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代入感到沉浸感:国产悬疑剧的游戏宇宙建构跃迁

2022-01-01 12:07陈海燕
电影文学 2022年20期
关键词:悬疑剧开端宇宙

蔡 悦 陈海燕

(1.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新媒体学院,四川 成都 611331;2.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澳门 999078;3.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2021年国内首部“剧本杀院线电影”《扬名立万》斩获9.26亿票房(1)数据查询时间:2022年1月27日。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出品的《开端》上线17天引爆网络热议,累计播放量14.55亿(2)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并引起全网火爆讨论,以微博平台为例,“开端”超话阅读量高达4919.6万次(3)数据查询时间:2022年2月12日。。B站UP主打泥泥(175.5万粉丝(4)数据查询时间:2022年2月12日。数据来源:B站。)在2021年发布了19条视频,其中《冰人文明》被B站官方收录至第126期每周必看,累计播放221.2万次,弹幕2.9万条,评论1.5万条。(5)数据查询时间:2022年1月27日。数据来源:B站。如此高的热度,足见受众对优质悬疑作品的需求。拆析这些作品的爆款基因,离不开“沉浸感”三个字。优秀的悬疑作品以其类型的先发优势、游戏化的叙事,极强的跨媒介宇宙建构潜力,让受众沉浸在故事世界中。“游戏玩家”可以从宇宙入口、宇宙建构以及宇宙联通三个方面,全景式体验悬疑剧的跨媒介游戏宇宙搭建实况,同步感受从初级阶段的“代入感”向高级阶段的“沉浸感”跃迁。

一、宇宙入口:从单一到多元

(一)代入感缘起:宇宙多元入口开启

悬疑作品的跨媒介宇宙天然带有游戏属性,为受众提供基本玩法,吸引潜在玩家参与其中。在跨媒介宇宙中,受众可以追踪故事发展的方向、解剖人物设定的秘密、解密宇宙设定的缘由[1]。

媒体融合的大势之下,用户进入故事宇宙的第一入口甚至可能不是作品本身,而是“粉丝二创”。以《扬名立万》为例,电影于2021年11月11日上映,6日后UP主“大聪明看电影”发布9分30秒的影评类视频《悬疑黑马〈扬名立万〉不只是喜剧片!一桩离奇反转凶杀案引发的反思!》,播放量达178.4万,而“万合天宜”官方宣传视频,最高单条播放量仅为45.8万。播放量在此之上的非官方发布的相关内容有20个,其中播放量突破100万的有6个,影评类视频有7个。(6)数据查询时间:2022年2月13日。数据来源:B站。影评视频、混剪视频、同人图文等二创内容,为潜在玩家提供入场券,以关键要素吸引用户并形成互动。这些二创作品并未被赋予极大的使命,仅仅是让玩家意识到有这样一个充满未解之谜的游戏宇宙,以冒险精神为驱动力,由被动观看转化为主动探索,随着参与的深入,代入感油然而生[1]。代入是沉浸的前奏,对宇宙中元素的了解越多,这种代入感越强烈,而多元的宇宙入口正好满足了代入感生成的条件。

(二)代入感退散:心理预期落空

当然,过度的、低质量的营销内容,虽然会短期吸引一些玩家入场,但过高的心理预期会让部分受众期待落空,导致代入感弥散,因此退出游戏,甚至可能形成负面评价,阻挡其他用户进入游戏宇宙。例如,在《开端》的豆瓣评论区,用户“Poseidon”认为“这简直是捧杀式营销……搞得期待感很高”,并被1222个用户赞同。用户“蝌蚪skchen”表示因为过多的B站宣传和热搜提高了期待,看到作品却不能达到预期而给出了差评,并收获了1787个用户的赞同。在《扬名立万》的差评区,同样是这番光景。用户“谢谢你们的鱼”认为,“剧本杀电影”这一提法就是虚假概念,(7)数据查询时间:2022年3月11日。数据来源:豆瓣。一些用户在观看影视作品前,有先去豆瓣等平台看评分和用户评价的习惯,相当于是进入游戏前查好攻略,领取一份玩家自制的“通关秘籍”。虽然宇宙入口呈多元化,但这样的“劝退”评论仍会使宇宙失去一部分玩家。

