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汉高,周正红,王先旭,刘丰源
(1.盐城市盐都区郭猛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江苏 盐城 224000;2.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盐城 224000;3.江苏省盐城市农业农村局,江苏 盐城 224000)
稻米是我国65%以上人口的主食,所以必须牢固树立水稻优先发展的粮食安全观。日本为纯粮食进口国,但始终保持自产稻米的市场供应率在100%~105%;泰国则把稻米生产作为重要发展战略[1]。在我国沿海与内陆地区的优质稻生产调查中,优质稻的净产值和纯利润是一般水稻的3~5倍[2]。因此,在生产中培育优质高产的粳稻品种显得尤为重要。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淮稻5号为母本、华粳3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型弹性软米新品种——丰粳1606,全生育期151 d左右,属迟熟中粳品种,株高90 cm左右,分蘖力强,株型较紧凑,成熟转色好,抗倒性强。该品种通过培育壮秧、机械化插秧、病虫绿色防控、科学肥水运筹等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可获得优质高产。丰粳1606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应用,对促进水稻品种结构调优、市场竞争力提高,实现稳粮保供,确保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5年以淮稻5号为母本、华粳3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获种子37粒;2006年南繁季节,在海南将种子全部种植,F1代表现长势旺、株高矮、分蘖强、综合抗性好等杂种优势,全部混收;2006年在南京对F2进行单株选择,选择抗倒、株型好、分蘖强、综合抗性好的单株36株;2007年将这36个单株种植成株系,2007—2014年在南京种植F3~F10,进行连续单株选择,决选株型好、抗倒、分蘖强、穗粒结构协调的优良株系5个;2015年将这5个稳定品系进行多点品比试验和抗性、品质鉴定,代号1606株系产量及综合性状较优,定名为丰粳1606;2016年推荐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预备试验;2017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区试;2018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2年区试的同时破格参加省生产试验。2019年6月17日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90012),同年7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图1)。
图1 丰粳1606品种选育过程
丰粳1606于2016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预备试验,平均产量为691.56 kg/667 m2,位列第11位,较对照增产3.07%,晋级。2017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658.73 kg/667 m2,位居参试品种第7位,比对照淮稻5号增产4.53%;2018年区试平均产量679.31 kg/667 m2,列参试品种第8位,比对照淮稻5号增产4.21%;2年平均产量669.02 kg/667 m2,比对照增产4.36%。在区试中,丰粳1606表现产量较高,穗粒结构协调,株高矮,茎秆粗壮,熟相好,米质优,抗病性好,抗倒能力强。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9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678.30 kg/667 m2,比对照增产4.50%,穗粒结构协调,灌浆速度快,结实率和出米率高,丰产性好(表1)。
