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星,黄 虹
(1.合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合肥 230601;2.合肥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合肥 230601)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出台,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出要加强综合性人才培养,强调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通过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高技能人才队伍。地方本科高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必须要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达到符合岗位需求的技术能力、市场需求的创业素质、基于专业基础的创新能力。做好地方本科高校毕业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引进集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成为时代的课题。
目前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适应市场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国各大高校都在全面探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手段。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了教育模式的改革。芬兰应用科技大学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引入教育理论,提出的“发展中学习”的LbD(Learning by Developing)教育模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借鉴其创新方法,提出适合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建议。
LbD教育模式即是Learning by Developing的缩写,是一种在发展中学习的方式,是芬兰拉瑞尔应用科技大学提出的教学理念。LbD教育模式基于创新学习理论和互助合作的形式,依托学校课程设置和社会服务领域研究项目的融合,将应用研究、搭建项目和学习文化链接起来,通过学生、教师和企业人员三方共同参与,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文化。同时基于心理学理论中提出的人类学习的方式呈现三个阶段,即文化知识的获取、学习参与、知识的创造[2]。学生在与通过教师、同学、专家交流达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新的产品和新的能力。LbD教育模式是一种综合环境的整合过程,学习的立足点是确定研究项目和学习范围,着眼点在于问题解决和科技研发,终点是在项目完成时能产生新的能力、产品和技术。将教育、研发、区域三大维度相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的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将探索中学习的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讲解部分在缩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大幅增加,从而培养学生成为职业领域研究型角色和扮演者,对于行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加以构建[3]。
LbD教育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掌握学习理论基础上突出学生对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社会型角色的创新。通过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学习,搭建真实的平台,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环境形成探究性的学习能力。从而形成由以真实的环境、体验式学习、创新型学习和研究型方法、伙伴关系构成的五个核心要素和个体学习、共同体学习、新知识构建三个目标组成的螺旋式发展系统[4-5](见图1)。
图1 LbD教育模式
LbD教育模式依托一个固定设立的学习环境,通过学校內部和企业外部的互动工作,通过已有知识结构解决现实问题,发掘学生的创造精神,此过程的核心五要素相互发生作用(见表1)。
表1 LbD教育模式的核心要素内容
续表1 LbD教育模式的核心要素内容
五大核心要素构成环形系统,真实的环境作为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模式的基础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环境并确定课程的性质。伙伴关系作为以学生、教师和企业之间存在的学习、分享和共同成长的互助关系,以信任为基础为培养学融入社会体验角色形成一种新型教学关系。以研究为导向,培养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灵活运用理论方法的能力和技能。体验式学习在学生实际参与的过程中,通过探索和分享经验真实体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学生发展必要的过程。创新则作为LbD教育模式的最终目的,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质量,实现在过程中循环发展的结果。
LbD教育模式的运行方式是一个整合学校发展战略、创新体系、价值网络、社会大环境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需要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企业共同参与,建立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由教师和企业共同研究、开发项目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学生以项目为导向,针对特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突显出的问题提供结果方案。此过程中建立起学生、教师、企业间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在以信任为基础上体验式学习,包含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价值,强调学生对学习的过程主动参与和教师的过程管控。学生要通过探索和共享经验,输出有效建议,由教师和企业评估不同工作方法和过程的结果。最终到达对知识创新和新知识创造的目标,促进个人和企业、社区的共同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
在课程建设和开发上依靠课程教师与企业代表专家合作,分析行业领域问题和待解决的研究任务,确定主题和单元内容,明确项目中人才能力培养的模块任务。课程任务依靠项目研究来实施,依靠团队合作来执行,将项目成果商业化和市场化,过程中需要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对校内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的培养也具有严格的要求。校内教师岗位的任职需要有硕士以上学位和三年工作经验,高级讲师的需要有博士以上学位和相应的教育培训时长。为保证学校和社会、市场的紧密链接,需要聘用企业任职专家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实践能力评估。培养专业的LbD项目教师,通过研讨班和课程模块训练掌握LbD教育模式的基本要求、技能和方法,并组织短期和长期的交流学习活动,以提高项目教师的学术能力和实践经验,同时聘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充实师资队伍,提高综合办学水平和社会竞争力。
LbD教育模式在一个多元化环境中,对学生的综合评价需要构建相应评价体系,由项目教师在评估学生能力时可结合实践活动中的能力体现,在项目过程中观察学生实践能力,按照课程目标制定评价内容。通过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企业反馈以及项目实效等综合内容来评价学生在项目实施中的专业能力达成情况,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技能达成状况,经验形成效果以及创新能力和价值观形成等结果(见图2)。
图2 LbD教育模式的运行模型
构建产教协同育人模式已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地方本科高校为主动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构建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型模块化课程改革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培养能力为导向,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知识、能力和素质多方面的需求更加突出,应确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推动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但我国目前应用型高校大多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发展历程较短,底子薄弱基础较差,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平台建设、资源配置、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实施教育改革,面临诸多问题。