(三)代入感重建:艺术与现实界限消弭

用户的游戏宇宙体验,关键还是在核心故事的讲述。通过故事的力量,可以消弭现实世界与虚拟悬疑游戏世界的界限,让代入感得以重建。从互文性理论中可以找到这种故事的力量。如果世界被看作无限的文本,那么悬疑作品呈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指涉[2]。例如《开端》,可以说代入感源自于悬疑作品本身的现实色彩,这种现实色彩让屏幕外的用户共情,悬疑剧构建的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随之消弭。例如豆瓣用户“Eve”认为“(《开端》)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悬疑剧了,公交车上就是人生百态,书包里是他最爱的猫,袋子里是给多年未见的儿子的西瓜,行李箱里是他的‘家’……活着已经很难了,为什么要随便带走他们的生命……”用户“春意盎然”认为“(《开端》)巧妙且自然融合多个社会热点冲突,人物设定创新且高度契合现实,剧情逻辑真实合理,能做到这几点的国产悬疑剧很不简单”。

虽然在对现实生活指涉的过程中,由于艺术与现实的交融,玩家很容易发现设定中的“Bug”,但同时也会发现许多原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线索、“彩蛋”,增强游戏的沉浸感。

媒介融合的当下,用户不难找到游戏宇宙的入口,宇宙的碎片元素增强代入感,逻辑自洽的好故事让受众对人物与世界观充满信任,剧本杀式的游戏思维带来反转,从“代入”到“相信”再到“反转”的模式,助力营造玩家的沉浸感。

二、宇宙建构:剧本杀般沉浸式体验

悬疑剧营造了一个沉浸感十足的环境,受众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抽离,全身心融入游戏世界中,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建构悬疑游戏宇宙,给玩家剧本杀般沉浸式体验,需要打通情感沉浸的通道、强化沉浸式叙事技巧以及激活受众互动兴趣。

(一)打通情感沉浸的通道

故事文本是情感沉浸的通道。[3]元故事可以通过人物设定、背景打造、立意深化等方式来增强玩家的代入感,形成沉浸式文本。在人物设定方面,不管是《扬名立万》还是《开端》,配角不再只是为剧情服务的“工具人”,面目模糊、衬托主角的“纸片人”,配角也有自己的故事,而且真实可感不悬浮,可以引起受众共情。在背景打造方面,现实感的背景从不是要求照搬现实生活,而是不管背景设定在民国还是当下,都要具有时代精神,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百态,而不是虚假的、重度美颜的“底层人民的生活”。正如豆瓣网友Eve评《开端》,“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悬疑剧了,公交车上就是人生百态”,可以看出在游戏世界中背景设定的重要,真实感的背景可以增强玩家对世界观的信心,以及继续探索的动力。在立意深化方面,世界建构的基底是立意,不管是《扬名立万》《开端》或者B站UP主打泥泥的系列互动视频,在解密、冒险的故事外衣之下,内核都是对人性、社会等问题的探讨,高立意为解密之后带来一份震撼与回味。

剧本杀有一种剧本类型是“情感本”,这类剧本非常注重情感线设定,通过文本,打通情感沉浸的通道,帮助玩家情感代入。悬疑剧也是如此,通过演员演绎、后期剪辑制作来尽可能充分展现故事文本,让受众从“共情”到“移情”,从“我担心他(剧中人)的命运”到“我们身处危难,下一步该何去何从”,完成从“代入感”到“沉浸感”的历程。

(二)强化沉浸式叙事技巧

通过高质量的故事文本打通情感沉浸的通道,通过一些沉浸式叙事技巧的应用,为宇宙加固。在《扬名立万》《开端》以及打泥泥互动视频中,可以提炼出一些共性的、增强沉浸式叙事技巧的方法,包括“连续引爆的悬念”“符合逻辑的解密”以及“POV”叙事。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悬疑元素只是增强用户沉浸感的手段,故事文本才是让宇宙具有恒久生命力的养料。

1.悬念:“不定时炸弹”与连续引爆

不同于《开端》真正存在一枚随时引爆的定时炸弹,当下悬疑剧的叙事中,也会通过在剧情中预设“不定时炸弹”,加深用户沉浸感。正如希区柯克式悬疑,让观众提前主角团一步知晓危险,增强心理压力,营造沉浸感。例如,在《扬名立万》中,观众跟随李家辉的视角,提前其他主要角色一步看到齐乐山戴着脚铐,发现齐乐山是一个危险人物,心理负担加重,随时担心这个暗线会“爆炸”。

随着剧情的推进,编剧连续引爆炸弹,短暂的转危为安后再进入新一轮的爆炸,剧情发展张弛有度。例如,《开端》中爆炸后重新进入循环,爆炸不可预测,能否进入下一轮循环同样不可预测,这样的剧情安排让玩家始终沉浸其中,无暇抽身。

