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LI Yang
(临沂市兰陵县水利局,临沂 277700)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水利工程作为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手段,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流域的防洪、排涝、抗旱、区域调水、农业灌溉、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管理已成为稳定社会发展,满足人民日常生活需要,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优势,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将实施一系列管理工作,其中包括对水利工程项目运行状态的检查监测以及维护管理,分析水库、水闸、堤坝、泵站等部门的运行状况,实现对水利工程现代化、精细化的管理。运行管理的目标是就是为了确保和维护水利工程及其设施的完整性,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运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计划,定期巡检水利工程,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修复计划,确保水利工程的稳定、安全运行。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项目的运行效果,是关系着生态环境和国家财产安全的大事,因此需要相关部门格外重视。
目前,我国许多水利工程已投入使用。在运行过程中,许多质量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中很多质量问题就是由建设过程中及运行过程中的疏于管理导致的。部分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者和管理人员并没有良好的管理意识,在建设过程中缺少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及质量审核,工程竣工后也没有及时组建完善的养护队伍,以至于很多水利工程因为维修不及时而停止使用,给国家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运行管理是水利工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水利工程才能长期发挥作用,相关负责人员应逐步树立运行管理意识。
为了遏制我国水利工程运行中不良现象的发生,有必要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在对现行水利工程管理方法进行分析后,发现许多项目管理人员按照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具体的管理,未根据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改变管理方式,也没有建立合理、全面的管理制度。这种不良现象会造成管理人员责任分配不合理、管理内容不完整等现象,影响到水利工程管理项目实际运行的整体管理水平,在后续的运行过程中将增加问题发生的风险。
水务管理单位与主管部门在管理职责上存在许多模糊界限,严重影响了运行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利于运行管理工作发挥出真正的功能和作用。首先在调水控制与水利枢纽工程上,水管部门与省行政部门的管理界限模糊,难以形成统一管理的格局。其次在湖泊、河道堤防管理工作中,分级管理与统一管理难以做到系统的结合,通常以统一管理为主,注重对管理状况的监督和审查,缺乏对属地管理原则的重视,无法发挥地级管理部门的管理价值和作用。在权责划分上,不够清晰,难以明确市级、县级、镇级水管部门的责任和义务。
有关部门要突破传统思维观念的局限,认识新时期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性,确保改革工作与时俱进,符合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需求,以实现对日常实践工作的全面指导。尤其是管理和养护分离制度的推行,是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关键途径。公益性是水利工程的基本特征,在新时期市场经济环境下,相关企业需要自负盈亏,因此在发展中面临的风险逐渐增大。为此,应该以管理和养护分离制度为依托,在明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及特点的同时,促进水土资源的高效化利用,做好人力资源组织分配,为管理单位的稳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管理与养护的全面分离,可以解决传统模式下的冗余性问题,使管理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升,不会出现重复性岗位。此外,管理经费的控制也更具针对性,为管理方式改革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各个机构和部门得到有效精简,真正优化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流程。
为了优化水利工程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应总结水利工程管理的不足,积极改进和创新,为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管理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制度方面应完善管理标准,建立考核监督管理机制,使工作人员明确责任,约束自身行为,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管理方面要注重优化管理队伍,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鼓励他们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使其能够快速发现和处理水利工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降低水利工程危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水利工程运营管理中,要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和实施责任制,对于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按照既定流程标准开展工作的人员,应给予相应处罚,加强他们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以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运营管理工作质量,确保管理工作有序稳定。
为提高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效益,水利管理单位和管理部门应明确职责和义务。针对传统运营管理中边界模糊、权责不清的问题,开展具体的管理方式改革工作。①省级主管部门应统一管理跨流域水利枢纽及调水控制项目。②在湖泊、河道堤防等流域性工程中,应积极推行分级管理与统一管理相融合的机制,省级管理部门负责对项目占用水域、岸线、堤防的审查工作,明确管理重点,提高补助力度。而县级、市级管理部门应在分段管理中,确定相应的管理目标,契合省级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③细化权责,即影响或受益在一个市以内2 个县以上的工程应由市管理部门管理;在一个县以内2 个镇以上的工程应由县级管理部门管理;在一个镇以内的应有乡镇管理部门负责。④在明确职责与分级管理的背景下,水管单位应构建出上下联动、互通有无的运行管理范式,以此清晰省级、市级、县级管理单位的内容、职责及内在联系,方便后续的优化管理,精简管理等工作,提高管理方式改革的实效性。分级管理范式如图1 所示。
图1 分级管理范式
在统一和完善水利工程运行规范的过程中,要结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需要,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国家层面要注重法规制度的构建和完善,结合区域的不同情况,对各项工程质量检测的力度进行强化,不仅要对各个区域之间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也要对各项措施采取的力度进行增强。在各司其职的过程中,通过法律途径对各种不良问题进行解决。比如,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检测职能,定期地对工厂等相关社会主体的水资源处理和利用情况进行检测,以此通过督促作用的发挥,提升地区水资源利用水平。
