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桦
当年赛场上的张晓妮
女篮宿将张晓妮曾是WCBA五冠明星,退役后是一位聪明的篮球妈妈,还是一个气场强大的青少年教练。无论打球还是读书、开办篮球俱乐部,八一军旅出身的晓妮从来斗志昂扬,再大的困难都可以用口头禅“没什么大不了,小意思”一语带过。
晓妮约有20年在八一队这个大熔炉里。1998年,济南军区体工队因编制调整而解散,身体条件出众的晓妮被八一队相中,到了郑海霞门下,按地道的大中锋培养。
八一队的训练量有时超过国家队。晓妮回忆说:“经常是别人还没起床,我们就开始在田径场跑步。大家都回去吃饭了,我们还在那儿跑,真是特别特别的累。那会儿长跑是我最吃力的训练项目,每次挨罚的时候都落不下我。有一次跑3200米,我又没过关,怎么想怎么委屈,不是不努力,是真的跑不下来呀!”跑步像个魔咒,晓妮当教练后特别爱拿跑步举例:“我在全队稳居跑步倒数第三名,倒数第二名是陈楠。大个子球员跑起来很费劲,还经常挨罚,但现在想一想,那个过程还真的是很美好呢!”
几番砥砺,2003-2004赛季,八一女篮主教练李昕给了晓妮充分的上场机会。她平均每场出战27分钟,几乎与陈楠平分秋色,还能得到14分和5个篮板。
晓妮说:“八一支篮给我最大的帮助是永不放弃、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队友经常聚会,谈到以前艰苦的训练,都觉得那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退役后,我还住在八一队的大院里,这里有好朋友陈楠、隋菲菲、任蕾、黄晶等等,有的队友把孩子也送到我的俱乐部里训练。看着小孩们训练的样子,想到以前我们训练时的快乐时光,心里挺感激的。”
晓妮19岁时第一次入选国家队,但一直少有机会证明自己,直到澳大利亚人马赫入主中国女篮。他经常告诉队员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管是谁,都要尽可能地表现自己。在美国拉练时陈楠受伤,晓妮抓住顶替出场的机会,表现出良好的素质。马赫一直说晓妮有和世界顶级球员抗衡的实力,是教科书上的标准中锋,虽然中远投技术一般,但防守上更加出色。仅一年,晓妮便从边缘人物成了马赫口中“进步最快,最令人满意”的球员。
第21届女篮亚锦赛是马赫率领中国队征战的首个重要比赛。第一场晓妮出现在首发阵容中,拿下全队最高的20分,并有10个篮板。此后,晓妮顺利入选北京奥运会名单,与好友陈楠组成“双塔”,最终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
回忆起2008年,晓妮说:“五棵松那片场地氛围特别好,尤其是开场一起唱国歌的时候,那种感觉特别令人鼓舞。现在我只要一靠近那片场地,就会特别兴奋,有一种想换鞋上场的冲动。”
指导孩子训练
2015年,对晓妮来说是重要的转折:一是顺利地在北体大获得了硕士学位;二是32岁又加盟了新疆队。此时的晓妮已经是一位妈妈球员了。在新疆,总有人问她当妈妈后打球心态有什么变化,“很多人都说我生孩子以后打球比以前更聪明了。这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力量以前非常出色,生完孩子就不像原来那样在内线能扛得住了,必须要打一些聪明的球”。
在新疆队,她出色地完成了主教练展淑萍布置的“传帮带的工作”。
那段时间,晓妮又发掘了一项新技能——当女主播。“我性格比较开朗,和年轻队员相处也很融洽,再加上扎实的篮球基础,电视台的专业人士认为我可以去解说比赛”。2018年儿月24日,她以篮球解说的身份与观众见面。联赛第14轮战罢,“目前排在积分榜前三位的球队分别为广东、八一和江苏,今晚女篮姑娘们将展开新一轮的较量,不知最终结果会带来怎样的最新排行,但是她们的精彩表现值得期待”,张晓妮快人快语地说着开场白。她的解说深受喜欢。那天她身着西装,气色非常不错,似乎比以前还瘦了很多,35岁的人神采奕奕。她顺利完成了解说首秀,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今天……新的开始”。
