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相舰
(博兴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山东滨州 256500)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下肢髋关节、股骨等结构病变的主要术式之一[1-2]。研究表明,不同的麻醉方式、麻醉药物可能会对患者的交感神经、中枢神经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术后康复[3]。为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应尽量保证术中镇痛方式的完善,减轻术中的不良应激反应,保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并减少麻醉不良反应。近些年来,B超辅助下的神经阻滞已在麻醉中得到应用,能提高麻醉操作的准确性和神经阻滞有效率,提高麻醉效果[4]。髂筋膜间隙阻滞操作简单,能对股、股外侧皮和闭孔神经同时产生阻滞作用,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镇痛效果显著[5]。腰骶丛神经阻滞一般用于下肢等部位的手术麻醉以及术后镇痛治疗中。但是关于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是否优于全身麻醉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旨在观察两种手术麻醉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博兴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接受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34例老年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34例患者分入两组中,各67例。观察组男性40例,女性27例;年龄61~74岁,平均年龄(66.6±2.0)岁;体质量指数(BMI)20.0~26.3 kg/m²,平均BMI(22.4±0.4)kg/m²。对照组男性39例,女性28例;年龄62~72岁,平均年龄(66.4±2.1)岁;BMI20.1~25.9 kg/m²,平 均BMI(22.3±0.4)kg/m²。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博兴县人民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同意,签订协议书。纳入标准:①均有髋关节置换术的指征,无禁忌证[6];②ASA分级为Ⅱ~Ⅲ级;③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对麻醉药物过敏者;②穿刺部位感染、皮损者;③既往有长期使用镇痛药物史和髋部手术史者;④伴有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病史的患者;⑤有手术禁忌证者。
1.2 麻醉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全身麻醉:在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并给予心电监护。然后依次给予患者静脉推注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43222,规格:10 mL∶50 mg)0.1 mg/kg、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68,规格:10 mL∶100 mg)1.5 mg/k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规格:1 mL∶50 μg)0.3 μg/kg和顺式阿曲库铵(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869,规格:10 mg)0.15mg/kg;置入喉罩,连接机械通气,维持麻醉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输注丙泊酚4~6 mg/(kg·h) 和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20030197,规格:1 mg)0.1~0.5 μg/(kg·h)。术 中根据患者的麻醉情况间断性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观察组: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在超声辅助下于患侧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中外1/3交界处向尾侧旁开1~2 cm进针,在超声探头上涂抹耦合剂后,将探头置于患者的腹股沟韧带部位探查,探查到髂筋膜后准确定位,以平面内技术将22G穿刺针针尖穿过髂筋膜,然后注入30 mL0.5%罗哌卡因(广东华润顺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325,规格:75 mg);5 min后改为侧卧位,在超声的引导下,选择第4腰椎棘突旁开3~4 cm为穿刺点,注入20 mL0.5%罗哌卡因;同时以髂后上棘到股骨大转子的连线中内1/2处为穿刺点,将超声探头置于穿刺点周围,经超声可见骶骨与髂骨的中间高回声影也即骶丛神经,使穿刺针的针尖达腰骶丛后,注入20 mL0.5%罗哌卡因,超声观察局麻药的扩散情况;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10097,规 格:2 mL∶0.2 mg) 0.2~0.5 μg/(kg·h)镇痛。
1.3 观察指标 ①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患者入室时 (T0)、麻醉完成后10min(T1)、麻醉完成后60 min(T2)、手术结束时(T3)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 (MAP)。②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术中及术后24 h内发生的有关麻醉不良反应,包括呼吸抑制、谵妄头痛、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③麻醉有效率。优:术中肌松良好,术中全程安静无主诉;良:术中肌松良好,术中主诉有轻度不适但可以耐受,能坚持完成手术;差:肌松效果不佳,无法顺利完成手术。总有效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资料的 分析,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计量数据采 用t检验,分别用[例(%)]、(±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t0时 的HR和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1、T2、T3时的HR、MAP均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心率比较(±s,次/min)
表1 两组患者血心率比较(±s,次/min)
t0:入室时;t1:麻醉完成后10 min;t2:麻醉完成后60 min;t3:手术结束时。
组别 例数 T0 T1 T2 T3观察组 67 70.3±3.7 68.8±3.5 69.3±3.6 69.8±3.8对照组 67 70.7±3.8 61.2±3.0 63.2±3.3 62.2±3.2 t值 -0.617 13.495 10.224 12.522 P值 0.538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比较(±s,mmHg)
表2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比较(±s,mmHg)
t0:入室时;t1:麻醉完成后10 min;t2:麻醉完成后60 min;t3:手术结束时。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T0 T1 T2 T3观察组 67 86.5±5.6 87.3±5.8 85.4±5.3 84.7±5.0对照组 67 86.2±5.5 82.2±5.3 81.3±5.1 81.5±5.2 t值 0.313 5.313 4.563 3.631 P值 0.755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麻醉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麻醉有效率比
表3 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表4 两组患者麻醉有效率比较[例(%)]
全身麻醉是多种手术中的常用麻醉方法,其中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的麻醉方式也以全身麻醉为主, 具有起效快、效果良好的优点。但是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减弱,对药物的代谢和清除 速度较慢, 而应用全身麻醉时易出现麻醉药物在体内蓄积的情况,进而易出现多种麻醉不良反应。而髂筋膜间隙的神经阻滞操作简单,患者在仰卧位下完成操作,可阻滞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使得髋部、膝部以及小腿的中段近侧前方均产生神经阻滞的效果,而大剂量用药可以阻滞同侧腰丛的其他分支[7]。腰骶丛神经阻滞可有效阻滞坐骨神经,还能阻滞臀上皮神经、股后神经[8]。将髂筋膜间隙阻滞与腰骶丛神经阻滞联用能阻滞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主要区域神经,从而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在血流动力学方面,观察组患者T1、T2、T3 时的MAP、HR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髂筋膜和腰骶丛神经的阻滞麻醉能减轻麻醉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小,而且有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也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而且在麻醉操作中,手术操作简单,患者先取仰卧位,完成髂筋膜间隙的神经阻滞,然后改为侧卧位,进行腰骶丛神经阻滞麻醉,进行麻醉操作时无需特殊体位,能减轻体位引起的不适感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为一种神经阻滞技术,髂筋膜与腰骶丛神经阻滞 全程操作在超声监视引导下完成,有利于在超声的辅助下精准定位目标神经的部位,并在注药后观察麻醉药的扩散情况,减少局麻药的用量,降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可能性[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与全身麻醉相比,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更高,能减少术中和术后的麻醉不良反应, 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在老年髋关节手术麻醉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的髂筋膜间隙和腰骶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较好, 有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麻醉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