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2022-01-05 02:45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疫情经济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牛 犁

2021 年以来,我们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奋力完成改革发展艰巨任务,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展望2022 年,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是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性不断激发,完全有条件、有能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2021 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外需强劲增长、内需逐步恢复的带动下,我国经济稳定恢复,预计全年经济增长8%左右,保持全球领先地位。预计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14.8 万亿元,约合17.8 万亿美元,首次超过欧盟经济总量,相当于美国经济总量的77.5%,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8.7%。从人均量看,我国人均GDP 达到12500 美元,首次超过世界人均GDP 水平,接近世界银行标准的高收入国家的门槛。

农业生产形势明显好于疫情前水平。农业经济运行良好,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两年平均增长4.8%,增速大大超过疫情前水平。粮食总产量连续7 年保持在1.3 万亿斤以上,为保障市场供应和稳定物价奠定良好基础,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显现,工业生产恢复态势良好,1 月—11 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6.1%,增速超过疫情前水平。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引领作用增强,智能低碳产品增势良好,新能源汽车产量高速增长,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等体现转型升级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国内疫情散发多发,外防输入压力依然较大,对于聚集性、接触性的服务行业影响较大。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两年平均增长4.9%,增速恢复至疫情前的7 成左右。信息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幸福产业持续扩容,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新业态快速成长。

投资需求稳步恢复。1 月—11 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两年平均增长3.9%,增速恢复至疫情前的7 成。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下行压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低速增长。

疫情多地散发对消费市场冲击较为明显,1 月—11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4%,增速恢复至疫情前的5 成。升级类消费势头良好,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服务消费有所恢复。

1 月—11 月,按美元计价外贸出口额同比增长31.1%,两年平均增长15.7%,远高于疫情前水平。预计2021 年我国商品贸易出口额占世界商品贸易出口额的比重将高达17.3%,较2020 年提升2.6 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1 月—11 月,CPI 同比上涨0.9%,较上年同期回落1.8 个百分点。核心CPI稳步回升,累计同比上涨0.8%,但仍显著低于疫情前水平。

1 月—11 月,PPI同比上涨7.9%,较上年同期提升9.9个百分点。10 月当月PPI 涨幅达到13.5%,创1996 年有该统计数据以来历史新高。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是推动工业品价格上涨的主因,生活资料价格水平基本稳定。

国内外发展风险挑战仍较多

世界经济将延续复苏态势,依然呈现出恢复性、不确定性和不均衡性。2021 年10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22 年世界经济增长4.9%,并警示世界经济增长风险偏向下行。受新冠肺炎疫情特别是变异毒株的影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接连遭受冲击,主要国家通胀压力加大,发达国家超宽松政策启动退出进程,可能产生较强的负外溢性。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

我国发展拥有足够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消费和投资增长势头减弱,疫情冲击以及芯片等部分零部件供应受阻,企业生产面临生产要素的短缺,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加大、生产经营困难增加,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比较多,青年群体、农民工群体以及部分行业就业压力较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依然繁重艰巨。

我国经济运行趋于正常增长态势

2022 年,我国经济循环将更加顺畅,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内外部需求更趋均衡,消费品和工业品价差逐步缩小,拥有足够的政策空间,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全有条件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展望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和动力足,可以支撑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一是部分重要“十四五”规划项目陆续上马,有助于稳定投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要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因而重大规划项目有望加快实施,逐步起到支撑经济的重要推动作用。

二是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大力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不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不断增强创新动力,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三是疫情催生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加速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

四是重大战略加快落地显效。碳达峰碳中和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加快落地实施,带来巨额绿色低碳转型投资机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十四五”扩大内需规划纲要等出台实施,将加快收入分配更趋均衡,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五是我国宏观调控能力不断提升,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政策有机结合,财政实力有所增强,货币政策有较大空间。综合考虑内外环境、发展潜力和风险挑战,我国经济趋近于潜在增长水平,初步预计2022 年GDP 增长5.6%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投资结构有所优化,制造业投资延续较快增长,以智能化、低碳化为导向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明显加快。基础设施投资有望加快,政府投资力度明显增强,“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稳步落地实施,“两新一重”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受新房销售放缓导致回款变慢、开发融资收紧等因素影响,拿地开发的能力和意愿下降。预计2022 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左右。

支撑消费增长的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多,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平稳增长,消费环境不断改善,制约消费的堵点难点问题逐步化解;疫情影响有望逐步缓解,人员交往升温,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将逐步释放。总体来看,我国消费规模将稳步扩大,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服务消费持续提质扩容,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提升,消费模式加速更新重塑,绿色低碳消费潜力巨大。预计2022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

随着发达国家解除防疫限制措施,产能逐步恢复,国际供给市场缺口将有所收窄,我国率先恢复产能带来的订单转移效应可能减弱。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带来外需增量边际缩小,对我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带来压力。人民币汇率较大幅度升值,将会削弱出口商品竞争力。国内需求改善有助于进口增长,但进口商品价格将有所回落,带动进口增速回调。预计2022 年外贸出口增长8.0%,进口增长6.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回升。内需稳步回升成为居民消费价格回暖的基础,生产资料价格大涨后部分会向消费端传导,生猪生产和供应、产能恢复已经达到了正常水平,猪肉价格趋稳回升,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服务价格有望小幅上涨。此外,翘尾因素有所提升,从2021 年的-0.1%提高到2022 年的1%左右。当然,粮食再获丰收为食品价格保持稳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预计2022 年CPI 温和上涨2.0%左右。

随着国际产能稳步恢复,输入性通胀因素将有所减弱;一系列保供稳价政策举措逐步见效,能源原材料价格逐步趋于合理;工业消费品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竞争激烈,价格上涨乏力,生活资料价格将保持温和上涨。但国内钢铁、有色、化工等高耗能行业面临着严格的能耗双控,产能释放受限,结构性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此外翘尾因素大幅提升,从2021 年的平均1.4%提高到2022 年的4.8%左右。预计2022 年PPI 涨幅放缓至5.0%左右。

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正视困难挑战,深刻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总体提出了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的四个规律性认识,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步调一致向前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重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必须坚持稳中求进,防止急于求成;必须加强统筹协调,防止顾此失彼。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资本、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碳达峰碳中和等5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深化认识,为做好2022 年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

“稳”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为突出的关键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把稳增长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会议强调,2022 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一是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二是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三是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努力实现2022 年经济平稳开局。优化完善政策组合,提出了宏观、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以及社会等七大政策体系,政策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特别强调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保持适度的赤字规模,结合2021 年财政实力有所增强,来保证财政支出强度;通过国家预算内资金尽早下拨和地方专项债尽早发行,来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合理的流动性需求。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三是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落实好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以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支撑内需持续扩大。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在减污、降碳、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集群等领域加大投入。

猜你喜欢
疫情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战疫情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