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勤
福建省厦门市福利中心松柏医院内科,福建 厦门 361012
糖尿病是以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部分患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和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的,部分患者是由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所引起,其在我国成年人中的发病率为9.7%,在各种疾病中居于第3位,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1-2]。而2型糖尿病会对患者的糖代谢和脂质代谢情况造成影响,导致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上升,增加了患者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对患者的冠状动脉内皮造成损伤,诱发冠心病的发生,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生率的2~4倍[3-4]。而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治疗,病情虽可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控制,但是效果欠佳,故需要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5-6]。为了探究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该文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对比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就诊于该科的6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或家属在充分知晓该次研究的过程和目的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该次研究在该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进行。
纳入标准: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7-8];经心电图、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符合《中国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中冠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9-10]。
排除标准:合并慢性/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先有心血管疾病再有糖尿病的患者;伴有血液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合并肺肝肾严重疾病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合并严重创伤性疾病的患者;既往有重大手术史的患者;合并认知障碍的患者;合并沟通障碍的患者。
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7~81岁,平均(68.39±6.74)岁;糖尿病病程5~14年,平均(7.97±1.42)年;冠心病分类: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分别为22例和8例;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和Ⅱ级分别为19例和11例;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中学、大专及以上分别为3例、17例、10例。干预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7~83岁,平均(68.45±6.67)岁;糖尿病病程4~13年,平均(7.82±1.50)年;冠心病的分类: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分别为24例和6例;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和Ⅱ级分别为21例和9例;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中学、大专及以上分别为3例、19例、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即给予患者常规的按时测量血糖、心率和脉搏,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保持愉悦的心情,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并控制脂肪和盐的摄入量等。
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健康宣教。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状况等一般情况,之后收集患者当前在疾病相关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疾病相关知识、监测血糖的方法、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及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等内容,方式主要包括发放相关宣教资料、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知识宣教、一对一面对面讲授等,以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认知。(2)心理护理。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需要终身服药治疗,会使患者出现低落、焦虑等负面情绪,严重者还会出现抵触情绪。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积极用药控制疾病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有效途径,此外护理人员可采用耐心、真诚的态度、面带微笑和自然的表情与患者进行交流,拉近与患者间的距离,用心体会患者的感受,了解患者负面情绪的来源,并通过支持、鼓励等言语给予患者正向评价,对患者紧张和恐惧等负面心理进行疏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操作。其次,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保持积极愉悦的心态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并给予患者疏解不良情绪方法的指导。(3)饮食护理。此类患者的饮食需以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具体病情为依据,在控制患者热量的同时,还需控制患者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以食物交换份法为依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计算器每天的总热量,其中脂肪:碳水化合物=3∶10,尽量少食用或者是不食用脂肪饱和脂肪酸缺乏的食物,患者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以1.2 g/kg为佳,每天可摄入3 U的纤维含量丰富的谷物制品,且摄入的盐≤6 g/d。(4)血糖监测。加强对患者血糖的监测,若患者被初次诊断为糖尿病,需增加血糖监测的次数,并指导患者监测血糖的方法。(5)用药护理。患者就诊时及之后的随访过程中,需依次询问患者以下问题:①疾病的诊断结果;②治疗的主要药物;③非药物干预措施;④每种药物的服用时间、剂量和服用方法;⑤药物治疗的预计的效果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⑥出现漏服药物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时的应对措施。若患者回答正确,给予其鼓励;若患者的回答存在错误,需要给予相应的纠正。(6)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病情会出现波动,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找出病情波动的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干预,若是因为患者饮食控制不佳,可叮嘱患者对一日三餐的食物的种类和摄入量进行详细记录,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若是因为患者未坚持运动锻炼,可叮嘱患者每天坚持运动并做好记录运动的类型和时间,由家属进行监督,定期向护理人员汇报患者运动的情况。
1.3.1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疾病认知水平 应用该院自行设计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评估,问卷主要包括饮食、治疗、运动、预防和临床表现5项内容,每项内容包括8个条目,每个条目答对则计为1分,答错则计为0分,患者评分的高低直接说明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高低。
1.3.2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弹性 应用修订后的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TSC)[11-12]进行评估,量表主要包括坚韧、自强和乐观3项内容,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可分为“完全不是这样”“很少这样”“有时这样”“经常这样”和“几乎总是这样”,分别计为0分、1分、2分、3分和4分,且患者评分的高低直接说明了患者心理弹性的高低。
1.3.3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效能感 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13-15]进行评估,共由1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的分值为1~4分,且患者评分的高低直接说明了患者自我效能感的高低。
1.3.4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 主要包括FPG、2 hPG和HbA1c,前两者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检测,后者应用相色谱法进行检测。
