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雨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55)
现在数据机房空调系统方案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房间级空调系统,典型代表是地板下送风空调系统,另一种是列间级空调系统,典型代表是封闭冷通道空调系统。数据机房空调配置台数都有冗余(备份),常为N+1。数据机房空调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1]。
(1)为了满足机房的空调备份要求,处于备份状态的空调要一直运行,这样会浪费电能。
(2)由于空调是独立工作的,彼此之间可能存在竞争运行,例如某些空调在制冷,而另一些空调却在制热,这样也会浪费电能。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对机房空调进行集中控制,这就是空调群控方案。
现行空调群控方案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1)避免冗余设备长期运行而带来的能耗浪费(待机备份)。
(2)有效地均衡机组运行时间,延长其使用寿命(轮巡)。
(3)避免同一机房内空调的竞争运行,有效地降低空调能耗(防竞争运行)[2]。
由于机房的冷负荷是动态变化的,现行空调群控方案存在如下缺点:
(1)不能自动对空调运行的台数进行管理。
(2)不能对不同空调运行组合进行性能制冷负载系数(Cooling Load Factor,CLF)评估。
(3)不能对机房空调的总能效进行评估。
(4)无法发现最佳的空调运行组合,不能进一步提高机房的能源利用效率。
(5)不能发现机房空调系统气流组织存在的问题。
本文所提技术方案是一个新型的、智能的机房空调群控方案,是在既有的机房空调系统进行开发的,不会改变原有的空调系统,不仅能实现传统空调群控方案的功能,还能有效地对空调运行的台数进行管理,使运行空调的总制冷量与机房的冷负荷相配对,并自动选择最优空调组合运行,从而达到节能目的。另外,还能对机房空调总能效进行评估,发现空调系统气流组织存在的问题[3]。
(1)实时计算房间的冷负荷Q1:
式中,Qj为机房围护结构的冷负荷;Ks为机房面积冷负荷指标,取90~150 W/m2;S为机房面积m2;Tw为机房室外温度,℃;Tn为机房室内温度℃;Δt为设计室外温度与设计室内温度差,可取12~18℃;Q1为机房的冷负荷;∑Mi为机房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为机房配电柜(列头柜)的智能电表的读数之总和。
(2)根据Q1和空调的制冷量,启动空调,使空调总的制冷量与Q1相匹配。其他未启动的空调作为备机。
(3)当空调存在备机时,对空调轮流运行(轮巡),并记录不同空调组合运行的制冷负载系数CLF。
(4)选择制冷负载系数CLF最小的空调组合,长时间运行,并定期轮流运行其他符合要求空调组合。每次轮流运行结束,都要重新选择CLF最小的空调组合。
如图1从智能电表中读取实时空调的总功耗∑Wi,列头柜的总功耗∑Mi。计算制冷负荷系数:
图1 智能电表中功耗读取
CLF= ∑Wi/∑Mi。
(1)气流组织不合理报警条件:当空调输出的总的额定制冷量>1.25×机房计算的冷负荷Q1,仍有机柜的进风温度大于设定值,或有机柜进风高温报警。
(2)空调系统运行效率低报警条件:空调组合能效比(Energy Efficiency Ratio,EER)EER=Q1/∑Wi<设定值,比如EER设定值为2.7。
(3)高温备机功能条件:当达到温度设定点上限,自动启动高温报警点最近的备用空调,当温度达到高温报警点,自动启动剩余的备用空调[4]。
运行最优空调组合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运行最优空调组合流程
机房概况如图3所示,机房面积为17.18×12.6=216.67 m2,4排机柜,每排17个,每排机柜设计负载5 kW,配置5台空调见表1。
图3 机房概况
表1 5台空调制冷量
(1)机房基本参数输入:机房面积S=216.67 m2,冷负荷指标Ks=100 W/ m2,空调台数5台,制冷量见表1。空调编号与空调监控地址一一对应,见表1。
(2)读取传感器数据,计算机房冷负荷Q1。
读取室内、外温度传感数值Tn、Tw,本案例室内温度传感数值Tn为T1的平均值25 ℃,室外温度传感数值Tw为T1的平均值30 ℃。计算机房结构冷负荷:
从智能电表读取机房设备实际功率,计算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即为4个列头柜PDF的智能电表的之和∑Mi=168 kW。
计算机房冷负荷:
(3)根据Q1和可运行的空调的制冷量进行空调组合, 并定义各空调运行组合名称。空调组合可以自动生成,也可手动输入。本案例共5台可能产生空调组合有1台空调组合有5种、2台空调组合有10种、3台空调组合有10种、5台空调组合有5种、5台空调组合有1种,共31种空调组合如表2。
