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12月24日召开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四届六次理事会暨四届十次常务理事扩大视频会议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以“稳中求进 守正创新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主题发表了讲话。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历史征程中建功立业,我们需要在整个大框架下,深入总结、深入分析,寻找发展路径、落实行动方案。
一、2021年行业工作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纺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组织机构建设持续完善,产业协同与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各项工作卓有成效,有力推进了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战略引领,推动产业发展纲要的形成、细化与落实
开展调研统计,把脉行业发展。深入重点企业、集群和专业市场,跟踪调研产业运行情况,为政府决策、企业运营、产业研究提供支持。注重产业研究,提升服务质量。围绕科技创新、工业文化、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在支持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的形成与细化。抓住关键问题,形成行业声音。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纺联协助纺织行业代表委员形成提案,为政府决策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
(二)夯实基础能力,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行业文化创意能力。以《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为指导,加快推动工业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协会不断完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行业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输出能力不断增强。
(三)完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以效率为核心,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系统推进行业两化融合工作,引导企业发展智能制造,打造智慧供应链。以质量为核心,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和保障。依托各专业协会、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精准化、专业化服务,提升企业能力、化解企业难题。
(四)坚持协同发展,推动产业纲要与区域发展对接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同发展。通过举办行业会议、大型展会、时尚周等活动,推动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与各地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产业集群服务,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引导不同区域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行业创富产业作用,推动共同富裕。
(五)激发市场潜力,畅通产业内外循环
以内需体系构建为重点,提高行业资源匹配效率。一系列特色展会、区域展会的举办有效带动了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以开放型经济为方向,做好行业对外服务工作。加强行业外交,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六)聚焦双碳目标,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
稳步推进行业低碳转型。发布《纺织行业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框架方案》,启动“30·60中国时尚品牌气候创新碳中和加速计划”。持续深化行业社会责任建设。以人本责任、环境责任、市场责任为内容,社会责任建设的工具方法更加完善,有效支撑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2021年行业稳中有进,实現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行业为稳定经济增长做出积极贡献。面对疫情冲击,纺织行业是率先恢复生产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行业为拉动内需增长做出积极贡献。纺织产品是内销市场相对比较平稳的品类。产业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通畅做出积极贡献。2021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已超过疫情前水平。行业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做出积极贡献。在通胀预期加重的背景下,纺织产业链平稳、顺畅运行对于平抑物价发挥积极作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高后低”态势,2022年行业运行还将面临低基数效应消失、涉疆问题影响等挑战。我们需要在更加宏观又接地气的图景下,来看待行业发展,找准定位、把握时机、迎难向前。
二、适应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把握战略机遇、赢得发展主动
当前,全球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经济经历不平衡、不同步复苏,大国博弈正在对未来发展形成更深刻影响,世界经济进入动荡变革期。
(一)我们处在科技创新的爆发期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更多的战略遏制与封锁打压。面对压力,唯有把握大势,坚持科技自强,才能打开局面,赢得主动。
1.科技创新正成为复杂系统。需要推动大跨度、大纵深的交叉学科融通并行,以协同方式化解复杂性问题;强化基础创新,以确定性去探索不确定性。
2.不平衡正成为科技创新的发展态势。基础理论创新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高额的研发投入和试错成本,我国在以上方面以及人才、资金方面,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着差距。
3.以人为本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基本准则。科技向善成为全球共识,要将科技创新纳入道德的管辖,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科技创新。
(二)我们处在数字经济的稳定期
消费互联网以往粗放的发展模式出现瓶颈,数字经济进入成熟期,未来价值将来自深水区、硬骨头。
1.产业价值来自场景深耕。一是产品深耕,纺织品开始向医疗健康、国防科工等领域延伸;二是制造深耕,数字经济重心向工业互联网迁移;三是管理深耕,数字经济的深入也推动了企业的组织架构调整与业务流程再造。
2.产业价值来自鸿沟跨越。数字鸿沟与发展鸿沟呈现相互强化的特征,缩小鸿沟的必要性已经显现。
3.产业价值来自内容生态。数字创意产业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
4.产业价值来自阳光之下。持久的价值源于健康的生态,构建良好的数字社会环境成为全球共识,相关立法也进入了快车道。
(三)我们处在绿色经济的形成期
1.世界经济正在变轨,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和硬性约束。
