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图书馆寻求社会捐赠和管理社会赠书的实践思考——以东莞图书馆高埗分馆为例

2022-01-01 11:13:27东莞图书馆高埗分馆卢炜
区域治理 2021年53期
关键词:赠书馆藏图书

东莞图书馆高埗分馆 卢炜

自公共图书馆诞生以来,便存在接受社会捐赠的历史,诸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英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都拥有接受社会捐赠的丰富经历,我国诸多公共图书馆亦拥有接受社会各界捐赠的丰富经历。在社会化进程中,寻求和接受社会捐赠已成为公共图书馆拓宽馆藏资源的关键路径。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公共图书馆可凭借捐赠、接收交存、采购等合法形式收集文献资源。因此,如何寻求社会捐赠,创新社会赠书管理模式,提升社会赠书利用效率,是公共图书馆管理者必须探索的时代课题。

一、公共图书馆视域下,探索社会捐赠和社会赠书管理的价值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国民文化素养的要求持续提升。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图书馆的关键构成,是公益性文化产业,是社会群众获取文献书籍的主要渠道[1]。

经费短缺一直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难点,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广开思路,创新资金筹措渠道,丰富馆藏资源,从而推动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一)社会捐赠之于公共图书馆的价值

公共图书馆寻求社会捐赠具备悠久的历史以及强大的经济基础、政策基础和人文基础,换言之,社会捐赠一直是支撑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力量。因此,公共图书馆立足图书馆发展现状和时代发展现状,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寻求社会捐赠,可有效丰富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满足各年龄阶段社会群众的读书诉求。

构建现代化的、博览群书的读书环境和读书氛围,调动群众的阅读热情,促使其深度汲取文化知识,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构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公益环境,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和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捐书活动”,可构建良好的企业(个人)形象,强化企业(个人)信誉,推动企业(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公共图书馆与捐赠者的双赢。

(二)社会赠书管理之于公共图书馆管理的价值

社会赠书管理是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关键构成,社会赠书的有效管理可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全方位满足群众的阅读诉求,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质量。透明公开的社会赠书管理可促使捐书人士认识“书籍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认识“捐书价值”,从而激发社会各界人士的捐书热情,指引其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贡献力量,进而满足公共图书馆的诉求,实现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价值[2]。

二、公共图书馆视域下,探索社会捐赠和社会赠书管理的现状

东莞图书馆高埗分馆该图书馆总面积850m2,阅览区面积650m2,2019年藏书量为6.49万余册,在东莞市位列第30名,图书年平均外借量为9.36万册,在东莞市位列第14名,藏书依旧无法满足群众日益旺盛的阅读诉求。基于此,东莞图书馆高埗分馆以共享、共建为原则,组织“孝义高埗、善读同行—为孩子捐本书”等多项主题公益捐书活动,寻求社会捐赠,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公益捐书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至2021年,东莞图书馆高埗分馆馆藏书籍已达103299册,仅2021年,图书馆发放读者证近900个,纸质书籍外借量近10万册,且读者普遍获得良好的读书体验,图书馆的文化影响力日渐提升[3]。但东莞图书馆高埗分馆依旧存在公共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即财政投入少、馆藏欠丰富、基础设施差、经费紧张、欠缺少儿课外读物等问题,难以满足全民阅读诉求。

(一)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捐赠现状

部分公共图书馆管理者受传统管理思维的桎梏,缺乏主动募捐意识,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渠道单一,捐献者无法有效获取捐献渠道和信息。缺乏完善的捐赠管理渠道和奖励机制,难以激发社会人士的捐赠热情。部分公共图书馆虽具备寻求社会捐赠的意识,但缺乏相应的宣传,致使获取的社会捐赠杯水车薪,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诉求、经济诉求和基础建设诉求,从而影响了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二)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赠书管理现状

部分公共图书馆立足社会赠书管理的价值,设置捐书光荣榜、捐赠书籍专区,并送予捐赠者感谢信等,采取现代新媒体手段宣传捐赠者的捐书善行,借助新媒体平台公示捐赠书籍及款项的用途,调动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热情,并借助现代化计算机集成服务与管理系统,以严谨的开架借阅系统,给予读者数字资源服务、异地预约图书、图书通借通还等服务,提高书籍的利用率,给予居民优质的文化服务。但部分公共图书馆忽视了社会赠书的管理,将社会赠书与图书馆原有书籍统一管理,且图书管理方式单一,以传统借阅模式为主,缺乏创新图书管理模式的意识,难以提升图书的利用率,无法将社会捐赠公开透明化,极易打击社会捐赠的热情,从而影响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三、公共图书馆视域下,探索社会捐赠和社会赠书管理的策略

