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谢敏振 美术编辑/丁国明 赵霞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既深刻揭示了『中国奇迹』背后的文化基因,也明确了两者相互结合、价值融通的内在要求,为我们在新的征程上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的伟大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在治乱兴衰、王朝更替中走向发展、成熟和衰落。中国历史的发展虽然不断经历改朝换代,但中国社会独特的经济政治结构和社会发展模式没有根本的变化,中国的社会形态和主要矛盾没有根本的改变。当历史走入近代,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社会也处于崩溃边缘。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各种救亡运动接连而起,不同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面临西方列强的入侵,处于风雨飘摇、积贫积弱之中的中华民族,无论出现多少以身许国、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无论藏书楼中有多少的传世宝鉴,无论儒学经典中正心诚意、修齐治平的道德修养和治国理念如何熠熠生辉,都无法避免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中国这个曾创造辉煌文明的伟大国度,想要实现伟大复兴,依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就不可能再走改朝换代的老路、尊孔读经的旧路。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将其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既源于所在的时代又超越所在时代,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及其后继者们随时代和实践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历史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与时代同频共振,不断探索时代新课题、回应社会新挑战,才能“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提供了肥沃土壤。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更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彷徨困顿中,马克思主义为中华大地带来真理火种,开启续写真理之书的新篇章。中国,以鲜活厚重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在马克思主义这部巨著里奏响极具民族特色的优美乐章。百年筚路蓝缕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和灵魂的中国共产党,深入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之“的”的伟大实践,在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科学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历史之问和价值之问。特别是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使马克思主义释放出极具强大说服力和感召力的真理光芒,并以钢铁般事实宣告:历史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马克思主义生机蓬勃、前途无限!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每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其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代表人物、典范作品和文化符号。比如毛泽东,他具体运用传统文化来“古为今用”的例子不胜枚举。毛泽东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经典文献,无不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闪耀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是极具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原创性理论成果。无论是借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关系概念来表述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还是借用传统文化中的“矛盾”概念来表述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无论是对《汉书》中“实事求是”一词的创造性解释,还是借用“愚公移山”一词来表达了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马克思主义的奋斗精神;无论是用黑猫白猫论来突破经济体制与政治制度的认识困境,还是借用《礼记》中的“小康”一词来阐释“中国式的现代化”,可以说,这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解释、转化和发展,既把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讲得生动透彻,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概念得到质的升华;既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民族形式,又赋予传统话语以时代内涵,使其成为独特中国话语的经典表达。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需要不懈探索的重大课题。新的征程上,要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发展和运用,让党的创新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永葆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永现中华文明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