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曼丽,岳海青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江苏223003
根据201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注册护士约为412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比例为1 000∶2.94,这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卫生人力2030”中提出的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比例为1 000∶4.45的最低要求仍有明显差距[1-4]。护理人才需求量巨大,我国每年也有大批的护生毕业,但由于各种原因,仅有部分护生选择从事护理相关工作。护生职业认同水平对护生毕业后是否选择从事护理相关工作起到巨大作用,职业认同水平偏低是引起我国护生转业的重要原因[5]。护生专业典范是指护生在实习阶段所接触并被其认可或崇拜的具有不同优良特性且对护生有积极影响作用的医护人员,典型榜样带给护生无可替代的榜样力量,其他教育形式无法取代[6]。有研究显示,良好的护生专业典范能够提高护生的信心,增强其心理弹性,同时,心理弹性好的护生具有更高的职业认同[7]。鉴于此,笔者认为护生专业典范、职业认同与心理弹性三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中介效应,为了验证此想法,笔者进行此次研究,以期揭示其中的中介关系,为加强护生职业认同提供新的方向。
采用便利抽样法,并根据对于有关变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样本量数一般为变量数的5~10倍的原则[8],选取江苏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228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实习岗护生;②自愿参加,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1 研究工具
1.2.1.1 护生一般情况调查表
根据本研究主题自行设计。
1.2.1.2 护生专业典范量表
该量表为2015年帕丽达·买买提教授团队编制,量表由20个条目和4个维度构成,4个维度分别为关心理解病人的医护人员、尊重爱护学生的医护人员、对临床工作有热忱的医护人员、临床知识技能扎实的医护人员,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赋分为5~1分,该量表在本次研究中Cronbach′s α系数为0.976[6]。
1.2.1.3 心理弹性量表
量表从“从来不”到“一直如此”赋分为5~1分,该量表在本次研究中Cronbach′s α系数为0.975[9]。
1.2.1.4 护理职业认同问卷
问卷由5个维度和17个条目构成,5个维度分别为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及社会说服,问卷采用 Likert 5 级评分法,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赋分为1~5分,在本次研究中Cronbach′s α系数为0.949[10]。
1.2.2 研究方法
在取得护生知情同意后,通过问卷星的形式,向护生发放问卷。本次共发放问卷250份,剔除漏填、重复等异常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228份。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AMOS 24.0软件进行路径分析,运用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模型进行验证,检验水平为α=0.05。
228名护生的护生专业典范得分为(85.70±12.39)分,心理弹性得分为(99.63±14.89)分,职业认同得分为(67.00±14.27)分。不同一般资料护生的得分情况见表1。
表1 护生一般情况及护生专业典范、心理弹性、职业认同得分情况 单位:分
护生专业典范、心理弹性与职业认同呈正相关,心理弹性与专业典范呈正相关,详见表2。
表2 护生专业典范、心理弹性与职业认同的相关分析(r值)
图1 护生专业典范、心理弹性与职业认同的关系的模型
中介效应路径分析结果显示,中介路径专业典范—心理弹性—职业认同的中介效应的间接作用大小为0.272,置信区间(CI)为(0.167,0.390),不含0达到显著性水平,中介效应显著成立[11]。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心理弹性中介效应检验表
根据研究发现,护生的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家中是否有从事医护工作的亲戚与护生专业典范、心理弹性、职业认同三者之间均无显著关系。而护生是否志愿填报护理专业与护生专业典范显著相关,可见护生个人意志会驱使护生更加容易受优秀老师的影响,同时护生在校获得奖学金与护生的职业认同显著相关,可能是护生通过努力学习产生成就感,形成正性激励,认为自己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胜任护理工作。
本研究中护生专业典范总分为(85.70±12.39)分,略高于孙骏玉[12]的实习前期专业典范得分[(85.62±12.11)分],护生随着实习阶段的延长,遇到不同性格特征的医护人员,使其对护理工作认知进一步加深,自身对于优秀医护人员的标准愈发严格,这可能导致护生后期对于专业典范评分有所下降。
心理弹性主要反映个体在日常活动中对于负性事件的心理适应水平,心理弹性愈高的个体对于外界刺激具有更高的适应力[13]。此次研究中护生的心理弹性得分为(99.63±14.89)分,高于刘亚萍等[14-15]的研究结果,可能与本次试验中女护生人数较多有关。因为女性较为男性身心发育更早成熟,对于负性情绪的处理更加成熟。
护生职业认同反映护生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当护生职业认同感低时,会产生消极、抵触的不良情绪,从而动摇其继续从事护理工作。本研究中护生的职业认同得分为(67.00±14.27)分,高于师雅杰等[4]的研究,可能与本组护生较高的心理弹性与良好的护生专业典范作用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专业典范与护生职业认同之间呈正相关(r=0.511,P<0.01)。说明护生专业典范对于护生职业认同起到积极影响。临床工作有热忱的医护人员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同处于更高的水平,对工作有更大的积极性,护生受到老师的感染,极大调动其热情,并积极投入到护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其职业认同,巩固其从事护理工作的信念。
护生心理弹性与职业认同呈正相关(r=0.555,P<0.01),这与徐敏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护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弹性,在临床工作能乐观面对,正面处理问题,使护生职业认同更加强烈。
本研究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护生职业认同总效应为57.2%,护生专业典范不仅可以对护生职业认同产生直接效应,同时对护生职业认同产生间接效应。证明心理弹性可以作为重要的中介变量,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现有的研究也反映护生专业典范影响护生的心理弹性,医护人员尊重、关爱护生,可以正面激励护生,使其心理弹性提高,良好的心理弹性促使护生正面评价医护人员,两者形成动态良性循环。此外根据中介效应检验程序显示,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同时显著,有专家认为此时可能存在其他中介路径[17],即心理弹性不是护生专业典范与职业认同之间的唯一中介变量,在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其他隐形变量,这提示在之后的研究中需要更深入的观察与护生专业典范和职业认同相关的变量因素,并科学探究他们之间的作用机制。
护生专业典范、心理弹性、职业认同三者间的中介效应为探讨护生的职业认同提供新的思路,在护生实习阶段,医院的管理者需承担学校教育的同时,更要做好医院人文环境的建设,为护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从而避免护理人才、资源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