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工程的森林经营管理分析

2022-01-01 03:40刘鹏平
江西农业 2022年16期
关键词:生态效益营林森林

刘鹏平

(湖南省涟源市三甲乡林业工作站,湖南 涟源 417100)

森林经营管理是获得森林资源相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营林活动,目的是高效管理森林资源,保障我国生态安全。我国人口基数大、资源消耗量高,如果不能高效地管理森林资源,极易导致森林退化,无法维持其永续利用状态。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为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维护森林资源的重要国策,能够解决我国利用森林资源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补充相关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确保能够长期利用森林资源。自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试点以来,相关政策已经开展多年,已经成为了森林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营林开展效果,影响相关单位经营效益[1]。但是目前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问题,如技术手段不成熟、管理意识落后、资金缺乏等,限制了退耕还林工程开展效果。由此可见,分析退耕还林工程森林经营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1 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开展情况

我国于1999年开始退耕还林工程试点,主要参与省份为:甘肃、陕西、四川。2002年1月,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召开专门电视电话会议,确定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并在同年4月份颁发相关指导意见。退耕还林主要政策包括“个体承包”“封山绿化”“退耕还林”“以粮代赈”等[2]。数据显示,1999年-2008年,全国累计实施退耕还林任务4.03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2.37亿亩,封山育林0.27亿亩。工程范围涉及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200万农户、1.24亿农民[3]。

2 退耕还林工程的森林经营管理问题

虽然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经营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成效显著,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抚育技术低下、管理制度落后、认知水平不高、资金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退耕还林工程森林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具体情况如下。

2.1 抚育技术低下

在退耕还林工程开展过程中,早期我国抚育技术并不成熟,在植被密度控制、造林手段、林分郁闭上均存在问题,影响了退耕还林开展效果,导致抚育工作效率低下,参与农户积极性不高,参与动力不足,不利于相关工作长期开展。面对抚育技术低下问题,必须探究积极有效的抚育措施,提高退耕还林工程技术水平,才能够为退耕还林工程提供技术支持,有序科学地开展退耕还林工程。

2.2 管理机制落后

退耕还林工程需要积极调动当地农户参与相关工作,激发其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我国在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对于采伐限制十分严格,参与退耕还林的主体缺乏相应的决策权,例如,早期中幼林已经进入到采伐期,但相关数据审批手续复杂,难以通过;存在留优间劣思想,导致当前采伐的林木规格性差、材质差,并且出材率低,无法与支出相抵,许多参与者对于最终成果存在不确定性,降低了参与积极性。

2.3 管理水平较低

在退耕还林森林经营管理中,许多地区仍然以传统方式进行管理,多采用人力完成森林管理工作,对于退耕还林工程开展情况监测不足,严重影响退耕还林工程工作效果。此外,许多地方在经营管理中没有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仍然存在“重造轻抚”、不经营生态林等错误理念,无法发挥退耕还林中的实际效益[4]。

2.4 缺少资金扶持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部分地区仅在初期给予种苗补助费,在后续经营管理中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国家虽然针对退耕还林工程开展给予了专项资金支持,但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经营管理是否应该纳入资金支持工程中仍然属于争议部分,无法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

3 退耕还林工程技术

3.1 生态退耕

退耕还林工程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选择适合耕作的土地进行退耕还林。部分土壤已经不具备退耕还林的条件,如有些土地存在土层过薄、水土流失严重、盐渍化过重等问题,如果将此类土地作为退耕还林土地,不仅会浪费大量的资源,退耕还林效果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退耕还林过程中主要选择原有林地作为还林土地,将“耕作”侵犯的“林地”恢复其原有生态[5]。同时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应该运用生态退耕技术,真正实现退耕还林目标,提高退耕还林效果。

3.2 科学开展

退耕还林工程开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尊重科学等原则,总体要做到“宜林处则林,宜农处则农”。在退耕还林工程开展中之所以要尊重科学原则,主要是因为在违背自然规律下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往往会导致退耕还林失败,甚至会加剧环境恶化,引发生态的连锁反应,甚至遭到自然环境的报复,危害性更大。科学开展退耕还林工程的具体方法有:退耕还林过程中坚持“草+灌+林”相结合的方式;将退耕与养殖进行有机结合;选择具有抗旱、抗病虫害能力的树种[6]。

