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程思政融入《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的探讨

2022-01-01 20:19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思政理论

王 芳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对外贸易学院 陕西·西安 710038)

1 课程思政融入《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价值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这一观点,并强调高校要做发挥好课程育人的作用,努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政治觉悟、道德素质。此外,我国教育部在2020年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再次将“立德树人”放在核心位置,鼓励高校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意深远。

1.1 有利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课程思政就是在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并将其与课程教学相融合,以此实现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对于《国际贸易理论》而言,本身为哲学社会课程,通过课程内容的深度挖掘,可以更好将课程中的价值范式、文化基因提炼出来,并转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载体,通过课程学习,实现对学生价值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将职业素养、思政元素有效融合,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构建“全面思政教育、立体思政教育、创新思政教育”的教育理念,以此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1.2 有利于教师价值教育能力的提升

将课程思政融入达到《国际贸易理论》课程体系当中,能够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师对德育的重视性,对教师价值教育能力的提升意义深远。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领路人,教师师德影响着学生的认知理念,在课程思政融合当中,教师会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德育责任,并注重自我核心素养以及德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融合到教学体系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此外,在国家教育政策导向下,高校也会注重教师价值教育能力的考核,通过“职业课程”不断提升教师人格魅力,更好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价值理念。

1.3 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

《国际贸易理论》是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必修课之一,虽然属于理论内容,但却与实践密不可分,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贸易规则、制度、概念、方法等内容,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以及专业素质的构建意义深远。同时,国家贸易事关国家发展以及国家形象、地位,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校学生,必须要肩负使命,而思政元素的融合,可以更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国际贸易核心素养,为国际贸易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2 课程思政融合当中面临的困境

2.1 融合深度有限,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将思政元素与《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相融合,看似简单却需要付出诸多艰辛的努力,一方面,课程思政融合在高校实施时间尚短,没有足够经验可以予以借鉴,在教学当中,教师缺乏深入探究的毅力,仅从表面论述思政与课程关系,缺乏深度融合,这就使得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存在脱离,无法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另一方面,教师缺乏应有的重视度,而且部分高校并未将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纳入到教师考核体系当中,由此导致教师重视度不足,形式化教学现象较为突出。

2.2 创新力度不足,融合模式单一

课程思政与学科之间的结合并非单一元素的叠加,而是要实现两个要素的相互融合,真正实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目标,这样的融合才具有价值性,才能够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理念。现有阶段,高校教师在课程思政融合当中缺乏创新力度,教师模式相对单一,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际贸易理论》是在实践当中所创立的学科,很多案例可以应用其中,这就对教师案例选取以及思政融合有着较高要求,而单一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不利于科创思政与学科之间的充分融合。

3 课程思政融入《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的实施路径

3.1 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意识,深化课程思政融合力度

课程思政融合教学中,教师处于引导地位,教师思想意识以及教学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如果教师缺乏对课程思政融合的深入理解,那么在教学当中就会囫囵吞枣,难以达到应有教学效果,所以,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尤为重要。

其一,完善培训机制,提高课程思政方面的培训力度。“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更是课程思政融合教育的目标,作为高校,必须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践行高校人才培育责任,将课程思政纳入到教师培训机制当中,通过培训增强教师的课程思想融入意识,掌握《国际贸易理论》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诀窍和方法,这样才能从根本提升思政教学质量。

其二,注重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践是对理论的检验,通过实践能够提升理论的认识水平。在《国际贸易理论》教学当中,可以通过实践提高教师对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的把控,同时在实践中能够了解企业在人才方面的需求标准,并根据企业需求优化教学目标和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理念。

其三,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把握课程思政融合点。课程思政融合是以学科为基础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当中必须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从中找出与思政教育相关的知识点,并通过素材搜集,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

3.2 加强校企合作,发挥思政教学优势

课程思政与《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的融合目的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贸易人才,更好满足市场主体在人才方面的需求。人才培训离不开实践指导,因此,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开办思政主要教学活动,在提升学生实践探索能力的同时,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深化发展。高校要利用自身教育优势、科研优势,加强与贸易类企业之间的合作,并定期组织企业专家参与到高校实训教学活动中,通过案例分析、实战演练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索水平,同时,在此期间要注重课程思政的融合,凸显企业社会责任和维护国家贸易主权的使命。例如,在《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的“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教学中,可以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教学,通过理论阐述企业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作用,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科学认知贸易开放的双重作用。

3.3 注重课程实践探索,树立思政教育理念

在课程思政与《国际贸易理论》融合当中,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坚实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只有从内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调动学生思政学习的自觉能动性,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思政价值理念的树立。

其一,开展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课外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当中,要开展一些以课程思政与《国际贸易理论》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探索深化学生对思政认知深度,培育学生职业素养与价值理念。

其二,完善课程实训体系,注重思政教育融合。国际贸易涉及内容较多,在理论学习的同时需要借助实现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例如,国际贸易中的信息搜集、合同签署、贸易磋商等,这些环节对学生专业素养、法律规范、诚信均有严格要求,而这些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要通过实训增强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和价值理念。

3.4 完善考核机制,增强学生思政学习重视度

思政教学是培养学生德育素质的坚实保障,要想实现高校教育目标,就必须要从考核机制入手,通过考核制度的完善来提升学生对思政的重视度,积极参与到思政教学活动当中。对此,高校可以将思政教育内容予以细化,并确立对应的考试内容。德育考核要灵活,可以将学生德育方面的表现以学分的方式纳入到学习成绩当中。一方面,可以将课程思政相关题目与《国际贸易理论》相融合,以此考察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将诚实守信、爱国守法等思政具体表现进行量化,作为学生课程思政学习的判定依据。

4 结语

课程思政与《国际贸易理论》的融合对培养国际贸易核心素养的人才意义深远,针对两者融合当中面临的困境,本文从考核机制完善、教师素质提升、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实施路径,希望能够为两者融合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思政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