表1 丰粳1606品种试验结果
在参加中间试验的同时,2017—2018年丰粳1606分别在盐城、兴化、洪泽、大丰、金湖、姜堰等地参加了新品种示范,表现出株高矮、分蘖性强、灌浆速度快、结实率高、熟相好、米质优、高产稳产易管理等优点,得到了示范单位的一致好评。
丰粳1606属迟熟中粳品种,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江苏省区试中丰粳1606全生育期151.2 d,比对照淮稻5号早0.3 d;株高91.7 cm,较对照淮稻5号矮3.1 cm;叶片深绿色,分蘖力较强,株型较紧凑,群体整齐度好,成熟期转色好,抗倒性强。丰粳1606有效穗数23.0万个/667 m2,实粒数110.8粒/穗,结实率92.5%,千粒质量27.1 g。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结果:稻瘟病损失率3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25,抗纹枯病,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据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2018年检测,丰粳1606整精米率67.6%,垩白粒率24%,垩白度6.7%,胶稠度88 mm,直链淀粉质量分数10.6%,长宽比1.7,食味品质属优质软米。
壮秧是机插秧夺取优质高产的基础。壮秧的标准为:秧苗生长整齐,秧龄15~20 d,叶龄3.5~4.0叶,株高12~15 cm,叶色绿,秧苗挺直,基部扁宽,有弹性,每株有白根10条以上,根系盘结好,盘根带土厚2.0~2.5 cm,无病虫草害。
4.1.1 床土准备——培育高质量的肥沃营养土。高质量的床土标准是:土层深厚、松软肥沃、爽水透气。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地土、秋耕风冻的稻田表层土均符合要求。取土方法:先用机旋耕2~3遍,然后取上面8 cm表层土即可。营养土不能用重黏土或纯砂土,应选用质地疏松的微砂壤土,一般应准备营养细土约10 m3/667 m2秧田,另外,还应准备未培肥过筛的细土4 m3作为盖籽土。土好第一,培肥尽早;就地培肥,保持湿润;适量培肥,宁少勿过;慎用有机肥,以无机肥为主。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杂质少;pH值偏酸为好,绝不可大于8.5。
4.1.2 秧田选择与秧板制作。应选择土质肥沃、地势高亢、交通便利、靠近大田的田块作为秧板田。秧田和大田面积比为1∶80较适宜,播前15~20 d精做秧板,畦面有效宽度1.4~1.6 m,长度视其需要和地块大小确定,秧板之间留宽20~30 cm、深20 cm的排水沟兼管理通道。秧池外围沟深30 cm,围埂平实,埂面一般高出秧床15~20 cm,开好平水缺。
样板做好后,要多次上水验平,排水晾板,于播种前2 d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充分拍实,确保高低差不超过1 cm,使板面达到“实、平、光、直”。
4.1.3 选种与浸种。机插育秧不仅要选用籽粒饱满的种子,还要做好种子处理。一般用10%噁恶霉灵·精甲霜·氰烯酯17.5~50.0 mL/667 m2包衣10 kg,或20%氰烯·杀螟丹1 000倍液、17%杀螟·乙蒜(菌虫清)200~300倍液浸种。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防治细菌性病害,用40%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WP 200倍液浸种。防治灰飞虱,加吡虫啉或噻虫嗪一并浸(拌)种。
4.1.4 铺盘与装土。在摆盘时,准备35张/667 m2左右拉线摆盘,横排成2行,依次紧密整齐地将盘平铺在床面上,保证盘与盘之间的飞边重叠排放,且两头的秧盘要用泥巴固定好,尽量保证秧盘装入秧土后不变形。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不能吊空,盘边距墒边20 cm。秧盘铺好后再铺撒准备好的床土,过筛营养土装至盘高的2/3并刮平(不能太少),做到厚薄均匀,土面平整。
