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璧, 陈 刚, 邹亚锐, 李姜丽, 谭秋明
(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34)
旅游地质工作是应用地质科学方法来观察、分析、解释旅游景区、景点的形成、发展和演变,探讨其开发、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专业地质工作[1]。1984年,“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被认为是全国旅游地质工作的开端[2]。紧随其后,湖北省人民政府于1986年批准建立“峡东震旦系剖面自然保护点”,湖北省旅游地质工作也自此开始推进[3]。湖北省旅游地质工作启动早,得到了全省地质系统的积极响应支持,30多年来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形成的报告、图件、规划、施工设计、书籍、影视片等超过500份,工作范围涵盖全省几乎所有市县和400多个不同的旅游功能区,有力支撑了湖北旅游业的发展。但在“十四五”开局的新阶段,面临新的形势政策要求,尚需尽快研究确定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一如既往地做好这项工作,让其发挥更大作用。近10余年,笔者团队在中央、省、地方财政资金大力支持下,深入湖北多地区开展旅游地质工作,结合工作实践和不成熟的思考,对全省旅游地质早期工作进行简要回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出“十四五”旅游地质工作思路和一些工作建议。
“十三五”前,以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3家单位为代表的省内地质机构,主要围绕服务湖北省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创建,开展了大量旅游地质工作。该阶段的工作特点是地矿、国土、环保等部门发布了较多的政策指导文件,并组建了专门的评审专家团队,推动了相关工作有序开展。回顾该阶段,取得的重要成绩主要有2方面:一是在国土主管部门统一部署和引导下,与湖北省部分市、县政府大力配合,开展一系列地质旅游资源调查和规划开发工作,完成1处世界地质公园、10处国家地质公园、17处省级地质公园、6处国家矿山公园和3处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简称国家化石产地)建设,初步构建了全省地质旅游功能区体系(图1,含“十三五”期间升级建设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家地质公园2处、国家化石产地1处);二是按照地矿、国土、环保等主管部门要求,成功抢救、保护了一批罕见珍贵的地质旅游资源,主要包括郧阳青龙山原地埋藏的7 000多枚白垩纪恐龙蛋化石,远安—南漳交界地区10余处早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层露头和数十件较完整化石,宜昌王家湾和黄花场2处奥陶纪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利川腾龙洞和通山隐水洞地下岩溶景观,神农架中元古代地层剖面和白云岩石柱林,黄冈大别山古陆核与榴辉岩露头,黄陂木兰山蓝片岩剖面,武当山变质岩峰丛地貌,五峰柴埠溪石柱林等等。上述工作明确了全省地质旅游开发重点,并为各地建设景区、打造景点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也为工作深化和拓展奠定了基础。
图1 湖北省地质旅游功能区建设现状(国土主管部门引导建设部分)Fig.1 Construction status of geological tourism functional areas in Hubei ProvinceW1.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W2.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N1.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N2.湖北郧县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N3.湖北木兰山国家地质公园;N4.湖北武当山国家地质公园;N5.湖北五峰国家地质公园;N6.湖北咸宁九宫山—温泉国家地质公园;N7.湖北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N8.湖北长阳清江国家地质公园;N9.湖北远安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H1.南漳水镜湖省级地质公园;H2.竹山堵河源省级地质公园;H3.崇阳百泉省级地质公园;H4.房县野人谷省级地质公园;H5.丹江口石鼓省级地质公园;H6.随州大洪山省级地质公园;H7.保康尧治河省级地质公园;H8.京山省级地质公园;H9.钟祥省级地质公园;H10.郧西天河省级地质公园;H11.房县青峰山省级地质公园;H12.当阳百宝寨省级地质公园;H13.郧西湖北口省级地质公园;H14.竹溪长峡省级地质公园;H15.