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丰云
(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0)
财务报告分析的重点,在于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通过财务报表等资料掌握企业经营问题以及预测企业今后发展,利用财务报告分析结果作出正确的决策以及获取自身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如企业中的创新能力、企业资金流转等。多数企业管理者、投资者,都是通过“四表一注”作为主要的分析手段,利用企业的财务报告资料,分析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财务方面的问题。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财务报告不能适应时代与经济发展,现行财务报告内容上存在诸多弊端,难以满足管理者、投资者对信息相关性的需求,改进财务报告已经迫在眉睫。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现状,企业财务报告分析要在新的经济环境背景下突破局限性,改进财务报告撰写、分析及应用现状,以发挥其实际作用,促进我国财务报告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在新经济背景下,财务报告分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不少管理者都是通过企业财务报告内的数据了解企业经营现状、问题,通过数据中所包含的会计信息来进行有效决策,如对外投资、日常经营管理等。换言之,企业经营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对财务报告内容、数据分析的决策结果,企业财务报告内容越真实、数据越全面,越有利于管理者们作出正确的决策,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是保证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能影响管理者们的决策[1]。
企业对外投资也好、吸纳外界投资也罢,都要先了解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如何了解呢?多半是通过企业财务报告分析。投资者们对企业经营、发展的认识,基本上依靠企业财务报告中的数据、会计信息等,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有利于他们了解某一段时间内企业正常运行的经营状况及企业预算目标完成进度等,以便于其决策。企业对外投资,也需要管理者、董事会等,通过财务报告分析掌握企业资金流转情况,明确企业收益及闲置资金等,以便于寻求合适的项目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财务报告分析可提供对应投资决策依据。
高层管理者、董事会等,进行企业管理工作时,都比较重视财务报告分析工作,他们需要通过财务报告分析明确企业财务信息、财务问题等。在财务报告分析过程中,高层管理者、董事会等既要将财务报告作为工作的中心,采取有效的分析方法,借助财务分析结果掌握企业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获取充足的数据信息,为高层决策提供依据;又要借助财务报告分析,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判断企业经营风险以及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因为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的出发点与目标,财务报告分析工作的开展,便于高层管理者或是董事会等,明确风险、问题、机遇,推进企业管理体制、投资发展的革新,使得企业能跟上经济发展浪潮[2]。
企业财务报告有月度、季度、年度报告等,多是在每个月、每个季度、每年末的下一个月十号前,将报告交给管理者或是董事会,以便于为高层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问题是,我国各类企业实际财务工作,受限于多重因素,如思想不积极、信息收集局限、财务活动突变等,财务报告真正提交时间会拖延或是内容不全面,不仅削弱了财务报告的实效性,也导致其披露的信息失去价值,难以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总的来说,企业财务报告分析无法有效反映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1)财务报告内容不准确。从财务报告撰写的角度来看,财务报告内容应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信息。然而,有些企业出于吸引投资或是稳定投资者等多重考虑,会对某些数据进行篡改,如流动资金、真实收益等,或是由于技术或是时间上的限制,财务人员所收集的财务信息真实性不高,导致企业财务报告内的信息不真实、不可靠,从而误导管理者、投资者或是董事会,无法显示出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
(2)财务报告及时性不足。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很多财务、会计信息,都是具有一定时效性的,及时性是确保财务报告价值的关键。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报告模式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是间断式的,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也就难以满足企业管理者、投资者们对财会信息的需求。毕竟,他们多是通过财务报告中经济业务相关数据及信息作出决策,及时性不足,就难以满足他们对财务信息进行实时计量的客观要求,从而影响到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3]。
(3)无法满足多层次需求。现行企业财务模式下,财务报告基本上是通用的、标准化的格式,都是将标准化的财务报告以相同的信息提供给投资者、管理者,并没有兼顾他们对会计信息的多层次需求。虽然,通用的、标准化的财务报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类型的信息需求,但无法满足他们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如定量信息、非财务信息等。企业应针对不同管理者、投资者们对会计信息的实际需求与个人习惯,编制对应的财务报告,以保证会计信息的有效性产生。可实际情况是,对于不同群体对财务信息的需求,提供的都是标准的、统一的财务报告,自然就无法满足他们对会计信息的多层次需求。
新经济背景之下,我国企业整体结构、经营方式不断发展,市场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是企业决策层、管理者以及投资者们,他们通过财务报告分析作出经营决策,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营方式不断复杂深化,经济决策也变得愈加复杂,也就对财务报告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企业未来发展角度来看,财务报告分析主要是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的决策提供信息服务,若是财务报告分析不能揭示企业经营活动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财务报告分析也就失去其原本的价值。其实,不少企业管理者、投资者都觉得财务报告分析比较“鸡肋”,财务报告撰写时间长、数据信息较多,但实际价值不高,真正有用的信息太少。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报告撰写侧重于历史经济活动。企业财会人员,在撰写财务报告时,多是侧重于企业历史的经济活动,缺乏对未来、可能经济活动的预测。这也就说明,现行财务报告建立在历史信息基础之上,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都是以企业既有的交易以及以往事项为主,难以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进行预测。然而,管理者、投资者等,对财务报告信息的需求以及分析,都是为了给未来决策提供依据,现行的财务报告编制方式并不契合投资者、管理者对财务报告信息的需求,也就降低了财务报告的使用价值,削弱了财务报告分析成效。
