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燕,廖若夷,刘 彬,郭 元,周 娜,陈芊妤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年化社会,以中老年为主的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心理后遗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弱等症状[1]。其发病率为20%~65%,且多见于脑卒中后3个月[2-3]。病人长时间抑郁会加快疾病恶化,严重影响病人康复进展和生活质量,甚至增加自残或自杀的风险[4]。尽管治疗方式日新月异,但迄今为止运用抗抑郁药物依然是西医治疗PSD的主要手段[5]。抗抑郁药物疗程长、毒副作用大,极大地限制了临床应用。研究报道,中药通过辨证论治和辨经论治相结合治疗PSD,具有独特的优势[6-7]。本研究拟通过检索整理近10年中医药治疗PSD的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文献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对中药治疗PSD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及预测,以期为中药治疗PSD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1.1 文献来源 以“卒中后抑郁”“中风后抑郁”“脑卒中后抑郁”“PSD”,“中药”“中医药”“中草药”“中西医”等为主题检索词,在机检的基础上结合手动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时间设置为200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检索出与中药治疗PSD相关的文献。
1.2 纳入标准 ①有关中药治疗PSD且涉及处方用药的相关文献,包括临床随机试验、固定方加减探索;②文献所选方剂的中药名称、数量记录完整。
1.3 排除标准 ①综述、会议论文、名家经验文献;②文献标题、作者、期刊、发表时间均相同的重复文献;③中药名称、数量完全相同且为同一作者的文献,均录入近期所发表文献。
1.4 筛选结果 按照筛选标准进行双人检索,筛选文献,遇筛选意见不合时,由2名或以上高年资教授进行辨别甄选。共检索筛选出61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北京爱情海软件公司开发的NoteExpress 3.2.0软件对文献进行定量管理、归纳分析总结。自行设计Excel表格对文献内容进行分类标记总结,包括文献年代分布、期刊源分布、期刊等级及影响因子、发文量、中药应用方式、常用中药汤剂及中成药、单味中药分布等内容。最后对数据进行频数和构成比的描述。
2.1 年度发文趋势 2008年—2019年共发表文献614篇。中药治疗PSD的文献处于波动状态,整体呈上升趋势。2008年—2019年发文量处于曲线螺旋式上升状态。2010年发文量逐渐升高至44篇,2012年降至32篇。其中2013年—2015年发文量处于持续增长状态。2017年又降至58篇,2019年发文量最高,达80篇。2015年—2019年中药治疗PSD的发文量较高,论文共计产出344篇,占全部论文总量的56.0%,表明中药治疗PSD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详见图1。
图1 2008年—2019年中医治疗PSD文献趋势图
2.2 期刊源分布 2008年—2019年收录中药治疗PSD文献的期刊源高达183种,载文量排名前15的期刊详见表1。其中《陕西中医》载文最多,达27篇,其次是《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四川中医》均为18篇。排名前15位的期刊平均载文量为13篇,期刊级别占比为普通期刊占56.0%,科技核心期刊占33.5%,北大核心期刊占10.5%,平均影响因子为0.461。纵观其整体水平,排名前15位的期刊载文量较高,但平均影响因子不高,期刊级别处于中下水平,文献质量有待提高。
表1 2008年—2019年刊载中药治疗PSD文献的前15种期刊
2.3 中药应用方式 614篇中药治疗PSD的文献中,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为中药汤剂内服法,占74.5%,24.5%的研究采用口服固体剂中成药治疗PSD,仅有1.0%的研究采用中医护理技术的治疗方式,如中药离子导入、中药足浴、中药药枕、中药熏洗、香囊等。详见图2。
图2 中药应用方式频次分析图
2.4 常见内服中药 614篇文献共涉及93种中药方剂及13种中成药,其中110篇文献未对中药方剂命名。中药方剂中柴胡疏肝散应用频次最高,达35次,其次是32次的疏肝解郁汤;中成药中舒肝解郁胶囊应用频次最高,达70次,其次是乌灵胶囊48次。详见表2、表3。
表2 中药方剂应用频次 单位:次
表3 中成药应用频次 单位:次
2.5 单味中药频次 93种中药方剂共涉及单味中药227味,排在前6位的是柴胡(疏肝升阳药)、郁金(活血解郁药)、石菖蒲(开窍醒神药)、川芎(活血化瘀药)、当归(补血活血药)、茯苓(利水渗湿药)。详见表4。
表4 处方中出现频次≥20次的中药 单位:次
2.6 单味中药四气五味及归经 对单味中药频数≥20次的41味中药进行“四气、五味、归经”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后将数据录入Excel表进行图表绘制。详见表5、图3。
表5 单味中药频数≥20次中药四气五味分布 单位:次
图3 单味中药频数≥20次中药归经统计
