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晶晶
进入21世纪,互联网和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改变了全世界的面貌,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全面和深刻的影响。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以短视频为代表的信息承载和呈现形式。这也与传统的城市文化传播环境形成了明显的差别。
首先,在技术层面,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多数人都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短视频,而且不仅仅是观看,还可以拍摄、发布和评论短视频,这一切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轻松完成。随着5G时代的到来和移动终端设备硬件水平的提升,整个技术环境还会得到优化。
其次,在主体方面,2019年,我国的手机网民用户已经接近10亿人,这其中有1/3的用户都有过拍摄并发布短视频的经历,也就是说,城市文化的宣传主体已经逐渐从政府和宣传部门朝着普通网络用户转变,加之短视频的制作门槛低,发布轻松便捷,信息接收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这种主体的变化是必然的。
再次,在内容方面,受到传播主体的限制,传统城市文化的传播内容都是较为单一和固定的,很难做到亲民和接地气。而当大众成为新的传播主体后,城市文化传播的内容也丰富起来,旅游景点、城市历史、特色饮食、地方风俗等无所不包,给人以亲近和真实之感,获得观众的认可与共鸣。
最后,在互动方面,传统的城市文化传播是一种单向的输出,观众只能被动接受,自身的意愿和感受无从表达。而在今天,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短视频进行接受和评价,使整个传播过程变得网格化和开放化。可以看出,与传统相比,基于短视频的城市文化传播环境已经全面形成,必须抓住这个机遇,推动城市文化传播的新发展。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所在,而灵魂是无法复制的。所以在城市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中,第一步就是要对城市文化进行精准的定位,方能为后续利用短视频进行传播打好基础。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首先是深入挖掘城市特色文化资源。每一个城市都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特色的文化,如侧重历史文化的西安、洛阳等古都,侧重自然资源的桂林、三亚,侧重经济文化的上海、广州等,都是因为文化资源的差异而形成了特色文化。特别是在人人都可以拍摄短视频的今天,如果不能展示出这种特色文化,则很容易陷入千篇一律的境地,引起观众的认知和审美疲劳,使短视频特有的功能发挥受到了极大限制。对此,要对本地的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梳理、挖掘和总结,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内核,保证短视频展示出的都是最具特色的城市文化。
其次是深入研究城市发展环境。在当代,城市发展本身就有明显的同质化倾向,所以仅靠对历史资源的挖掘是不够的,更要对城市当下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如城市产业特色、发展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定位,制订出新的文化发展方向,为短视频传播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再次是确立城市文化标识。作为对城市文化的直观展示,文化标识可以应用于短视频的多个方面,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结合实际来看,采用LOGO加文字的形式最为适宜,先通过造型和色彩给观众以第一印象,而文字则起到补充和说明的作用。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可以看出,通过短视频传播城市文化,前提是对城市文化本身的梳理、提炼和丰富,这个基础越雄厚,短视频传播的效果也就越理想。
在短视频技术和设备都较为普及的状态下,传播主体越多,传播面也就越广。而如果在此基础上对传播主体进行区分和引导,传播效果将会更加理想。因此,有必要构建起一个多元化的传播主体体系。首先,要高度重视政府基础作用的发挥。政府文化部门在推广和传播城市文化方面是责无旁贷的。需要政府从线上和线下两个方面对短视频传播予以大力支持。在线上,政府应定期发布一些话题、信息等,号召全民参与,鼓励人们以短视频的形式对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进行记录和展示,同时对表现优异者提供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在线下,则要多举办主题和类型丰富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本身就是短视频拍摄的重要素材,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而且还可以形成一种文化自豪感,这种本地人文化自豪感的形成,对于城市文化的传播是尤为重要的。其次,相关部门要引导民众发挥主观能动性。“互联网+”语境下,民众成了传播主体,他们通过短视频的形式进行信息传播,将整个传播从过去的精英模式变为了大众模式,整个传播效应是难以估量的。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先强化民众的文化责任意识,号召他们加入到队伍中来,然后在拍摄素材、拍摄渠道、拍摄技术等方面予以培训和指导,并鼓励他们充分发挥短视频具有的社交属性。