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晓丽
《小王子》里写道:“你所居住的星球上的人们,在同一座花园培育了五千朵玫瑰——却无法从中找到他们所要寻找的东西。但是,他们所寻找的,其实是可以从一朵玫瑰花或一滴水中找到的。然而眼睛往往是盲从的。人还是必须用心去看……”小王子在寻找他内心深处的那一份羁绊时,发现真正重要的东西,从不是靠眼睛看到的,而是从心生发出来的。对于教师,在教育这条路上的追寻也是一样的。因为长大,我们失去了孩童的视野。所以,当我们用眼睛去看,却总也看不明白,这一角冰山下,隐藏着一个孩子怎样的内心独白。有时候觉得自己何其幸运,能够成为教师这个角色,用一种特殊的身份参与孩子的成长。这也让我“看”到了许多成长中的故事。
“你凭什么管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久久难以平静。我没想到一个四年级的孩子会在妈妈管教的时候说出这样的话。说实话,她的身上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对学习不够认真,对待作业、课堂总是抱应付了事的态度。新学期开始已经多次出现不带作业、作业不完成的情况。每当我找她谈话的时候,都能从她眼神里看到些许不服气,那是她“无声的反抗”。
我和她妈妈聊了一会儿,她也透露了孩子是从幼儿园中班才带到她身边上学的,比起妈妈,孩子更依赖姥姥。不满或失控的时候她还会通过摔笔、摔门来发泄情绪。每次管她学习,就开始倔强,甚至说:“你凭什么管我?”其实说到这里,我倒是很心疼这个小女孩。如果你不认可我,不欣赏我,甚至不来“爱”我,所以,你凭什么管我?作为成年人,我们可以准确描述自己的疲惫不堪和心力交瘁,可并没有注意到面前的这个小孩虽然无法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但她也想用尽全力好好长大。
反思自己作为老师,曾经在面对这个孩子时表现出来的气愤与无奈,不也正在将她越推越远吗?我真的是十分惭愧。既然一个方法行不通,那我们就换一条路走吧。无论是作为妈妈,还是作为教师,都要耐心去陪伴孩子成长。你欣赏她,她就会成为你欣赏的样子。你否定她,她会更厌恶自己。
从那之后,我会找机会请她帮我分发作业,会在班级里放大对她的表扬,我真诚地邀请她走到我的身边帮助我,做一些她力所能及的小事。很奇妙的是,她开始主动回答问题,上课会刚好碰到她专注的目光,作业似乎不再是我们之间纠结的难题。原来走进一个学生的内心,只需要迈出一小步。我们之间本不存在输赢的对立,放下成年人的责备,放下成年人“假意”的试探,他们其实都懂得我们能否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让她敞开心扉。
操场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雪,那天刚好期末结束。临放学前,我们班组织学生一起去操场打雪仗,学生的天性瞬间释放,甚至拿起雪球向老师“进攻”。可是,我却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略显孤单地围着操场外围,走了一圈又一圈。还没等走近,我已经听到了他的啜泣声:“老师,我真的是一个废物,我连那么简单的题目都做错了,我真的是太给父母丢脸了。”我一惊,这个哭红了眼的学生,不正是一年级出了名的“小神童”吗?还记得刚入学的时候,他爷爷拉着我跟我说:“这孩子从小识字上千,还上过报纸,是个小神童!”那脸上挂着何等自豪的表情啊!后来,我逐渐发现这个学生身上存在难以克服的“难题”——不能接受别人的“优秀”。他始终绷着一根弦,很容易被触碰到心里的“恐惧”。我主动联系了他的母亲。他目前很和善,对孩子满是包容。可是他的父亲常年不在家,对孩子缺少耐心,遇到不如意之事时常动怒,甚至几次把他赶出家门。我想,这可能已经是这位母亲对我最大程度的信任了。那些太过激的话,她没有和我说,我也没有多问。
我陪这个孩子围着操场走着。我问他,这些话曾经谁对他说过。他说是妈妈。其实我一点儿也不惊讶。因为,妈妈的隐忍,总有一天会爆发,变成像爸爸一样的状态。那些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人,反而会遇到不断让步的亲人。只是,这次我们面对的是孩子。这个孩子会把“暴力”发泄在谁身上呢?答案是他自己。责备自己,否定自己,甚至有时怀疑自己。他很爱自己的父母,但父母还没有教会他怎么爱自己。我说,你看今天操场上同学们快乐吗?他说,同学们玩得很开心,但是自己没有遇到过真心的朋友。说到这里,眼神又黯淡下去。我停下来,看着他的眼睛对他说:“这个操场上处处都有快乐,但是如果你不跑过去和快乐做朋友,快乐就无法发现你。如果你需要,我给你一个拥抱吧。”我抱了抱这个孩子,他大哭起来,身体僵硬紧张,可没一会儿他好像温暖些,紧接着放松下来。他仰起头对我说“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我笑笑说:“你的话让我充满力量。试着去找找此刻的快乐吧,去丢个雪球,堆个雪人试试。”没想到他竟然扑倒在雪地上,打起滚来,同学们都围过来一起把雪抛到空中,然后雪花落到他的身上,他们一起哈哈大笑了起来。
你看,每一片雪花都曾是轻盈的,只是不该落在孩子的心头上,它应该装点冬天的梦。
每一个孩子都是来教会成年人如何生活的。作为教育者,我们的初心也就是要去看清这些孩子内心的话语,他们带着很多复杂的家庭生活背景,在你面前暴露出很多“问题”,也许他已经尽最大能力去做好成长这门功课了,只是他心里也有很多无助。一声“老师”是一种信任,当他们把小手交给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给他捂得热热的。
老师,您好!
你好,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