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和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两个节气。此时,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正值“一九二九不伸手”,“三九四九冻死狗”的数九寒天。我国古代对小寒和大寒这两个节气的解释是:“冷气积久而为寒,小者,未至极也。‘大者’,乃凛冽之极也。”意思是小寒很冷,但还未到最冷的时候;大寒才是最冷的时候。现今许多人也都这样认为。但实际上,小寒要比大寒寒。这一观点,可以从我国气象资料上得到证实。查阅我国各地气象资料可以看出:除沿海个别地区外,一年中平均气温最低的是1月中旬,正处于小寒节气内;而位于大寒节气内的1月下旬平均气温都比中旬高。例如,北京高0.8℃,沈阳高1.0℃,哈尔滨高1.3℃等。
那么,为什么最冷的节气是小寒而不是大寒呢?这要从太阳辐射说起。我们知道,一个地方气温的高低与太阳光的直射、斜射有关。太阳光直射时,地面上接受的光热多,温度就高,这是主要原因;其次,斜射时,光线通过空气层的路程要比直射时长得多,沿途中消耗的光熱就要多,地面上接受的光热少,温度当然也就低了。冬天,对于北半球,太阳光是斜射的,所以各地天气都比较冷。太阳斜射最厉害的一天是冬至,这样说来,冬至应该最冷?其实不然,最低气温却出现在冬至后一个月左右的小寒和大寒期间。这是因为,冬至前后虽然光线斜射最厉害,但是由于夏季以来,地表层积蓄的热量可以补充大量放热的散失。小寒期间,需得到和放出的热量趋于相等,也就是地表层贮存热量最少。所以,小寒节气天气最冷。这类似于一天中最高温度不是出现在中午而是在下午2点左右的原因。小寒过后,温度逐渐增加,所以大寒的平均温度反而比小寒略高。
(据《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