4.1.5 掌握适宜秧龄。秧龄过长和过短都会影响水稻的穗数和产量。秧龄的延长会使得植株株高和干物质量均增加,但秧苗后期生产趋缓,叶片生产变慢,根冠比下降;低龄秧移栽后,秧苗易返青,缓苗期短,虽然成穗率低但有效穗数增多。
栽超龄秧是目前生产上的突出问题。多年试验表明,一般叶龄超过4叶,秧龄超过25 d以后,群体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20 d显著减少,产量显著降低。播种密度较大时,秧龄的延长使减产的幅度更大(表2)。
现有机插技术条件下,适宜秧龄15~20 d,叶龄3~4叶。为确保适龄机插,务必做到适期、分期播种。主要根据前茬收获期,耕整地的农时以及插秧机的作业量,按15~20 d秧龄,分批确定播种期(但也不可批次过多、过迟播种),并按照“宁可地等秧,不可秧等地”的原则进行播种。
4.1.6 合理降低播种量。机插秧高产栽培,播种密度越大,漏插率越低。随着秧龄增大,秧苗衰弱快,适宜机插的秧龄弹性小,成苗率下降(表2),而播种密度减小,空隙率增大,秧苗素质好;适宜机插秧的秧龄弹性大,但过稀无法保证基本苗。长度58 cm,宽度25 cm的秧盘,千粒质量25~28 g,每盘用干种子在4 000粒、120 g左右[3]。
表2 播量、秧龄对机插秧产量的影响
4.1.7 机械匀播。匀播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采用播种流水线机播硬盘育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盘土量适中且平整;播量准确且均匀;覆土盖种,土薄且全面;硬盘低孔密度较大,保证了苗床土壤对秧盘内秧苗的水、肥、气的供应;苗齐、苗匀、苗壮;适栽秧龄长,双膜秧和软盘育秧适栽秧龄弹性为2~4 d,而硬盘秧可达6 d左右。
4.1.8 暗化齐苗。叠盘于室内(室外亦可)暗化出苗,20~25盘/叠,秧盘的摆放务必做到垂直、整齐,盘堆大小适中。堆毕,顶部和四周用黑色农膜封闭,不可有漏缝和漏洞,做到保温保湿不见光,防止盘间与盘内温湿度不一致,影响齐苗。
4.1.9 旱育化控。一般细土加壮秧剂0.4~0.8 kg/100 kg,或者加育苗伴侣0.5~0.6 kg/100 kg,充分拌匀后作为秧盘底土,盖种用未拌壮秧剂(或育苗伴侣)的素土。
如需进一步延长秧龄,可于1叶1心至2叶1心,喷施多效唑3~4 g/50张(秧盘)。播种到出苗前,一般不灌水,保持秧床湿润。出苗至起盘移栽前,旱管为主,秧盘土壤表面发白再补水,采取灌跑马水或浇水。
4.2.1 突出精耕细整,提高整田标准。所有下田作业的收割机,都必须经过年审年检,且带切碎装置,切碎长度小于5 cm,留茬高度低于10 cm,还田的秸秆要撒匀铺平。用功率为62 kW以上的轮式拖拉机将前茬作物秸秆还田,旋耕还田的深度要达到12 cm以上。耕整后上水1~2 d,水深不超过3 cm,用起浆机先将田间的秸秆全部埋实,再将田块耙平。通过耕整要达到田面平整,田间高低落差不超过3 cm,且沉实2~3 d。翻前施好基肥,一般施45%复合肥30 kg/667 m2,秸秆还田田块增施尿素5.0~7.5 kg/667 m2。
4.2.2 狠抓关键环节,确保机插质量。一要适龄栽插,即掌握在秧龄15~20 d,叶龄在3.5叶左右适时移栽。起秧时易拉断穿过底盘渗水孔的少量根系,应连盘带秧提起,再放平,小心卷苗脱盘。秧苗运至田头时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随起随运随插,严防烈日伤苗,还需采取遮阴措施,防止秧苗失水枯萎[4]。二要调好机械。因为机插秧苗叶龄小,机插后有植伤,所以第1个分蘖缺位,故所有插秧机型的株距调节手柄都要调整到最小刻度:6行机株距调至11.7 cm,密度为1.90万穴/667 m2;7行机株距调至为12 cm,密度为2.22万穴/667 m2。平均单穴取秧量3~5苗,基本苗在7万~8万株/667 m2。调整好栽插深度,栽深在1 cm左右。三要薄水栽插。为便于机械的前行,杜绝漂秧现象发生,机插时田间水深要适宜,水层应在1~2 cm。最后要查苗补缺。考虑到机手操作熟练程度、秧苗质量、田块平整不一等,要备有部分秧苗,移栽结束后,要迅速查苗补缺,进行人工补植,确保基本苗数。
