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耕地质量等级的方法和途径研究

2022-01-01 03:40姚建
江西农业 2022年16期
关键词:耕地农作物土壤

姚建

(浙江省庆元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庆元 323800)

随着我国新一轮土壤改良、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技术集成示范区建设等各项行动的宣传推广,耕地质量等级提升已成为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因此,亟需对提升耕地质量等级的具体策略进行详细探究。

1 耕地质量保护与耕地质量等级提升分析

为提升耕地质量等级,必须加强耕地质量保护管理,耕地质量保护可作为提升耕地质量等级的重要前提,而提升耕地质量等级是耕地质量保护管理的最终目的。耕地兼具私人物品属性以及公共物品属性,因此,耕地质量的内涵比较丰富,耕地质量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包括地力、空间、工程以及生态环境质量,在耕地质量等级提升中,必须重点关注上述四个因素,促进耕地生产能力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通过加强耕地质量保护管理,提升耕地质量等级,有利于避免耕地质量退化,同时改善耕地质量的地力、空间、工程以及生态环境质量。为提升耕地质量等级,可联合应用多种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农业措施等等,有效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国家食品生产安全性。

在保护耕地质量以及提升耕地质量等级时,不仅需关注耕地质量生态环境的治理问题,同时需关注如何提升这一关键性问题,充分展现出人口以及生态环境的整体性。新时期,在可持续理念提出后,社会各界对于耕地质量的关注度均显著提升,耕地质量保护管理,应当作为人与环境的整体性要素。因此,耕地质量等级提升比较复杂,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各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率显著提升,耕地破坏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促进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为农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必须加强耕地质量管理,促进耕地质量等级提升[1]。

2 提高耕地质量等级的技术方法和途径

农业生产中逐渐产生了很多新型技术,土地治理水平也显著提升。对于耕地质量提升技术,可分为三种类型,包括化学法、物理法以及生物法,各类方法均相辅相成,具有不同的应用优势。在耕地质量提升方面,应当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选用多种方法,在耕地质量管理中做好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提升耕地质量。

2.1 化学技术措施

2.1.1 通过种植绿肥提升耕地质量等级

绿肥作为生物肥,养分丰富,包括氮、钾、磷以及各类微量元素。在实际应用中,绿肥分解速度快,肥效迅速,根据实验分析,在农田生产中,如果应用含有1 kg氮素的绿肥,则可使稻谷、小麦增产9 kg以上。另外,绿肥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固氮效果显著,通过将其应用于土壤条件改良中,可增加土壤中的养分,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以及理化性质。

2.1.2 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提升耕地质量等级

应用肥料改良土壤条件,有利于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比如,在小麦、玉米种植中,没有对耕地施肥时,产量在250~300 kg之间,而施肥后,产量可增加至500 kg以上。但是在耕地改良中,盲目施肥的问题比较常见,这样不仅无法提升耕地质量等级,同时还可能会导致土壤酸化等各类污染问题。因此,为提升耕地质量,可推广应用生物措施,包括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等等,另外,选择适宜的施肥方式也至关重要。为提升施肥科学性,应当注意对土壤的养分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同时了解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需肥规律,在施肥过程中,应当尽量选用氮、磷、钾肥,保证施肥适量,如果联合使用有机肥和无机肥,应当以有机肥为主;如果联合使用基肥和追肥,应当以基肥为主。除此以外,还需对农作物的需肥量进行分析,优化调整化肥用量,避免用量不当而降低耕地质量。实践表明,无论应用增施有机肥措施还是秸秆还田措施,均可有效疏松和改良土壤,促进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微量元素,提升土壤结构通透性[2]。

2.1.3 通过施用土壤改良剂提升耕地质量等级

对于酸化土壤,可采用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性能进行调整,常见土壤改良剂包括碳酸钙、氢氧化钙等等。我国耕地分布范围广泛,部分地区土壤盐渍化问题比较严重,在土壤改良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土壤改良剂,包括石膏、硫磺、脱硫石膏、腐殖酸、粉煤灰等等。通过应用土壤改良剂,有利于补充耕地的微量元素,同时还可有效降解耕地中的农药、重金属,对土壤酸碱度进行调节,有效解决耕地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土壤盐渍化等问题。根据实验研究,在重度盐碱地耕地质量提升方面,可联合应用化学改良法、深耕法等,同时在农田建设灌溉排水管道,可显著提升耕地质量。