可运行空调组合原则:组合内的空调的制冷量之和大于Q1=175.22 kW。可以选取24个。
组合名称为空调编号组合(比如135,即1号、3号、5号空调组合),如表2所示。
确定空调组合数量不能过多,可以限制组合内的空调的制冷量之和与Q1比值不大于150%。也可以对总数进行限制。表2黑体斜字的空调组合为可运行空调组合。
表2 31种空调组合
(4) 查询运行记录库。当前机房状态下,空调组合有无运行记录。如果无,进入初始最优组合选择程序。如果有,根据运行记录各组合的CLF值进行排序,最小CLF的空调组合为最优组合,进入运行最优空调组合程序。
注意:进入初始最优组合选择程序还是进入运行最优空调组合程序,组合内空调处于启动状态,其他空调处于待机状态。
假设夏季机房平均冷负荷为320 kW,春、秋两季的平均冷负荷为270 kW,冬季的机房平均冷负荷为175 kW。空调相关参数见表3。
表3 空调相关参数
模式一,机房空调热备份模式,所有空调启动。
模式二,机房空调热备份模式,人工关闭部分空调,但保持的有一台空调备份。
模式三,机房空调采用现行群控方式,一台空调处待机状态(室内风机停止状态),其余4台空调运行。
模式四,机房空调采用现行群控方式,人工调整群控方式,使空调运行台数与机房冷负荷相匹配。
模式五,采用上述新型智能群控方式。
(1)模式一、模式二是明显不节能的模式,不对其进行能耗分析。
(2)模式三能耗分析见表4。
表4 模式三能耗分析
a.单台空调运行时长(日):4*365/5=292日。4台空调运行,1台待机备份。
b.制冷能力:制冷量×运行时长(日)×24×3 600 kJ。
c.负载率:机房全年冷负荷冷量/总制冷能力。
d.室内风机功耗(空转功耗):室内风机功耗×运行时长(日)×(1-负载率)×24×3 600 kJ。
e.制冷功耗:制冷能力×负载率×运行时长(日)/ EER*24*3 600 kJ。
(3)模式四能耗分析。模式四(夏)能耗分析见表5。
表5 模式四(夏)能耗分析
单台空调运行时长(日):4×91/5=72.8日。4台空调运行,1台待机备份。
模式四(春秋)能耗分析见表6。
表6 模式四(春秋)能耗分析
单台空调运行时长(日):3×(91+92)/5 =109.8日。3台空调运行,2台待机备份。
模式四(冬)能耗分析见表7。
表7 模式四(冬)能耗分析
单台空调运行时长(日):2×91/5 =36.4日。2台空调运行,3台待机备份。
模式四的年耗电量(kWh)=春秋季年耗电量(kWh)+夏季年耗电量(kWh)+冬季年耗电量(kWh)= 822 749.38 kWh
(4) 模式五能耗分析。模式五夏季能耗分析见表8。
表8 模式五夏季能耗分析
单台空调运行时长(日)见表9。最优组合应是制冷负荷系数最小的组合,也就是能效比EER最高的组合,且组合内空调的制冷量之和为可运行组合的制冷量之和最小,但组合制冷量之和应大于机房冷负荷。最优组合运行时间,非最优组合轮巡时间分别为5天和1天。
表9 单台空调运行时长(日)
单台空调运行时长(日):空调1单台空调运行时长(日)= 91×运行时间百分比×4=79.63日。91为夏季的天数,4为组合的空调数量。
模式五春、秋季能耗分析见表10
单台空调运行时长(日)见表11。
模式五冬季能耗分析见表12。
表12 模式五冬季能耗分析
单台空调运行时长(日)见表13。
表13 单台空调运行时长
模式五年耗电量(kWh):
春秋季年耗电量(kWh)+夏季年耗电量(kWh)+冬季年耗电量(kWh)= 814 266.83 kWh
(5)能耗分析见表14。
从表14可以看出模式四比模式三节能的原因,是增加了手动加减载功能,节能率达到6%,但模式四在现实机房维护过程中,因需维护人员不停地根据机房负荷的变化,手动调节空调运行台数,这很难实现。现在的机房空调实行的群控运行方式大都采用模式三。
表14 能耗分析
从表14可看出模式五比模式四也有明显的节能效果,是因为增加了最优空调组合功能。如果机房空调的能效比分散度变大、空调台数增多、最优组合运行时间增长,优选空调组合数量减少,这些因数会使最优空调组合功能对节能贡献变得更大[5]。
新型智能群控系统架构如图4所示。现行群控系统架构如图5所示。增加成本分析如表15所示。
图4 新型智能群控系统架构
图5 现行群控系统架构
表15 增加成本分析
(1)数据机房一般都有室内温度传感器,可以直接借用,但一般没有室外温度传感器,就需要增加投入,成本很小。
(2)目前数据机房的配电柜、列头柜、空调器大都已安装智能电表,可以直接借用。如果没有,就要增加投入,至少两块,一块测量机柜的负载,另一块测量空调的负载,成本也不高。
(3)如上所述,新型智能群控系统相比于现行群控系统投入成本增加并不多。
(1)新型智能群控系统能自动控制空调运行台数,使空调的制冷量与机房冷负荷相匹配,相比现行的群控系统在节能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提高机房运行效率。
(2)新型智能群控系统能自动选择空调最优组合(最节能组合)运行,进一步提高机房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