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时候,因为一场疫情,体坛按下了暂停键,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犹记得在2020年年末,我们许下的新年愿望就是希望疫情早些过去,生活与工作早些回归常态。转眼间,2021年行将过去,当初许下的企盼却未能如愿。
这一年间,疫情依然起起伏伏,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仍然回不到曾经最习惯、最熟悉的状态。只不过相比于疫情刚爆发的2020年,到了2021年,面对疫情以及其所带来的各种变故,我们不再慌乱,而是可以坦然调整,并将疫情防控下的工作与生活状况视为一种常态,逐渐去适应。
又一次站在年末回望,不得不承认,疫情依然是2021年躲不过的一个热词。和2020年不同的是,疫情的阴影虽然仍不时遮挡着2021年的阳光,但我们有了有效的应对之策,尤其国内,疫情防控已经可以达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从容境界。人们的心态也渐趋平和,不再为疫情过度担忧,可以按照新的步调、新的节奏生活工作。
对于世界羽坛而言,2021年的热词应该是“忙乱”、“疲劳”。这一年,世界羽联进入疯狂办赛模式,似乎要把在2020年因疫情欠下的比赛债全部还清。尤其自7月末的东京奥运会开始,奥运会、苏迪曼杯、汤尤杯、数站高级别巡回赛直至12月的世锦赛,一连串的重大赛事几乎是无缝衔接,打比赛的运动员很累,看比赛的球迷也有些观战疲劳。
记得当初世界羽联拿出这份比赛计划时,我们曾一度怀疑它的可行性,但在争议声中,世界羽联最终完成了这份计划,同时也探索出了疫情之下的一个新的办赛模式,即集中时间、集中于一地或相邻地区连办数站比赛,在保证比赛数量的同时,减少了比赛期间的流动,给予了比赛较为安全的保障。这样一个办赛模式在2021年经受住了考验,逐渐被接入、被认可,预计在疫情彻底解除之前,这一办赛模式将会延续。
从2020年的无比赛可打到2021年的比赛扎堆举办,对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来说,既是幸福的,亦是辛苦的。幸福来自于有比赛可打,辛苦则是比赛太多,身心俱疲,不仅影响到自身水平的正常发挥,还会导致伤病的侵袭。可以看到,到了全年最后一站重要比赛即世锦赛时,越来越多的顶尖高手因为伤病或是提早放弃参赛,或是临阵无奈告退。在本届世锦赛上,东京奥运会五个单项冠军最终只有丹麦的安赛龙和中国台北的王齐麟/李洋现身,而他们亦未能走到最后,尤其安赛龙,首轮即被淘汰出局。
比赛太多,确实让一众顶尖高手难以承受,越打到后面,越呈疲软之势。不过,他们亦给了我们此前并不太熟知的一些新人显露锋芒的机会。最典型的事例就发生在12月的世锦赛上,来自新加坡的駱建佑自首轮战胜奥运冠军安赛龙后,竟然真的一黑到底,为新加坡拿到了史上第一个男单世锦赛冠军。骆建佑的横空出世,亦为原本星光黯淡的本届世锦赛带来一道强光。
2021年,对于国羽来说亦是意义非凡。在与国际赛场隔绝一年有余之后,东京奥运会竟成了国羽重返国际舞台的首战。虽然有些无奈,赛前亦不被看好,但国羽最终交出了一份惊喜的成绩单。五个单项全部打进决赛,这样的盛景上一次出现,要追溯到近10年前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值得一提的是,东京奥运会后,国羽在苏杯和汤尤杯赛上继续创造惊喜,用过硬的成绩单回敬了那些质疑,用在赛场上呈现出的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彰显了这支队伍的深厚底蕴。
行至年末,我们用一段大事记来回顾2021年,一年中的大事小情、开心、感动、快乐、忧伤,林林总总,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在被记录下的同时亦将成为过往,回味之余,且让我们就此作别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