水利工程运营管理是一项非常系统和复杂的工程,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因此管理部门需要加强相关技术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工作。具体来说,可以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和思考:一是,结合实际需求情况,在工作开展前,重点加强专业化培训,从岗位配置角度出发,保障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化技能水平,这样有助于积极采用创新理念,并能主动学习现代化的先进技术,主动积极地迎合时代发展要求;二是,为了全面构建高素质的水利项目管理队伍,应重视人才引进工作,从岗位需求出发展开针对性的招聘,加强和高校的合作,通过待遇保障人才队伍建设更加趋于合理化。只有队伍具有较高的专业化能力,方可以保障实现具体的水利项目的要求。另外,还应加强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从岗位需求开展专业化内容、岗位责任感等方面的培训,以便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三是,管理部门应从实际出发,重视员工的全面教育,保障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有效开展高质量的水利工程建设与构建优秀管理队伍的重要意义,以便能进一步深化工作的安全性,符合当前新阶段的水利建设及管理的目标,不断提升水利项目的竞争力。
在目前的水资源管理环境下,由于管理者对水资源管理重视不够,采取的管理制度落后过时,已经不符合当下发展背景,对待水资源管理工作不够严格,导致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利益划分不清,管理过程整体呈现混乱的现象。在管理水资源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没有按照相应的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导致水资源管理成效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农业的发展,水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不对人类的滥用加以限制,将会导致地球的水资源逐渐匮乏,甚至当下某些地区已经出现严重的缺水现象。水资源污染、短缺的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但是,某些地区的人在使用水资源时,节水意识薄弱,大量浪费水资源,或者企业随意排放污水,导致河道、溪流出现严重的污染现象,不利于建设生态、环保的可持续性社会。
通过实际调研发现,目前国内关于水资源管理需求的课题存在很大局限性,突出的是水资源保护技术有待提升,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此外,水资源信息管理和监测水平仍然不足,特别是一些水文水资源动态和全过程监测、预警和预测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国内水资源保护的后续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完善,也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之一。
如何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是每个地区面临的严峻问题。有关部门需要对地区的总量进行严控,对管理要求进行定额,基于流域为单位的前提下,对水量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对用水、取水的程序进行规范,严格限定每一家的取水量,制定明确的取水计划,做好相应的登记、管理以及转让工作,提高水资源调配效率。建立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有利于解决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的问题,实现由国家直接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对不同流域、区域的水资源调配,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科学规定水资源市场价格,改变过去低价收费甚至无偿使用的管理方案,根据水资源分配额度、需求量动态化管理水资源,通过阶梯水价的方式提高人们节约用水的意识。对于严重缺水的地区,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审批力度,对于水资源过度开发的项目需要严打,并加大对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的惩罚力度,鼓励企业转型或者升级,提高城镇、农村等地的群众用水安全。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国内水资源不能持续利用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行业实施用水的定额管理,利用量化的用水额度,避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行业用水的浪费情况。对于一些用水工艺和产品达不到行业标准的,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的处理,使其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整改,提升自身的用水效率。针对一些用水量比较大的行业,应该强化节约用水的管理力度,另一方面还需要强化水排放方便的管理工作,最大程度提升用水量比较大的行业的用水效率,进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例如,针对用水量比较大的农业用水,需要从源头处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可以以此为主要目标进行井灌区和大中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工作,具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譬如常见的灌溉、滴灌等等进行利用,促使水资源的节约措施落实到位。针对工业方面的用水,则需要进行大型的产业布局的优化和调整。针对城市生活方面的用水,应当强化媒体宣传方面的工作,增强人民群众的节水意识,转变用水观念,促使不同类型的节水器都能够得到使用,尽量避免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发生,使得国内的水资源得到长久的利用。
在水利工程中,监测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整个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为工程的运行质量提供一定的保证。在工程实际运行过程中,远程监控技术能够及时检测到水位情况,同时能够在中心控制设备商获取所提供的实时数据资料。工作人员根据数据情况,可以准确的判定水流的流速以及水位情况,进而通过对闸门的远程操控实现有效调节。在水利工程中,存在特殊的工作环境,例如水库的溢洪道等危险区域,在这些危险的区域,受到外界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运行人员的值班值守,在此条件下需要远程监控设备来进行水库状态的实时监测。才能够对其变化情况作出详细且准确的记录,并且远程监控技术还能够进行远距离的操作,这对于中国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来说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工作人员在对闸门操作时,也需要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河流的上下游状况进行控制,并且关于水面的清洁度,也需要进行及时的清理与检测,才能保持河道的流通顺畅,而水质的清洁又是水利工程管理的监控内容之一,故远程监控技术在河道的污染治理上也能够起到相应作用。
水利工程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可靠的支撑。为确保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在运行管理方式改革中还应该实施水价改革,在保障农民基本权益的基础上,体现水利工程的经济性特点。以农业供水地域差价补偿和季节差价补偿为依据,确定合理的供水价格,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用水需求,防止价格不合理而造成的矛盾问题。同时,还要分析该地区的水资源分布特点,了解供水项目的实施状况,确保水价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增加用水方和供水方的交流沟通,通过合同的方式确定合理的价值,同时优化用水计量设施,保障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此外,还应该充分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在水费管理和征收等环节做好组织协调。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水利工程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十分重要,影响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主要因素决定了各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因此,要合理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效率,科学利用水资源,就必须对传统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进行调整,有效建立相应的运行管理机制,同时还要优化各部门水资源的使用与配置,确保水利工程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取得的效益得到稳定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