(一)公共图书馆探寻社会捐赠的策略

1.拓宽社会捐赠渠道

在新的发展阶段,公共图书馆可立足时代特征,借助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媒介,构建“社会捐赠”栏目,发布图书诉求、捐赠流程、捐赠方式等,为热心人士提供主动捐赠书籍的渠道,借助电视广告、报纸广告、新媒体广告、公益捐书活动等渠道宣传公共图书馆图书诉求、社会捐赠需求,拓宽寻求社会捐赠的知名度和针对性,引发社会各界人士对公共图书馆的关注,激发其捐赠图书的热情,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添砖加瓦。此外,公共图书馆可结合图书诉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寻求社会捐赠[4]。比如,某图书馆缺乏少儿图书,可组织“孝义XX、善读同行—为儿童捐书”主题活动,满足少儿图书诉求。某图书馆缺乏地方文献资源,可对接当地企业,收集各厂“厂志”,对接地方史志办公室,补充年鉴、县志等地方文献资源,收集完善的地方史志馆藏,从而丰富馆藏内容。

2.优化社会捐赠机制

社会捐赠机制是社会捐赠物尽其用的保障,可激发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热情。因此,公共图书馆需构建系统的奖励机制、捐赠流程、捐赠书籍及款项管理机制,提高社会关注度,引发各界人士的捐赠热情,提高捐赠效率。第一,公共图书馆可以相关法律“国家激励社会组织、法人和公民向公共图书馆依法捐赠,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作为依据,借助新媒体宣传各种税收优惠政策,采用发放感谢信、牌匾、纪念物等奖励模式,调动社会组织、法人和公民的捐赠热情。此外,公共图书馆可建造“社会捐赠纪念碑”,铭刻社会团体及个人的捐赠事迹,调动其捐赠欲。第二,公共图书馆可依据管理现状,拟定严谨、公开的捐赠流程及捐赠管理机制,提高捐赠者的放心度和捐赠效率。

3.依据地方文献呈缴本政策,寻求当地出版单位捐赠

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服务场所,具备征集所在地文献的责任。《公共图书馆法》规定,政府建立的公共图书馆需系统征集地方文献信息,传承和保存地方文化,出版单位需依据国家相关法律向所在地省级公共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交存正式出版物。此项法律尚未涉及镇级、县级和市级公共图书馆,致使部分镇级、县级和市级公共图书馆缺乏所在地的诸多地方文献,基层单位及个人难以有效查询相关资料[5]。因此,市、县、镇级公共图书馆可以此为依据,寻求出版单位的捐赠,完善市、县、镇级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料,为基层单位及个人查询相关资料提供便利,并联合各地区公共图书馆,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推动“地方文献呈缴本政策”向市、县、镇级公共图书馆落实,丰富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料。

(二)社会赠书管理之于公共图书馆管理的策略

1.统一管理原有图书和社会捐赠图书

公共图书馆可借助集书目查询、流通、文献编目于一体的计算机服务管理系统,整理、分类社会捐赠图书,并将其公示于社会,同时,将其录入图书馆数据库,上架对外借阅,并与当地其他图书馆密切合作,给予读者数字资源、异地预约图书、图书卡通借通还、线上免费办理借阅证等服务,实现“一馆借书、多馆还书;一馆办证,多馆借书”,从而提高居民读书的便利性,构建浓厚的阅读氛围。此外,图书馆可将社会捐赠的图书电子化,推动图书馆电子阅读,实现图书资源利用最大化,并提供网络终端服务、电子阅报栏、移动阅读器等数字化、现代化服务。

2.借助社会捐赠,丰富馆藏文献

社会捐赠图书种类多样,有言情小说、经典名著、武侠小说、名人传记、诗集、散文集、家谱、年鉴、地方史志、游记、地域文化研究、学术期刊、报纸等,亦包含诸多如个人文学书画作品、会议文献、手抄家谱、内部刊物等传统采购方式难以获取的文献,可有效丰富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地方文献和文献种类,助力公共图书馆全方位满足居民的个性化阅读诉求。

3.开展多样化、趣味化的阅读活动,推动全民阅读

《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关键构成,需承担服务、引导、推动全民阅读的职责。因此,公共图书馆可借助社会捐赠图书组织多样化、趣味化的阅读活动,引发群众的阅读热情,助力推动全民阅读。比如,旧书是社会捐赠的关键构成,公共图书馆可统计、分类旧书,设立“爱心漂流书屋”读书馆,引导读者以书换书,丰富图书馆的阅读资源。同时,公共图书馆可统计当地企业图书角、学校图书室、村镇社区读书点等图书资源和需求,并以此为参考,为其提供所需图书,活化图书资源,提高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性,推动全民阅读目标的实现。

四、结束语

社会捐赠是补充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料的关键路径,是公共图书馆优化地方文献系统的关键策略,是公共图书馆实现全民阅读目标、满足群众阅读诉求的关键保障,对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具备不可替代的现实价值。因此,公共图书馆管理者必须立足时代诉求,结合信息化手段,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宣传捐赠行为和价值,寻求社会捐赠,并构建严谨科学的图书管理机制,提高图书利用率,充分发挥社会捐赠价值,助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赠书馆藏图书
馆藏
现代装饰(2022年6期)2022-12-17 01:07:32
图书推荐
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艺术品鉴(2019年11期)2019-12-27 09:06:18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严肃 热烈 履责 收获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班里有个图书角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文物春秋(2014年2期)2014-12-24 21:23:05
赠书书目
赠 书
含笑花(2005年2期)2005-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