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丽
摘要:安住当下是一个需要长久坚持才能养成的一个终身受益的好习惯,让安住习惯扎根于音乐课堂,让每一个孩子因为安住而绽放夺目芬芳的花朵。
关键词:安住 习惯 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提倡与学生平等的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许多音乐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上音乐很浮躁很放松的情况,例如欣赏乐曲心不在焉不投入,唱歌时姿势不规范东摇西晃,演唱歌曲时大声喊唱无美感等等诸如此类音乐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常规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播种安住植入心
所谓安住当下,就是要让我们的精神高度集中在此时此地。在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中,一上课我就将安住当下这四个大字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谈自己的理解。孩子们侃侃而谈。例如:唱歌的时候专心的唱歌,玩的时候专心的玩,走路的时候专心的走路……总之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安住当下植入到了每个孩子的心田,于是这一个好习惯在音乐课堂上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静待安住花开时
(一)安住聆听引思考
1.在组织教学中,培养孩子养成安住聆听音乐的习惯
针对以往孩子无秩序带入音乐教室这个现象,趁着安住当下这一股春风,我请孩子进教室时,要求学生进教室之前深呼吸调整好状态,怀着一颗对音乐的恭敬心,跟随音乐的节拍和速度,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音乐的内容和情绪,强调孩子安住投入听音乐。对专心投入的小组及时给予整组奖励。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安住进音乐教室的好习惯。
2.在音乐鉴赏中,让孩子养成安住聆听音乐的习惯
在以往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后,孩子往往很难安住下来欣赏音乐,让学生有目的地欣赏。欣赏乐曲之前,仍然让孩子带着对音乐的种恭敬心调整好自己的状态,闭上眼睛认真聆听音乐。例如:在欣赏摇篮曲时,让学生模仿妈妈抱着小宝宝摇晃、妈妈摇摇篮等动作,或两人合作表演摇篮摇晃;要求学生在脸上和动作中表现出音乐的情绪并讲出音乐的速度、情绪和感受。
3.在歌曲演唱中,让孩子养成安住聆听的习惯
在学唱一首歌曲时,首先让孩子听出歌曲的拍子和情绪,边听歌曲,边加身体乐器伴奏或律动表演,脸部表现出听到的音乐情绪。听出拍子和情绪之后,再请学生听出句子,在一句结尾的最后一拍用一个动作表示。五年级《保卫黄河》中出现了轮唱,轮唱就更需要建立在聆听的基础上展开了。所有歌唱实践活动都必须建立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不然就体现不出音乐是听觉艺术这一特性。
4.在器乐演奏中,让孩子养成安住聆听的习惯
器乐齐奏是器乐的一种演奏形式,学生演奏时,要求情绪把握要准确,速度力度要均衡。无形之中,就给学生提出一个比独奏时更高的要求,既要听自己的演奏,更要听到同伴的演奏。开始时,有些个性强的学生会不听别人演奏,按自己独奏时的情绪、力度、速度等演奏,使整个演奏变得乱糟糟的。通过小组比赛等形式养成孩子齐奏的习惯,准确及时的评价促进学生齐奏能力的提高。
(二)安住演唱有美感
英国著名儿童发声歌唱哈蒂在他的著作中说到“一般儿童在他们未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决不允许他们大聲歌唱。”从一开始我就用“高位弱声”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歌唱习惯。
1 “噜”字发声练习: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首先让学生认识大声喊唱是不好的歌唱习惯。然后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声音训练,起初应注重闭口母音练习,特别用“噜”字唱高位置混声是很有效的,随年级升高逐步再扩展到半开口母音练习和开口母音练习。
2.声音融入集体: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在歌唱中对同学们加强集体观念教育,讲清班级唱歌就是一个整体,就是一个合唱队,要求整齐统一。如果为突出个人而大声喊唱,就会破坏全班歌声的统一和谐,每位同学都应随时注意自己的声音融于集体的歌声之中。
3.树立声音美感观念:逐步使学生树立声音美感的观念,经常给他们进行声音的美感教育。采取对比式的直观教学,告诉同学们,不要误认为声音“响”就是好听,也不要认为“响”的声音就是高音。多开欣赏课,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类型乐曲中去听辨、分析、比较,使他们逐步建立起正确的审美标准。
4.悄悄话演唱法:“轻唱法”是一种先解决音质,然后逐步解决音量的一种发生训练方法。首先训练有良好的气息支持,以稳定的喉头状态和相应的头腔共鸣,在保持卫生状态的基础上同时增大声带的张力和打开喉咙加强气息支持,使声音向上得到头腔共鸣,向下得到胸腔共鸣的一种良好的唱歌方法。
(三)安住姿态修气质
在音乐歌曲教学中,正确的姿势也很重要。细化唱歌的姿势,例如坐姿双腿平放两脚并拢,端书姿势左手揽书腰右手托书角,提出要求之后再给学生示范正确的演唱姿势,让学生进行模仿、强化训练。
评价撷来安住果
在整个安住当下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我们结合学校的学生阳光常识,设计了音乐课堂安住习惯习惯评价表,每一个月小组都要评选出安住演唱小明星、安住姿态小明星、安住聆听小明星,并在班级进行颁奖仪式。
儿童时期养成的习惯就像人的天性一样牢固,很难改变。安住当下是一个需要长久坚持才能养成的一个终身受益的好习惯,让安住习惯扎根于音乐课堂,让每一个孩子因为安住而绽放夺目芬芳的花朵。
参考文献
《山东教育》《威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