线面”组合形式演变成连续纹样或组合纹样。其中由几何变形所构成的连续纹样或组合纹样较多,如鸡冠纹是由等腰三角形进行重叠、连续方法变形而成;蒜瓣纹是由弓形对称形成的几何图形进行四次90°旋转变形而成;指甲纹是由优弧弓形进行重叠、连续方法变和组合纹样富有节奏,结构和谐,极具审美价值。

彝族漆器髹饰图案的提取再造是对少数民族审美与文化的传承,将民族元素融入现代图案设计当中,与当代审美趣味相结合,表现手法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内涵赋予新的生命力。

3.1 髹饰纹样元素提取

传统髹饰纹样来源于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当中,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样能够代表当代人民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景。

二方连续纹样设计方案中提取“马牙纹”为设计元素,该元素为规则的等腰三角形构成,便于进行解构重组。在传统彝族漆器中,马牙纹多用于马鞍、乌土等漆器,属于动物纹样,取材于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代表幸福与财富。

图3 “德俄”纹样Fig.3 Combination patterns of Yi nationality‘s Lacquerware

图4 二方连续纹样设计方案Fig.4 Two-sided continuous pattern design

四方连续纹样设计方案中提取“蒜瓣纹”为设计元素,蒜瓣纹通常为呈中心对称的弓形图案,线条优美,充满几何感,易于表现设计中的形式美。蒜瓣纹是植物纹样中的代表性纹样,常用于木碗等漆器,使用范围广泛。

单独纹样设计方案中提取“太阳纹”为设计元素,由圆形与等腰三角形组合而成,在传统漆器中多用于盾牌、铠甲、高脚盘等。太阳纹属于几何纹样,表达了彝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与敬畏,具有祈福避灾的美好寓意。

3.2 髹饰纹样色彩构成

彝族传统髹饰图案配色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黑、黄、红”三色文化代表了彝族人民对土地、太阳与火焰的崇拜和敬畏[9]。再造髹饰图案配色保留彝族传统三原色,黑色与红、黄色形成了无色彩与有色彩对比,使整体色彩感受富有节奏感与跳跃感;红色与黄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色对比,视觉效果饱满,具有冲击性。

髹饰纹样设计方案在此传统配色的基础上丰富其色彩构成。选取红色与橙色、橙色与黄色,形成邻接色相对比,具有柔和、优雅之感;降低红色与黄色的明度,增加绛红色、土黄色等低明度色彩,使整体配色具有稳定感与厚重感。髹饰纹样设计方案整体色彩对称均衡,节奏重复,形成有秩序性的美感,能够适应大多数人的现代审美需求。

3.3 髹饰纹样设计手法

为便于图案的二次应用,借助现代图像处理软件Adobe Illustrate绘制矢量图形,提取彝族传统髹饰纹样元素。将提取元素通过变形、重构、重复等手法形成系列设计纹样,使得再造彝族髹饰图案变换丰富。

二方连续图案极富装饰性,合理运用图案构成设计原则,保留线条性、几何性的原始粗犷感,并加入均衡对称的现代审美形式;四方连续纹样以四瓣花为骨架,轮廓化蒜瓣纹的边缘,将曲线转化为短折线,将元素有规则的排列,形成对称和谐的节奏感,整体繁密复杂、浓郁优雅;单独纹样以旋转为主要设计手法,改变角度与数量形成不同造型的花朵结构,将太阳纹元素套叠重复,层次密集,形式变化统一。

4 髹饰图案在皮具中的应用

根据彝族传统漆器纹样的图案构成特点,再造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以及四方连续纹样,均适用于皮具装饰。将髹饰图案通过彝族髹饰工艺应用于革制品中,使传统技艺更富美感,增强漆绘革制品的美观性。

4.1 革制品中髹饰图案的应用

皮革制品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根据用途主要可以分为皮革服装服饰品、皮革家居用品、工业用品等[10]。彝族皮胎漆器的髹饰图案在革制品中的应用方式根据图案构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一、点的应用;二、线的运用;三、面的应用。