1.3.5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 评估工具为SF-36生活质量量表,内容主要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力、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每项分值为100分,且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该项内容的状况越佳。
护理后,两组患者疾病认知各项评分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疾病认知各项评分比较,干预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对比[(±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相比,*P<0.05
组别时间对照组(n=30)干预组(n=30)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t值组间护理后对比P值组间护理后对比饮食治疗运动3.56±0.85(4.83±1.16)*3.59±0.80(6.17±1.42)*4.003<0.001 2.81±0.27(4.96±0.42)*2.78±0.33(6.29±0.54)*10.649<0.001 1.89±0.42(3.62±0.69)*1.85±0.44(5.81±0.85)*10.956<0.001预防 临床表现1.52±0.37(4.37±0.46)*1.49±0.40(5.98±0.63)*11.305<0.001 2.74±0.45(4.95±0.54)*2.69±0.48(6.47±0.71)*9.333<0.001
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弹性各项评分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弹性各项评分比较,干预组患者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对比[(±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坚韧 自强 乐观对照组(n=30)干预组(n=30)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t值组间护理后对比P值组间护理后对比14.28±3.29(17.06±3.95)*14.32±3.24(20.27±4.36)*2.998 0.004 11.72±2.86(14.29±3.42)*11.78±2.91(17.63±4.15)*3.402 0.001 12.76±2.47(14.93±3.26)*12.71±2.54(18.04±4.03)*3.286 0.002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效能感评分对比,干预组患者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对比[(±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相比,*P<0.05
组别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30)干预组(n=30)t值P值16.47±3.39 16.43±3.45 0.045 0.964(23.96±4.75)*(28.56±5.42)*3.496 0.001
护理后,两组患者血糖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护理后血糖各项指标水平对比,干预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s)
表4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s)
注:与同组护理前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FPG(mmol/L)2 hPG(mmol/L)HbA1c(%)对照组(n=30)干预组(n=30)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t值组间护理后对比P值组间护理后对比9.83±1.31(7.84±1.07)*9.87±1.29(6.16±0.78)*6.949<0.001 14.23±1.84(11.26±1.31)*14.29±1.80(9.19±0.97)*6.956<0.001 10.21±1.32(8.37±1.03)*10.18±1.35(6.98±0.86)*5.674<0.001
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对比,干预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对比[(±s),分]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对比[(±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社会功能 精力 一般健康状况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对照组(n=30)干预组(n=30)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t值组间护理后对比P值组间护理后对比75.47±4.76(83.82±5.73)*75.53±4.75(88.23±6.31)*2.834 0.006 75.19±4.24(82.49±5.43)*75.25±4.16(87.38±6.57)*3.142 0.003 74.63±4.08(81.80±5.17)*74.65±4.10(87.98±6.21)*4.189<0.001 69.37±3.72(77.74±5.15)*69.43±3.67(84.32±6.43)*4.375<0.001 68.75±3.79(76.17±4.74)*68.66±3.84(82.49±6.02)*4.518<0.001 76.54±4.91(82.48±5.76)*76.47±5.02(88.65±6.91)*3.757 0.002 75.74±4.67(82.35±5.68)*75.69±4.76(89.54±6.76)*4.460<0.001 73.26±4.35(79.73±5.12)*73.21±4.40(87.75±6.53)*5.294<0.001
有研究资料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4倍[16-17],且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血管内膜损伤的加重,患者糖脂代谢紊乱也会加重,从而进一步加重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形成恶性循环,加速患者病情的恶化[18]。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不仅需要服用相关的药物,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也必不可少[19]。
该次研究中,干预组护理人员通过发放相关宣教资料、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知识宣教、一对一面对面讲授等方式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关于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相关知识,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因此,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疾病认知相关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将心理护理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不仅可以疏导患者因长期服药产生的负面情绪,还能激发患者的潜能、提升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促使患者以正向的态度面对自身病情,并明确不良情绪的负面作用,从而使其心理弹性得以改善,患者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20-21],该次研究中,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弹性各项评分进行分析,干预组患者的评分更高(P<0.05)。
正常人存在1~2 mmol/L的血糖波动,但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多较大,而血糖波动会损害患者的心脏功能,故采用相关措施控制患者的血糖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尤为重要[22]。但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年龄多较大,且因服用药物的种类较多、服药的时间较长,因此患者用药依从性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而针对性的用药指导提升了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合理用药情况,从而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23]。同时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病情波动原因的分析,可以发现患者饮食及运动等方面的问题,再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提升患者血糖等情况的控制效果。此外,良好的饮食习惯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的控制发挥重要的作用[24]。故该次研究中,将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和用药护理等措施用于干预组患者中,该组患者护理后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评分,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将针对性护理方案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改善患者的心理弹性,还可促使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该次研究选取的研究样本量较小,仍需进行大量本的研究,进一步验证该次研究的结果及针对性护理方案在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