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志华,张昊东,申宏伟,李 信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76)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开关电源产品提出越来越高的性能指标要求,即更高的功率密度、更高的工作效率以及更小的体积等。采用软开关技术,在降低功率管开关损耗的同时,又能提高变换器的开关频率,有利于减小磁性器件的体积,同时满足电磁兼容性能要求。采用LLC谐振变换技术,可实现全负载范围内的软开关,有效提高电源的工作效率,其电路拓扑简单,可靠性高,已成为开关电源发展的主流技术。
本课题研究采用LLC谐振技术,同时通过对新兴SiC功率MOSFET的应用,减少开关损耗,电源效率得以提升。课题研制了一台额定输出26 V,功率为1 kW的DC/DC变换器样机,样机尺寸达到(190×150×73)mm3,最高效率达到94.7%。
输入电压范围为额定直流530 V,在直流450~600 V范围内可以正常工作。额定输出电压为直流(26±2)V,额定输出功率为1 kW。变换器采用单级LLC谐振变换结构,通过调节变换器开关频率实现对增益的调节,从而实现变换器稳压输出。
LLC谐振变换器电路拓扑如图1所示,课题采用半桥结构实现电路的LLC谐振变换,开关管Q1和Q2构成上下半桥,驱动信号采用略低于50%固定占空比的互补信号。该驱动信号通过控制芯片产生,并根据电源增益变化作调频处理。串联电容Cr、电感Lr以及变压器激磁电感Lm构成LLC谐振回路。在变压器副边,输出采用二极管整流,输出电压经输出电容Co滤波后供负载使用[1]。
LLC谐振变换电路有两个谐振点,分别是串联谐振频点和并联谐振频点,计算公式分别为:
其增益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LLC谐振变换增益特性曲线
为实现电源增益的调节,提升变换器的效率,实现原边开关管的ZVS以及同步整流管的ZCS,区域2为LLC谐振变换器的最佳工作频率区间[2]。
变换器通过调频改变电源增益,无法实现宽范围调压,考虑变换器输入输出范围及功率要求,为满足变换器的增益范围,对变换器谐振参数进行如下设计。
1.3.1 确定主功率变压器匝比n根据等效电路增益公式:
求得n≈10.2,取整数10。
1.3.2 确定电感系数k
为了合理选择,应首先分析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k对变换器特性的影响。直流特性曲线随k值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随着电感系数k的不断增大,增益曲线在渐渐变缓,其最大增益也随之变小,这就意味着当输入电压较小时,无法通过改变开关频率使得系统调节到所需的输出电压。同时随着k增加,拐点频率下降,假定串联谐振频率fr1已经确定,意味着要达到相同的电压调节能力,需要增大变换器的工作频率范围,这样不仅增大了功率开关管的开关损耗,而且更不利于磁性器件的稳定工作,因此电感系数k值的选取不能过大。但是,若电感系数k取值过小,意味着并联电感Lm减小,在相同的输出箝位电压下,并联电感中的环流电流增大,变换器的损耗增大[3]。
图3 直流特性曲线随k值变化情况
考虑变换器的调压范围以及磁性器件的设计损耗,k值作折中选取,取k=6。
1.3.3 设计谐振网络
令:
本课题=G·2n=0.049×20=0.98,考虑一定裕量,取=1.1,根据式(4)可知,当k=6、峰值增益为1.1时,对应的Q值为QFL=0.53,选取串联谐振频率fr1=130 kHz[4]。
计算满载时的等效负载阻抗为:
式中,Uo为输出电压,Po为输出功率,n为变压器变比。根据QFL、fr1和Rac.FL可计算谐振网络参数为:
采用两个22 nF电容并联,Cr为44 nF。则:
以上完成了变换器的谐振参数设计。
功率开关管采用碳化硅器件,相比于普通硅基器件,其具有工作温度更高、工作电压更大以及损耗更小的特点[5]。课题选用SiC MOSFET的型号为C2M0080120D,它可以耐受1 200 V的高压,且其RDS仅为80 mΩ,额定导通电流为24 A,满足变换器的应用要求,并留有充足裕量。且其驱动电路设计更简单,电路易于实现。
串联谐振电容Cr取42.13 nF,考虑电容的耐压范围,课题并联使用两只22 nF的可耐受650 V AC/1 600 V DC高电压的薄膜电容,满足应用要求。
串、并联谐振电感统一采用PQ26-20型磁芯,电感量公式为:
式中:la为气隙长度,取为3 mm;N为线圈匝数;μ0为真空磁导率,且μ0=4π×10-7;Ae=123 mm2。
可知,串联谐振电感线圈匝数为:
取Nr=26。
并联谐振电感匝数为:
取Nm=63。
主变压器采用定制磁芯,已知变压器变比为10∶1,取原边线圈绕组匝数Np=20,则副边匝数Ns=2。
变换器额定功率为1 kW,输出电流最大为40 A,考虑电压、电流充分降额,选用VISHAY公司生产型号为VS-63CPQ100PbF肖特基二极管,其耐压为100 V,额定电流为60 A。采用两个二极管并联,满足整流二极管的耐压要求,同时可降低整流损耗。
基于上述设计选型,课题首先对电源的原理框图进行设计,形成的设计方案如图4所示,并照此方案完成了电源电路图及PCB的设计。
图4 电源系统原理
为充分利用空间,提升电源的功率密度,采用主功率板和控制板分开、将控制板插接在主功率板的形式进行PCB设计,如图5所示。
图5 电源主功率板及控制板
基于上述方案及电路设计,生产了一台电源样机进行实物验证,如图6所示。
图6 样机及测试
测试样机半桥功率管的驱动波形如图7所示。图中可见,两驱动信号互补,且驱动频率为130 kHz,符合预期设定。根据图8,当驱动电压上升,即功率开关管将要开通时,其D、S极间电压下降到0 V,半桥功率管实现了零电压开通。
图7 功率开关管驱动波形
图8 功率开关管ZVS波形
测试样机输出电压为26 V、输出电流为10 A时,不同输入电压与其对应开关频率的关系,并对相应开关频率的等效增益进行计算,并搭建了26 V输出的LLC谐振变换器仿真模型,如图9所示,并就样机等效增益与仿真模型的等效增益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
图9 LLC谐振变换器仿真模型
表1 开关频率与增益的关系
LLC谐振变换器的增益如图10所示,随着开关频率的提高,变换器的等效增益逐渐降低,且测试样机的等效增益与仿真模型的等效增益结果相吻合。
图10 变换器开关频率与等效增益的关系
不同负载下的纹波大小如表2所示,输入电压为530 V,输出电压为26 V。结果表明,样机的纹波电压在280 mV以内,满足控制系统供电要求。
表2 不同负载下的纹波大小
对样机进行效率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负载(输出电流)下的效率
通过表3可以看出,变换器随着负载的不断增加,其效率逐渐上升,当加载到20 A以上时,效率达到94.5%以上。此后电流不断提高,效率有所下降,但保持在高于94%的较高水平。
基于某控制系统的应用要求,课题基于LLC变换技术,并采用新型SiC功率器件,通过理论设计与样机研究,完成了一台额定输出为26 V,功率为1 kW变换器样机的设计研制。通过对其进行性能测试及试验,电源的功率开关管实现了零电压开通,同时通过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变换器开关频率在最佳工作区域时,电源增益随着开关频率的不断提升而下降。对变换器进行纹波测试及效率测试,其最大纹波在300 mV以内,效率达到94.7%,满足变换器的应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