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晓莉
(滨州黄河造纸有限公司 山东 滨州 25660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水资源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管理逐渐成为造纸行业在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国务院等有关部门也在2016年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的通知》,率先针对造纸行业落实排污许可证管理,期望能够利用各种管理制度以及措施全面管理造纸行业污水排放问题,助推环境保护以及质量改善工作全母案落实。不过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因为制度出现时间较短,而实际情况又存在一定动态化特征,这也造成造纸行业环境管理中有一定问题,对于造纸行业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全方位的研究,探索有效解决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一)与环评不同的内容无法在排污许可证当中得到体现
环评主要就是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因为环评文件主要是在造纸行业建设项目立项时期展开审批与编制,排污许可证则是在项目投产之前(基本或者已经建成)展开申请,项目建设时期不可避免会出现一定的变动问题。企业在申请相关许可证时全面依据实际情况展开填报,无法将环评内容变动情况进行体现,进而难以及时预估和判断项目是否需要重新展开环评文件的审批[1]。
(二)许可证内容与环评文件管理不够全面
一方面环评文件与排污许可证间有着一定的管理盲区,主要体现在2017年所发布的《关于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衔接相关工作的同时》《环办环评〔2017〕 84 号》,这一文件当中全面指出各个制度之间基本衔接原则,但是针对标具体管理内容之间的衔接有待进一步明确的完善,部分内容尚没有完全、彻底纳入到排污许可证管理当中,容易使得管理出现不够全面的情况。例如:排污许可证全面承担环评当中关于污染物排放有关的内容,关于环境污染风险防范以及防范距离相对较近的群众管理等项目环评内容并没有完全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当中[2]。另一方面环评文件难以有效且全面的支撑排污许可证申请,依据2018年所发布的《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总则》当中提出的要求,造纸企业相关排污单位需要在填报污染物种类、产排污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以及污染物防治设施等各种信息基础上,体现排放口数量、排放浓度、污染物类型以及排放总量等各种与排放有关的内容,将这些内容全面标注在环评文件当中。但是这些内容大部分都较为分散,企业或者有关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在填报许可证申请表或者审核许可证申请表时,无法及时、全方位的把控各种信息,使得信息使用价值降低难以为排放许可证的核发与申请提供支撑。
(三)污染物排放量数据账本较多
为全面管控造纸行业污染物排放量,确保污染物排放与环评文件以及许可证当中要求相符合,有关部门会及时针对污染物具体排放量展开核算,由相关企业全面提供排污许可证报告以及环境统计报告[3]。但是实际展开核算中极易出现环境统计当中的排放量与实际排放量存在差异的情况,年度排放量误差能够达到100t左右。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一是上报数据存在质量问题。而是排放量数据账本较多,一般情况排污许可当中核算的内容为关键排放口排放数据,而环境统计口径核算内容不仅包含关键排放口,并且还涉及无组织排放口以及一般排放口。
(四)排污许可名录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有一定差异
为保证污染许可与环评文件管理内容可以更加全面,针对污染许可证以及环评文件我国分别发布了相关的管理名录,造纸行业排污单位在名录全面管理下,排污管理质量明显增强[4]。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不同名录对于纸制品以及加工纸等类别的管理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在2019年我国生态环境部正式公布的《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版》,这一名录当中把造纸行业全面纳入排污许可与环评文件的具体管理范围内,并明确的要求,有废气或者废水的排放情况的纸制品以及加工纸,为简化管理。若是纸制品加工过程中并没有废气或者废水排放情况,但是存在化学处理工艺,一般不需要展开排污许可证申请,不过在环评时期需要充分编制影响环境的报告表。因为,在2017年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名录当中明确的要求,若是纸制品生产涉及到化学处理工艺,项目建设环评文件类型属于报告表。
(五)排污许可与环境管理执法不够明确
