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正榕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学,江苏 苏州 215128)
众所周知,以往语文教育理念根深蒂固,语文教师往往以理论知识的教授作为主导,教学成效较低,使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乏主体地位,长时间下来会对语文课堂学习产生抵触与厌烦心理。故而,本文针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形式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此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师生互动,即是将学生作为根本推动教师和学生相互间的平等交流。新课程改革要求任职教师和学生相互间创建平等友爱的互动关系,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独立解题、独立学习。具体而言,师生互动主要有三种表现方式。首先,双向型,即是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或者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最普遍的互动形式主要包括问答式、探索式、交流式与辩论式。此种双向型的互动模式可以让教师与学生相互间交换观点,冲破以往单向性提问存在的约束。其次,多向型,此种互动形式不但存在教师和学生间,而且还存在学生相互间。最普遍的方法有小组协作、知识比赛等。此种多向型的沟通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课堂参与度,培育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最后,网状型,这一互动形式与其他相比更加全面,所有学生均是网状的一个节点,教师与学生可以牵动节点一同构成互动网。
愉悦生动的课堂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思维发散,而课堂互动从本质而言即是一个集思广益、通力合作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会衍生出诸多特殊想法与意见,当语文教师赋予学生表达看法和意见的机会时,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就得到相应鼓励。只有任职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学生才可以感受到成就感与自豪感,在不断鼓励的进程中全面激发中学生表现自己的热情与欲望,从而提出更多、更有意义的看法与建议。如此一来,中学生在学习语文或是其他课程遇到问题时,不只是一味地从语文教材中寻找对应答案,而是选择根据自身积极思考来寻找最佳解决方法。这样不但锻炼了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良好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直面困难和问题的勇气,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乐观面对学习与生活。
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教育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在语文教师正确指导下,中学生应当学会积极自主去思考与解决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语文问题,使中学生有机会、有空间表达自身看法,同时还能渐渐锻炼中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此种教学方法对中学生未来更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从特定角度而言,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即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所要培育的一项关键技能,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还能让中学生将自身内心想法和意见清晰明了地表达出来,进而防止出现高分低能的不良现象。
在初中教育时期设置了诸多全新课程,如此就分散了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精力与时间,如若无法合理安排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极易打击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亦不利于中学生对未来语文课程的学习。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师生互动,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氛围,为中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与思考空间,并且教师与学生相互间的互动沟通能减小二者间存在的距离,打消某些学生对教师存在的恐惧感和陌生感。此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及氛围有助于开发中学生逻辑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育学生思想情感,而且师生互动从实质而言即属于一种情感共鸣。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摆脱传统死记硬背的方式,将自身情感全面融入其中,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热爱,为其日后更好学习语文知识奠定扎实基础。
伴随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与课程变革的不断深化,任职教师对教学互动亦有进一步认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获得相应增强。然而,从目前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现实状况而言,一部分语文教师在实行师生互动的进程中仍然存有师生互动形式单一、呆板,缺乏灵活性、变通性的问题。教师与学生相互间的互动仍然是以课堂提问作为主导,利用提问的互动形式即便可以调动中学生参加课堂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然而因未能全面了解中学生知识掌握状况与能力锻炼的各种需求,时常造成在互动进程中中学生处在被迫状态,缺乏自主的思考,当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不提问时,中学生很少会主动发言,师生互动无法获得较好成效。
