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珍
龙岩市第一医院产科,福建龙岩 364000
妊娠期糖尿病,即既往未发现,在妊娠期间发现的糖尿病,或由于妊娠期代谢异常引发的糖尿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妊娠糖尿病发病率随之升高,部分患者产后糖尿病即可消失,但多数患者妊娠期间不及时处理或控制疾病,可引发早产等并发症,对分娩结局造成影响,甚至可对新生儿体质造成影响[1]。引发妊娠糖尿病的因素主要包括月经不调、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快、孕前肥胖及高龄孕妇等,因该疾病与孕妇健康、新生儿健康有紧密联系,故需针对上述病因,实施针对性护理方案,改善患者预后[2]。近年来,护理学科逐渐被重视,护理方式随之多样化,故为保证妊娠期妇女及胎儿的健康,选择最佳护理方案成为重点[3]。有研究显示,护理体系构建中,PDCA循环模式主要遵循科学程序,通过计划、执行、检查、管理等步骤,为患者提供规范化、全面化、科学化护理服务,改善患者预后[4-5]。鉴于此,该研究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该院收治的10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基于PDCA循环模式构建的优质护理体系,并分析其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共10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各51例。观察组患者孕周32~41周,平均(37.69±3.14)周;年龄21~30岁,平均(25.47±2.25)岁;对照组患者孕周31~41周,平均(36.47±3.12)周;年龄22~30岁,平均(26.48±2.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诊断标准: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结合《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妊娠期糖尿病指南(2017)”要点解读》[6],确立诊断患者均为妊娠期糖尿病。
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资料完整;患者均为妊娠期妇女;患者依从性较高。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严重脏器、血管疾病;肿瘤疾病;免疫系统疾病;非妊娠期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具体如下:护理人员需要嘱咐患者注意日常饮食、锻炼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周均需检测血糖,可在家中自行检测做记录,亦可来院检查,出现异常及时上报并处理。
观察组患者实施基于PDCA循环模式的优质护理体系,具体如下。
①计划:首先需要建立小组,小组人员包括护理人员、产科医师、营养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等,均需持证上岗,选择护士长作为组长,定期为小组开展会议,加强培训及考核,同时需要严格分析妊娠糖尿病疾病轨迹,落实该疾病患者生理及心理整体状态,为每位患者制作电子档案,将患者既往疾病、现状等内容填入其中,便于相关医护人员查询。制定护理方案内容包括饮食指导、心理指导、环境指导、指标监测等。护士长及时根据所制定的计划,对小组人员分布工作任务,进行全面统筹,给予任务期间,亦需根据护理人员工作能力、性格等进行调配,保证护理质量。
②执行:全面落实护理方案及措施,综合评估,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服务。饮食指导:首先需要注意饮食中热量的需求,妊娠中期及后期需要按照妊娠糖尿病标准摄入热量,热量摄入量控制在300 kcal/d即可,对于体质量减轻患者,需要增加热量的补充,并告知患者禁忌减肥;其次为餐次的分配,禁忌一次摄入大量食物,需要保证少食多餐的原则,禁忌空腹时间过久,进餐次数可控制在5~6次/d,且需注意晚餐与隔天早餐的间距不宜过长,需要在睡眠摄入食物,或早上尽早摄入早餐;除此之外,亦需保证糖类摄入量正常,禁忌完全不吃饭,需要避免摄入葡萄糖、果糖及蜂蜜等食物,食物可选择糙米、全谷类面包等精制主食,减少淀粉类食物的食用;另外,亦需补充足够优质蛋白,妊娠中后期需要每日增加蛋白6、12 g,可选择牛奶、蛋、鱼类、豆浆等;最后需要禁忌摄入油炸、油酥等油脂类食物,多摄入纤维质,包括新鲜蔬菜及水果等。运动指导:首先需要注意运动方式的选择,需要充分了解患者身体状态,结合患者喜好,为患者选择适宜运动方式,包括步行、游泳、瑜伽及体操等,亦可为患者推荐娱乐性活动,包括舞蹈、健美操及划船等,同时需嘱咐患者需要在餐后1~3 h进行,禁忌饱腹或空腹期间运动;其次为运动强度,如步行时间控制在5~10 min,微出汗后即可停止,禁忌过度锻炼,身体素质较好患者可选择中等强度快走、慢跑及健身操等,轻度活动包括广播操、太极等,对于极轻度活动,主要包括散步、逛街等,避免高强度锻炼;最后注意运动频率,需要每周进行3次及以上次数活动,尽量选择有氧运动,每次活动时间可控制在0.5 h。健康教育:通过发放疾病手册、推荐视频及图书等方式,为患者普及妊娠糖尿病相关知识,同时需要学习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应急措施,如随时准备饼干等食物,并告知患者妊娠糖尿病并不可怕,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可缓解症状,保证孕妇及胎儿的安全;亦可学习新生儿管理方式,包括母乳喂养、新生儿按摩等管理,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以减轻不良情绪;另外需要嘱咐丈夫或母亲等家属,增加对患者的关心,体贴患者,尽量满足患者需求,鼓励患者用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疾病,稳定情绪待产,减少不良情绪对疾病、妊娠结局的影响;指标监测:加强胎儿胎心的监测,同时需要定期通过超声检查羊水等情况,指导家属学习用自动血糖测量仪帮助患者监测血糖,并做记录。
③检查:选择科室主任或医院相关领导,监督工作,同时需要指出不足之处,指导护理人员对每周工作进行总结,通过书写的形式汇报、反馈护理质量,对于潜在的风险进行解析,并做标注。护士长亦需不定期对护理操作及服务质量检查,及时给予全方位点评,指出问题及时解决,同时需通过真实病例、图片、视频等方式丰富护理人员经验,对潜在风险行预见性护理干预。
④处理:定期为小组开展会议,每位小组成员均需各抒己见,全方位分析基于PDCA循环管理的优质护理体系中漏洞及优势,或近期护理状况及质量,反馈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小组探讨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期间,需要查询资料、发表意见,完善问题,决策出最佳护理方案。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在妊娠中后期,另外需要定期随访患者心理、生理状态,并做记录,录入个人档案中。
1.3.1统计两组患者妊娠结局主要包括自然分娩、剖宫产,并计算顺产发生率。
