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帆
(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这40年有计划、有组织的贫困治理,我国的减贫效果显著。截止2020年底,我国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所有贫困县集体摘帽,提前十年完成联合国减贫目标,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可以看出,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后,我国之前的扶贫政策将会总体稳定,并通过更加普惠的政策实现治理重心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确保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更加稳定、乡村全面发展以后,我国将会进入相对贫困的治理阶段。
无论在贫困治理的哪个阶段,都要做好贫困治理的考核验收工作,防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扶贫绩效评估是检验扶贫成果的重要方法,本文选取的7个研究省份涵盖西部地区3个省份或自治区、中部地区2个省份、东部地区2个省份。旨在通过对其扶贫绩效的评估和归类分析,以期对各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一些有用建议。
在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李社宁、张哲、李喜宁(2019)通过构建精准扶贫全过程的绩效评价体系,运用关键指标法(KPI)列出了反映扶贫绩效的5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给每个指标赋予权重[1]。王林雪、殷雪(2019)针对教育扶贫,也是从扶贫对象的识别、资源投入、产出和扶贫成效等全过程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用灰色关联度给每个指标赋予权重,并通过具体的算例说明模型的用法[2]。张岳、段洪波(2017)利用平衡记分卡,结合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构建出针对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3]。
在专项扶贫绩效评价方面,陈超群、胡伏湘(2019)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对长沙市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长沙市乡村旅游扶贫绩效显著,但是脱贫农户仍存在较大的返贫风险[4]。宋震宇、黄强、陈昭玖、朱博(2019)运用多层次分析法对江西省南丰县的蜜桔产业扶贫绩效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当地蜜桔产业对贫困治理多有贡献,但是也存在产业带动力不强等问题[5]。在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方面,陈弘、周贤君、胡扬名(2019)通过构建双层综合绩效分析框架对4省38个市的农村精准扶贫绩效进行测算,研究发现,多个地区存在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客观扶贫绩效不高[6]。田茂海、王荣党(2012)利用时序主成分分析法对云南省农村综合扶贫绩效进行了动态评价,认为为了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反贫政策要直面穷人;同时要坚持政府在反贫工作中的主导地位[7]。
综上可以看出,学者们多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来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遵循明确具体、可衡量、可达到、相关性、和时限性原则,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构建扶贫绩效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多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我国七个省份2019年的扶贫绩效进行评估。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8]。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将目标概念模糊量化成若干维度的若干指标。下一级指标能够以量化的形式反映其上一级指标的程度,并且在同一级指标中各指标又相互独立。
为了避免不同属性指标之间相互比较的困难,该步骤采用专家评价法,根据Saaty的九个重要性等级赋值表(见表1),给每层的各指标相对重要性赋值,构建每层的判断矩阵。在这里假定:指标X相对于指标Y 的重要性等于指标Y相对于指标X的重要性的倒数,即:
表1 重要性等级及其赋值表
首先,用求和法求出各比较判断矩阵的权重向量。公式如下:V1=, V2=,……
表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标准值
根据各层次的权重指标,从最高层次到最低层次计算最后一个层次中各指标对于总目标的影响权重。最后根据确定好的各指标的权重,结合各方案数据,将每个方案的绩效量化,最终挑出最优方案。
本文选取评价指标遵循SMART原则。将模糊的目标具体成相关可测量的指标,同时考虑到时限性原则,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收集2019年各省份的数据信息。
本文根据层次递进的思想,选取了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17个三级指标,构成了本文的省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
表3 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成对比较矩阵层次单排续及其一致性检验结果如下表4,综合计算结果,可得出每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如表5。
表4 成对比较矩阵计算结果
表5 指标权重系数表
根据前文构建的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形成1个成对比较矩阵,二级指标形成4个成对比较矩阵,三级指标形成10个成对比较矩阵,通过计算,所有矩阵的CR均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
一级指标 指标权重 二级指标 指标权重 三级指标 指标权重 综合权重科教水平 0.4160 R&D活动经费投入强度 0.50 0.029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0.50 0.0290医疗保障 0.3928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1 0.0547社会发展水平 0.1392农房改善 0.4126 0.0053卫生户厕普及率 0.2599 0.0034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 0.3275 0.0042就业水平 0.0982 农村劳动力转移率 0.50 0.0068城镇登记失业率 0.50 0.0068生活水平 0.0930
