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阎文水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驱(后改作“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银(后改作“红”)装素裹,分外妖娆。……”1936 年2 月7日,毛泽东站在陕北清涧县铺子洼,望向黄河对岸的山西境内,极目壮丽的北方雪景,胸襟大开,心潮澎湃,即兴吟咏出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沁园春·雪》。
上年10 月,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面对日军铁蹄踏进华北与蒋介石接连不断围剿红军的严峻形势,12 月,中共中央在子长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提出了把国内战争与民族战争结合起来的战略思想,制定了巩固和扩大现有苏区、准备对日作战的方针。苏区朝哪里发展?毛泽东高瞻远瞩,主张往东,把方向放在山西。东征红军命名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彭德怀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主力部队为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红二十八军、红三十军,军(团)长分别为林彪、徐海东、刘志丹、阎红彦。
而在一河之隔的山西,统治者阎锡山除了接受蒋介石命令,先前已经派出4 个旅西渡黄河占据吴堡地区堵截红军外,进一步加紧了晋西汾河沿岸的防御:杨耀芳任晋西警备司令坐镇汾阳,杨澄源任晋南警备司令坐镇临汾;沿河20 余县构筑起了“三线六区”的军事防御网,黄河沿岸为第一防线,东岸重要城镇离石、柳林、中阳、石楼等为第二防线,沿吕梁山南段山脊与隘口为第三防线,第一、二防线之间又划分为六个防区,黄河东岸修筑了千余座碉堡,形成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线。
2 月20 日20 时,东征山西拉开帷幕。8 只渡船从绥德县沟口村华石畔,驶向中阳县坪上村。红一军团红二师五团25 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登上岸后抢占碉堡,又掩护第二梯队。红一军团先头部队源源不断过河,于次日拂晓攻占三交镇,全歼敌军一个营,向中阳、关上村进发。与此同时,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二二三团40余名突击队队员,由清涧县河口奋力登上石楼县贺家凹,消灭守军一个连。红十五军团主力攻占敌人河防司令部所在地义牒镇,向石楼、隰县进发。度过一个不眠之夜后,毛泽东率领总部人马赶至河口,视察大军东渡景象。随后50 公里宽阔的河面上,船只载着千军万马,往来穿梭不停。23 日,东征红军全部渡过黄河。
想不到精心构筑的紧固防线,不日之间便被迅速突破了,阎锡山急急调兵遣将。红军占据山隘要塞,设伏袭敌。26 日20 时,红一军团在关上村大胜敌人。几乎同时,红十五军团大败敌人于隰县西北之蓬门。渡河不到10 天,红军取得两次大捷,打出声威。
连连受挫的阎锡山一面电请蒋介石支援,一面整编晋军4 个纵队,想要重兵反击。3 月7 日,下令发起总攻,欲在孝义县兑九峪一带消灭红军。此时,红军主力集结兑九峪以西的郭家掌和西南的大麦郊一带。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大麦郊举行扩大会议,决定集中兵力在兑九峪一带重创敌人。毛泽东作出部署:红一军团主力为左翼,红十五军团主力为右翼,形成南北夹击之势,红一军团红一师及总部特务团由西向东压迫,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抗击东来增援之敌。10 日5 时,战斗打响。战至15 时,双方一直处于对峙状态。晋军不断增援,由4 个团猛增到15 个团,人数大大超过红军。面对敌情变化,毛泽东果断指示,决定撤出战斗。“我们已经吃掉了阎军近三个整团,狠狠地打击了敌人,他们增援部队赶到并投入了战斗,要一次把这么多的部队吃掉是不可能的。”听完毛泽东的话,彭德怀答道:“既然一次吃不了,就分几次吃吧。”眼见红军撤出战斗,阎锡山生怕硬拼下去赔了老本,也于当晚命令停止进攻。
12 日,红军总部在郭家掌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决定在蒋军10 个师尚未入晋之前,红军分兵三路,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一部为右路,南下临汾,扩红筹款;红十五军团主力为左路,挥师北上,威逼太原;总部、红十五军团一部、红三十军及山西游击队为中路,转战晋西,牵制晋军。
月底,红二十八军从陕北沙峁头强渡黄河,歼敌一个营,占领兴县罗峪口,并破坏了30 公里黄河堡垒线。红十五军团将全部伤病员和缴获、筹集的部分物资,由罗峪口运回陕北。4 月14日,在进攻三交镇时,红二十八军军长刘志丹亲临一线指挥战斗,不幸壮烈牺牲。毛泽东沉痛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挥泪赋诗:“上下五千年,英雄千千万。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红军来欢迎。长官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在一个多月的长驱南下征战中,右路军在汾河两岸扩红7000 余名,筹款数十万元,组织地方游击队20 余支,在20 余县创立县、区、村苏维埃政权,在晋南这块广阔而富庶的土地上播下革命火种。
当两路大军北上、南下的同时,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不足五百人的中路军,以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牵制晋军几个纵队在晋西不停兜圈子。他们一边声东击西打击敌人,一边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东征军事方针多次召开会议。3 月20 日在交口上益干村召开、27 日于康城镇结束的会议上,决定周恩来偕李克农赴延安与张学良进一步谈判,王炳南继续做杨虎城的工作。为配合中路军转战晋西,阎红彦率领红三十军东渡黄河,在石楼、永和、隰县一带袭击敌人。
周恩来与张学良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达成协议。蒋介石10 万大军陆续进入山西。鉴于红军东征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战果,在政治上创造了有利地位,“渡河东征,抗日反蒋”策略变为“回师西渡,逼蒋抗日”。各路红军按照统一部署,陆续移向指定渡河地点。就在敌人迫近渡口时,东征红军全部西渡黄河。毛泽东随同最后一批掩护部队安全抵达陕北。过河不久,炮弹飞了过来,他回顾右岸,笑道:“听,敌人放礼炮给我们送行来了!”周恩来从瓦窑堡赶至,迎接凯旋的毛泽东。
历时75 天、转战59 县的红军东征,胜利完成了扩红、筹款、赤化三大任务,有8000 余人加入红军,筹集银元30 余万元与大量物资,缴获步枪4000 余枝、机枪100 余挺、大炮20 余门,发展了地方党组织,建立了工农政权,不仅使长征后的红军得到了人力、物力与财力上的极大补充,而且使山西的革命面貌为之一新。更重要的,为实现逼蒋、联阎,从而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了道路。
如今,巍巍吕梁山下,永和、石楼、柳林分别建有红军东征纪念馆,交口存有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永和红军东征纪念馆所在地东征村,便是当年毛泽东居住过的上退干村。有个神奇故事,传说村中关帝庙魁星楼顶上,红军回师后当年秋天,长出一株小柏树,郁郁葱葱,长成一米多高,历经40 年,后在毛泽东逝世那年秋天枯干了。村人把这株朝着北京方向生长的小柏树,叫做“殉义柏”。馆名,是迟浩田将军题写的。座落于县城东征大街的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由江泽民题写馆名、碑名。柳林红军东征纪念馆位于刘志丹将军牺牲的三交镇,建在一个四合院里,收藏有红军东征文物与刘志丹烈士遗物。交口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则是一个四合院,三进,窑洞式建筑,座落大麦郊村正中央。1936 年3月3 日,毛泽东行程70 余里到达大麦郊,住在“城门里”院正中窑,在“城门里”南厅部署了兑九峪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