1.3.2统计两组新生儿评分参照Apgar表[7]进行综合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患儿出生后肌张力、肤色、呼吸及脉搏、肢体动作等,每项分值0~2分,总分值0~10分,总分值越高患儿状态越佳。
1.3.3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妊高症、羊膜腔感染、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低血糖、低体重患儿及巨大儿等,并计算总并发症发生率。
1.3.4统计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变化其中焦虑情绪参照Zung氏表[8-9]进行评估,表中主要包括20项相关内容,将每项分值相加后,选择50分作为评估分界值,50~59分表示患者轻度焦虑、60~69分表示患者中度焦虑、焦虑严重即为70分及以上。另外,通过SDS表评估抑郁情况,内容亦包括20个项目,选择53分作为评估分界值,53~62分表示轻度抑郁、63~72分表示中度抑郁、73分及以上表示重度抑郁。
1.3.5 统计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改善情况 在干预前、干预后,分别通过血糖检测仪为患者测量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做记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发生率较高,剖宫产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对比[n(%)]
干预后,较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评分对比[(±s),分]
组别新生儿评分对照组(n=51)观察组(n=51)t值P值7.85±1.52 8.98±1.93 3.285 0.001
干预后,较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比[(±s),分]
表4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比[(±s),分]
组别焦虑情绪干预前 干预后抑郁情绪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51)观察组(n=51)t值P值68.69±8.59 67.94±9.37 0.421 0.674 59.69±7.41 55.69±7.39 2.730 0.007 70.49±9.36 69.54±9.23 0.516 0.607 61.59±7.45 57.69±7.28 2.674 0.009
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指标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血糖变化对比[(±s),mmol/L]
表5 两组患者血糖变化对比[(±s),mmol/L]
组别空腹血糖干预前 干预后餐后血糖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51)观察组(n=51)t值P值8.39±2.19 7.94±2.07 1.066 0.289 6.21±1.41 5.49±1.03 2.945 0.004 10.49±2.17 10.54±2.13 0.117 0.907 8.41±1.27 7.54±1.39 3.300 0.001
妊娠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见疾病,且发生率世界多国报道为1%~14%,对妊娠、胎儿、患者本身均有重要影响,因此该疾病早期护理干预,成为控制血糖与疾病进展、减少母婴并发症的重要环节[10]。常规护理干预具有局限性,无法满足患者整体需求;基于PDCA循证循环模式构建的优质护理体系,主要针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心理、生理需求,实施针对性、全面性、精细化、科学性的细节管理方案,以确保母婴安全。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发生率较高,剖宫产发生率低,新生儿评分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指标水平较低(P<0.05)。贾倩等[11]研究中,对妊娠糖尿病患者予以基于PDCA循环模式构建优质护理体系,与常规组护理效果对比后,发现PDCA循环模式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7.50%,且空腹血糖亦低于对照组(P<0.05)。其研究结果与该次研究结果相符,证明基于PDCA循环模式构建的优质护理体系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作用显著。
近年来,社会不断改变,越来越多的妊娠期妇女,在进食量增加、体质量增加及运动量下降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均患有糖尿病,发生后易对孕妇、新生儿健康造成影响[12]。PDCA循环模式可避免以往过于笼统、简单等护理措施及感性的病因分析,选择用科学、理性的方式把握引发及影响妊娠糖尿病关键因素,利于护理人员及相关团队构建有逻辑、客观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同时,亦可改善患者分娩结局,保证患者及新生儿安全[13-14]。
该研究中的护理方案主要包括饮食、运动、健康教育及指标监测。健康的饮食可帮助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素及能量,促进胎儿正常发育,同时亦可控制不良饮食对血糖水平的影响,帮助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血糖指标,亦可避免血糖过高引发的早产、体质量过重胎儿等并发症。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随之提高依从性,注重生活习惯的改善,减少影响血糖的危险因素,同时亦可稳定患者情绪,指导患者积极面对,避免紧张等因素升高血糖[15-18]。运动指导可降低妊娠期胰岛素的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以控制血糖指标水平,同时亦可避免患者缺乏锻炼认识,选择不良运动方式,保证患者运动期间的安全。指标监测可帮助患者及时监测血糖的变化及胎心等变化,实施预见性护理,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剖宫产等结局,亦可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19-22]。妊娠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中,基于PDCA循环模式构建的优质护理体系在临床、患者中认可度更高。
综上所述,妊娠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中,基于PDCA循环模式构建的优质护理体系可改善患者妊娠结局、焦虑及抑郁情绪,稳定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预防或降低并发症,提高新生儿评分,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