(2)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完整。企业财会人员在编制财务报告时,以历史交易信息为主,但也并不是记录所有的交易信息,多数截取交易本身的信息,很少关注会对企业未来盈利产生重大影响的价值变化信息,如企业经营成果及管理层业绩考核所蕴含的信息——企业人力资源、知识资本、自创商誉等,这些虽是非财务因素,但对企业长远发展影响较大。财务报告内容不完整,就难以全面反映企业财务信息,所披露的财会信息难以让管理者、投资者预测未来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等。
(3)财务报告阅读存在局限。财务报告内每个项目都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排列等,其出发点都是为了更好地反映各项信息,彰显其沟通职能,使管理者、投资者能了解财务报告所要传达的信息。随着会计制度的革新与信息化发展,财务报告各个项目内容演变为纯技术,除非精通财会、报表编制规则的人员,才能真正了解财务报告所记录的内容。问题是管理者、投资者们,并不是这类人,他们对财会信息的认识多是通过实际数据,对于各项目的分类、汇总、排列等缺乏认识,进行财务报告阅读时,自然就无法准确理解各项信息。阅读,也成为制约财务报告分析实效性的一大因素[4]。
想要提升财务报告分析的可靠性,就要从财会基础工作入手,建立起严格的会计核算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力度,才能使得财会人员编制财务报告时更为仔细、全面,财务报告分析才能更为真实、有效。因此,企业既要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管理,完善会计科目使用制度、会计报告的信息披露制度、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又要健全内部控制评级制度,定期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以确保财务报告内容客观、精确、有效。以下是加强财会基础工作、改进财务报告分析不能有效反映问题的有效措施。
(1)注重财会人员素质与能力培养。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与财务报告中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因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业务素质,影响着他们对各项政策法规的理解与执行程度,对各项经济事项的判断与处理。为提升财务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企业应面向财会人员,开展一系列的知识、技能培训,职业管理与绩效考核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财会人员对财务报告编制、分析的重视,注重收集真实、全面的企业财务信息,提高对经济事项判断与处理的精确性。
(2)采用交互式财务报告模式。新经济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满足不同管理者、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需要针对他们的个人习惯、关注的问题,将标准化格式的财务报告通过交互式财务报告模型,转换为个人化的使用模板,以便于他们进行浏览与分析。企业应随着数据库、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引入交互式财务报告模型,便于管理者、投资者提出个人要求、各种信息需求,财会人员再通过企业局域网相连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将系统内存放的标准化数据信息及输入的信息需求,生成各种形式的财务报告,以便于满足管理者、投资者对财务报告内容阅读的要求[5]。
(3)发挥媒体监督功能,促使企业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新经济背景下,很多企业为了吸引投资、扩大生产或是树立优良的企业形象,往往会在财务报告中弄虚作假。为了督促企业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需要发挥媒体的监督功能,利用媒体能发布信息时实现迅速传播的作用,对财务报告分析进行事前、事中监督,减少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因此,为了有效提高财务会计分析的实效性,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要合理利用媒体这个渠道,发动社会大众监督企业财会工作,促使财会人员撰写财务报告、分析财务报告时更为谨慎、真实。
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目的,是改变管理者、投资者们对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分析的片面性看法。以往,管理者、投资者们浏览财务报告、进行财务报告分析,多是聚焦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很少关注企业某段时间内的现金流量或是企业经营状况,也缺乏对企业整体价值增量的认识,片面地强调利润,忽略了利润之外的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容易引起决策失误。鉴于此,需要进一步完善财务分析指标,加强对财务数据的分析,让管理者、投资者更容易读懂财务报告、分析具体内容,以下是提出的改进措施。
(1)修正财务分析指标。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时,既要兼顾传统指标,也要注重现金流量指标,科学设定指标结构,基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初步搭建好财务分析指标大框架。在分析具体指标的过程中,既要根据固定资产的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以及负债现金流量比率,综合性地分析与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了解企业的负债结构,也要根据净现金流量、净利润比率来综合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明确企业经营现状与盈利水平,从而提高财务报告分析的针对性[6]。具体的财务报告分析思维模式如下:
图1 财务分析思维模式
(2)完善财务报告体系。以往财务报告分析所需的数据都来自于财务报表,多是分析企业以往发展情况,很少能预测企业今后发展趋势,财务报告内容还不够全面。修正财务报告分析指标后,则要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分析体系,通过有效的措施来消除人为因素对财务报告分析的影响,发挥财务报告的作用。一方面,企业要完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模式,确保财务报告能披露企业非货币信息,如管理水准、经营现状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企业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财务报告的审核,由管理层组建财会小组,在提交财务报告之前先对其内容进行审核,评价内容是否全面、是否完善、是否真实,若是评价结果不理想则打回重新修正,若是评价结果符合要求,则展开财务报告分析工作,使得财务报告内容完善、能发挥自身作用。
(3)加强财务数据分析。虽然我国现行财务报告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财务报表的形式,但随着云会计、互联网、数据库的快速发展,财务报告的形式、传输途径以及分析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给管理者、投资者们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数据,企业应加强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在财务报告中要拓展财务数据分析内容,增设相应的附属分析报告等,以便于管理者、投资者读懂财务报告。对于财务报告的具体内容分析,企业可结合自身组织形式、行业特点,围绕收入、费用及成本、现金流量变动等,借助相应的技术、平台,编制相应的财务分析报告,进一步降低财务报告阅读的局限性[7]。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者、投资者们对于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企业财务报告内容全面,改变信息披露不完整、信息时效性不足等问题,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也要求企业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财务报告分析工作精细化、系统化发展,从而保证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