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强(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人民医院急诊科,辽宁 盘锦 124200)
跟骨骨折作为骨科常见骨折类型,多见于成年人,为高处坠下或挤压所致,发生后患者可见足部明显肿胀、瘀斑,伴有剧烈疼痛[1]。跟骨骨折中又以关节内骨折较为多见,跟骨关节内骨折病情较为复杂,发生后可诱使多种并发症发生,治疗难度较大[2]。流行病学统计显示,近年来跟骨关节内骨折发生率有所上升,已占全身骨折的2.0%左右,针对此类骨折的治疗以手术治疗较为多见,通过手术切开复位及内固定帮助患者恢复跟骨解剖形态及患足生理功能[3]。本文为进一步观察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将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3月接纳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60例,纳入标准:(1)综合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为跟骨关节内骨折;(2)年龄≥18岁;(3)手术耐受性良好,无绝对手术禁忌;(4)无感染、骨关节炎疾病及足部手术史;(5)了解本次手术方案自愿加入。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血小板功能异常;(3)免疫功能障碍。此60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29岁,平均(43.69±4.25)岁,按照Sanders分型,Ⅱ型26例,Ⅲ26例,Ⅳ8例,左足骨折31例,右足骨折29例,均为单侧足骨折。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研究开展。
2 方法:给予此60例患者手术治疗,操作为: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健侧卧位,患肢给予气囊止血带,于跟骨外侧做L形切口,切开其皮肤及皮下组织后,以手术刀紧贴跟骨外壁骨膜完成锐性分离,剥离骨膜、腓骨长短肌后,于患者距骨及骰骨2处打入克氏针,应用无牵拉技术充分暴露骨折及距下关节,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将骨膜剥离器置入跟骨外侧壁骨折线内,翻开外侧壁,见塌陷的关节面后撬起复位关节面,给予克氏针临时固定,并向下向后牵引其跟骨结节,将Bohelr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恢复后,纠正骨内翻,再以克氏针临时固定,确定复位效果理想后,使骨钛钢板进行固定,完成后逐层缝合手术切口,置入引流管并给予抗感染治疗。术后抬高患肢,并于术后1天给予被动屈伸锻炼,第2天由患者进行主动足趾功能锻炼,其中8例SandersⅣ型患者给予硫酸钙注射完成植骨治疗,防止术后骨缺损。
3 观察指标:(1)观察此60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2)对比治疗前后患者患足的各项足部指标(跟骨长度、Bohler及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3)以Maryland足部评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该评分为百分制,90-100分为优;75-89分为良;50-74分为可,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5 结果
5.1 并发症观察结果:此60例患者治疗后出现伤口感染3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5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
5.2 治疗前后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对比:治疗后60例患者治疗前的Bohler角及Gissane角分别4.58°±1.26°、81.25°±4.26°,治疗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分别为25.36°±4.25°、124.63°±9.25°,治疗后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显著高于治疗前(t=36.311,P=0.001;t=32.996,P=0.001)
5.3 治疗前后患者跟骨长度、宽度、高度对比:治疗前患者跟骨宽度、高度、长度分别为(39.63±3.69)mm、(30.25±3.41)mm、(63.12±4.58)mm,治疗后患者跟骨宽度、高度、长度分别为(28.15±2.63)mm、(41.28±3.58)mm、(72.61±6.31)mm,治疗后患者跟骨高度及跟骨长度显著高于治疗前(t=17.281,P=0.001;t=9.428,P=0.001),跟骨宽度显著低于治疗前(t=19.624,P=0.001)。
5.4 治疗后患者Maryland评分:依照Maryland评分结果显示,本次治疗效果评分为可8例,评分为良21例,评分为优31例,治疗优良率86.7%。
跟骨骨折作为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其中跟骨关节内骨折为主要跟骨骨折类型,患者病情多复杂,治疗难度较大,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实施复位治疗后依然存在患肢功能障碍。目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案应用最多[4]。
在关于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的研究中指出,通过手术切开复位,帮助患者恢复Bohler角是恢复其足部功能的关键,本次所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案有效帮助患者恢复Bohler角及Gissane角,且其治疗前后患者的跟骨长度、宽度、高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非手术治疗方案如手法复位外石膏固定法,患者治疗后易发生复位丢失,且非手术治疗采用的石膏或夹板固定效果较差,患者恢复期间2次骨折位移几率较大。本次研究应用的骨钛钢板内固定法,其对患者的骨丘部及载距突、骨结节、跟骨前部3点通过锁定螺钉进行固定,并无患者发生复位丢失或2次骨折位移,表明手术治疗方法在固定稳定性尚较为可靠[5]。不过,虽然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对于患者最终足部功能恢复有良好效果,但其并发症也较高,本次研究提示统计有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感染3例,创伤性骨关节炎2例。相关研究指出,手术治疗创伤性大,术后感染风险较非手术治疗明显更高,此外,手术治疗在切开复位环节将破坏患者局部血运,对于术后患者康复较为不利,相关对比研究中,非手术患者与手术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对比,提示为非手术患者愈合时间更短,表明手术治疗固定效果明显可防止2次骨折发生同时,其创伤性更大,也是临床治疗中需进一步改善的问题[6]。在关于SandersⅣ型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中指出,由于此类患者骨折情况严重,行手术治疗后更易发生骨缺损,因而术后可给予患者植骨治疗,通过注射硫酸钙达到治疗目的,本次研究中给予此类性骨折患者植骨治疗后未发生骨缺损,证明植骨治疗可有效预防骨缺损的发生[7]。分析认为硫酸钙注射植骨可均匀分布于患者骨缺损部位,不会对患者关节面的复位产生影响,注射硫酸钙后固化可起到一定支撑作用,因而适用于严重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术后治疗[8]。
综上所述,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取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不过在实际推广应用中需注意患者的术后感染防控,且在部分骨折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治疗中,可通过植骨治疗避免患者出现骨缺损。此外,有报道提出非手术治疗对于患者的Bohler角恢复效果与手术治疗无差异,且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骨愈合时间,临床治疗中需避免盲目采用手术治疗,可根据患者具体骨折情况及治疗需要选择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