来凤百福司省级地质公园;H16.鹤峰屏山—董家河省级地质公园;M1.黄石国家矿山公园;M2.应城国家矿山公园;M3.潜江国家矿山公园;M4.尧治河国家矿山公园;M5.樟村坪国家矿山公园;M6.云盖寺绿松石国家矿山公园;F1.远安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F2.南漳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F3.松滋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F4.郧阳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此背景下,湖北省“十三五”旅游地质事业快速发展,各方面工作在兼顾上级管理同时更加关注地方政府重点工作和市场实际需求,成果的应用性显著加强,特别是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级发展战略、深化与政府部门企业对接合作、资源调查和集成转化等方面取得一些新的重要进展。下面选择3方面成效较突出工作成果简要介绍如下。
资源系统调查和较全面的信息掌握是旅游地质工作战略规划实施的重要基础。“十三五”前,湖北省地质旅游资源调查主要服务于各地质公园申报创建,绝大部分工作在申报范围内开展,发现存在两方面突出问题:一是调查规范和成果审查要求频繁变动,导致不同的资源调查报告格式、内容差距较大,信息难以集成;二是调查范围偏小,并偏重于少数特色资源,缺少统筹规划,不利于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实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把握机遇,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湖北省地质部门对此积极响应。在中国地调局支持下,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执行新出台的《地质遗迹调查规范》标准,于2016年完成了全省334处重要地质旅游(遗迹)资源摸底调查,首次系统形成全省地质旅游资源调查集成成果。在此基础上,各单位进一步根据摸底调查掌握的重要地质旅游资源分布特征,从2017年开始,对接重点市、县政府,以服务其近期旅游业发展重点工作为导向,以行政区为单元,深入推动地质旅游资源专项调查。截至目前,已部分完成或正在实施14个市、县的地质旅游资源调查项目。这些工作使湖北省重点区域的地质旅游资源信息渐趋完善,同时,旅游地质工作与政府管理、旅游开发结合更加紧密,成果转化应用的效益更加显著。湖北省地质局还利用全省调查成果,积极建言献策,完成省委重大调研课题“湖北省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对策研究”,提出构建“三江连线、五山并举”的全省地质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总体布局。随着全省地质旅游资源基本状况逐渐明朗,湖北省文旅局(旅游委)与省地质局开始深化交流合作,双方在“十三五”期间两次召开联席会议并签署加强地质旅游开发的合作备忘录,还联合发布了8条湖北地质旅游精品路线和32家湖北地质旅游示范景区创建单位名单(图2),将地质旅游正式明确为湖北旅游业发展重要方向之一。
图2 湖北省市县级地质旅游调查现状及已发布地质旅游精品路线、地质旅游示范景区创建单位Fig.2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eological tourism survey at the county level in Hubei Province and the published geological tourism quality route,the establishment unit of geological tourism demonstration scenic spotT1.丹江口太极峡—武当山变质岩峰丛地貌—郧县恐龙蛋化石群地质旅游线路;T2.神农架大九湖—神农顶—官门山地质旅游线路;T3.腾龙洞—恩施大峡谷—梭布垭石林地质旅游线路;T4.长阳方山石林—天柱山—清江画廊地质旅游线路;T5.宜都奥陶纪石林—古潮音洞—柴埠溪石林地质旅游线路;T6.大别山天堂寨—薄刀峰—龟峰山地质旅游线路;T7.咸宁九宫山—隐水洞—温泉地质旅游线路;T8.黄石大冶铁山矿业遗迹—铜绿山古采坑遗址及矿业遗迹地质旅游线路;S1.保康九路寨生态旅游区;S2.保康五道峡景区;S3.枣阳白竹园寺国家森林公园;S4.清江画廊旅游度假区;S5.西陵峡景区;S6.金狮洞景区;S7.三峡大瀑布景区;S8.链子崖景区;S9.高岚景区;S10.柴埠溪大峡谷景区;S11.清江方山景区;S12.宜都奥陶纪石林景区;S13.远安武陵峡口生态度假区;S14.远安金家湾景区;S5.五峰后河景区;S16.郧阳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S17.房县野人洞(谷)景区;S18.京山绿林山景区;S19.钟祥黄仙洞景区;S20.龟峰山风景区;S21.天堂寨景区;S22.大别山主峰景区;S23.天台山景区;S24.通山九宫山景区;S25.通山隐水洞景区;S26.随州大洪山琵琶湖风景区;S27.恩施大峡谷景区;S28.利川龙船水乡景区;S29.利川大水井龙桥峡谷景区;S30.利川玉龙洞景区;S31.建始石门古风旅游区;S32.建始野三峡景区。黄色区域代表已完成或正在实施地质旅游资源专项调查的市、县。