2.解密:符合逻辑的抽丝剥茧

符合逻辑,是悬疑作品最基本的要求,对文本创作者同样是极大的挑战。例如在《开端》中,肖鹤云、李诗情在公交车爆炸前的反应符合一个“真实的人”的逻辑,前面几次循环他们会惊恐,会急于下车而做出一些过激行为,会为了自保对拯救别人心存迟疑,没有因为身为主角就被设定为完美的“圣母”,而是有私心私欲私情但同样善良勇敢的活生生的人。

3.视角:巧用POV叙事

POV(Point-of-View),顾名思义以第一视角观察、叙述主观体验,有较强的游戏化特征。[4]非全知视角营造游戏氛围,玩家作为“我”向未知的悬念发起挑战。强调“剧本杀电影”定位的《扬名立万》,在影片开端有POV叙事的巧用。了解所有人情况的陆子野作为剧本杀的“DM”,作为凶手的齐乐山的叙述混杂着真与假、虚与实,作为“侦探”玩家的李家辉从自己的视角进行观察、质疑,尝试找出事实真相。而在打泥泥的互动视频中,大多从第一视角进行观察,以《这场真人秀的内容,是毁灭一个文明(冰人文明)》(8)B站互动视频,被收入第126期每周必看,230.2万播放,2.9万条弹幕,1.6万条留言。数据统计时间为2022年3月22日。为例,评论区众多玩家表达了与剧中人物的共情,感动到落泪。互动视频的模式强化了POV叙事的效果,不同的选择会导入不同的结局,不同结局的故事形成互文,玩家需要通关其他路线才知道故事全貌,选错即是“万丈深渊”(如剧中“我”死亡、民族灭亡等)。

(三)激活受众互动兴趣

如果把原作品作为预设叙事,那么受众参与的二创作品即为生成叙事。当然除了生成叙事,有些受众参与是对预设叙事的补充。在《开端》热播阶段,用户在解密过程中发现一系列“隐藏彩蛋”,并制作短视频进行传播,例如B站UP主毒舌编辑部于2022年1月26日发布《说〈开端〉烂尾的人,给他看看这46个彩蛋+细节【毒舌编辑部】》,83.9万次播放,评论区也有2000多条讨论。(9)数据统计时间:2022年3月22日。数据来源:B站。在《扬名立万》热播时,官方也在微博发起过有奖互动活动,寻找“扬名立万伏笔”,但因为奖励没有产生吸引玩家入场的强大动力,仅10次点赞、21条留言、136次点赞(10)数据统计时间:2022年3月28日。数据来源:微博。,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

技术赋能,激活受众参与兴趣。代入感让用户读故事产生兴趣,沉浸感留住用户与故事世界互动。相比于竞争压力大、操作难度大的游戏,悬疑剧建构的游戏宇宙不同于真正的游戏世界,更加“轻量”,没有“排位”压力,悬浮于游戏世界的线索激活受众的好奇心,让他们意识到“事情好像没那么简单”,但不深挖也不会影响整体的游戏体验,受众可以根据需求自行与宇宙或其他玩家互动、“信息交换”,同时形成一种社交货币[1]。

三、宇宙联通:受众二创场域中的互动仪式链

在内容竞争激烈的当下,如果宇宙没有持续不断地发布后续作品,很难做到让用户一直处于沉浸状态,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受众的二创产品,可以很好地填补宇宙“元故事”的休眠期,为宇宙延续生命力,等待多年后“游戏世界”重启,IP力持续爆发。

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可以解释宇宙联通中受众二创的重要作用。游戏宇宙的运转、联通、沉浸感的维系,都是由受众二创场域中的互动仪式链提供能量。互动仪式链生成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即两人以上的群体聚集在同一场所;对局外人设置界限;有共同的关注焦点;分享情感体验[5]。新媒体平台为游戏玩家提供聚集场所,专属的网络“梗”设置界限,剧情的走向、剧情背后的秘密与续集等是玩家们共同关注的焦点,技术赋能玩家可以用多种形式分享情感体验。

(一)内爆维系代入感

“内爆”概念由麦克卢汉提出,他认为“内爆”会引发“时空概念”消失。鲍德里亚在此之上将“内爆”进一步发展为“收缩、套叠与坍塌”,孔少华则指出构建沉浸式传播环境,内容生产方打破媒介空间与真实世界的壁垒,通过特定的媒介符号,构建“不在场的身临其境”[6]。

媒体融合的当下,内容团队官方可以以特定的媒介符号为纽带,在各媒体平台发布活动,引发“内爆”,吸引用户参与,即使作品完结,无续作或续作面世前,尽可能地将用户留在游戏世界。例如,《扬名立万》官方发布微博带话题“#扬名立万后劲大#”,相关超话3258.3万次阅读,4.2万次讨论,1163位原创者。(11)数据统计时间:2022年3月27日。数据来源:微博。优秀的作品往往“后劲大”,受众久久不能出戏,也是代入感维系的佐证之一。《扬名立万》院线延期两次于2022年1月27日下线,当月31日转战B站线上播放,但2022年1月18日起官方微博停更,直至同年6月10日发动用户参与“百花奖”投票才重新启动,没有把代入感持续维系。