从全球看,绿色规则进入出台和制定的活跃期,而绿色技术发展仍处于探索期,我们要关注国内外绿色技术的最新进展,辨别炒作概念,科学合理推动绿色转型。同时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迅猛,行业要充分利用绿色金融发展的机遇,以绿色金融带动绿色发展。
2.在绿色经济的不稳定中,我们要找到价值的平衡点。
数字与绿色的平衡。随着智能化发展大幅铺开,数字与绿色间的矛盾可能更加突出,行业要提前将绿色化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考量因素。
时尚与绿色的平衡。行业要平衡好对美的追求和对德的向往,用新的方法在时尚美学与环境责任中找到支点。
消费与绿色的平衡。绿色规制下,要在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同时实现价值的增长,开拓绿色发展的新维度。
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潮流是行业发展的时与势
在党的领导下,经过百年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服务国家富强,纺织行业不仅大有可为,也将必有作为。
(一)服务制造强国建设,夯实民族复兴的物质基础
制造业是大国经济的“压舱石”,对推动經济增长和提高就业质量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工业发展速度趋缓,我国高端装备、关键材料、核心技术等受制于人的发展短板日渐显现,纺织行业也面临类似情况。国际上一些国家的发展弯路也警醒我们,制造业如果失去规模优势和体系优势,就会丧失持续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当然,我们确实面临转变发展范式、走向价值链高端的时代课题。高精尖与规模经济不是替代与相互否定的关系,做实体经济,需要端正心态、清醒认识,警惕发展变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考偏差、投机心态。
(二)融入乡村全面振兴,支撑经济发展的薄弱领域
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乡村振兴是民族复兴的重要一环。纺织行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关联,具有很强的就业带动效应和产业延展性,在构建工农互促、协调发展的新型产业关系中具有特殊作用。将产业融入以县域经济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三)服务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未来发展的精神力量
文化熔铸着民族独特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文化自信更是一个民族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走向繁荣的重要标尺。
文化也是纺织服装产业发生发展的重要土壤,不仅构筑着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滋养着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产业自信、品牌自信归根结底是文化自信。树立品牌自信与文化自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只是简单的符号应用,更要从理念、设计、工艺到产品的全面推进。
(四)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保障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
实现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目的。纺织服装作为重要的民生产品,始终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另一方面,人们美好生活的实现,要以收入作为支撑。纺织产业带动了全社会2000多万的直接就业人口,是小微民营主体创业的重要空间,对于提供就业机遇、创业机遇意义非凡。
四、立足全局,把握关键,稳扎稳打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布置2022年经济工作的同时,更加关注战略全局和发展大势。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重大问题,抓重大事情、抓根本问题,才能真正做好行业工作。
一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行业发展必须服务于这个大局。
二是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行业企业要善于应用资本的力量,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防控其消极影响。
三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初级产品是制造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四是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对此我们要树立底线思维,把安全发展贯穿产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把“新疆问题”放在产业安全大局中考虑。
五是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既要认识到绿色发展的潮流大势不可逆转,也要认识到转变的长期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绝不能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
(二)下一阶段行业工作的主要方向
1.坚持党建引领,提升组织的协同性、引领力。
党的领导是行业工作保持正确方向、取得持续胜利的根本保障。中国纺联要进一步完善机构建设,让行业服务既能更加贴近市场、贴近产业,又能更好服务国家大局、服务党的领导。
2.坚持固本培元,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制造环节是经济社会稳定、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石,要进一步巩固制造环节的核心地位,提升产业制造基础能力。优化要素供给,不断增强供应链的效率与韧性,努力化解产业技术循环中的“卡脖子”难题。完善大中小融通、上下游协同的产业生态,稳市场主体,保就业。
3.坚持自主可控,打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
坚持科技驱动,打造产业内生动力,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坚持市场驱动,打造产业外在动力,加快推进行业企业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新模式新业态规范发展。
4.坚持稳中求进,塑造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深化两化融合,发展数字经济。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坚决不搞运动式“减碳”。树立文化自信,聚焦“大师、大牌、大事”,推进时尚发展与品牌建设。
5.坚持发展导向,服务民生改善和共同富裕。
推动行业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民生类产品的充分供给、高性价比供给,加大纺织产品在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土工建筑、航空航天和农业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将产业的生态多元性转化为对就业更大容纳力。坚持“全国一盘棋”,将产业发展融入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让我们锚定目标、坚定信念,在一起,向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再立新功。以行业更好的发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