4.3.1 水浆管理。一要浅水活棵。秧苗移栽后的水层管理,视天气变化情况而定,如遇晴天高温,要灌水护苗,水深在苗高的1/2左右,阴雨天可上浅水层,促进根系与土壤的粘合。二要活水促蘖。目前麦秸秆全部实行还田,为加速秸秆腐熟,防止土壤有毒有害物质过多造成僵苗,促进秧苗多发根、快分蘖,应坚持浅水勤灌,湿润灌溉,上浅水层2~3 cm,自然落干,露田1~2 d后再上浅水。三要适时搁田。机插秧分蘖势强,高峰苗来得猛,当穗数达到80%~90%时,排水搁田[5]。一般掌握单穴有12~13苗时断水搁田,排水后4~5 d田间脚印塘无水,上一次浅水,自然落干,反复多次轻搁至田中不陷脚,田间裂小缝,露白根,风吹稻叶响,叶尖刺手掌,叶色落黄褪淡即可。这样有利于抑制无效分蘖,控制基部节间伸长,提高根系活力。四要薄水孕穗。出穗至抽穗后20~25 d,建立浅水层,以促颖花分化发育和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应间歇上水,直至成熟前7~10 d断水待收。
4.3.2 肥料运筹。分蘖肥:一般占大田氮肥量的30%左右,通常分2次施用,第1次在栽后5 d施尿素5~6 kg/667 m2,第2次在栽后10~12 d施尿素10 kg/667 m2。栽后20 d左右视苗情再施1次平衡肥,一般施尿素3~4 kg/667 m2,对僵苗的田块,可施用45%复合肥10 kg/667 m2左右或喷施高效叶面肥,促进苗情转化。长穗肥:7月中旬视苗情施用,用氯化钾10 kg/667 m2或复合肥15~20 kg/667 m2。促花肥:在7月25日前后,施尿素10~15 kg/667 m2。具体施用时间和用肥量要根据田间长势和叶色来灵活掌握,若总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1.5倍,叶色仍不褪淡,则不施;若总苗数不足、叶色褪淡过早则可提前施用,用量适当增加。保花肥:叶龄余数1.0~1.2叶时施用,用量多少主要根据叶色兼顾苗数。一般施尿素6~8 kg/667 m2。叶色淡、群体生长量小的可多施,但不宜超过10 kg/667 m2;反之,则少施或不施。
在丰粳1606生产过程中,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大螟,次要病虫害有立枯病、赤枯病、恶苗病、煤污病、叶蝉、二化螟、稻象甲、蓟马等危害。其中:纹枯病常年大发生,稻瘟病中等偏重以上流行风险大,其他病虫中等至偏轻发生,部分年份偏重发生。因此,要及时做好病虫草绿色防控。
秧苗处理:移栽前喷施噻唑锌、噻菌铜、叶枯唑、氯溴异氰尿酸等送嫁药,以预防细菌性病害。
肥料调控:实施“早促、中控、后补”精确定量施肥模式,科学减施氮肥。
种植芥菜型油菜防病:冬春季种植高硫甙芥菜型油菜,春季打碎全量还田耕翻后上水,杀灭土壤中病菌,防控水稻病害,且可作为肥料。
种植蜜源植物:田埂边种植花期较长的芝麻、大豆、黄秋葵、硫华菊等蜜源植物,为天敌提供栖息环境及补充食物,促进天敌增殖。
种植香根草、茭白诱集:田埂边种植香根草诱集水稻螟虫产卵,从而杀灭大螟、二化螟;沟渠种植茭白,诱集螟虫,进行集中防治。
释放赤眼蜂:鳞翅目害虫成虫始盛期开始,按每次释放赤眼蜂4万头/667 m2。根据发生程度每隔3~5 d释放1次,共放蜂2~3次。
性诱诱杀:螟虫、稻纵卷叶螟发生区在水稻移栽后,按667 m2放置一套害虫性诱剂诱捕器,定期更换诱芯。
科学用药:优先选用井冈霉素A、多杀霉素、短稳杆菌、苦参碱等生物农药与氯虫苯甲酰胺、噻呋酰胺、氟环唑、三氟苯嘧啶、呋虫胺、烯啶虫胺、噻唑锌、噻霉酮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高效植保机械+新型成膜农药助剂。
此外,要及早制定防灾预案,确保丰产丰收。水稻生育中后期是病虫、台风、暴雨、异常低温、极端高温频发的季节,为此,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意识,及早制定和完善抗灾减灾技术预案,在灾害发生之前,落实好各项防灾减灾措施,以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综上,通过培育壮秧、机械化插秧、病虫绿色防控以及科学肥水运筹等关键栽培技术的实施,丰粳1606可获得优质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