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研究*

2022-01-01 12:19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朱春辉吕科柏文涌
区域治理 2021年45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院校时代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朱春辉,吕科,柏文涌

当前,以智能化为内核和以5G网络、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技术为典型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国累计开通5G基站71.8万个,5G手机终端连接数突破2亿户,5G网络已经覆盖我国所有地市。5G网络的大规模普及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教育信息化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外在推手和内在驱动力。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是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无法绕过的必然要素。教育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推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成为了重要的时代挑战和应然的发展课题。

一、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信息化教学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推进教育强国进程。《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要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0年)》指出,要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国家《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要求,要“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2.0建设行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科技革命对教育的驱动,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教学创新,引导职业学校开展信息化全员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要加强职业院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强国使命的重大判断及时不我待的战略布局,要求必须瞄准新时代人才需求侧,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变革的重要变量,推动教育理念革新、模式重构,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世界第一阵列。同理,新时代赋予了我国高职教育新使命,也必然带动信息化赋能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明晰了教育信息化建设须朝着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方向迈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必须快速提升,增能教师教学过程和创新学生学习历程,适应教育信息化从辅助教学到重塑生态之路。

二、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面临新挑战

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互联网+教育”。当前,“互联网+教育”既是教育理论研究的关注点,也是教育改革实践的痛点。其实质是利用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深度融合教育领域的新生态。教育信息化即在教育领域深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革新,是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基底和特征表现,是国家现代化发展全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内容凸显和标志所在。

当前,数字校园步入“云时代”,实现了学习的人性化服务。高职院校也紧跟时代步伐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领域异军突起。截至2019年底,全国1468所高职院校中,校园网主干宽带达到2000Mbps的高职院校1000余所,校均网络信息点数量为5572个,其中有900多所院校实现了无线校园网全覆盖,为智慧校园提供了坚实保障。教育与技术融合推进教学方式革新,信息化教学步入课堂渐成常态,成为我国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已立项建设203个,共建设了6000余门标准化课程,衍生超过13万门个性化课程。高职院校国家级精品课程数量与省市级精品课程数量均稳步增长。国家级精品课程数量达到2978门,比2016年增加了37.87%;省市级精品课程数量达到15080门,比2016年增加了25.50%。积极探索信息化、智能化融入课堂教学新模式,其难点是高职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信息化能力的提升。

教学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区别于为教学部门的管理业务服务,教学信息化更加注重面向师生的教学服务,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内容,以达成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经过多年的教学信息化建设,基于各类的大学MOOC、智慧职教、职教云、智慧树、超星在线、雨课堂、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等在线学习平台与工具,高职院校基本形成较为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可以提供较为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教学信息化管理。但是教学是否发生了改革、质量是否得到了提高,不仅体现在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的转变上,还需要回到课堂教学结构这一根本上进行探究。教学结构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教学活动的稳定结构形式。在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中,课堂教学结构是有所区别的。例如在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下,教学结构是以教师为中心;在同一门课程教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可能会呈现各异的教学结构。基于“互联网+”的教育需要在构建个性、灵活、协作、探究、终身的教育体系中,发挥教学信息化,促进教学结构变革,进而提升教育质量。

在这场具有时代意义的技术迭代和教学变革中,作为高职教育主要承担者和实施者的高职院校教师无疑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与转型。大多数学者以信息化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为切入点,从教育整体层面或具体教学方法的视角,对存在的问题及变革提出应对策略。少数学者从教师的角度探讨信息化时代的自身能力建设。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对于信息化时代高职教学改革的困境及转变已有充分的认识,但基于不同主体地位的针对性研究仍有不足。尤其是对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教师之关注有所不足,缺乏考虑教师个体与整体发展的关系及相应的体系化对策建议,对教师教育问题本身不够重视。

