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 郑兆聪
不管什么行业,在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通用性和准确性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商品源数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通过标准化的采集流程,获得标准化的数据,确保数据通用性的同时,建立完善的审核制度,安排专职的审核人员,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成商品数字化的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商品销售不再限于传统线下的方式,平台购物(如淘宝、京东等)、公号推广(如微信公众号、视频平台推广等)、直播带货(如李佳琦、薇娅等)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广,人们更多地通过点击屏幕就完成了购买。实物不再是展示商品的唯一途径,甚至不再是主要途径,商品数字化的概念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商品数字化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深入。为适应时代需求,保持自身竞争力,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编码中心)推行“商品源数据(trusted source of commodity data)”项目,通过标签信息提取、图片拍摄、尺寸重量测量等标准化采集方式将商品实物转化为数字信息。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指出,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发展机遇。而“商品源数据”就是现在物品编码行业进行产业数字化的突出范例。不管什么行业,在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通用性和准确性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商品源数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通过标准化的采集流程,获得标准化的数据,确保数据通用性的同时,建立完善的审核制度,安排专职的审核人员,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成商品数字化的转变。迈出数字化这关键的一步以后,如果想要推进数字化产业,编码中心拥有一个极大的优势:全国范围内数量庞大的系统成员,以及至少设点到地级市的办事处。只要与各家商超或卖场合作,促使更多的系统成员加入到“商品源数据”项目中,短时间内就能获得大量数据,而且,这些数据都是通用、准确的优质数据。可见,商品源数据,未来可期。
除了极个别商品,大部分商品想要在市场上广泛地流通和结算,都需要应用商品条码(如超市里的商品大部分都有条码)。而根据法规标准的相关要求,企业应注册成为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得到代表其自身的厂商识别代码,并遵循“一品一码”的原则,一款产品报备一个条码。但少部分企业出于成本或其他因素的原因,没有这样做,从而造成了市场上“冒用条码”“一码多品”等现象,损害了其他合规企业的利益,不利于商品条码的推广和流通。商品源数据有力地打破这个僵局,当商品条码不再只是关联产品的简要信息,而是能够展示产品的详细甚至完整信息,并附上清晰的实物照片时,“冒用条码”和“一码多品”现象将无处遁形。比如,甲公司A产品冒用乙公司B产品的条码,扫读条码,直接显示B产品的实物照片,消费者就知道了。又比如,甲公司的A产品有三种规格:200mL、500mL、1L,上报时故意不填写规格,只填写产品名称,都使用同一个条码,以前确实可以蒙混过去,但如今不行了,商品源数据在采集数据时,规格是必填项目,而且还有实物照片,200mL和1L,容器大小明显不同。
网购的时候,查看“商品详情”栏目,看到的往往是宣传文案或营销卖点,很少能看到实物包装上法规强制要求表示的信息,比如,购买食品,却看不到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关键信息。无论是无意过失,还是故意为之,商家的这种操作都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甚至可能造成安全事故。以食品为例,有的食品添加了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的物质,如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蛋类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等,没有在网页上展示配料表,若过敏体质的消费者购买并食用了,后果可想而知。现在,相比于花哨甚至虚假的宣传文案和图片,由编码中心承担的“商品源数据”项目所得到的数据,完整准确的文字信息和标准化的实物照片,明显更可靠,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赖。目前,法规标准对网购平台和网售商品在商品条码的应用方面并没有相关的强制要求,但随着法规的不断完善,平台管理要求的提高,第一批加入商品源数据项目并展示其采集信息的商家,终将会得到市场的奖励,毕竟,不管是“有形的手”还是“无形的手”,都会阻止劣币逐良币的情况出现。
产品销售,是商家(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商超卖场)最重视且直接影响利润的环节。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自家产品,每个商家都拼尽全力地利用一切途径去推广。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投放广告、派发传单等传统手段的边际效益逐渐递减。这是因为,信息越来越透明,消费者也越来越精明了,利用信息不对称性忽悠消费者下单,不再容易。想让消费者掏钱买单,必须先让他们了解产品:消费者购买食品,开始留心配料表了;购买电器,开始注意参数了。显然,产品实物和标签信息,就是能让消费者清晰准确、详细完整地了解产品的最直接的途径,而商品源数据,则是展示这些信息的最便捷的方式,清晰、准确、完整、规范。只要用手机扫读产品对应的商品条码,就能看到完整的标签信息和清晰的实物照片,手里拿着产品实物能看到多少信息,滑动手机屏幕就能看到同样内容。如果手上没有产品实物,手动输入商品条码(13位数字)也能看到。此外,扫读结果还可以分享转发。甚至,与合作伙伴谈业务时,部分笨重的或体积较大的产品,可以记下相应条码,而不带实物了,现场通过手机展示产品。那么,商超卖场和消费者为什么要相信这些扫读结果?正是因为这些都是由编码中心提供的官方数据,权威可靠!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交易,消费者首先要看到产品,如前所述,商品源数据是展示产品的最便捷的方式,同时,它还具有公平客观的优点。商家在宣传产品时,无可避免地会PS美化产品图片和选用搏人眼球的文案,但这些内容只是商家希望消费者看到的,不一定是消费者希望看到的,因为无法分辨真假。随着消费者的关注点从广告宣传回归到产品本身,客观真实地展示产品的商品源数据,通过标准化采集方式将商品实物转化为数字信息,照片不会被过度渲染,信息统一格式显示,让消费者快速准确地了解产品,无疑具有巨大价值和重要意义。
过去,职能部门对商品条码的稽查或执法,一般包括三个方面:条码证书(厂商识别代码)是否注册有效、产品信息是否及时报备、印刷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没有对“一品一码”进行核实。并非工作人员偷懒,而是在技术上很难核实,如前所述,部分企业通过不填写规格,企图蒙混过关,工作人员利用“条码追溯”小程序扫读包装上的条码,结果显示,产品名称与实物标注是一致的,只是没有具体规格,此时工作人员无法判定,是否存在重码现象,除非刚好现场看到,另一款不同产品,使用同一个条码,而这样的概率太小了,纯属看运气。但是,随着商品源数据的推广,这个问题将得到解决。当扫读条码,能够看到产品的完整信息和实物六视图,工作人员可轻易地作出准确的判定。
目前,商品源数据项目数据量还处于累积阶段。但是,在编码中心和全国各个工作室的努力下,数据量正在快速提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加入这个项目的企业和商家的不断增加,它对商品流通各个环节积极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它巨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也将会越来越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