(二)宏大宇宙架构实现沉浸感转向

从代入感到沉浸感转向,需要足够宏大的宇宙架构,可以给用户更多探索、二创的空间。目前国产剧作创作时存在故事过于“圆满”的问题,没有续作发挥的空间,或许是创作模式不成熟,又或者是受商业化因素制约,往往是等第一部大火后,才匆匆忙忙借IP出续作,难免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疑,受众期待落空会引发大规模“脱粉回踩”,对IP造成伤害进而导致沉浸感消弭。由此可见,过于“圆满”的故事是对玩家的驱逐,“圆满”的故事失去了伸展力,难以通过一部作品建构一整个IP元宇宙。《扬名立万》和《开端》虽然都留下了一些未解之谜,留给玩家们探索,但故事本身已经“讲完”。《扬名立万》李家辉等人已经完成电影并上映,至此下落不明;《开端》虽还有未解之谜,比如“张警官是否也进入了循环”,但大体故事已经结束,主角已脱离循环,回归正常生活。不过,玩家还是在《开端》中可以捕捉到“正午阳光”系列的元素,如《欢乐颂》《大江大河》《我是余欢水》等剧都作为“彩蛋”被用户解锁,并在#开端隐藏彩蛋#微博主题下交换彼此的“情报”。

除了故事框架宏大,宏大且贴近生活的立意也是《开端》《扬名立万》从众多悬疑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原因。这些作品都通过悬疑反映了当下的社会问题,冲破悬疑外衣,绽放出现实精神的光芒。因此,在创作之初需要有更宏大的框架,虽然续作需要考虑商业因素,但过于小的框架不利于叙事。2021年12月《扬名立万》在美国、加拿大上映,2022年3月,《开端》官方宣布即将登陆Netflix(网飞),优质的悬疑作品已经开启海外输出之路,IP影响力持续加强,但宇宙搭建模式尚未成熟,无法打造海内外受众一体化的沉浸氛围。虽然之前也有网传《开端》第二季的事宜,但并未有官方的宣传信息发出,这也暴露出国产影视内容创作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

(三)玩家二创世界重塑沉浸感

悬疑作品不同于其他类型影视作品,二创空间更大,粉丝二创为宇宙延续生命力。正如《扬名立万》影片中所说,“有时候观众的解读比电影本身还精彩”。

以《扬名立万》为例,截至统计当日(12)数据统计时间:2022年3月28日;数据来源:微博、抖音、B站。微博超话仍有用户发布内容,印证了前文所说,恰到好处的留白保留了悬念,让用户尝试推演解密,沉浸感十足。微博用户“王小姐的脾气”表示,“看了电影后在抖音、小红书、知乎疯狂看解析”,评论区同样有用户表达赞同。足见故事“后劲之大”,玩家未能走出,还沉浸在故事之中。沉浸感未消退的老玩家进行二创内容的生产,为新玩家加深沉浸感。在《扬名立万》的微博超话可以看到同人文、同人图、同人曲、混剪视频、解说视频、像素游戏、解析文章等多种形式的二创内容。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在影片热映时玩家二创热情最高,“意难平”的受众用自己的理解将故事“完美”。总体而言,解说视频与解析文章的关注读较高,同人文、图、曲等也同样拥有特定受众。未来内容运营方可以加强对玩家二创世界建构的引导,如发起相关活动,跨界联动发布二创内容,对优质二创内容给予流量扶持等方法,为用户重塑沉浸感。

表1 《扬名立万》代表性粉丝二创作品[7]

结 语

无论是悬疑题材还是其他题材的文艺作品,建构跨媒介宇宙,为受众营造代入感,进而过渡到沉浸感,将普通受众转化为深度参与的玩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如何借用游戏化叙事,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故事借势媒体融合的东风,吹遍全球,形成强有力的中国文化IP,值得进一步思考。同时可以预见,技术赋能加上强大的悬疑元IP,可以为未来元宇宙搭建提供内在驱动力。

猜你喜欢
悬疑剧开端宇宙
看了《开端》,才发现我对厦门一无所知
迷雾剧场悬疑剧的认同机制研究
宇宙第一群
从电视到网络我国悬疑剧发展新策略
舞出一年好开端
这宇宙
取消“两定” 简政放权的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