2.2 物理技术措施

2.2.1 通过土地平整工程提升耕地质量等级

土地平整处理可直接影响耕地土层厚度、地形、平整度等等,对耕地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机械化耕作方式和以往的方式有所不同,在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植中,由于耕地地形差异较大,能够直接影响田块规模,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机械化技术,应当根据耕地规模、耕地形状等选择适宜的机械设备,对耕地大小、形状、平整度等作出适当调整,确保能够为机械化作业奠定良好条件,提升田间生产效率。另外,在土地整平处理中,可合并田坎,对零散田块进行集中化处理,有利于对耕地进行集约化利用,提升耕作效率。除此以外,在土地平整处理中,还可覆盖耕作层,并采用土地翻耕处理,增加耕作厚度,改善土壤结构透气性。

2.2.2 通过灌溉与排水工程提升耕地质量等级

在提升耕地质量过程中,排水灌溉工程类型较多,包括水源工程、水利设施、灌溉工程、排水工程等等。在排水工程建设中,可对农田周边水源进行勘查分析,然后建设拦河坝、开凿农用井等,同时还可修建集雨设施,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增加灌溉用水。根据调查统计,在农作物种植生长中,灌溉的影响比较大,通常情况下,与非灌溉农田相比,灌溉农田农作物产量比较高。在耕地环境治理中,农田灌溉是最为常用的措施,通过应用微喷灌、低压管道输水等多种节能灌溉技术措施,可显著提升灌溉效率。排水灌溉工程类型也比较多,包括修建明沟、地下管道等等,通过修建排水灌溉工程,可有效解决耕地排水不通畅的问题,进而有效降低旱涝灾害发生率,提升耕地质量[3]。

(1)灌溉工程。在农田灌溉工程中,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模式的应用比较常见,不仅节能效益高,投资成本也比较低。低压管道输水系统是由多种设施设备组成的,包括机井口、水泵等等,各个机井均可作为一套灌溉系统。根据研究发现,在耕地质量改善时,通过应用低压管道输水系统,能够有效减少水资源渗漏量以及蒸发量,与水渠输水方式相比,可显著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同时还可节约耕地资源,促进土地利用水平的提升。

另外,微灌技术也是一种常见的农田灌溉技术措施,是一种新型技术,可将机械技术和自动化灌溉技术进行有效结合,进而节约水资源,同时提升化肥和农药的利用率,避免对耕地土壤以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喷灌技术指的是应用喷头,在一定压力下将水喷洒至空中,水在空中形成水滴,然后落至农作物表面以及地表,这一灌溉模式可实现灌溉机械化以及自动化,节水效益比较高。

(2)排水工程。在耕地排水工程中,土质排水沟是一种传统的排水模式,如果降雨量较大,地表水流大,将会对土质排水沟产生较大冲击作用,破坏土质排水沟,很难保证排水效果。同时,如若加大土质排水沟的规模,占地面积大,会造成耕地资源浪费。对此,为了提升排水效果,同时节约土地资源,可规划建设小断面混凝土沟渠、生态袋护坡等,另外,还可建设地下暗管,创建新型排水系统。在盐碱地改良中,地下暗管排水工程的应用比较常见,通过采用地下暗管排水方式,可对地下水位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还可改造耕地条件。

在边坡工程建设中,生态袋是新型施工材料,在道路工程、河岸护坡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均比较常见。通过将生态袋应用于耕地排水系统施工中,占地面积小,可显著避免水土流失,改善土地结构,同时施工环节成本投入量比较低。比如,在山区耕地质量改良中,可应用柔性生态袋,其环境适应性好,同时透水透气性强。