本文使用的数据主要从各省(自治区)2019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2020年的统计年鉴中获得或经计算获得,具体情况见表6。
表6中,有些指标是正向指标,有些是逆向指标。因此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公式如下:
表6 三省份2019年的扶贫绩效数据
量化处理后的数据如下表7。
表7 三省份扶贫绩效处理后的数据
根据上文得出的各指标的综合权重以及无量钢化数值,可计算得出四省份的扶贫绩效数值。扶贫绩效数值如下表8。
表8 扶贫综合绩效排序
根据计算结果,甘肃省扶贫绩效排名第一,绩效值为0.6576。从数据可以看出,甘肃省在2019年下大力度减少贫困,扶贫成效显著;但是甘肃省地区经济发展在七个省份中较为落后,科教水平较低,居民整体生活水平较低。
河南省排名第二,绩效值为0.6141。河南省扶贫资金投入水平较高,减贫成效相对来说不是很大。社会投资水平较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处于中等水平;2019年农房改善户数最多,且卫生户厕普及率较高,超当年全国平均水平。
江苏省之所以能排名第三,是因为江苏省虽然在系数最大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指标上表现最差,但是由于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指标上表现优秀,城乡居民收入高、生活水平高,以此弥补了扶贫资金投入的短板,使得江苏省总体扶贫绩效靠前。
安徽省、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三地以微末的差距排名其后。其中安徽省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两个指标在7个省份(自治区)中最高,安徽省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最低。陕西省的收入水平在七个省份(自治区)中处于较低水平,居民生活水平较低,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较高。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等指标垫底,城镇登记失业率最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指标表现优秀,其他指标均处于中低水平。
山东省在脱贫成效和扶贫情况两个指标上呈现出不好的成绩,是因为山东省在2018年已经完成了绝对贫困消除任务,2019年进入脱贫巩固阶段。因此在2019年山东省扶贫投入不大,都是在原先脱贫的基础上进行巩固。
各省(自治区)的扶贫投入不总是与脱贫成效和扶贫综合绩效成正比。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扶贫资金投入精度不够高,导致投入与产出不匹配。另一方面,影响扶贫综合绩效的因素众多,不仅仅在于扶贫资源的投入,还有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西部地区贫困基数大,减贫成效也大。西部陕甘宁3个省份(自治区)2018年底的贫困发生率,在7个省份(地区)中占了前三,同时这三个省份(地区)2019年贫困发生率降低的幅度也占前三。
地区之间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仍有不小的差距,但是西部地区仍取得了较大发展。西部地区发展确实落后于中东部地区,但是西部地区的医保水平基本与中东部地区保持齐平,西部地区的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幅度不逊于中部地区,甚至超过了东部地区的增长幅度。这反映出西部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7省份(自治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19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62%,7个省份(自治区)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上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都控制在3.62%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均比较充分,通过多种渠道,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或者从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充分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增进农民收入。
5.2.1 建立动态的贫困监测体系
通过建立动态贫困监测体系,提高贫困识别精度和贫困帮扶资源投入的精度。可以通过建立动态的贫困监测体系,及时识别出有返贫风险人口,同时监控贫困边缘人口,及时对其进行帮扶,规避大规模返贫风险。同时还可以检测出脱贫成效高的项目,以提高扶贫的投入产出比,避免资源的浪费。
5.2.2 政策和资源保持适度倾斜以缩小地区之间差距
我国在脱贫攻坚阶段,已经很大程度上缩小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但是像“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及“三区三州”地区,即使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进入到相对贫困治贫阶段,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并且差距将会更加受到关注,因为贫富差距是相对贫困产生的内核。因此要从多方面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国家在各方面也应继续给予西部地区相应的政策优惠。对口支援也不能中断,同时发掘互相可利用资源,建立区域间优势互补,促进地区间协同发展。也要探索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道路,精准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
5.2.3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
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保障水平,逐步实现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过渡。2020年以后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从减贫转向防止返贫,因此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证贫困户稳定脱贫,促进脱贫户稳定就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此基础上,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打造农村生态宜居环境,构建农村产业发展生态,吸引年轻有知识青年返乡创业、就业,实现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