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岗镇退耕还林实施现状及其改进对策

2022-01-01 19:12宣守宝夏得月周毅
区域治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杨树树种农户

宣守宝,夏得月,周毅

1.蜀山区南岗镇人民政府农办;2.合肥市凌飞调查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退耕还林的背景

我国农业发展历经千年,从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在机械化农田生产;长期以来,由于人口增加等原因,长江,黄河上中游地区毁林毁草开垦种粮的现象十分严重,这样虽然增加了一些粮食,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1]。安徽省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属于农业大省,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因过度开垦造成水土流失,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退耕还林可以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恢复由于过度开垦而造成的土地盐碱化。

我国退耕还林工程于1999年10月在陕西、四川、甘肃3省开始试点[2],后逐步扩展到20个省份,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开来,并于2002年12月6日第66次常务会议通过《退耕还林条例》,2003年1月20日起正式实施;安徽省也紧跟党和国家的脚步,并从2002年开始在全省多个市、县及下级乡镇内进行退耕还林工程。

二、退耕还林的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沙固土,减少长江、淮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减少发生洪涝灾害的次数,进行水源涵养。退耕还林本身是对土地利用方式的一种调整,所以该工程的实施必然会导致土壤结构的变化,进而对水文状况造成影响。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并不会遏制农业发展;退耕还林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因为过度开垦而造成土地荒废的耕地、存在水土流失、粮食产量低下的农田。将这些地块退耕成林地,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降低洪涝灾害的次数,合理有效的退耕还林还是保障农业发展的屏障。

(二)意义

农业发展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直困扰着人们,虽然农业发展伴随着时代变迁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从掠夺式农业到循环式农业,再到现代农业,农业发展越来越重视生态循环;自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认为农业发展是国家经济基础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忽视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用生态环境换取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党中央开始逐渐意识到生态建设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制定计划来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通过恢复绿水青山,来恢复生态环境。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的生态工程[4]。

三、南岗镇基本介绍及林业发展现状

南岗镇是合肥城市西部门户,东接大蜀山,西连小蜀山,南靠蜀西湖水库,北与董铺水库相望,镇域面积39.2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和1个社区。南岗镇绿地面积为737.26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404.95公顷,人均绿地面积为11.09平方米,南岗镇有林地面积为1600多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1.95%。

四、退耕还林的现状

(一)取得的成效

我镇有退耕还林面积988亩,分别于2002年和2003年实施。2002年退耕还林面积为722亩,共24个小班,按林种划分,防护林为679亩,经济林为43亩,其中杨树所占比重较大;按照地类划分,坡耕地为529亩,荒山荒地为193亩;按区域划分,梁墩村为67亩,鸡鸣村为98亩,瓦屋村为114亩,双塘村为443亩。2003年退耕还林面积为266亩,共12个小班,并全部是坡耕地,其中鸡鸣村为25亩,侯店村为53亩(已采伐,后在双塘村异地恢复),双塘村为188亩[3]。

(二)自查结果

通过对2003年度退耕还林自查,我镇的退耕还林面积保存率基本上能符合国家要求,误差小于5﹪,2003年坡耕地退耕还林面积为266亩,现已全部成林,平均郁闭度在0.60左右,平均树高在11米,平均胸径在16-20厘米,未保存面积为0。综合管理情况一般,林权证于2005-2007年期间已全部办理完毕,并发放给农户;档案保存完整;田间管理较差,草荒现象严重,有缺株少苗比较普遍,但保存率在85﹪以上[3]。

(三)现阶段的问题(结合南岗实际)

南岗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取得了重大成绩,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主要包括:

1.杨树占比过大,春季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杨树是杨柳科杨属植物,生长周期大多在12年左右,3-5年就能生长成材,耐寒、耐旱、耐干、对土壤要求低下,属于优良的速生型树种。在早期,南岗镇为保证退耕还林能够尽快取得成果,大量种植杨树,改善了南岗镇的生态环境,但随着退耕还林的深入发展,杨树的缺点也慢慢体现出来,杨树的花期一般在4-5月,花序轴上有絮状的绒毛,南岗镇每年到这个时节,空气中都飘散着大量毛絮,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杨树产生的经济效益低

