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PP模式的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2022-01-06 12:37刘志兵
高教学刊 2022年1期

刘志兵

摘  要:高校创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应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并检验教学成果,文章探索将CIPP模式引入到高校创业教育中,构建基于CIPP模式的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首先,以背景评估因子、输入评估因子、过程评估因子、成果评估因子的构建为基础,构建CIPP模型和评价体系;其次,通过运用AHP法评价构建模型、调查与实证研究、专家评审小组讨论结果三大步骤,对CIPP模型进行评价;最后,根据上述对CIPP模型评价的结果提出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措施与政策建议,以期构建最优化的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实现教育评价和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CIPP模式;AHP法评价;高校创业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1-0035-07

Abstrac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topic. It is necessary to formulate reasonable teaching plans and test the teaching result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ntroduction of CIPP model into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builds a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 based on the CIPP model. Firstly, the CIPP model and evaluation system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background evaluation factors, inputting evaluation factors, process evaluation factors, and outcome evaluation factors. Secondly, the CIPP model should be evaluated by using the AHP method, survey and empirical research, and result discussion by expert review group. Finally, measure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should be given to build a college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ecosystem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above evaluation of the CIPP model, with a view to construction optimized college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ecosystem to achieve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Keywords: CIPP mode; AHP method evaluation;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

隨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各国之间的交流逐渐密切,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当前国家之间竞争最主要的内容,而人才又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后疫情时期”,就业形势更为复杂严峻。2020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874万,同比增长40万,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去向问题成为一大难题,毕业生的失业率也在逐年升高,为了减少毕业生的失业率,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当前应该重点关注对年轻人和高校毕业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把高校创业教育工作作为一项日常的工作常抓不懈。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潮流的不断发展,高校跟随时代发展潮流,深入开展创业创新活动教育,同样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和创业生态环境系统的构建已经成为首要的研究问题。基于此,本文将CIPP模型引入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环节,该理论模型是斯塔弗尔比姆发现并提出的,作为美国知名教育评价学家,他基于管理导向提出的CIPP教育评价模型,有利于有效评价高校创新教育能力,在评价的基础上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如何具体地建立相关理论模型并且指导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是本文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二、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由于国外较早地开展高校创业教育,与之相关的研究较多,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较为成熟。英国生态学家Spilling首先提出了生态系统这一概念[1],并且将这一概念与高校创业教育领域相结合,提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论,这也是国外研究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开端。

Candida G. Brush在文献中详细阐述了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理论,他提出生态系统的灵感来源于自然环境、起源于自然科学,科学是相通的,生态系统的理论同样适用于教育管理领域,正如生态系统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高校内部也应该建立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以集中教育资源,实现高校内部和高校之间的创业教育发展[2]。

Michael Sheriff和Moreno Muffatto通过对非洲四国的研究,总结出高校创业教育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消除贫困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并且在非洲国家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他们鼓励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发展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制定相关创业教育政策和构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提出了一些建议[3]。

Bruce Kingma在《Advances in Entrepreneurship, Firm Emergence and Growth》一书中指出建立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创业教育课题成功的关键,他主要研究了雪城大学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成功经验,借鉴了其中的优秀做法,并且总结出适合大多数大学的高效运作模式,最终提出了动态的校园与社区互动的创业生态系统,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4]。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高校创业教育课题的开展较晚,相应的对于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比国外较少,但是国内的学者对于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都有各自独到的观点。

林嵩是最早一批研究国内高校创业教育和生态系统构建的学者,在相关文献中分析了高校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并且从生态学的角度构建了包括创业群落、产业链、消费群体、服务支持及创业环境等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模型,并进一步探讨了创业生态系统的内部运行机制[5]。

葛莉在高校创业教育的研究中引入CIPP模型,通过构建创业教育能力评价指标,包括创业环境基础能力、创业资源配置能力、创业过程行动能力、创业成果绩效能力等,合理评价高校的创业教育能力,为构建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提供理论支持[6]。