2021-2022赛季的WCBA,曉妮在新浪网当起了特邀主持。借此机会,她为女篮呼吁:“女生打篮球的人比较少,中学只有清华附中、三十五中、湖南雅礼、山西晋山中学等。在此,希望大家更多地和女篮互动,关注女篮比赛,关心女篮的成长。”
目前,晓妮身兼数职,既是北京篮协理事,还是北京市少年宫的篮球总教练。她除了完成比赛任务外,负责设计少年宫的篮球课程,还经营着北京奥尼丁篮球俱乐部。
聊起俱乐部,晓妮说初衷是“让我儿子多接触篮球,因为他以后肯定会长得很高,所以希望从小培养他对篮球的兴趣”。晓妮当年开始打球,也与自己的家庭有关,她母亲曾入选过国家女篮。晓妮从小生活在篮球世界中,每次被问及为何要走专业道路,她都会说:“长这么高,也干不了别的,就打球吧!”
儿子悠悠出生后,晓妮便萌生了让孩子打球的念头,“我母亲是上世纪70年代的国家女篮队员,当我出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比赛场时,深切地感到了传承的使命,希望悠悠能把我的事业传承下去”。
所幸,儿子悠悠从小就很喜欢打篮球,也一直在妈妈的俱乐部里练球。“他继承了我的身高,但不知道球技能继承多少,现在悠悠还差得远呢”。
出席大众篮球活动。左二为张晓妮。
与儿子在一起
自豪的“老母亲”表示,特别珍惜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光。为了好好陪伴他成长,最近几年都没有到职业队带队。“我儿子是个小暖男,很贴心,但除了写作业和打篮球的时候,其他时间我们相处都很好”。
晓妮成为“孩子王”后,更加感谢父母的选择,感谢启蒙时的济南军区体工队。“我打球这条路是父母给选择的。13岁那年,他们把我送到部队,主要因为体工大队管理比较严格,训练也比较严苛”。
她说:“受部队教育,我打球的风格比较中规中矩、一板一眼。从部队出来的球员打球基本上都是这个特点,这些都是俱乐部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最需要的。也许孩子以后没有成为职业球员,但是打球规范必然会提高胜利的机会,也促进身心发育。”
晓妮说:“我有时和陈楠讨论,我们怎么会打这么长时间。总结来总结去,觉得年轻时候训练打下的基础太好了,因为那会儿练得很累,所以现在各方面的状态能保持得不错。一个好的底子真的很重要。我们搞俱乐部,就要给孩子们打好基础。现在训练以及恢复的水平和科学性都比以前好太多了,所以无论是技术还是体能,训练都要遵循正路。”
晓妮认为,开办篮球俱乐部,不仅为了让孩子们学到篮球技能、锻炼身体,更要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学会团结、纪律、坚持、尊重和坚强。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真的没有雄心壮志让他们今后怎样怎样,只想把他们嘴里很容易说出来的‘不行,我做不到’慢慢变成‘我试试,我可以’,最后能达到‘没什么大不了,小意思’,那就更好了。”
曉妮说:“现在年纪大了,帮孩子做各种训练时,就会回想当年那些跑过的1万米,冲过的400米,回过头看看很轻松啊!战胜困难的过程是最珍贵的。”
转型当教练后,晓妮说:“虽然退役了,但是篮球是我终身的追求,生活里不能没有篮球。当运动员的生活相对简单,当教练却不只是教练员,还得是营养师、体能师、心理医生等等,需要考虑全方位的东西,但是我喜欢这份工作,也愿意接受职业更多的挑战。”她现在的最大心愿是能以俱乐部为依托,为中国篮球培养更多的明日之星。
责编 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