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愚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开展

2022-01-01 06:06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10期
关键词:劳动马克思主义师生

綦 岩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9 年8 月1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王季愚担任黑龙江大学校长,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政策,“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教学工作密切结合”[1],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教育及劳动教育等课程的开展。

一、社会主义教育课程的开展

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建设,分别开设“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课程。1957 年起,“社会主义教育”课程取代原有4 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学习》杂志编辑部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社会主义教育课程的阅读文件汇编》(一、二、三编),各高校结合自身情况编写教材与授课大纲。课程内容以学习毛泽东主席《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中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阅读中共中央指示和决议、人民日报社论和民主人士的文章等。

王季愚明确“社会主义教育”课程的组织与建设,强调“在党委直接指导下,以宣传部为主,酌量吸收有关人员成立社会主义教育办公室,协助党委掌握情况,推动工作”[2]。各系各班的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由各党总支和党支部领导。党总支是总体领导“社会主义教育”课程开展的基层单位,成绩的高低是衡量各级党组织工作优劣的重要标准。政治理论教员下放到系,在可能条件下配备辅导员若干名,成立社会主义教育小组,在各党总支和党支部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各系辅导员直接受社会主义教育办公室指导,并定期向办公室汇报工作。为培养学习骨干和政治工作人员,各直属单位支部的支部委员和团委委员率先组织学习,每周集中学习两次。各单位随时向党委汇报学习情况,学习成绩的评定以测验评分和学习鉴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959 年3 月,黑龙江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编印“社会主义教育”课程学习要点,以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决议为中心内容,围绕“什么是共产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基础”“全民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严重差别的消除”“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发扬共产主义精神”“国家对内职能的消亡”“高举红旗、不断革命”展开学习[2]。

二、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4 年2 月28 日至4 月3 日,黑龙江大学第一批共76 名师生前往双城县太平公社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分配到8 个大队45 个生产队,进行扎根串连,访问贫苦,宣传“双十条”和“反修提纲”,得到当地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第一,师生组织群众学习了毛泽东的著作,“向4875 人次讲了164 次课,在8 个大队中,组织了41 个毛泽东著作学习小组”[3,提高了农民的思想认识,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展。第二,在8 个大队中普遍建立起宣传站,设立图书室、情报组,组织群众唱革命歌曲,讲革命故事,开展各种文娱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第三,结合活动建立285 份阶级档案,为当地党组织系统掌握各阶级的情况,积累了重要材料。第四,宣传晚婚、避孕,对农村中提倡计划生育起到积极作用。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为师生思想革命化提供了良好客观条件。首先,师生摆正位置,老老实实当参谋,不喧宾夺主,充分尊重县社工作队的同志,在工作上主动商量,多出主意,服从分配。其次,师生积极主动、踏踏实实地工作,不求虚名,求实效,深入生产队,调节纠纷,解决问题。关心群众疾苦,与群众同甘共苦,得到群众认可。最后,善于发现县社干部优点,虚心向县社干部学习,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建立巡回检查和定期汇报制度,解决了党总支集中领导与工作人员分散的难题。

三、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王季愚校长带领黑龙江大学师生开展劳动教育,根据上级劳动教育计划中规定的劳动任务制定具体计划,制定精密的劳动教育管理办法与实施流程,组织师生参加炼钢、深翻地等劳动教育,其中学生劳动教育以生产劳动为主,生产劳动时间为8~13周,假期为6~7 周。劳动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求学生和工农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生产劳动领导组织工作,由各系党总支指导,教师负责,技术指导及任务分配由生产部门派专人负责。两个以上系同时参加同一种劳动时,由各系指导教师、生产部门技术指导及教务处负责同志组成核心组,负责全面工作。在劳动中,加强思想教育及安全教育,设立宣传、安全等小组,负责宣传及安全等工作。在劳动前,对不能参加规定的重体力劳动学生,由劳动领导核心组另行分配劳动任务。各系劳动课指导教师必须按规定,每天向劳动领导核心组及教务处填报“劳动日报表”。凡因病或因事请假不能参加劳动者,一天以内由系指导教师批准,两天以上由劳动领导核心组批准;因公不能参加劳动需经教务处批准后方能离开工地。凡为期两周以上劳动,各系指导教师应负责做出书面生产劳动总结,并交教务处存档。临时性的市区义务劳动也应制定出临时劳动大纲,以保证全校生产劳动与专业教育结合,在不耽误专业教育的前提下使劳动教育有序进行。

四、中共党史课程的开展

1961 年,教育部将“中国革命史”改为“中共党史”,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概论”“思想政治教育报告”一同列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中共党史”课程以党的发展历史为线索,学习毛泽东著作,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光荣的、伟大的、正确的,弘扬革命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坚定理论自信。

导言学习内容为毛泽东同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基本要求为明确学习中共党史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一章基本内容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以及毛泽东同志的建党思想和建党活动。基本要求为端正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态度,了解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参考文章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章基本内容为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农运动的新高潮,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基本要求为正确认识中国社会阶级,特别是正确认识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反动本质,加强阶级斗争观点,提高阶级觉悟,参考文章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第三章基本内容为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同志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新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和党内“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毛泽东同志关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方针。基本要求为认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认识小资产阶级思想对革命的危害,加强思想改造的自觉性,参考文章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和《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社会主义教育课程和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劳动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开展的特有现象,使师生理解社会发展规律与革命基本问题,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意识,通过一定的生产劳动与实际工作锻炼,培养青年学生的艰苦奋斗作风和对劳动人民的情感。“中共党史”课程的开展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把握青年学生思想特点,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逻辑,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长效性、思政性和科学性。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依,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感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用党的优良传统铸魂,成功经验育人,坚定信仰信念,增强自觉自信,敢于担当责任,不断开拓创新。

猜你喜欢
劳动马克思主义师生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热爱劳动
麻辣师生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