在一部分中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有教师与学生互动比较随意、散漫,对互动过程缺乏科学合理设计且对互动时机的掌握缺少准确性的状况,而且时常发生互动过度集中或者互动应用过量的状况。在一些教育教学环节中,因教师与学生缺少互动致使中学生难以获得充分锻炼。而在另一些教学环节中又过于重视互动性,造成缺乏必要知识的教授与总结,还会导致中学生思维过于发散,进而对课堂教学教育产生不利影响。这些均是因语文教师对师生互动环节的制定与设计缺乏科学性以及准备较少所产生的,这种师生互动对语文课堂教育的积极作用亦难以获得全面发挥。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具有的多种价值与作用。然而因师生互动形式单一、落后,互动环节缺少设计,加上对师生互动的教学内容选取上以及对中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需要缺少充分考量,互动内容非常简单,致使诸多中学语文教师在师生互动进程中只停滞在基层,只可以发挥对教育的基础辅助功能,只能协助中学生理解课堂教授的知识,针对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造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素养的培育,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变成课堂教学的主体,而任职教师则担任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尽管多数教师在实际教育进程中积极实施新课标提出的观念,然而依旧有一些教师难以真正改变自身角色,让学生始终处在被迫学习的位置,甚至还有一些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导致其无法理解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变化,以致师生关系日益疏远,更严重会发生“剑拔弩张”的情况。所以,唯有创建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才能够有效提升师生互动交流的意愿,促进师生互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且提升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实效性。譬如,在讲解《最后一课》这一内容时,由于文章主题和师生距离的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氛围十分沉闷,中学生不敢直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所以,语文教师为了有效缓解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在课堂导入时可为学生讲解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小故事,如此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还能减少学生和教师相互间的距离,缓解学生紧张与害怕的情绪,从而推动师生互动更好发展。
小组协作是创造高效课堂的最佳手段,身为教师,创建好协作小组,是实行高效的小组协作学习的基础条件。众所周知,著名政治家孙武说过:“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故而教师应合理分配小组,利用组内成员的共同力量与智慧寻找到最终答案,并且让小组内部成员可以轮流担任组长,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小组在实行活动之前,语文教师可提醒每个小组的成员事先分配好各项工作,保障每个中学生均能够参加到协作交流沟通活动中。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应重视每一个中学生的内心想法与情感态度。在小组探讨活动结束之后,语文教师不但应重视学习结果的最终汇报,还应当重视对小组协作整个进程实行相关评价。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评定出最佳合作奖、最佳默契奖以及集体智慧奖等,运用激励的方式来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比如在学习《变色龙》这一内容时,语文教师应向学生提出问题:怎样评价文章内容中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随后让中学生实行小组协作,要求他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每一位中学生均在小组内部发表自身的见解与看法,小组组长进行归纳统计并汇报。语文教师针对每一位中学生所给予的答案进行评价,应对中学生的不同看法与见解进行表扬,之后还应当继续引出相关问题:造成奥楚蔑洛夫对上献媚、对下欺压这种性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种做法可行吗?根据学生相互间自由探讨,让互动能够有的放矢,课堂学习氛围可以被充分带动起来,为创造高效课堂打下牢固基础。
陶行知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故而,互动过程应充分满足创新性、特殊性、丰富性与多样性的特征,教学情景可以和师生互动共同开展。故而,语文教师应通过对中学生认知特点与教材内容的了解,运用故事、游戏、表演等形式创建教学场景,而且还可依靠现代多媒体设备具有的音像功能创建教育情景,从而引进互动话题,充分激发中学生的沟通兴趣,最后实行评价总结。并且教学情景能够贯穿整节课程,在课堂开始时期、课堂进行时期或者课堂结束时期均可运用教学情景。比如在教授《背影》这一内容时,语文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和背影相关的影视片段,创建教学场景,随后向中学生进行提问:教材文章中描写几次父亲的背影?认为文章中写得最感人的是哪一部分内容,将这部分内容寻找出来。中学生根据文章均认为最感人的一部分内容即是在车站送别,随后教师又向学生提问感人的原因是什么。一些学生详细地说出父亲的外在相貌,还有一些学生觉得父亲努力爬站台这一动作十分感人,亦有一些中学生阐述出车站送别这一段内容呈现出父亲对自己儿子深沉浓厚的爱。语文教师利用生动形象、新颖、有趣的形式创建教学情景,可以充分调动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学习欲望,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成效与课堂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实践教学活动是检验各种理论知识的一个标准,亦是保障教师与学生互动顺利实施的关键方式。语文教师应冲破课堂教学具有的局限性,组织更多和语文教学有关的课外活动,提高中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推动课程知识的有机结合。教师开展的课外教学活动可以是读书活动、辩论赛、演讲以及知识问答等活动,根据语言交互来真正达到课堂教育形式。例如,组织将古诗词文化作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大部分中学生均非常喜欢古诗词,因此,语文教师可举行品读鉴赏优秀古诗文的教学活动。根据朗诵诗词与反复体会能够让中学生陷入到一个情和景、意和景有机结合的艺术境界,继而引发中学生形成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将《爱莲说》这一文章作为案例,语文教师要求中学生反复多次朗诵这篇文章,朗诵的形式有语文教师带领大家泛读、学生自己读、学生一起读以及分角色朗读等。根据此种朗读入境教学法能够让中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莲花坚贞的品格,体会到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进而加深学生对这一文章的理解与掌握。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莲,花之君子者也”这一句子,使学生表达出自己对这一句话的理解和认识。一些学生认为莲花是所有花中品质最高尚的。另一些学生认为这句话表达出莲花正直的特点。教师在学生相互探讨中给予恰当引导,并讲解这一句话实质是描写莲花高尚、质朴的美好精神,亦是全文的中心思想,进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需要改变以往落后的教育理念,明确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位置,把学生被迫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创建教师和学生相互间平等的关系,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让中学生可以积极自主地参加到课堂探究与思考环节中,以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