陆秋萍认为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着很大关系,可以通过创业常态化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创业生态系统可以保证教学水平,实现常态化教育[7]。

孙凤娥等人指出高校创业教育有利于推动社会创新创业环境的改善,刺激经济的发展,高校实行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能够促进创业教育水平的提高,满足社会对于创业人才的需求。同时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理论进行分析,定性分析了系统的组织架构、理论基础、运行模式[8]。

综上所述,国外对于高校创业教育以及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起步较早,理论体系和实践研究也较为成熟,能够为国内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但是国内的研究不能只依靠国外已有的理论,更应该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实际进行创新性研究,探索符合中国高校发展实际的创业教育理论和生态系统。

三、CIPP模型的构建与评价体系

CIPP评价模型包括四个方面: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本文根据已有研究与数据的可获得性,背景评价相关因子的选取包括环境因子、技术因子与知识因子。环境因子包括高校周围的创业环境、政策力度等指标;技术因子包括专利的数量、技术研发条件等指标;知识因子包括论文发表量、使用量等指标。

输入评价因子包括资金因子、教师资源因子、组织因子。其中资金因子包括国家拨款项目、高校拨款项目;教师资源因子包括专业教师数量、高级职称教师数量、高学历教师数量;组织因子包括创业咨询中心等指标。

过程评价因子包括课程因子、项目因子与平台因子。其中课程因子包括创业课程、创业讲座指标;项目因子包括项目立项数量、大学生参与数量指标;平台因子包括创业园、孵化器等指标。

成果评价因子包括社会效益因子、创业效果因子、综合素质因子三个因子。其中,社会效益因子包括就业率、创业成功率;创业效果因子包括成功项目、成功企业;综合素质因子包括优秀学生数量、大学生创业心理等指标。

本文選取教育部确定的九所试点高校作为检验的样本,基于上述指标体系进行因子分析。

(一)因子构建

1. 背景评价因子

背景评价因子是CIPP模型的其中一个要素,高校创业教育的背景评价因子即为创业环境基础的因子分析。

第一步应该对因子分析的可行性进行检验,选择SPSS20.0软件、KMO统计检验方法、Bartlett球度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得到如表1的结果。

当KMO的数值大于0.5时,显著性小于0.05时,因子分析是可行的,上表显示背景评价因子的KMO数值为0.51,显著度为0.001,均符合因子分析可行性要求,因此因子分析是可行的。可以继续进行第二步计算分析。

第二步,提取创业环境基础能力评价公因子,如表2所示。

第三步,建立各因子的旋转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

第四步,通过因子的旋转载荷矩阵所列数据,计算各因子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达到验证因子一、因子二和因子三是否满足评价标准的目的,如表4所示。

由于表4六项因子的贡献率均大于10%,可以得出符合评价标准的结论。

第五步,主要计算分析上述三个因子的得分和得分矩阵,并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建立综合评分模型,如表5所示。

将不同的因子得分代入综合评价模型便可得不同高校的创业环境基础能力评价结果。

2. 输入评价因子

输入评价因子是CIPP模型的其中一个要素,高校创业教育的输入评价因子即为创业资源配置基础的因子分析。

第一步,分析因子的可行性,通过SPSS20.0软件得出KMO和Bartlett的数值,如表6所示。

因子分析是可行的满足条件为,KMO的数值大于0.5,显著性小于0.05,上表显示背景评价因子的KMO数值为0.522,显著度为0.015,因子分析是可行的。

第二步,提取创业资源配置基础能力评价公因子,如表7所示。

第三步,建立各因子的旋转载荷矩阵,如表8所示。

第四步,通过因子的旋转载荷矩阵显示的数据,得出因子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并验证评价标准是否满足条件,如表9所示。

由于上述六项因子的贡献率均大于10%,累计的贡献率超过40%,因此因子符合评价标准。

第五步,根据因子的得分矩阵,建立综合评分模型,如表10所示。

因子与各评价指标之间的线性组合分别为:

