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秦云龙
初冬时节,鄱阳湖上雨雾茫茫,候鸟成群翻飞,一片和谐景象。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鄱阳湖畔的康山垦殖场内,鱼塘如镜,接连成片,鱼儿欢腾跳跃,扬起阵阵水花。鱼塘边上的稻田内,大批候鸟在悠闲地进食,路人不时举起手机拍照,鸟儿不惊不恐。人鸟共存,水清鱼旺,自然祥和已是当下鄱阳湖的主色调。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湖,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近年来,随着江西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鄱阳湖生态逐步改善,歌谣中所唱“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的场景再次重现。据江西省林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2 月8 日,鄱阳湖地区共迎来候鸟70.8 万余只,其中江西“省鸟”白鹤有4200 余只。鹤舞鄱阳,牵手世界,由飞鸟代言的江西好山好水好生态,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呼吸新鲜空气,尽享自然野趣。
2016 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强调,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为了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近年来,江西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不断发力,2020 年1 月1 日起,鄱阳湖提前开启10 年禁捕。2021 年11 月,江西出台了我国第一部地方候鸟保护条例《江西省候鸟保护条例》,以及《促进和保障长江流域江西重点水域禁捕工作的决定》《关于支持和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促进江西绿色转型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地方性法规,赣鄱大地上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正在深入推进。
赣鄱好风景,候鸟舞翩跹。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不仅是江西的一张生态金名片,更是我国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一面镜子。2021 年12 月12 日,第二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周在“中国候鸟小镇”九江市永修县吴城镇盛大开幕,会上江西省代省长叶建春表示,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滋润下,芳草萋萋的鄱阳湖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珍禽王国”“候鸟天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天南地北双飞鹤,鄱阳湖尾水如天’的壮美景象,让无数人心驰神往,更令江西人民无比自豪、无比珍视。”
生态环境优劣,鱼鸟是最好的代言人。曾几何时,鄱阳湖因生态恶化,湿地面积大幅缩小,栖息环境遭到破坏,候鸟数量锐减。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 年左右鄱阳湖的越冬候鸟锐减至30 万只左右,此后很多年平均维持在50 万只左右。最近几年,飞到鄱阳湖越冬的候鸟越来越多,各种珍禽也都大驾光临,鄱阳湖地区监测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就有白鹤、白头鹤、白枕鹤、东方白鹳、青头潜鸭、黑鹳和黑脸琵鹭等,其中全球98%以上的白鹤、95%以上的东方白鹳都在这里安心越冬,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鄱阳湖生态越来越好。
候鸟青睐鄱阳湖,一方面因为自然生态的改善,另一方面源于江西全省上下无微不至的呵护。2021 年11 月,《江西省候鸟保护条例》正式出台,该《条例》共有七章五十二条,对候鸟保护责任落实、机制建立、氛围营造等方方面面做了事无巨细规定,其中还专门设置了江西省鸟白鹤的保护专章,这也是我国首个针对某一类野生动物保护进行的立法。除此之外,多年来鄱阳湖畔众多的巡湖队员和候鸟守护人,也一直为“候鸟天堂”的打造奉献着温暖的力量,一段段“人鸟之恋”的暖心故事在不断上演。
王小龙是土生土长的吴城镇人,30 多年来一直与鸟为伴,被人亲切地称为“候鸟守护神”。作为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吴城保护站副站长,王小龙是候鸟的亲人,也是名副其实的“鄱湖卫士”,多年来获奖无数,但却对家人亏欠颇多。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王小龙表示,家人2000 年就搬到南昌居住,而自己则很少回家,即使逢年过节也一直守在鄱阳湖。“从青年到老年,我大半辈子都献给了鄱阳湖。鄱阳湖是我的家,我从小就钟爱候鸟,保护候鸟与家园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还剩4 年就退休了,退休后计划还是留在鄱阳湖。”据王小龙介绍,在各级政府和广大护鸟、爱鸟人士的呵护下,鄱阳湖地区的候鸟种类与数量在不断增长。“1983 年鄱阳湖护鸟保护区成立的时候,只有150 种候鸟,而今整个鄱阳湖地区候鸟种类已攀升至420种,候鸟保护区内有380种。”
在吴城镇的望湖亭上,一群群游客站在高倍望远镜前,向远处眺望,看到湖边自在觅食的各种候鸟,不禁发出声声赞叹。而距此不足一公里的吴城镇河东小区卫生室内,村医黄沙正在网上查阅医治鸟类的资料。1973 年,黄沙出生于吴城镇鄱阳湖畔的河东村,20 多岁就开始行医,1998 年在吴城镇开了诊所,近30 年来他已经救治了数百只候鸟,已是远近闻名的“候鸟医生”。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黄沙谈起自己与鸟结缘的经历时特别激动,“小时候晚上睡在被子里,听鸟叫,那时候鸟多、声很大,不习惯都睡不着。当时看到别人抓小麻雀就感觉到很可怜,后来从医救治了一只大雁,此后见了我就叽里呱啦地叫,鸟是很有灵性的。”据黄沙介绍,候鸟保护站距离自己的卫生室较近,每遇到候鸟生病、中毒,站里就会叫自己前去医治。“隔行如隔山,刚开始的时候不懂就去请教兽医,后来自己也在网上学,也会买一些医治鸟类的书籍来看。”时至今日,黄沙已是医治候鸟的行家里手,他从不要求回报,但因为爱鸟,感觉自己既做“人医”又做“鸟医”特别有意义,“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我一生当中最有意义的是救活了十几条人命,救治过数百只鸟!”黄沙说。