湖北省古生物化石资源禀赋优势显著[4]。全省地质部门长期谋划利用重要化石产地发展特色旅游。但除郧阳青龙山恐龙蛋化石产地在2009年顺利建成景区外,其他化石产地开发效益均不明显。“十三五”期间,中央和湖北省对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发展高度重视,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贫困村大力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工程。按其要求,湖北省地质局于2016年结合全省地质旅游资源调查项目实施部署地质旅游扶贫项目,系统梳理了湖北省连片特困地区重要地质旅游资源与贫困村的空间位置关系,提出了37个有地质旅游开发潜力的贫困村名单及开发建议,其中包含产出全球最古老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的远安县落星村[5-6]。同时,远安县政府在2015年编制发布《湖北省远安县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保护规划》,明确将在远安国家化石产地核心区落星村大力推动古生物化石保护利用协同,实施“五个一”工程,建设村级化石保护站,打造特色化石旅游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在此背景下,湖北省地质局与远安县人民政府达成高度一致的合作意向,并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该局组建1支古生物专业技术团队,县政府则安排化石主管单位在落星村驻村扶贫,双方共建远安化石保护研究中心。整个“十三五”期间,局地围绕落星村映沟、张家湾2个主要地点开展化石资源精细调查研究和保护利用,使得该区在科研、科普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是通过逐层发掘调查,系统查明了落星村总厚度36 m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层90个自然层的化石赋存情况[7];二是在村内建成化石原位保护馆、化石科考剖面、化石科普走廊、化石文化墙等参观节点(图3);三是帮助其成功申报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和全国首批地质文化村;四是通过扶贫工程对连通张家湾、映沟等重要化石产地的道路、水电设施进行了重新规划建设,对化石产地周边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五是引入浙江旅游投资公司,进行了化石村景区的初步规划开发。通过上述工作努力,落星村在“十三五”期末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这也是湖北旅游地质工作服务乡村发展的首次成功尝试。
图3 远安县落星村化石建设现状说明Fig.3 Present situation of fossil village construction in Yuanan1.落星村映沟化石科考剖面(在建,该处完整出露化石层剖面,右上照片中化石材料皆产自该地);B.落星村鸟瞰;C.落星村村委会化石文化墙;D.落星村张家湾化石原位保护屋(右上照片中化石产自该地);E.落星村化石科普小径。
产业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8]。黄石市作为国务院公布的湖北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在2006年曾向原国土资源部成功申报并建设了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但公园建成后旅游综合效益不显著。2015年,湖北省地质局与黄石市人民政府正式签订了加强地质工作的战略合作协议,并进一步按照湖北省“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要求,谋划在黄石市合作举办大型地矿展销会,支持黄石市打造地质旅游产业和发展文旅、展会经济,打造地矿城市特色名片。经过2年筹备,2017年首届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顺利举办。为准备会议内容,特部署开展黄石市地质旅游(遗迹)资源调查(为全省首次以行政区为单元的旅游地质调查),查明掌握黄石市铁山、铜绿山、雷山、父子山、黄荆山、西寨山等地质旅游资源富集区和发展潜力区,推动建设6条地矿旅游科普路线作为大会考察路线(图4),编制《地矿名城——中国黄石》画册作为大会材料,并建设了黄石地质博物馆。2018—2020年,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又连续举办3届。这些工作拓展了黄石市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新途径,通过展会系列主题打造和宣传推广,黄石市成功向外界展示了其特色的矿物资源、丰厚的矿产禀赋和深远的矿业文化,吸引了各方关注,有力塑造了地矿城市名片;同时,还因此“重启”黄石市国家矿山公园升级建设,规划建设一系列新的旅游项目,进一步推动大冶铁矿、铜绿山铜矿等重要矿业遗产地的开发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帮助“十三五”期间黄石市矿业城市转型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地矿科普大会的多次成功举办为黄石市成功招徕了大批新游客,使城市旅游经济得到显著提升。
