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晨 江睿 褚仁远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上海 200031)
1. 人处于熟睡状态时瞳孔大小是:
A.小; B.中大;
C.大; D.不停变化。
2. 角膜内皮显微镜工作的基本原理是:
A.利用角膜内皮细胞与房水界面产生的全反射;
B.利用角膜内皮细胞与房水界面产生的镜面反射;
C.利用角膜内皮细胞与房水界面产生的折射;
D.利用角膜内皮细胞与房水界面产生的衍射。
3. Salus征和Gunn征多出现在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哪一级?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4. 不属于大脑动眼神经E-W核发出神经纤维支配的瞳孔反应是:
A.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应; B.调节反应;
C.辐辏反应; D.三叉神经瞳孔反射。
5.睫状神经节在框内的位置是:
A.视神经孔前20 mm; B.视神经孔前5 mm;
C.视神经孔前15 mm; D.视神经孔前10 mm。
6.双眼睁开时无眼震,单眼注视时出现双眼水平急动性眼震,快相指向主视眼,双侧振幅及频率常不对称。这种眼震属于:
A.知觉缺陷型眼震; B.隐性眼震;
C.运动缺陷型眼震; D.钟摆型眼震。
7.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施行手术前不宜使用的滴眼剂是:
A.Pilocarpine; B.Timolol;
C.Propine; D.Xalatan。
8.Vossius环可见于哪一种白内障?
A.先天性白内障; B.顿挫伤性白内障;
C.电击性白内障; D.中毒性白内障。
9.下面哪种药物一般不会引起视神经损害?
A.氯喹; B.洋地黄;
C.氯霉素; D.链霉素。
10.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和类上皮细胞构成的角膜后沉着物(KP)是:
A.尘状KP; B.中等大小KP;
C.羊脂状KP; D.色素性KP。
试题1.答案:D。人类清醒时,瞳孔大小随光线强弱及情绪状态改变。控制瞳孔大小的瞳孔开大肌及瞳孔括约肌分别受到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控制,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迷走神经为混合神经,其副交感神经起自第四脑室底部的迷走神经背核,分布于各个内脏器官。夜间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兴奋致瞳孔括约肌紧张,引起缩瞳。睡眠中瞳孔缩小可以保护个体不被突然的闪光惊醒。同理,深呼气时双侧瞳孔缩小,深吸气时瞳孔扩大,与迷走神经兴奋有关,被称为迷走神经紧张性瞳孔反射,或称呼吸性瞳孔反射。
试题2.答案:B。角膜内皮显微镜利用镜面反射的原理,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和密度改变并进行分析。由于角膜内皮细胞和房水屈光指数不同,两者之间形成了界面,当一窄光束聚焦在这一界面上时引起反射,内皮细胞各部分反射程度存在差异从而显示出细胞的边界。再利用显微镜放大观察并拍照,从而获得内皮细胞大小形态和密度等客观数据。
试题3.答案:B。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分期临床上多沿用Keith-Wegener的四级分类法。Ⅰ级:视网膜动脉功能性狭窄并有轻度硬化表现。Ⅱ级:视网膜动脉有确定的局部狭窄,有动静脉交叉征的病理改变。动静脉交叉处,静脉受动脉硬化影响向周边部或视乳头侧弯曲或偏向的隐蔽现象(Salus征),管径发生病理改变,静脉受压处变窄呈梭形,后交叉处远端静脉扩张呈瘤状;动脉两侧血流被切断,形成一段空白(Gunn征)。Ⅲ级:视网膜动脉明显硬化狭窄收缩,并有出血、渗出等视网膜病变。Ⅳ级:视网膜病变加重,合并视乳头水肿。
试题4.答案:C。辐辏反射不通过大脑,其神经冲动可能起于两眼的内直肌本体感受。三叉神经反射、眼瞳孔反射和眼知觉反射,其反射通路是通过三叉神经眼支到半月神经节至三叉神经核,再到内侧纵束与E-W核相连,从而使瞳孔缩小。
试题5.答案:D。睫状神经节位置较为隐蔽,位于眶内视神经孔前方约10 mm处,视神经与外直肌之间呈扁平长方形,前后径约2 mm,垂直径1 mm。内眼手术进行神经阻滞麻醉时,采用球后注射的方式将麻药注射到睫状神经附近,用于手术止痛。
试题6.答案:B。知觉缺陷型眼球震颤(简称眼震)为视觉传入缺陷造成黄斑成像不清引起的反馈紊乱,造成正常固视反射的发育障碍,是正常维持目标与中心凹的微细运动功能丧失所致。运动缺陷型眼震为传出机制缺陷,可能累及神经中枢或同向运动控制径路,而眼部无异常改变。患者出生不久后即存在,伴随终身。隐性眼震为一种水平急动性眼震,双眼睁开时无眼震,遮盖一眼时出现。快相指向注视眼,双侧振幅及频率常不对称。钟摆型眼震是根据眼震节奏划分的一种眼震亚型,眼球往返摆动的速度相同,与之相对应的为急动性眼震,眼球往返百度速度不同。
试题7.答案:A。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匹罗卡品)可引起球结膜下组织中的细胞数量增多和慢性炎症,导致滤过泡纤维化;术后加重炎症反应引起虹膜、滤过瘘口粘连阻塞,降低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此外长期点用匹罗卡品,扩瞳困难。因此在滤过手术前2周应该停用。
试题8.答案:B。钝挫伤性白内障由于间接通过房水的传导作用导致晶状体上皮层损伤,晶状体囊膜踊裂或变性而使晶状体混浊。Vossius环为晶状体前囊色素环,虹膜受挫伤是瞳孔缘色素脱落在晶状体表面所致。
试题9.答案:A。氯喹的眼部损害主要有2种:一种是角膜上皮或上皮下有药物沉着,停药后病损可消退;另一种是对视网膜的损害,表现为视力下降与中心暗点,眼底黄斑区色素沉着,晚期视网膜萎缩,是一种不可逆的病变,甚至停药后,损害仍可加重。洋地黄是一种抢救心律失常的药物,可导致视网膜光感受器的中毒,球后视神经炎及中枢性抑制,从而出现视物模糊,颜色改变。氯霉素一般成人每天用1~2 g,连用1个月即可引起中毒性视神经炎。停用后部分患者可获改善,但亦有部分患者发展为视神经萎缩,甚至失明,尤其是小儿更易发生。链霉素除了对听神经影响外,还可损害视神经,亦可引起突发性球后视神经炎或渐进性视神经萎缩。
试题10.答案:C。角膜后沉积物(keratic precipitate,KP),指炎症细胞或色素沉积于角膜后表面。尘状KP,白色小点状,大小比较均匀,可由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构成,每个细胞孤立地黏附在内皮细胞上,较难发现。常见于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中等大小KP由多核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成,多见于非肉芽肿性炎症。羊脂状KP,为灰白色或黄白色羊脂状小球形,大小不等,由类上皮细胞及巨噬细胞构成,因为黏性强,所以常呈团块状附着于角膜内皮层,多见于肉芽肿性葡萄膜炎。色素性KP,为小色素颗粒附着于角膜内皮上,色素可来自葡萄膜色素细胞,也可为细胞内含有的色素因细胞破裂而释出。色素性KP除可见于葡萄膜炎,也可见于外伤、青光眼,应结合临床加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