达标判定以及排放标准细则两者是造纸行业环境管理的核心与基础。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体系正面临着极大改变,造纸行业发展环境也出现一定变化,这也使得环境监察执法以及排污许可细则出现不明确或者不够清晰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废水排放标准细则不够明确,为充分解决执法问题,排放标准当中明确规定,在展开现场执法过程中能够进行即时采样或者监测,将其结果纳入到达标判定依据当中,但是对于废水污染物浓度的限制并没有确定是小时排放浓度还是瞬时、日均排放浓度[5]。而造纸企业在生产中,相关废水排放浓度会出现与一定的波动,其中日均排放浓度会低于小时或者瞬时浓度。二是碱回收炉执行标准存在问题,碱回收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设备,主要用于处理造纸过程中所产生的黑液,对于碱回收炉烟气当中存在的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许可限制相对较广,对于同一个设施采取不同管理要求,对于污染物实际控制以及环境管理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一)有效衔接环评与排污许可,全面体现环评内容
要想保证造纸行业环境管理任务可以持续落实,让排污许可与环评的价值可以持续发挥,必须要将排污许可当作重点,实施全方位的环境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化、系统化、权责明确的环境管理局面,让环境管理部门管理任务可以持续落实。一方面,将区域消减、环境风险防范、防护距离之内居民管理等并没有纳入排污许可当中的重要内容,在造纸行业相关建设项目正式运行之前,利用企业自主验收的手段展开落实,通过信息公开或者执法检查等各种措施保证落实效果,让企业具备的主体责任更加明确,能够全面贯穿整个项目建设流程当中,为项目建设管理提供核心保障[6]。另一方面,需要构建一个一体化的排污许可与环评文件申报模式,在排污许可展开填报过程中有效衔接环评文件,防止出现二次填报的情况,这样不仅能够让环境保护部门工作量减少,还可以促使环境保护部门及时掌握造纸行业情况。
(二)统一排放量核算工作,落实排污许可管理
一是针对排污许可当中排放量报送要求进行不断完善,保证可以将实际排放量准确传达。二是合理利用数据校核、抽查等各种措施,增强排放量报送的数据质量。三是在确保数据质量基础之上,为环境统计推送排污许可当中的排放量数据,避免企业根据其他各种制度将数据单独的报送,让多套数据能够全面整合成为一套。通过统一的核算以及报送不仅可以让企业工作量减少,还可以避免出现“多本账”的问题,真正实现高质量管理与控制。
(三)明确不同管理名录的具体管理范围
主要就是对造纸行业当中纸制品的管理要求进行全面统一,结合《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实际要求与标准,实施配套的技术文件,明确排放标准、监管执法标准以及技术要求等,全方位管控造纸行业中纸制品生产,清晰划分纸质制造企业管理类别,以此来为后续不同政策文件的有限衔接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可以将污染物管理当作基础与核心,充分参考2017年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针对不同管理名录文件当中对于造纸、制浆、纸制品等各个生产项目实施中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要求进行统一,按照同等要求管理生产工艺类纸制品与加工纸要求,防止矛盾问题出现。
(四)统一执法要求,持续改进排放标准
一是需要针对造纸行业排污许可证当中所涉及到的监督检查要点进行明确,有机统一各种执法要求,充分解决现有的达标判定细则与排放标准两者不够衔接等各种问题。二是全面整合碱回收炉相关执行标准,充分依托碱炉大小以及燃烧物质等针对污染物排放限值,在维护执行标准可操作性性以及可行性的前提条件下,精准掌握废水或者其他废弃物品当中浓度取值与限值时间,让废气排放标准更加全面与完善[7]。此外,还需要针对企业污染物实际排放量进行确定,对于企业需要充分依托排污许可证相关要求确定排放量,相关排污许可制度可以充分结合环境质量改进要求进行逐步强化,保证污染物排放量能够得到精准管控。对于各种新建的项目,建议由环评结合可行性技术、环境质量现状掌握企业污染物实际允许排放量,并将其当做污染物排放量的“天花板”,企业在全面申领许可证时,排污许可直接针对环评进行引用确定排放量,若是环评排放标准等要求严格,则需要从严对其管理。
(五)形成单独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造纸行业无论规模如何,均需要形成一个与传统产品核算不同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这样有利于企业管理人员针对环保实际投入情况展开评估,并依托数据实施环境成本专属管控。若是环境成本常发生在前期生产当中,如相应产品开发与研究成本,则表明企业管理环境相对较为良好,能够持续产生经济价值,反之若是环境管理成本经常发生在生产后期,如处置环境污染成本、环境污染处罚费用当中,则表明企业环境管理质量不够优异。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环境管理制度改革越来越深入,对于造纸行业影响更加深远,造纸行业存在的环境管理问题也逐渐凸显,需要充分将造纸行业环境管理全过程创新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当作核心,明确造纸业污染物控制标准,并积极将各种控制要求与标准引入到企业生产运营阶段,针对运营和生产展开检查执法,让造纸行业环境管理体系以及管理制度有着便利性、清晰性等各种特征,以此来促进造纸行业的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实现,让造纸行业持续化、全方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