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鸣 陈积敏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强调,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地方产业融合发展。《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要围绕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公安教育要贴近实战,注重实战、实用、实效。因此,应用型本科公安院校要紧紧围绕“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实战、实用、实效”为导向,探究应用型本科公安院校校局协同育警路径创新,进一步深化应用型本科公安院校校局协同育警机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工作、纪律严明”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新时代公安警务人才奠定基础。
基于公安行业和公安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公安院校的办学属性,大部分公安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公安院校立足公安工作的实战性,坚持实战需求导向,深化校局协同,促进公安院校精准定位、特色发展,强化新时代实战型公安警务人才培养。在教育学理论框架下,公安院校校局协同育警属于产教融合的范畴。
国外学者在产教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教融合的内涵和特征、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等方面。认为产教融合的内涵应从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职业学校的办学体制和教学模式的“宏观—中观—微观”层次上进行把握产教融合受学校自身、企业和政府三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专业,创办与专业相应的产业,并依托校办产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验基地与实习岗位。
国内学者在产教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教融合的相关内涵、实现路径、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有学者认为“产教”有两层含义,分别为产业(行业企业)与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生产与教学;有学者对公安院校校局合作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校局合作是基于警学结合、双向参与、互惠共赢为基本内涵;有学者提出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可从树立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共建产教融合的合作平台、创新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和打造适应产教融合的师资队伍等方面着手;有学者在知识生产方式视角下,提出以获得“应用价值”的知识产品为目标、知识生产主体共同参与知识生产全过程的产品型合作模式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内在要求;有学者基于协同创新理念提出公安院校校局合作机制构建的设想。
国内外对于产教融合的研究都经历了一个从厘清概念内涵的理论层面到在理论指导下具体探讨如何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过程,应用型本科公安院校校局合作亦是如此。因此,新时代背景下深化应用型本科公安院校校局合作协同育警路径的创新和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在产教融合发展理论指导下,聚焦人才供需适应论,以公安实战和公安队伍建设需求为导向,通过校局间全面协作,形成“一专业一警种”“一院(系)一局”纵横交叉、对口协作格局,建立校局间综合共建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共订、人才培养过程共育、人才目标考核共施、实验实训环境共享、师资与教官队伍共建、科研攻关等方面共同合作的“六同”育警共同体,促进公安理论与公安实战的深度融合,在专业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攻关、公安民警培训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在校局协同育警基本框架确立后,探索实施“六同”育警路径,详见图1。
图1 校局协同育警基本逻辑框架
坚持实战需求和问题导向,协同开展人才需求规格和适应度调研,向基层公安实战部门开展连续性、跟踪性和实地体验式调研,了解基层公安实战部门对人才培养能力的实际需求,做到靶向定位、精准施策。围绕新时代公安工作的使命,明确不同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养需求。重点调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人民警察的政治立场、职业道德和价值观等要素,构建与基层公安机关协同育人的大思政课堂平台。
基于能力需求调研基础上,描绘各专业能力图谱,科学构建专业人才培养的通识知识、基本技能和核心能力。基于能力图谱,科学设置通识课程、公安基础课程、公安业务课程等理论和实践课程模块,构建科学合理、实战实用的课程体系。与基层公安实战部门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研制公安类课程教学大纲,将实战化自然融入课程体系中,提高课程的前沿性、实战性和高阶性。
与基层公安实战部门形成融合机制,促进实战教官进教材进课堂进项目。与实战教官共上一堂课或实行同课异构;与实战教官共讨一案例,将理论与实战相融合;与实战教官共研教研教改课题,将研究成果进教学课堂;与实战教官同育学生,共同指导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发挥好专业教师主引导,实战教官主助力的课程育人功能,将与实战教官合作嵌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强化教学过程考核,形成全周期、全链条的教学过程考核生态链。实时追踪实战部门的新技战法,更新和完善教学考核要素、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基于OBE的理念,引入PBL教学方法,与实战教官共同研制实战情景任务型案例,强化考核标准和方法,做到可操作、可实施、可衡量、可追踪、可评价。
为了确保教学场景和实验实训环境的真实性和实战化,与基层公安机关共建共享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深入了解共建单位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状态,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部分课程内容与基层公安机关的实战化(日常)业务相结合,开展真实化、实战化教学,即解决基层公安机关警力紧张的难题,又能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水平。
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方式,与基层公安机关达成人才共用共培的机制,通过驻校教官、特聘教师等方式让基层优秀实战教官走上讲台讲授知识和技能。专业教师深入基层公安机关开展业务实践,通过挂实职等方式开展考核,切实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最终达成双向交流渠道畅通,共建教学师资队伍机制完善的运行机制。
以实战需求为导向开展协同育警,将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和体系,夯实课程体系建设,打造以“实战”为导向的系列“金课”,倒逼实践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切实让学生忙起来。建立有效的师资交流和培养机制,让教师能融入实战部门,实战部门教官能深入到课堂教学,切实有效提高教师的公安业务能力,让教师业务能力强起来。
下一步需要紧密结合教育信息技术,搭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动态监测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系统平台,基于共建共享、一体融合的思路,以“实战、实用、实效”为导向,以一流警务人才培养为目标,进一步对应用型本科公安院校校局协同育警效果进行反馈,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