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规划对生态环境和谐稳定的保护作用

2022-01-10 08:42:36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21年12期
关键词:监督管理水土保持重点

柳 红

(中国水利工程协会,北京 100055)

就目前自然资源开采程度而言,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资源的恢复速度远远低于人类社会的索取速度,过度开采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为了改善水土流失现状,各地区有必要展开水土保持规划,对人为活动及自然因素导致的水土流失进行预防和治理,修复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从而形成高效科学生态服务系统[1]。

1 水土流失现状

1.1 自然概况

大庆市位于平原之上,受到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西南低、东北高的地表走向;地貌发育较为简单,西北部以垄岗、沙丘为主,中部以洼地、沼泽、湖泡为主,南部以河漫滩地为主;泡沼众多,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氧化塘、注水水源、滞洪区等;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秋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严寒干燥;分布有沼泽、低地盐化草甸、草甸草原。

1.2 水土流失危害

当地水土流失主要与地形、地貌、水文条件、气候、植被等因素有关,产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会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主要危害如下:

a.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壤肥力。水土流失增加了强风对地表的冲刷力度,使得表层土层逐渐被风力瓦解,土壤养分随之被分解和降低;土壤结构被破坏,降低了土地生产力;土壤结构中的细粒部分逐渐消失,会降低土壤保水保肥性能,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b.降低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应用效率。水土流失导致河道干涸和堵塞,破坏了水利工程和交通工具正常运行条件;泥沙下泄进入河流、湖泊等地表径流,威胁到了下游居民正常生产和生活,严重情况下还会危及到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c.破坏生态环境,增加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率。水土流失破坏了自然环境,增加了沙尘暴、扬尘等恶劣天气的发生概率;原有生态平衡被破坏之后,当地空气质量、能见度、城市环境都会下降,从而给居民生活生产造成负担。

2 水土保持规划具体内容

2.1 分区管理规划

当地在进行水土保持规划时应用了分区管理方式,将水土保持范围划分为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重点监督区三个区,旨在实现对水土流失的针对性预防、管(治)理、监督,实现对水土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从而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和谐稳定、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重点预防区为轻度水土流失区域,如已经完成治理的小流域、水域周边地区、重点自然保护区等,主要特征为存在水土流失风险、植被覆盖率超过40%、存在轻度土壤侵蚀迹象[2]。

重点治理区为中度、重度水土流失区域,如沟蚀区、坡耕地、水库等,主要特征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已经产生较大水土流失危害、存在中度或重度土壤侵蚀情况。

重点监督区为人类活动较多的区域,如工厂周边、市中心等,主要特征为资源开发需求较大、人口密集、建设工程较多、水土流失产生危害较为严重[3]。

2.2 预防措施规划

重点预防区水土保持规划以预防为主,目的是保护现有水利工程和植被,禁止开荒、乱砍滥伐等人为行为。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a.健全水土保持法律体系。根据当地水土保持及水土流失情况完善相应法律法规,有效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如禁止开荒、保护现有水利工程、保护现有水土保持设施、未经主管部门审批不得从事破坏水土环境的建设活动、在农田经营管理中落实“谁经营、谁维护”的原则。

b.强化水土保持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新媒体宣传当地水土保持政策,强化公众对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必要性、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4]。

c.发布“三区”公告。“三区”公告经过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士审核、当地政府批准后,在全市范围内公布。

2.3 治理措施规划

重点治理区水土保持规划以治理为主,目的是通过综合治理恢复原有生态环境,提高水利工程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对治理成果进行巩固和保护。具体治理措施如下:

a.应用植物治理措施。对原有农田及河道保护林带进行加固及完善,围绕农田形成健全的防护林体系,优化防护林种植树种及结构[5]。

b.应用工程治理措施。针对沟蚀应用修建护岸、建立集雨水库、清理沟道等措施,针对坡耕地应用修建截水沟截流措施,针对水库应用设置拦污闸、建立农田过滤带等措施。近三年治理规划见表1。

表1 工程治理措施规划

c.应用农耕治理措施。对现有农耕技术进行改善,积极采用轮作、大棚覆盖等农耕技术,避免大面积耕地在春季和冬季出现裸露和翻耕情况,减少农耕操作中产生的扬尘[6]。

2.4 监督措施规划

重点监督区水土保持规划以监督为主,目的是确保水土保持规划准确落实,确保相关部门积极履行法定职责,避免人为活动导致新的水土流失。具体监督措施如下:

a.建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由水务局负责整体水土保持监督工作,并且在各个区设有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站,配备专业的监督管理人员和设备,分配好各项监督管理任务。

b.确保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由水务局规定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对象、流程、标准、权限,确保各项监督管理及执法工作的有序进行,确保各项法律文书、执行文件的标准化,确保相关费用收缴规范化[7]。

c.加大对典型案例的处理力度。一旦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了严重违法违规企业或个人,需要将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重点查处,从而形成宣传效应,形成对范围内企业和个人的威慑,使其自觉遵守水土保持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接受监管部门监督管理。

3 水土保持规划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

3.1 涵养水源

水是一切生物发展的源泉,水土流失必然会降低水资源数量和质量,而水土保持规划能够起到涵养水源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8]。具体来讲,自然降水和地表径流两种自然界水资源都能够被树木有效利用,在提高所在地区植被覆盖率的同时,提高土地保湿能力,相比同等面积常规裸地,林地能够储存的水资源至少多出1倍;在暴雨天气时,森林地表能够降低自然降水流动速度,在规避洪涝灾害的同时,增加地表径流量。

3.2 净化空气

温室效应现已经成为全球需要面临的空气污染问题,这是因为人类各项生产生活活动都会向大气中排入污染物质及二氧化碳,而水土保持规划能够起到净化空气、保护环境作用[9]。具体来讲,树木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不但能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还能够吸收空气中的部分有害物质,从而提高空气质量,为人类和其他生物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3.3 防风固沙

我国很多北方地区都备受沙尘暴、扬尘等天气影响,如果沙尘暴在行进过程中没有树木阻挡,会产生极为强大的破坏力,而水土保持规划能够起到防风固沙、保护环境作用,在抵御沙尘暴侵蚀的同时,避免土地荒漠化[10]。具体来讲,风沙在行进途中会受到来自树木的阻拦,其行进速度会降低,产生的危害自然会减少[11];乔木、灌木的根系较为发达和稳定,能够起到提高土壤结构稳定程度的作用,从而提高土壤保土保肥能力,避免土地荒漠化。

4 结 语

水土保持规划对生态环境和谐稳定有一定保护作用,具体体现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等方面,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保护作用,可以从分区管理、保护措施、治理措施、监督措施角度展开水土保持规划,形成科学管理体系,为生态环境恢复及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构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双赢局面,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猜你喜欢
监督管理水土保持重点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26
重点推荐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中国盐业(2018年13期)2018-10-26 01:12:48
水土保持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今日重庆(2017年2期)2017-03-04 01:59:12
某区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管理的做法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