南岗镇退耕还林工程基本上是防护林,树种几乎全部为杨树,全镇只有1个小班为经济林(面积43亩)。工程实施19年来,现在杨树高12米左右,胸径在16-20公分,而且树已老熟,不再生长,并且出现大面积枯死情况。平均1亩55棵,目前按照每株售价150元计算,1亩田的经济效益19年来也不过8000元左右,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低下。

3.农民获得经济收入低

在退耕还林第一个周期的8年间,农户每年每亩只得到115元的资金补助;2010年在进入退耕还林第二个周期时,国家补助资金减半,除了市级配套的小部分资金之外,全部由蜀山区财政兜底,按照每年每亩500元发放给农户,直至至今。而南岗镇其他土地对外流转或租赁价格为每亩每年900元。农民获得经济收入相比较每亩每年少了400元。近两年农产品收购价格大幅度提高,农民种植粮食和传统农作物一年的收入也在1500元每亩以上,如果发展现代农业,搞设施大棚蔬菜和精品苗木花卉生产,则收入更高,如此发展下去,可能会出现再次复耕的情况。

4.退耕还林管理不足

2013年10月,南岗镇实行水源保护区村庄整体搬迁工作,农户全部搬离,统一住进小区,远离了村庄和林地,管理极不方便,加之退耕还林补助低,林木所产出的经济收益差,更降低了农民对退耕还林管理的积极性,包括除草、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日常管理都没人去做。这些林地只能由所在的村委会工作人员进行代管,开展日常的森林防火巡查等工作,由于林地分布零散,难以管理,时有火灾和偷盗现象发生。

五、对策与建议

(一)杨树的治理方案

有关杨树泛滥问题。自从杨絮泛滥以来,杨树治理问题一直是我省需要攻克的难关,经过这几年的不断研究和发展,现在主要治理手段为截干和更换树种,更换的树种有法国梧桐、栾树等;近几年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已经研究出不飞杨絮的雄性植株,在未来几年里将在各个区域进行推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杨树飞絮将不会再出现在群众的面前。

(二)推进退耕还林的模式转换

建议退耕还林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首先,允许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当对退耕还林地块做必要的调整,做到相对成片,以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其次,采取以“公司(业主)+基地+农户+经果林”为主的模式,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以稳步增加退耕农户收入;第三在保障退耕农户利益的前提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引入社会资本,采取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入股等形式,将退耕还林地向专业大户、家庭林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与成效。

(三)推行更新退耕还林树种的相关政策补助

尽快出台更新退耕还林树种的相关补助政策,大力发展经果林或经济林。经初步测算,更新1亩退耕还林杨树最少需要资金7000元,具体为:复垦、除杂、整理土地2000元/亩(挖机作业7小时/亩);土壤改良及施肥1000元/亩(增施农家肥、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等);苗木费2000元/亩(每亩田约种植50棵,每棵树苗40元);栽植及养管费2000元/亩。为了保证对实施退耕还林树种更新,而又不减少林地面积,建议政府最少给予每亩3000元左右的资金支持。

(四)优化退耕还林实施方案

建议对一部分长势极差的田块进行中低产田改造,由政府申请并投资,利用上级优惠政策,调动农户改良树种,发展精品苗木,增加农民收入。

(五)加强退耕还林工程的管理

优化退耕还林的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明确各个部门在退耕还林工作中的职责,加强退耕还林的管理工作;建议结合林长制改革,逐渐加强抚育、除草、施肥、防火、防病治虫管理,根据退耕还林现状,制定一套管理制度,针对新补植和恢复的退耕还林,要强调禁耕,确保总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另一方面,建议成立退耕还林改造工作小组,通过统一招商引进企业或大户改造退耕还林,加强对退耕还林改造工作的技术指导、技术服务,推动退耕还林区域的产业化进程。

六、总结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之一,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能否认退耕还林给当地带来的巨大生态效益,尤其是涵养了当地的水源。退耕还林工程过去在一定意义上牺牲了部分农户利益,但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相关政策和措施的不断完善,退耕还林更新树种、退耕还林集中管理等政策正在逐步落实,在不久的将来,退耕还林不仅可以带来生态效益,还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杨树树种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跟踪导练(五)
杨树山漫画作品欣赏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新乡学院特有树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