近10年我国中药治疗PSD的研究从未间断,共发表文献614篇。中药治疗PSD的文献数量处于波动状态,2015年—2019年发文量平均达69篇,2019年发文量最高,达80篇。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流行病学显示,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急剧攀升,作为脑卒中并发的心理后遗症,PSD发病率亦呈明显上升趋势[8]。目前,抗抑郁药物的运用是西医治疗PSD的主要手段,虽能解决PSD的临床症状,但需长期用药,副作用明显[9]。其次,近年来在中医药事业扶持的大背景下,更多临床医护和科研工作者积极投身于中医药治疗PSD的研究中。中药治疗PSD的研究领域涉及的期刊共有183种,其中以《陕西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四川中医》为主要发文期刊,《陕西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为科技核心期刊,《四川中医》为普通期刊,平均影响因子达0.7。但纵观其整体发文水平,普通期刊发文占比为56.0%、科技核心期刊33.5%、北大核心期刊10.5%,文献质量有待提高。
本研究显示,中药汤剂内服法是最常见的治疗PSD的方式,占74.5%,固体剂中成药治疗PSD占24.5%。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病的特色和灵魂,也是最常见的口服剂型。与口服固体剂中成药相比,汤剂的应用剂量改变强调个体用药和病情不同时期的即时药量,且不良反应少,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0]。因此,多数学者将中药汤剂内服作为治疗PSD的主要方式。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材料,按照规定处方制作而成的中药制品,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但具有性质稳定,疗效确切,服用、携带、贮藏方便等特点。目前,将中药以离子导入、足浴、药枕、熏洗、香囊等不同中医护理技术的方式应用于PSD的研究稍少,在临床上应用并不广泛。
PSD常起病突然、加重迅速,辨证论治是其治疗的重要特点,在这种治疗理念下,中药能针对病人出现的症状施以对应的方剂[11]。中医学认为,PSD是由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等核心病机导致,瘀血、痰浊是其主要病理产物,因此,治疗主张疏肝理气、化痰祛瘀、行气解郁[12]。柴胡疏肝散原为《景岳全书·古方八阵》治疗肝郁气滞的经典方,具有疏肝理气、行气解郁的作用[13]。许多学者在柴胡疏肝散基础上加减,甚至在其基础上联合其他方剂共同治疗PSD病人,疗效显著[14-15]。舒肝解郁胶囊是应用频次最多的中成药,其主要由有贯叶金丝桃和刺五加两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疏肝解郁、补气扶正、健脾安神之功效,且有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贯叶金丝桃提取物和刺五加均具有多靶点抗抑郁功能及改善神经衰弱的作用[16-17]。在93种方剂中,单味中药共227味,其中应用频次超过20次的中药有41味,应用频次最高的前5位依次是柴胡、郁金、石菖蒲、川芎、当归。柴胡有调理气机、疏肝升阳之功效,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可显著提高大脑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和其代谢水平,抑制丘脑下部的NE系,具有抗抑郁的作用[18-20]。郁金具有活血解郁、行气化瘀、清心凉血的功效,有研究发现温郁金水提取物可改善PSD大鼠的抑郁行为[20-21]。石菖蒲作为使药,有开窍醒脑、养心之效。川芎和当归均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气之效。从应用频繁的中药看出绝大多数单味中药均具有一定的疏肝解郁、调节气机之效。
本研究对单味中药频数≥20次的中药“四气、五味、归经”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治疗PSD的单味中药性多温、寒,味多为辛、苦,归肝、心经为主。《灵枢·大惑论》有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不得眠也。”故而寒温并用,可调节阴阳,达精神乃至之功效。素有药之五味,随五脏而为补泄,亦不过因其性而调之。辛味入肺,能散能行;苦味入心,能泄能燥,二者并用可达辛开苦降、畅通气机。肝主疏泄,可调节全身气机,气机调和则情志舒缓,有效改善PSD病人抑郁症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在脏为心……在志为喜。”心之精气可产生良性情绪,从而中和PSD病人消极情绪,抑制病情恶性发展。因此中药的性味与归经相互对应,一定程度上影响病人病情的变化。
综上所述,虽然中药治疗PSD的文献较多,但仍有多数医者将中药与抑郁药联用或根据临床经验对中药药物及用量进行加减没有遵循循证医学要求。许多学者对中药治疗PSD的研究仍停留在对病人临床症状的观察方面,没有对中药的归经气性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因此,尚需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中药治疗PSD提供临床循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