上述可知,与早期工作相比,湖北省“十三五”旅游地质工作成绩更加显著,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实际效果均不断加强。但是,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湖北迄今已建的高级别(4A以上)旅游景区超过2/3是围绕地质旅游资源建设的[9],但地质旅游长期未列入全省旅游规划和发展战略,旅游地质工作机制和保障严重不足;二是尚缺乏真正高影响力的地质旅游名片,以长江三峡和神农架为例,前者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峡谷旅游区和享誉科学界的地层古生物研究区,但其导游词中基本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地质内容,神农架虽已获批世界地质公园,但其景区内还未建成一条真正的地质旅游路线;三是地质文化和地质旅游脱节,地质旅游产品缺乏“温度”,社会认可度不高,地质文化名片塑造和地质旅游产业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融合。
“十四五”湖北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规划提出“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和湖北故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动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提升公民文明素养”,为新时期全省旅游地质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根据上述规划内容,并结合全省旅游地质工作发展基础和现状,就下一步工作思路提出以下不成熟的分析意见。
图4 首届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筹办建设的6条地矿旅游科普路线示意图Fig.4 Illustrations of six popular science routes of geology and mineral tourism preparing for the First China Huangshi Geoscience ConferenceA.铁山路线(以大冶铁矿、接触变质带为特色);B.铜绿山路线(以古铜矿遗址、铜绿山铜矿为特色);C.西塞山路线(以江矶地貌、长江古战场为特色);D.父子山路线(以岩溶漏斗群、构造地貌为特色);E.黄荆山路线(以大冶群、草甸为特色);F.雷山路线(以白垩纪火山灰岩、火山岩地貌为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是当前阶段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10],也是湖北省“十四五”规划实施的重要基本原则。湖北崇山峻岭和江河湖泊遍布,是典型的“绿水青山”资源大省。但为了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必须在不破坏山水的基本前提下打造新型绿色产业,地质旅游资源调查开发在这方面能够提供助力。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恩施大峡谷、清江画廊等湖北“龙头”旅游产品其实都是地质旅游资源的成功开发应用。旅游地质工作不仅仅是打造推广那些雄奇壮观的地貌,还能够发现和赋予那些“不起眼”的山水以重要的价值意义,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譬如20世纪90年代郧阳青龙山还是贫瘠的荒山一片,原住民连基本的米面供给都很难做到,但由于该地恐龙蛋化石调查和原地保护展示的需要,建成了现代化景区,并推动山头周边全面实现绿化,交通水电设施全面更新,村民几乎家家都盖了新房、买了汽车;远安化石村的开发,让一个默默无闻的荆山小山村在全国打响了知名度,村容村貌在10年内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列入全国首批三星级地质文化村和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还有通山隐水洞的探测调查和规划开发,让幕阜山脉北麓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包一跃成为全县的旅游龙头景区,并有力支撑了富水上游生态保护和乡村脱贫攻坚。因此,旅游地质工作是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的重要工作,在“十四五”新的政策环境下更应该用更大力气加快推进,让其充分发挥作用,为中央和湖北省重大发展战略实施提供更大臂助。