很多高校也正处于探索性阶段,多数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协同育人模式,增加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但实际上在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仍然保持原有的课程体系、师资配置、教学方法,高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和规律认识尚显不清,对于校企合作的平台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搭建。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目标实现中首先是将受教育者本身的特点作为关键要素,研究受教育者的主要群体。目前高校大学生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信息的接收的速度和感知力远远强于从前,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思维的反馈也更加的活跃,形成对事物的认知和见解也非常的独到。学生对于毕业的需求已不是简单的职业需求,不仅仅是对创新创业基础技能和技巧的掌握,在对职业能力塑造的培养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应做首要培养目标。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单依靠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难以达成既定的目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基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政策学多门学科的能力综合的体现。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对企业的生产运营、人才需求具备的能力既有宏观的把握又有微观的了解。但目前来说创业教育课程基本由高校学工队伍为主,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数量相对匮乏,在专业背景、社会实践、行业解读、授课经验等方面都相对不足。仅仅依靠创业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对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薄弱和单一的,必须要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的双轨力量。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校内教师、校外导师、企业讲师的伙伴力量。
地方性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设是立足于国家、社会、企业市场的需要,培养的是就业能力强,具有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又有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对于我国现有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培养目标较为模糊、办学定位不够准确,培养过程中课程目标设置不清晰,培养的人才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据此高校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要在教学管理过程和实践中突出特色。根据LbD教育培养模式建立一种创新的体系,学校依托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结合校内课程的设置,与各类行业、科研院所、行政机构积极形成互动合作,为应用型人才提供真实环境和真实项目,让学生真正通过与教师、企业专业、同学建立起来的伙伴关系,形成自我个体学习和共同体学习,并构建新知识的生成。
随着国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作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以校企合作为平台,鼓励推动“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队伍建设中的落实。构建高校和企业深度融合,以经济发展社会需要为基础共同开发相关课程,形成相互支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完成主干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合理调整教学进程。把课堂融入项目延伸至企业,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承担专业教学任务,将企业的工艺、规范和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拓展基础课程的参与范围,建设“用以致学”的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践实训基地,利用基地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沟通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丰富专业教师参与实践活动的渠道,提高专业教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能力,实践实训基地成为师生接触社会的主要阵地。鉴于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通过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从实习生中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以此达到双赢的目的。
学生的自主学习现已呈现出一种经验学习和体验性学习的改革方向,教育的改革着眼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由于学生受到家庭因素、个体发展因素、基因差异等内外因的影响,学生的知情意行方面的差异除了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更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问题导向性探究的能力。教师的指导和教学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通过超星、慕课等线上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规律,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将教师传授理论知识的阶段迁移,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掌握基础性的学科理论。通过项目引入的方式,以学生参与为主导,学校与企业共同设定目标任务,将知识结构具体化、立体化、层次化,学生对探索知识形成欲望,对了解知识构成产生兴趣,采用多元化的训练,达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能力的目的。遵循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从成人成才的角度,立德树人,引导培育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自我调控能力,正确培育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系统发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素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要面向行业产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以产教融合的方式,建立实习基地、产教学院,不仅要引进一部分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还应有计划的选送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企业运行管理,提升实践能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首先要提高创新创业老师的文化素养与教学能力,建立完善的老师培训机制,包括岗前培训、课程培训等。其次,要明确老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责任,督促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制定阶段性任务,根据各学生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目标,并加强老师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考核评价,提高其教学责任感与效率。再次,在加强理论创新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实践能力,要积极引进成功创业者、企业家等各行业人才担任学生能力培养的指导老师,进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专业性老师与实践性老师能力互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最后,建立较为稳定的学校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业组成的双优型教师团队,在运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能高效衔接实践项目,优势互补,把企业项目实施与教育教学过程融为一体。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行探索和转型。通过探索我国目前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借鉴LbD学习模式,提出采用体验式学习理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型能力,为社会、企业培养符合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过程,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才能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