由于理论研究上的不足,实践中教师能力的提升也遭遇诸多来自教师方面的阻碍。少数教师并未自发意识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多维挑战,仍然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信息化时代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忽视信息素养的积累,在引导技巧及协调讨论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数字教育的价值。“停课不停学不停教”,助推了职业教育“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新时代对职业教育提出新要求。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发现,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与学生的需求和支撑引领高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教育信息化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个别教师还不同程度存在对新技术的抵触和无法掌握的恐慌;二是教育与技术融合效果不佳。教师对最新的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技术学习和掌控不到位;三是教师系统性培训不够,师资水平信息化能力参差不齐,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三、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需要新转变

“互联网+”时代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增强“互联网+”意识,促进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促进二者间的深度融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强信息化教学力、信息化学习指导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和教学水平,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内容整合构想、教学流程设计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资源组织与创生、学习数据采集与分析、学习能力指导与提升,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专业素养的做法等。实现“5个转变”,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助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一,以学为重的教学理念:由主导向参与转变。传统课堂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课堂教学内容完全由任课教师决定。不少教师侧重讲自己感兴趣或者是有所研究的内容,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全面性要求和个体化差异。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正在或即将取代教师的知识传授等部分职能。在信息化的教学情境中,教师需要担负起教学设计、资源开发和合作学习的重任,以导学、助学为工作重点,让学生成为课堂进程的推动者。在解决学生所提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其进一步思考,激发其创新潜能。

第二,引导启发的教学方法:由保守向创新转变。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自身认识不足、信息化教学经验缺失、投入不够、技术掌握不足等问题,很难快速适应信息化教学。对此。应致力于以下几方面工作:(1)增加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增强数据挖掘分析的能力。(2)学习掌握信息技术。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教育思维,对视频课程和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并及时通过学习论坛、学习社区等信息反馈机制,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信息的易获得性使得传统的知识讲授工作容易被替代。但信息化技术很难复制教师的行为模式,教师应注重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人格。

第三,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由同质向异质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其有两个显著缺点:(1)学生学习知识的范围受教师个人能力的限制,部分教师重复使用课件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陈旧;(2)学生未能积极参与课程,来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导致其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此,教师应借助信息化时代学习分析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记录,为学生进行画像和数据可视化分析。实现知识灌输向能力提升、教师主导向师生互动、共性教学向因材施教的转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

第四,多元互动的教学评价:由定量向综合转变。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考核评价由过去的定性评价逐渐转变为定量评价。从长远发展来看,仍然存在一些缺陷:论文、项目、课时等可以清晰展现的数据标准被给予过多的关注。而一些诸如服务意识、协作观念等难以量化的标准则逐渐被淡化;评价缺少来自社会、同行、学生的广泛参与,主体与对象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为适应信息化发展,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亦应作出适当的调整:(1)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学工作实际情况,针对网络授课型教师、科研型教师、辅导型教师设计不同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2)实施全方位考核评价,有效结合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3)加强考核评价的公开性和互动性。尤其要加强对考核评价结果的科学应用,充分发挥其督促作用和激励作用。

第五,协同并进的教学发展:由个体向团体转变。信息化时代的知识更新迭代迅速。教师如果在开展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仍然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单独作战,可能会由于信息素养的不足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信息化教学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高职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发展中心应围绕这些新的要求,以全面促进教师个体与整体的发展为目标,增强组织结构的灵活性,为教师提供专业化和多样化的服务,尤其是适应信息化教学方面的服务,并适时与学校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性的合作。教师之间也要共享信息化教育经验、互促互进。

四、结语

“互联网+”是新时代的技术特征,是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的标志指征,“互联网+教育”是教育在新时代的重大机遇和重要命题,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必须积极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教师必须积极顺应这一时代应然,善用用户思维、流量思维、跨界思维等互联网思维,积极践行由主导向参与、由保守向创新、由同质向异质、由定量向综合、由个体向团体等“5个转变”。构建走向智慧化的教学环境,着眼于个性化的育人方向。掌握多样化的教学信息技术,基于O2O的流程再造教学方式,提升适应技术发展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为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院校时代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