湖北省目前已建成以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为主或含地质旅游景点的大小景区不下300处。但可惜其中还没有真正像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中国张家界、英国多赛特海岸、德国梅塞尔化石坑一样在国际上享有高知名度的地质旅游景区。客观而言,湖北省有多处地质旅游资源都足以支撑打造国际知名景区,如三峡既是世界第三大河——长江代表性的峡谷段[11],又是享誉全球科学界的埃迪卡拉纪和奥陶纪标准剖面所在地及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郧阳青龙山原地埋藏出露的恐龙蛋化石数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一;恩施利川腾龙洞洞口居世界第3,洞道探测长度居亚洲第4[12],是唯一完整容纳江河干流的伏流洞穴等等。另外,通过30多年旅游地质工作的开展,对全省大量具国际影响力的地质旅游资源已有充足的信息掌握和准确的价值评定。因此,在“十四五”阶段,应在现有扎实的工作基础上,加强重视和统筹谋划推进,并结合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打造1~2处具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地质旅游景区,使其成为湖北文化旅游全球交流的重要窗口。
湖北省地质旅游资源的前期开发主要是强调对资源本身知识信息的表达,表现在相关景点景观的建设展示、解说词和导游词的编制主要原则都是为了能够让游客准确、全面地了解看到的现象或者景观,但通常不会关注此时此刻游客的体验和心理感受(或仅关心其“学习”或“猎奇”的感受),存在不够生动、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就笔者在省内对许多地质旅游景区游客的访谈了解,许多游客的主要旅游方式都是直奔名气最大的主要景点“打卡”(如武当山的金顶、神农架的风景垭、龟峰山的龟峰等),只有很少的游客愿意全面了解这里的地质多样性,主动寻找和参观“一般”的现象景观,也很少会选择重复游览,这对旅游发展不利。最近,国家和湖北省“十四五”规划都正式提出加强文旅融合发展,其中关键就是要通过将原本未加入的文化元素融入景点和进行充分表达,增强游客体验和选择,提升游客旅游过程中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湖北大量地质旅游资源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元素,比如任何资源都有地质时间(地质年代)背景和地质空间(古环境)背景,以及较长的地质认知过程,还有相关学者和科学发现的有趣故事。另外,一些特殊的地质环境会孕育独特的“本土”地质文化,如荆山奥陶系、三叠系地层区的很多原住民都善于寻找、采集和加工化石;三峡河谷两岸的居民对崩滑地质灾害和川江的水文规律有超越常人的知识了解;在岩溶发育的鄂西南,对洞穴、泉、落水洞的位置、关系等方面的认识,许多原住民可以讲得比专业地质调查人员更加准确。当人们来到这些地区,就会发现丰富有趣的地质文化故事比地质旅游资源本身更能引起其本能的兴趣。而且,地质文化通常蕴藏于更广大的区域,常与资源周边的乡镇、村湾关系密切,开发利用能够产生更大的综合效益。因此,“十四五”阶段,应积极响应国家文旅融合发展构思,在地质旅游资源调查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相关地质文化的打造和开发。譬如将地质景观四周环绕的精彩地球故事、生动的地质学家故事、有趣的原住民故事编写进入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教材,甚至围绕不同资源点建设不同的地质研学教育基地、营地;又如结合乡村振兴工程,将地质文化元素加入村庄、乡镇的改造,并逐步教育引导原住民将当地的山水故事、奇石故事讲得更加准确和生动;还有很多已建景区,通过进一步丰富其地质文化内涵,打造更多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项目……以此推出更具吸引力的地质文旅产品,引导更多游客走进湖北的“绿水青山”,并推动其向“金山银山”加速嬗变。
综合以上分析,“十四五”湖北旅游地质工作面临较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需设定更高目标,按照更高要求扎实推进。要按照党中央战略思维引领,全面加强旅游地质工作服务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效能,推动全省重点地质旅游资源调查和成果转化升级,在偏远山区建成一批具备研学、观光、休闲、体验综合功能的现代化地质旅游景区,让湖北多地的地质旅游名片成为当地旅游业的特色主打,让湖北地质旅游产品向国际化、文旅融合迈进,让地质旅游业成为湖北文旅产业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结合上述目标,进一步探讨提出以下几方面“十四五”湖北旅游地质重点工作建议。