2.3 生物技术措施

2.3.1 通过增加作物品种和种植模式提升耕地质量等级

增加农作物品种以及多样的生产方式均可改善耕地质量。农业生产中,如果应用单一化的种植模式,会造成农田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作物产量也会随之降低,对此,可选择多种农作物混合种植,采用轮作模式,并合理布局,这样不仅有利于改善耕地质量,同时还可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比如,在北方农作物种植中,选择土豆和玉米进行间作,可显著提升耕地利用水平,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农作物产量的增加。

2.3.2 通过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提升耕地质量等级

在耕地质量管理中,农田防护措施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类型比较多,包括植树造林、植草等等,加强生态防护管理,可促进植被恢复,调控地下水位,同时还可显著改善土壤条件以及耕地生态环境。比如,在盐碱地地区农作物种植中,可选择抗盐碱能力比较强的农作物,并采用坡面防护措施改善植被绿化环境,对土壤酸碱度进行调控[4]。

3 提高耕地质量等级的管理方法和途径

3.1 土地整治工程管理

提升耕地质量等级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可用耕地数量和提升耕地质量,为农作物种植提供良好条件。在耕地治理过程中,不仅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工程建设措施,同时还需加强工程管理,对耕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创造良好的农田生长条件,促进耕地治理效益的提升。

在实施工程前,可成立土地质量提升管理领导小组,在土地治理中加强领导和指挥调控,并制定完善的计划方案。在耕地质量改善治理中,增加资金投入量,同时设置专门的账户,保证专款专用,提高资金利用率。

在工程建设中,必须严格依据耕地质量治理计划方案,对耕地治理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通常情况下,首先,可对耕地进行整平处理,调节耕地平整度以及耕作层厚度,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尽量避免对土层结构造成破坏。其次,在耕地环境中修建道路工程、沟渠工程时要加强施工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放样,对于新建工程,应当与原有工程做好衔接处理。另外,在农田防护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境治理中,可根据耕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植被,并加强植被栽植和养护管理,提升苗木成活率。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监理人员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在项目建设完成后,项目承建单位可提交验收申请,由监理单位严格依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项目验收检查。

3.2 土地整治后期管护

3.2.1 耕地保护管理

在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建设完成后,就可将耕地交还至村集体,指定耕地保护责任人,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检查耕地维护管理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应当及时通知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或者村组织。除此以外,国土资源部门可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定期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对耕地质量进行监控,避免出现违法行为,对耕地环境造成破坏。

3.2.2 耕地质量管理

在工程项目验收完成后,每年定期组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对耕地质量进行检测和评级,根据检测结果选用适宜的土壤环境改良措施。在耕地环境后续维护管理中,可在农田中施用有机肥,促进土壤环境中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另外,还可应用秸秆还田措施,施用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条件。除此以外,在农田种植中,可联合应用轮作、深耕技术措施,其中,轮作可有效保护耕地肥力。选择耐旱性好以及地下结实的农作物,并采用间种、套种模式,对光能、水资源以及土壤中的养分进行高效利用,提升土壤覆盖率,减少水土资源浪费问题。除此以外,对于农田耕作层,可在春季、冬季采用深耕模式进行处理,深耕厚度在18~20 cm之间,促进土壤熟化,有效释放土壤中的养分,改善供肥能力[5]。

3.2.3 配套设施管理

在完成耕地环境治理后,对于配套设施也需加强管理,对此,应当确定管护主体,同时耕地后续维护管理成果应当与责任人绩效挂钩。另外,在配套设施管理中,需组织成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并采用分级管理模式。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还可与林业部门、农业部门、公安部门等相关部门加强协作,组织检查监督小组,转变传统的监督管理理念,定期对耕地道路工程、泵站、输水管道等进行维护管理。

4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策略进行了详细探究。在农业生产中,应当将高质量耕地作为基础,提升耕地质量等级,可采用多种技术以及维护管理措施,包括化学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等等,通过多种技术措施与工程措施联合应用,对耕地环境进行高效治理,促进耕地质量等级以及生产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耕地农作物土壤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土壤
灵感的土壤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