霞光之下,江豚跃出水面。文思标/摄
救治候鸟,守护生态,像王小龙、黄沙一样,在鄱阳湖畔还有无数的护鸟人默默无闻地奋斗在一线。救治和守护之外,江西各地对候鸟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一些地方甚至还把候鸟的“伙食”问题考虑了进来。为保证候鸟有充足的食物越冬,南昌市高新区鲤鱼洲管理处,在2021 年预留了500 亩不收割水稻以备不时之需。鄱阳湖畔的上饶市余干县政府,则在康山垦殖场插旗洲花高价购下了1000 多亩地,用作“候鸟食堂”。2021 年,南昌市五星白鹤保护小区的候鸟数量相比2020 年出现了大幅下降,负责人周海燕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则坦言:“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大家的保护意识都在提高,它们到哪里都有当地的政府保驾护航,让它们吃好喝好,保护的人多了,来这里的就少了,江西哪里都是它们的家。”
鄱阳湖上,鸟儿展翅翱翔,时而逐水嬉戏,鸟鸣嘹亮响穷彭蠡之滨。湖水之下,嘴角上翘,自带微笑的“水中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江豚,也在为美丽中国的“江西样板”卖力地代言。
2021 年6 月底,二三十头江豚悄然“进城”做客,在南昌市区扬子洲水域逐浪嬉戏,让各界人士兴奋不已。曾经,长江江豚在江西大多出现在鄱阳湖区,鲜有向上进城之举。之前拍摄江豚,为拍下一个镜头,需要苦等多天,如今在鄱阳湖及赣江很多水域,非常容易就会看到江豚。水质变好,生态改善,让“微笑天使”的栖息范围逐步扩大,活动区域逐步延伸。除江豚之外,近年来鄱阳湖区各种珍稀鱼类也都频频现身,2021 年水产科研部门在鄱阳湖检测时,发现了“失踪”10 年之久的鳤鱼活体;5 月份又在九江湖口水域捕获了一条重达6.75 公斤的珍稀鱼种——胭脂鱼,这是长江江西段监测到的最大规格的胭脂鱼。这一切均得益于江西水生态治理力度的加大和对渔业生态环境的修复。从2020 年1 月1 日起,鄱阳湖区域提前开启了为期10年的全面禁捕,6.82万名渔民上岸、3.78 万艘渔船被收回、1.64 万吨网具被销毁,仅仅两年多的时间,水清鱼跃,虾肥蟹壮,江豚上游,珍鱼再现的可喜局面已经出现。
候鸟青睐,江豚上游,这都是江西生态改善的缩影,生态向好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态环保力度加大、绿色发展理念的实际践行以及民众环保意识的提升,都是关键变量。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纪委书记文思标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江西绿水青山保护得好,鄱阳湖生态自然变好。“鄱阳湖水基本上来自江西省内,众多的河流、湖泊、森林、湿地都像毛细血管一样,为鄱阳湖提供着养分,毛细血管干净了,鄱阳湖这颗‘绿肺’自然会变得干净怡人。”为了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江西省相继制定了《江西省湖泊保护条例》和《江西省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条例》,在全国率先将“湖长制”通过地方立法形式予以固化。此外,在水生态治理方面,江西在沿长江各市县区共实施130 多个项目,总投资高达200 多亿元;全省工业废水全部“一企一管”入污水处理厂;鄱阳湖沿岸每个乡镇都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这一系列有力举措的推动下,鄱阳湖点位水质优良比例从2017 年的0 提升至2020 年的41.2%。此外,“十三五”期间,江西在鄱阳湖区域完成湿地恢复与综合治理7.5 万余亩,湿地生态效益补偿48.54 万亩,在湖区周边乡镇实施生态修复1289.84 亩,全省建起了109 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面积高达15.13 万公顷,这些举措都为打造飞禽走兽宜居家园打下了坚实基础。
除水生态与湿地生态外,江西也特别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全省森林覆盖率63.1%,位列全国第二,一片绿色生机,这样的主色调也在江西的行政版图上逐年扩大。据江西省林业局提供的材料显示,2020 年,江西全省共完成营造林面积388.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高达94.43 万亩;成功创建430 个国家森林乡村、675 个省级森林乡村、76个省级森林城市,这不仅使得整个江西绿意盎然,也更加生态宜居。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部分动物种群也得到迅速地繁衍,数量激增,尤其是野猪群体迅速壮大,这帮“二师兄”成群结队,“春拱种、夏毁苗、秋啃果”,危害极大,经常成为民生热点问题。《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在九江市永修县林业局《2022 年野生动物保护重点工作》中看到,为了化解人与野猪之间的矛盾,该县对野猪损害农作物进行补偿;林业局已着手准备对野猪种群进行调控,并要求各地开展野猪种群数量调查摸底工作,收集野猪侵害农作物相关资料,作为申请野猪种群调控猎捕限额的佐证资料;同时还准备成立护农狩猎队。至于如何应对出没于田间地头、村庄镇店的野猪,永修县林业局在工作安排中也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如“林农可自发组织到农田里值班、巡逻,用放音乐、敲锣或盆子、大声呐喊的方法制造噪音,携带犬只,在田间竖立稻草人,还可用时下新潮的防兽彩带和闪光警示驱除器驱赶等,同时在近林缘处种植野猪不喜食的毛状农作物、中草药等,可得到短期驱赶野猪的效果”。
“江西63.1%的森林覆盖率,郁郁葱葱,绿意相融;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4.7%;国考断面水质96%,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过去5 年,全省PM2.5 浓度下降28.6%,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提高5.3 个百分点,地表水水质优良率提高13.7 个百分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们加快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积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努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独特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强劲可持续的发展态势。”在第二届鄱阳湖国际候鸟保护周开幕式上,江西省代省长叶建春用一系列的数据对外宣传江西的好山好水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