“十三五”远安化石村的建设在助力偏远山村脱贫攻坚、强化国家重点化石资源保护和促进古生物科学研究3方面都产生了显著效果[4-5],得到了多方认可和重视支持。湖北省地质局与远安县政府为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远安化石保护研究中心,化石村打造工作现仍在加快推进。建议“十四五”期间,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瞄准远安化石村目前仍存在的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挖潜不足、地质旅游环线未形成、旅游综合收益不明显、知名度和影响力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升级建设远安化石村:全面强化张家湾化石点的化石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以及映沟化石点的化石层剖面研学科普功能;进一步彰显当地古生物化石特色文化;加快推动化石产地资源与南部双坪洼地生态农业旅游区和武陵峡口溶洞观光及温泉休闲度假旅游区整合打造,构建“一环四点”地质旅游产品服务体系(图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环线旅游交通,增设各节点服务设施和娱乐休闲项目;以化石村为中心,推动远安北部、荆山腹地首个5A级旅游景区创建,让化石资源效益得到充分转化,带动周边乡村振兴发展。
图5 远安化石村“十四五”升级建设思路(红色虚线内为拟建5A景区,蓝色虚线为拟建旅游环线)Fig.5 ‘14th Five-Year’ upgrading construction ideas in Yuanan Fossil Village
郧阳青龙山恐龙蛋化石遗迹开发是湖北省早期旅游地质工作亮点之一,早在10多年前就划定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顺利建成现代化的地质旅游景区。“十三五”期间,该地化石保护与科学研究又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新建保护工程使青龙山土庙岭原位保护的恐龙蛋化石超过7 000枚,呈数百个蛋窝间距排列,现场犹如白垩纪兵马俑,令人震撼(图6);同时对不同自然层的恐龙蛋蛋壳化石切片研究鉴定证明,该恐龙蛋化石群极有可能是单个恐龙类群重复产蛋[13]的遗址,完好保存了极其特殊罕见的生物—地质过程,符合《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2019年)对世界自然遗产的定义要求(45项第2条);为了加快开发,郧阳区政府部门与中国科学院、湖北省地质局在2020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了中国郧阳恐龙蛋研究中心,十堰市也在2020年正式颁布《十堰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因此,建议“十四五”期间,在最新工作进展基础上,抢抓机遇,以郧阳土庙岭恐龙蛋化石遗址保护区为核心,申报创建郧阳恐龙蛋世界自然遗产地,真正打响郧阳恐龙名片,并进一步引导发展恐龙文旅产业,助力汉江生态经济带和南水北调中线库区绿色发展,确保“一江清水北送”。
图6 郧阳土庙岭化石保护工程Fig.6 Tumiaoling Fossil Protection Project in Yunyang1.郧阳盆地鸟瞰;B.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鸟瞰(红色虚线范围);C.恐龙蛋化石科考长廊(2号馆,原位保护恐龙蛋约2 000枚);D.恐龙蛋化石原位展示馆(3号馆,原位保护恐龙蛋约5 000枚)。
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是从湖北走向世界的著名地质科学家,也是著名的爱国学者,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学术经历、学术成果和学术精神是湖北宝贵的地质文化财富。李四光曾在湖北开展过很多工作,其地质文化在湖北多地有记录和传承,可湖北李四光旅游文化产品缺乏打造,没有充分发挥其服务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作用。长江三峡地区是李四光先生早期开展地层学研究的重要地区,1924年,他在三峡东部沿峡谷测制了中国第一条地层剖面[14],建立了一系列重要的地层单位,为华南地质工作深入开展作出了奠基性贡献。其有关剖面的研究论文是用英文写的,这也使得三峡两岸的许多小地名从曾经不为人知到现在国内外地学界“家喻户晓”,并且具有了重要的地质科学文化内涵。最近十余年,对峡东剖面更加深入的科学研究一直在持续推进,科研成果不断推陈出新,使这条剖面目前以埃迪卡拉系为代表的学术认识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15-16],其中有很多研究发现经过转化说明都会让普通游客产生极大的好奇和求知渴望。因此,建议“十四五”期间,以李四光地质文化为引领,结合348国道三峡公路改建工程,在峡东剖面的黄陵、陡山沱、南沱、灯影、石牌、石门等科考节点加强地质旅游项目和地质文化建设,并在下一步进一步加强西部香溪、新滩、龙马溪、崆岭等节点的建设(图7)。加强AR(增强现实)现代信息化手段应用,在不同地点用动态影像展示相应地质时代的地球环境生物变化以及相关科研成果、地质调查工作实景,讲好李四光的故事和峡东剖面最新的科学发现,丰富峡江两岸地质文化内容,打造长江干流三峡段黄金公路旅游路线,促进三峡库区绿色发展。