再次,要动员其他利益相关者协同发展。城市文化的发展是有多个受益方的,包含企业、高校等等,所以应该充分发挥协同作用,获得集群发展效益。以高校为例,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正是最佳传播者之一,毕业后无论走到哪里,都将一直是这座城市的宣传员。就可以通过各种合作,鼓励大学生以短视频的形式进行文化传播,获得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可见,传播主体是整个传播过程的基础,只有建立起立体化的传播主体体系,才能为整个传播过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内容为王”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特别是在文化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内容本身的质量高低,将会对传播效果起到决定性影响,所以,对内容的丰富已经是刻不容缓。
从当下短视频传播的实际情况来看,首先,要在地方景点、特色美食的基础上,加入地方文化、传统工艺、历史民俗等,旨在提升观众对城市文化深层次的认同。同时,也要注重对市民行为、市政服务、政府形象等方面的延伸,在短视频中展示出当地人特有的精神风貌。
其次,要注重对各类新技术的有机运用。短视频在技术和形式上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也是一个广阔的大舞台。可以将一些新技术及时应用其中,如利用软件优化画面质量,进行场景拼接、加入专题歌曲等。一个成功的例证就是《成都》这首民谣的传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都》都成为各类短视频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背景音乐,一听到这首歌曲,就会联想到成都的安逸与自在,传播效果可见一斑。在这首歌曲的带领下,又先后涌现出了《济南济南》《西安人的歌》等城市主题曲,都有效激发了当地人的情感共振。如果说短视频为城市文化的展示打开了一扇门,那么这些主题曲则等于又开了一扇窗。
最后,要将直观展示变为叙事演绎。当下,直观展示是短视频内容的主要形式,虽然简单直接,却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强内容的叙事感和演艺感,同时避免信息的全而杂,而是要始终有一条明确的主线,让观众产生相应的期待感,避免不知所云的状况出现。如果条件合适,还可以通过短视频制造一些新的热议话题,延长短视频的传播效应。可见,只有内容本身丰富,才能与短视频这种高效的传播方式形成良好的互动,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效果。
利用短视频传播城市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对此需要建立起一个连续的传播机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短视频的拍摄和播放中,城市基础设施是经常上镜的,其直接影响观众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所以,地方政府要加强城市的交通设施建设,景区周边配套建设等。以重庆市为例,当重庆成为网红城市后,渝中区政府专门制订了相应的建设和完善计划,增设了智能露天观景平台、新的公交车停靠区域等,尽可能保证游客都能够看到和亲临多个网红景点。这种文化软实力建设,有效增强了观众对这座城市文化的认同感。
其次,要组建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通过短视频传播城市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一支量多质优的专业人才队伍为保障。尽管当下普通民众的热情十分高涨,但是他们毕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技术训练,更多的还是一种自娱自乐。所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要尽快组织一支专业化队伍,这些专门人才不仅要掌握短视频的拍摄技能,而且熟知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媒体传播路径和运营流程,可以与各类短视频平台进行洽谈合作等。在人选方面,不仅要有相关部门的参与,更要将一些普通市民和热情群众吸纳进来,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为城市文化的传播建言献策,添砖加瓦。
最后,为了保证传播效果的持续性,还应该探索出合理的效果评估机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街头访谈、专家评估等多种方式,对传播效果进行检验,并根据结果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起到合理的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文字、图片传播相比,视频是音画一体、视听结合的,在接受方面具有其他形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当技术条件成熟后,必然成为最主流的传播形式。当代,短视频已经全面融入了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也产生了全面的影响。所以,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通过对短视频的有效运用,开辟出一片城市文化发展的新天地,使文化真正成为一个城市的灵魂,也使短视频特有的价值和意义得到最大化的体现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