F1=-0.198X1+2.409X2+5.461X3+2.251X4+0.459X5+1.316X6

F2=3.194X1+0.082X2-1.991X3+1.067X4-0.042X5+0.101X6

F3=-0.246X1+1.803X2-2.335X3-0.028X4+0.011X5+0.061X6

由上述可得综合评分模型为:

将因子得分代入综合评价模型可得创业资源配置基础能力评价结果。

3. 过程评价因子

过程评价因子属于CIPP模型要素,高校创业教育的过程评价因子即为创业过程行动基础的因子分析。KMO和Bartlett的数值,如表11所示。

当KMO的数值大于0.5时,显著性小于0.05时,因子分析是可行的,上述KMO数值为0.61,显著度为0.031,说明因子分析是可行的。

第一步,分析因子的可行性。

第二步,提取创业过程行动基础能力评价公因子,如表12所示。

第三步,建立各因子的旋转载荷矩阵,如表13所示。

第四步,计算各因子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验证因子是否满足评价标准,如表14所示。

由于上述因子的贡献大于10%,符合评价标准。

第五步,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建立综合评分模型,如表15所示。

因子与各评价指标之间的线性组合分别为:

F1=-0.252X1+2.284X2+5.237X3+2.55X4+0.419X5+1.242X6

F2=3.251X1+0.059X2-2.12X3+1.046X4-0.035X5+0.093X6

F3=-0.265X1+1.743X2-2.45X3-0.031X4+0.008X5+0.056X6

由上述可得综合评分模型为:

将不同的因子得分代入综合评价模型便可得不同高校的创业过程行动基础能力评价结果。

4. 成果评价因子

成果评价因子为创业成果绩效基础的因子分析。

第一步通过SPSS20.0软件、KMO统计检验方法、Bartlett球度检验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结果如表16所示。

因子分析可行必须满足KMO的数值大于0.5,显著性小于0.05,上表因子的KMO数值为0.519,显著度为0.01,符合因子分析可行性要求。

第二步,提取成果评价基础能力评价公因子,如表17所示。

第三步,各因子的旋转载荷矩阵,如表18所示。

第四步,通过上述数据计算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验证因子评价标准,如表19所示。

由于上述因子的贡献均大于10%,因此各因子符合评价标准。

第五步,建立综合评分模型,如表20所示。

因子与各评价指标之间的线性组合分别为:

F1=-0.243X1+2.313X2+5.521X3+2.319X4+0.387X5+1.287X6

F2=3.301X1+0.071X2-2.060X3+1.032X4-0.019X5+0.071X6

F3=-0.229X1+1.763X2-2.326X3-0.015X4+0.020X5+0.049X6

由上述可得綜合评分模型为:

将不同的因子得分代入综合评价模型便可得不同高校的创业成果绩效基础能力评价结果。

(二)CIPP模式的构建

根据C-I-P-P四个评价要素的分析和计算过程,以及高校创业环境基础能力、创业资源配置能力、创业过程行动能力和创业成果绩效能力的不同组合维度,提出了四种模式的构建。其中前三种模式的构建都是以创业资源配置能力为基础的,因此下文主要阐述前三种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情况。

1. 强调创业环境基础能力的环境导向模式

强调创业环境基础能力的环境导向模式是在以创业教育资源配置能力的基础上,实现高校周围创业环境的能力,主要包括提升区域环境的创业能力,并且发挥政策导向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同时也为企业输入强大的科研团队,确保形成良性的创业环境,在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的同时也为创业教学资源提供了保障。

2. 强调创业过程行动能力的过程导向模式

强调创业过程行动能力的过程导向模式不能仅依靠学校,而且要考虑政府、企业和学校的三方联动,推动者才是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决定性因素。创业生态系统与创业知识溢出效应需深度结合,创业教育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校园化、理论化的知识,更应该偏向于社会化和商业化教育。