图7 李四光等1924年填制的三峡东部地质图及具打造潜力的地质旅游路线、节点分布Fig.7 Geological maps of eastern Three Gorges completed by Li Siguang in 1924 and potential geological tourism routes and node distribution
“十三五”黄石市大力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地质旅游产业,初步擦亮了“地矿科普胜地”城市名片,但除了周期性的展会和节庆活动大量吸引游客外,黄石市地质旅游经济仍缺乏一个稳定的、有力的支撑方向,不利于其地质旅游业长期健康发展。从资源特色和禀赋分析,黄石市地质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性和丰富多样性在国内城市是突出的。大冶铁矿是中国矽卡岩矿床的代表和最早的现代化矿山[17-18],铜绿山是最古老的铜矿遗址[19],金牛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最典型的火山岩盆地之一[20],区内还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多类型的矿物、化石产地,以及优美的长江景观带和丰富的湖泊、温泉、瀑布等水体景观。“十三五”期间黄石还新建了黄石矿博园、黄石地质博物馆、黄石树化石园等地质旅游功能区,这使黄石市已经具备打造国家级综合地球科学研学教育中心的基础条件。因此,建议“十四五”期间,黄石市立足本地地质特色,设计以地质矿产类自然教育为主,兼顾历史文化和山水地貌的户外研学知识体系和课程,打造不少于10条不同特色的黄石地矿研学科考路线,以黄石矿博园为中心,将奇石矿物展销、地矿科普产品展销、地矿研学教育课程展销功能进行整合,建设黄石“一营地+多基地”地矿研学服务体系,及黄石市国家级地矿科普研学中心,逐步将地矿科普研学产业打造为黄石市旅游业的支撑。
幕阜山脉坐落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交界处,位于武汉、长沙、南昌三大省会城市“金三角”的中央地段,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生态屏障和城市绿心。幕阜山区属江南造山带中段[21],有漫长的地质演化史,区内三大岩皆有发育,构造交错,地貌复杂。根据全国地质遗迹调查成果,幕阜山地区地质旅游资源数量类型丰富、组合层次好、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但在整个“十三五”期间,由于跨行政区,整体推进难度大,旅游业发展缓慢。国家和湖北省“十四五”规划同时提出“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并在2021年上半年召开了三省联席会议部署推进相关工作。因此,建议“十四五”期间,该地区抢抓政策机遇,按照打造武汉、长沙、南昌三大省会城市山水文化交流、生态文明共建的示范区的目标要求,加快联合推动幕阜山地区地质旅游资源调查(图8)和开发利用,并进一步加强该区域地质旅游业整合开发推广,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地质旅游新名片,全面深化幕阜山文化旅游和生态环保一体化发展。
图8 幕阜山地质旅游资源调查工作区(红色虚线范围)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三省色块区范围)的位置Fig.8 Position of Mufu Mountain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survey work area in Urban Agglomeration of Middle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当前湖北省“十四五”已步入全新发展阶段,发展条件深刻变化,机遇和挑战并存。湖北省“十四五”规划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列入主要目标,在此语境下与之密切相关的旅游地质工作重要性必将进一步提升,应进一步予以重视,创新开展,深入推动。湖北省旅游地质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以上述重点建议工作目标为代表,全省有多处地质旅游目的地已有较好建设基础,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思路高度契合,亟待进一步深化工作,加快取得更大成果。另还有一些有潜力的工作方向值得深入思考和谋划推进,如长江山水文化旅游产品综合打造推广,大别山红色文化—造山带地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清江文化与岩溶地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适度旅游活动方案制定等,但还需旅游地质工作秉承“基础性、先行性”原则,加强相关信息掌握,提升科学认识程度,制定有效对策建议,帮助政府部门及企业加强重视和投入,更好服务全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全省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