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伟芳 刘祺 林素珍 唐莉莉
急性腹泻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儿科病症,若未及时进行正确有效的治疗,则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限制性影响,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为婴幼儿的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身体免疫力低下,极其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1]。相关临床研究表明,病毒、真菌、细菌均是引起患儿发生急性腹泻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病毒最为常见。临床上,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与鉴定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而容易耽误治疗[2]。因此,如果医护人员能够熟悉掌握急性腹泻患儿的病原微生物分布特性及其发病规律,便可以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本研究收集了140例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季节下小儿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接诊的急性腹泻患儿140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大便黄绿色或黄色,无脓血。(1)纳入标准:持续腹泻时间≤3天,每日排便次数≥3次,大便性状改变,呈现蛋花汤样、稀糊样、黏液样以及稀水样等,未出现脓血,且大便常规检测结果提示WBC计数<10/hp;年龄≤5岁。(2)排除标准:大便量少于3 mL;患有先天性肺炎、贫血以及炎性胃肠道病症的患儿;食物中毒、脂泻病或囊胞性纤维病患儿;治疗护理依从性较差的患儿。其中,男患儿76例,女患儿64例;从病情发作至入院治疗的时间为48~72 h,平均(60.24±5.13)h;年龄2个月~5岁,平均(2.46±0.36)岁;年龄<1岁患儿32例,1~2岁患儿82例,3~5岁患儿26例;在12月至2月发病者44例,3月至5月发病者27例,6月至8月发病者40例,9月至11月发病者29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患儿入院接受治疗后,医护人员选用无菌一次性吸管采取新鲜粪便标本4~8 mL,2 h内送检。(1)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沙氏琼脂培养基(郑州人福博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XLD平板、麦康凯平板(上海科玛嘉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碱性蛋白胨水、4号平板(江门市凯林贸易有限公司),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广州市迪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患儿粪便样本在培养基上接种,并作分离培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采取梅里埃全自动鉴定仪Vitek2-compact及配套试剂对所培养的菌株进行鉴定。同时,通过血清凝集对沙门、志贺菌进行分群分型,通过核酸检测测定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等微生物。(2)病毒学检测:10%的便悬液标本制备采用标本处理液试剂盒(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人轮状病毒,具体操作参照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的说明书。(3)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通过ROCHE全自动核酸纯化仪检测腺病毒、杯状病毒以及人星状病毒,对病毒RNA核酸进行提取并纯化,将《全国病毒性腹泻监测方案》作为参考对引物序列进行设计,依据反转录试剂盒(北京鸿跃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及PCR扩增试剂盒(上海恪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说明书,开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实验,检测结果提示PCR阳性产物应送到测序中心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粪便标本中真菌、寄生虫、致病菌以及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检出情况以及感染特点。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粪便标本中病原微生物的检出情况 病毒的检出率最高,主要是人杯状病毒(50.58%)和人轮状病毒(15.29%)。见表1。
表1 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分析
2.2 不同条件下患儿粪便标本的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分析 男、女患儿粪便标本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分别为52.94%、47.06%,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粪便标本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发病患儿粪便标本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条件下患儿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分析
2.3 病原微生物感染季节分布特性分析 病原微生物感染可以在全年任意季节发作,人杯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期是6月至8月,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期是12月至2月。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病原微生物感染季节分布特性分析
小儿腹泻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消化道综合征,致病原因复杂,受诸多因素影响,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显著增加、大便性状改变。本研究收集14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探讨病原微生物的分布规律及构成情况。结果显示,140例粪便标本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60.71%,病毒占比75.29%,主要是人杯状病毒和人轮状病毒,说明导致患儿腹泻的主要因素是病毒感染[3],与其他国家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似。而人轮状病毒是导致小儿出现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本组病例中出现人轮状病毒感染的几率高达50.58%。研究报道,我国成都地区人轮状病毒感染的几率高达37.76%。其实,大部分小儿在5岁之前均发生过人轮状病毒感染所导致的腹泻,其中1~2岁期间的感染几率较高[4]。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1岁患儿粪便标本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29.41%,1~2岁患儿粪便标本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54.12%,3~5岁患儿粪便标本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17.65%,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病原微生物检出率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患儿的机体免疫力水平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年龄<1岁的患儿能够从母乳中吸收IgG、IgA抗体,可对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产生抵抗作用;年龄>2岁患儿的机体免疫系统逐步完善,自身对病原微生物抵抗能力得到提升;12个月至2岁患儿,不仅是从母体吸收的抗体减弱,而且自身发育系统尚不完善,因此更容易导致病原微生物的入侵[5]。140例患儿粪便样本的人杯状病毒检出率为15.29%,国外急性腹泻患儿人杯状病毒的检出率为1.32%~15.72%。人杯状病毒由两个属性组成,即札如病毒和诺如病毒,主要感染对象为人类,2岁以下的幼儿极其容易感染[6]。人杯状病毒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喘息、呕吐、发热、水样便、咳嗽等。由本研究结果可知,病原微生物感染能够在全年任意季节发作,人杯状病毒的高发期是6月至8月,人轮状病毒高发期是12月至2月,与国内报道结果相符[7]。由此可知,人轮状病毒感染与季节变换存在紧密相关,该病毒感染发病高峰期为冬季,提示可依据病毒感染的季节性特征,提早加强对患儿的保护,对降低小儿急性腹泻的发病率有着积极影响。此外,还发现细菌感染导致的小儿急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夏季,致病菌、真菌以及寄生虫感染同样是导致小儿急性腹泻的影响因素。临床上,应依据病原微生物感染种类开展针对性治疗,由于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培养需要时间较长,通过全面掌握了解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分布特点及发病规律,有助于早期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预防工作[8],不至于贻误病情。
综上所述,1~2岁是小儿急性腹泻的高发年龄段,大部分为病毒感染所致,与季节分布存在关联性,与性别不存在关联性。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极有可能存在抽样误差,下一步将扩大样本量探索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