2016 年8 月12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江西和福建、贵州一道被纳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017 年9 月,中办、国办正式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将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央部署。十三五期间,江西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源头严防”管控体系,“过程严管”监督体系,以及“后果严惩”责任体系建立完善。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江西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和十大攻坚行动,推进“三水共治”和沿线岸堤综合整治,累计拆除非法码头104 个,关闭退出化工企业89 家,长江干流江西段所有水质断面达到二类标准;通过深入开展“四尘三烟三气两禁”整治行动,江西空气质量保持中部省份第一;全省110 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完成提标改造,设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为了做好显山露水文章,江西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实施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湿地保护修复等重大工程,共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6.6 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7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自然保护地数量达547 处,占国土面积的11.46%。据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江西全省已创建6 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三;20 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数量居全国第五;34 个省级生态县(市、区),17 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831 个省级生态乡镇,1031 个省级生态村,7970 个市级生态村。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重要理论在赣鄱大地上生动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江西落地生根,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王小龙工作照
依托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优质生态资源,江西各地也在持续用足用好绿色生态这个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大力推进经济绿色转型,不断迈开绿色崛起新步伐。禁捕之后,鄱阳湖上无人无帆,300多个渔村、近10万渔民“洗脚上岸”,为了解决渔民的后顾之忧,江西出台相关规定进行生态奖补,此外还积极帮助他们在生态领域实现转岗转产。鄱阳湖的生态旅游和“观鸟经济”也给湖区群众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每到“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期间,永修县吴城镇的宾馆、旅店游客爆满,收入可观,700 余人在家门口吃上了生态旅游饭。在上饶市婺源县,当地政府积极鼓励群众修建民宿,设置观鸟点,很多人更是当起了“观鸟导游”,收入门路进一步拓宽。
为了进一步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向生态要效益,江西各地争做绿色转型“先锋队”。抚州市资溪县在江西省率先创建“两山银行”,并建立了生态资源收储中心和生态资产交易中心,打通了“资源—资产—资本—资金”转换通道,让群众可以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据资溪县副县长郑长泽介绍,截至目前该县生态资源收储中心所收储的各类资产总价值已超过10 亿元;生态资产交易中心2021 年共完成生态资产交易4笔,价值5600 多万元。
为了加快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赣鄱大地上的许多市县也在做着有力的尝试。景德镇市浮梁县历史上曾是“大唐茶都”,这里的茶产业繁衍生息了1000 多年,如今该县拥有绿色有机茶园20万亩,年产茶叶1.1 万吨。为了进一步挖掘茶叶“绿金”,浮梁县出台振兴茶产业十条政策,打出了瓷茶旅一体化发展的“组合拳”,形成了“茶+文创+智造+文旅”的良好发展态势。在宜春市宜丰县,绿色高效储能系统制造、绿色新型装饰材料、绿色食品饮料三大主导产业撑起全县经济一片天,据宜丰县副县长高进军介绍,该县绿色高效储能系统制造产业已成为江西省64 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生产-利用-回收的环保循环生产体系正加速形成。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江西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丰富内涵和实践经验,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标杆。在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提供给《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的《江西省“两山指数”评估指标体系(试行)》材料上可以看到,整个“两山指数”指标体系从绿水青山、绿色发展、金山银山和两山制度等四个方面展开,化作生态环保投入占GDP 比重、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比例等24 项具体指标,这为绿水青山保护、金山银山转化提供了具体抓手和参照。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江西优异的生态资源禀赋为后续发展奠定了无限可能的后发优势,行走在赣鄱大地上,河湖清澈、树木繁茂、鸟翔鱼跃,自然生机与绿色发展遥相辉映,社会经济的含绿量和含金量稳步提升,美丽中国的“江西样板”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