3.3 立体生态模式

森林建设与畜牧、种植等行业密不可分,因此在开展退耕还林工程时要坚持立体生态模式,通过复合经营方式进行管理,构建生态系统,不仅可以获得综合生态效益,还能够让管理方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具体方法如下:依据当地生态环境选择适宜的植被,通过“林果+农田”“桑农复合经营”等方式,可以充分运用光、热、水等各方面资源,并且能够利用植物之间的互相影响预防病虫害[7],这种方法比传统的还林方法更加科学,能够构建微型立体生态圈。

3.4 封山育林

退耕还林工程开展后并不能立即产生环境效益,需要长期的封山育林、舍饲养畜才能够逐渐恢复其生态功能,可以选择在针阔混交林等植被覆盖区域实施封山育林,同时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改善封山育林环境条件。

4 森林经营管理措施

退耕还林工程下的森林经营管理工作既要围绕着退耕还林工程开展,又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从而更好地推动退耕还林工程开展,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水平。

4.1 结构调整

退耕还林工程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不能仅考虑生态效益,而忽视了参与主体的经济效益。退耕还林工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与当地农业密切结合,不仅是简单地进行退耕还林作业,同时应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经济情况,有效调整经济结构,将退耕还林工程与当地农民增收相连接,帮助当地农民实现增收。

4.2 改变认识

退耕还林工程作为一项长期工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并且要综合各方面的资源情况,才能更好地开展退耕还林工程。森林经营管理者应该改变传统管理理念,坚持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相关工作开展,改变传统还林效果评价体系,不要将保存率、成活率作为评价还林效果的唯一指标,而应该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才能够真正评价营林效果。同时将要巩固还林成果纳入到管理计划中,重视后期管理工作,调动农户参与相关工作,扩大管理范围,引导农户依从管理措施,重视对具有还林价值的荒山荒地的经营工作[8]。

4.3 创新机制

退耕还林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国策,相关单位在落实此项工作时,要创新管理机制,为还林工作深度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针对退耕还林工程中开展伐木、营林时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规范相关工作开展,并且兼顾经济与生态效益,高效利用森林资源,调动经营者的参与积极性。保证相关管理者还需在严格执行国家限额采伐的任务时,做到动态化间伐管理,保证相关单位及个人能够随时申请、随时审批,并依据各地退耕还林工程实际开展情况调整伐林定额[9]。

4.4 激励机制

开展退耕还林工程,要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才能够激励所有相关人员配合管理工作,首先,要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其次,要制定退耕还林工程优惠制度,广泛调动相关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再次,要加大小额贷款等金融相关支持;最后,要吸收多种主体参与到森林经营管理中,丰富其资金来源[10]。

4.5 加强服务

退耕还林工程需要相关单位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支持,不仅能够促使森林管理工作科学开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能够让当地农户从中受益,增加致富机会。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大科技支持,积极引入成熟的研究成果,为退耕还林提供技术支持,提高营林成活率;②设置科学的营林计划,通过分区经营等方式帮助参与农户经营、利用林地,引导其适当补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林药等,提高其经济收入;③推动林业企业发展,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从而反向促进退耕还林工程森林经营管理工作开展。

4.6 信息技术

退耕还林工程森林管理工作管理区域范围,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相关工作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采用物联网技术识别动植物信息;运用大数据技术整合监测、采集信息;利用红外线、无人机技术识别森林管理信息变化情况;还可以使用森林管理预警系统及时发现问题等。

4.7 加强培训

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以及森林管理工作均需要参与人员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因此需要加强相关方面的培训,提升工作开展效果。可以对当地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农户进行技术培训,让其具备营林、育苗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升其管理水平,让( 刘鹏平:退耕还林工程的森林经营管理分析)其能够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相关管理工作。

5 结语

退耕还林不仅仅是保护林地,更是保护动植物生存的家园,给予人类更好的生态环境。面对大量林地被侵占、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只有积极落实退耕还林工程,合理开展森林经营管理工作,才能够为人类营造更好的生态圈。通过文章分析可以得知,经过数十年努力,我国虽然已经在退耕还林工程项目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没有发挥到最大,可以通过提高退耕还林工程技术、加强森林管理等方式,推动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开展,并且让相关参与主体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生态效益营林森林
漫谈生态效益特性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软件系统的研建1)
关于提高造林质量及营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的研究
关于营林前期准备及栽培技术研究
营林绿化的重要性及营林绿化规划探讨
试论营林绿化的重要性及营林绿化规划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