髹饰图案点的运用主要使用到单独纹样,装饰风格简约优雅。在革制品中髹饰图案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如皮革服装、皮革箱包、皮鞋等。在点的应用图案设计方案中,选取女士黑色手提皮包为例。应用再造几何单独纹样后,皮包风格兼具民族性与时尚性,同时髹漆使得皮包更加耐磨、耐热与隔水。

髹饰图案线的应用主要使用到二方连续纹样,装饰风格典雅富丽。在线的应用图案设计方案中,线的应用方式为平行线状重复应用、单线应用以及线状部件应用。平行线状重复可横向、纵向和斜向分布;单线则分布在黄金分割线为宜;而线状部件应用可分布在革制品的装饰线、分割线等呈线状的部件装饰中。

髹饰图案面的应用主要使用到四方连续纹样,装饰风格繁复华丽。在面的应用图案设计方案中,面的应用方式为平铺应用。

4.2 皮胎髹饰实验结果的讨论

皮胎髹饰的主要步骤为皮胎处理、刮灰、底漆、上涂、阴干。此次实验选用的皮料为植鞣皮。将皮料进行处理后,使用画笔将生漆均匀涂抹至胎体表面,并等待阴干。上色漆时则根据图案特点,由中心向外进行绘制。最后等待完全阴干即可。

图5 四方连续纹样设计方案Fig.5 Square continuous pattern design

图6 单独纹样设计方案Fig.6 Individual pattern design

皮革髹饰的注意事项主要有:(1)处理皮料时需使其平整光滑,否则上底漆及色漆时会产生裂纹;(2)底漆上过后,需将皮胎悬空置于荫房中,温度控制在24℃左右,湿度控制在70%~80%之间,否则难以彻底干透,影响后续工序;(3)上涂时需尽量保证整体髹饰厚度统一为0.1 mm左右,否则厚度不均匀将会破裂或脱落,底漆也会一同被破坏。

图7 髹饰图案在皮包上的应用Fig.7 Application of painted patterns on leather bags

图8 实验过程Fig.8 Experiment procedure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髹饰技艺运用在革制品上,经过髹饰的皮料更加坚硬,不易变形与磨损,能够使革制品具有耐磨、隔水等特点。因此彝族传统皮胎漆器如皮铠甲、马具、皮盾等,多为防御装备,坚硬厚重;皮碗、皮酒杯等日常用具则不易变形,经久耐用。在现代生活当中,革制品常以其结实耐用、平滑细腻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髹饰后的皮胎能够更好地达到耐磨的效果,增加革制品的使用寿命。

5 结语

彝族皮胎漆器及其髹饰技艺凝结了彝族人民长期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反映了彝族传统审美与风俗。通过归纳彝族皮胎漆器纹样的种类,总结彝族皮胎漆器纹样的点线面手法,从而进行传统纹样再造。

彝族皮胎漆器传统纹样的基础图形由自然事物抽象归纳而成,通过漆匠的艺术审美创造成为极富节奏感的髹饰纹样。在此规律下,进行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和单独纹样的设计,使图案既具有民族性又富有现代感。将设计图案通过点的应用、线的应用和面的应用,深入挖掘彝族髹饰技艺与当代革制品的契合点,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现代化传承,也是对革制品材料处理方式的尝试。对传统纹样的再设计使得其中蕴含的美好寓意以符合当代审美趣味的图案构成形式所展现,符合消费者需求,对其市场化进展有了进一步的可能性,促进革制品的多元发展与传统工艺的创新传承。

猜你喜欢
漆器彝族纹样
Semer la graine de la transmission du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
彝族海菜腔
心声歌刊(2021年5期)2021-12-21 06:33:36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四川蚕业(2020年3期)2020-07-16 08:09:42
彝族荞粑粑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08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民族学刊(2019年2期)2019-05-15 10:39:02
漆器收藏三问
老友(2018年9期)2018-10-11 06:13:32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漆器匠人坂本雅彦
工业设计(2016年10期)2016-04-16 02:43:44
袁飞纹样设计
湖南包装(2016年2期)2016-03-11 15: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