3. 强调创业成果绩效能力的成果导向模式

强调创业成果绩效能力的成果导向模式要求建立普适性的高校创业教育相关模型,为国内大部分高校提供切实可行的创新教育评价指标,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构建适合高校自身发展实际的创业教育模型,进而提升高校创业教育能力和水平,推动高校创业教育课题的发展和完善,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创业创新人才。

四、CIPP模式的评价与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实证研究

(一)AHP法评价

第一步,确定相对重要的数量尺度,如表21所示。

第二步,建立判断矩阵,如表22所示。

第四步,当CR的数值小于0.1时,可以认为判断矩阵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由上述计算分析可得,CR=0.094,因此,符合一致性检验。以此方法类推,同样建立二级和三级指标判断矩阵,并确定其权重分析每一层是否符合一致性检验。分析结果汇总如表23所示。

(二)调查与实证研究

选取教育部确定的九所试点高校作为检验的样本,由于九所高校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无疑既有很强的针对性,也带有一定的普适性,能够代表大部分高校的检验结果,即准确性较高。作者通过对高校的大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且采访创业教育管理相关负责人,调查显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对教育效果的影响最大,包括创业园和创孵化器的建立;再次是课程的变化影响,增设创业讲座,提高学生的创业理论水平、培养创业热情,也能够影响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最后国家的创业力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大,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

(三)专家评审小组讨论结果

通过上述一致性实验分析,可得创业环境基础能力(B1)对于高校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影响较大,其次是创业成果绩效能力(B3),最后是创业过程行动能力(B2)。具体到第二层次,可以得出创业政策(C2)、创业讲座的开设(C8)以及创业园、孵化器(C11、C12)等对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应该重点关注。因此,国家应重视创业政策执行力度,学校要注重创业实践教学,企业应该加强投资力度建立孵化器和创业園,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

五、构建高校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措施与政策建议

(一)基于背景的试点高校创业环境基础能力提升策略

我国将高校创新教育作为重点工作,致力于改善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环境,运用各项政策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创新教育,使得毕业生在接受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深入社会,提前发现适合自己且自己热爱的行业,以期提高毕业生创业的成功率,减少毕业生的失业率,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二)基于输入的试点高校创业资源配置能力提升策略

各高校应该以自身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先进的技术水平为依托,积极地寻求外部创业项目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创业项目,联系政府、企业、学校等各个主体,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促进良好的创业教育生态的形成。

(三)基于过程的试点高校创业过程行动能力提升策略

学校可以优化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创业活动,定期举办大型创业竞赛,在比赛中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优化创业教育课程模式,可以通过以实践为主,课堂授课为辅的方式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基于成果的试点高校创业成果绩效能力提升策略

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发挥榜样的作用,各大高校向学生介绍创业成功的校友,并且介绍他们创业的历程,让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激励大学生热爱创业,从而提升创业热情。同时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吸收投资推进创业项目成果的转化。研究基于CIPP模型的构建,不仅能够评价高校创业教育的绩效能力和水平,而且能够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能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高校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Spilling R. The entrepreneurial system: On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context of a megaevent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6,36(1):91-103.

[2]Candida G. Brush. Exploring the Concept of a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 [A]. Sherry Hoskinson, Donald F. Kuratko (ed.) Innovative Pathways for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21st Century [C].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2014:25-39.

[3]Michael Sheriff,Moreno Muffatto. The present state of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s in selected countries in Africa [J]. Af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Studies,2015,6(1):17-54.

[4]Bruce Kingma. Advances in Entrepreneurship, Firm Emergence and Growth [M].Berlin: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2014:97-114.

[5]林嵩.创业生态系统:概念发展与运行机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4):58-62.

[6]葛莉.基于CIPP的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4.

[7]陆秋萍.论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相关性[J].教育评论,2015(6):21-24.

[8]孙凤娥,苏宁,江永宏,等.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组织结构及运行模式 [J].现代教育管理,2016(6):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