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2022-01-01 01:07顾永惠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思政防控

顾永惠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江阴 214405)

2020 年初新冠肺炎重大疫情的发生,给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 疫情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不能缺位。2020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给驰援武汉医疗队的青年党员同志回信,赞扬他们在疫情斗争中的担当作为,勉励广大青年“让青春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1]。 因此全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开展抗击疫情的斗争,并由此而形成的抗疫精神是高职院校广大青年学生思政教育生动而鲜活的教材。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抓住抗击疫情这一重大而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契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自我审视与历练成长。 教育工作者也需要明晰重大疫情防控背景下学生思政教育功能发挥, 力求做到疫情防控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

一、疫情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一) 网络思政教育区别于传统线下课堂教育的挑战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依赖于学院健全的校纪校规、合理的思政课堂设计以及良好的师生课堂交流互动。[2]首先,假期中的学生完全处于无组织状态下。 不同于在学校中能够依靠班主任、系部辅导员、学生干部等班级管理者,使得班级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能够顺利有序开展,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全体学生处于寒假的相对松散无序的状态中,这无疑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全新的挑战。 其次,学生的网络学习处于非校园学习纪律状态。 高职院校全体师生假期中受到疫情的影响而待在家中,完全不受校纪校规的约束。 另外,教师本身受到客观条件影响与各种因素制约,无法完全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开展网络教育教学活动,网络教学效果也无法与校园常规教学效果相提并论。 学生由于其自我约束与自律能力影响、学习环境变化以及学习习惯养成等因素,无法达到与学校常规学习一样的学习效果,这些情况的发生会对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二)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相互融合的挑战

高职院校教师是否具有扎实的思政专业理论水平与良好的网络媒介素养,决定着他们能否顺利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要想实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媒介有机融合,不仅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政治素养,而且需要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网络媒介素养。 在现实的校园教育教学环境下,广大高职院校教师已经习惯于在课堂上与课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与课后社会实践为主。 但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跟不上时代步伐,无法满足广大青年学生对于推陈出新海量信息的强烈需求, 唯有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 适应网络大环境并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才不会落后网络时代发展。 其次,实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媒介有机融合,会在无形中加大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负担。 教师除了常规课堂教学外,还需要对海量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地辨别与筛选,将真正适合学生学习的网络信息资源不断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来,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这些都需要教师为之付出巨大的艰辛与努力。 在疫情期间,广大师生每天通过“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介与“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新闻APP 途径获取有关疫情的信息,但是及时有效辨别各类信息需要师生拥有良好的网络媒介素养与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 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关注疫情期间学生网络思想动态,及时回应学生网络关注点,对于学生由于疫情而产生的恐惧与焦虑心理要及时通过网络谈心谈话进行疏导,提高学生对于全社会共同抗击疫情的信心。

(三)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与感染力亟待提升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与吸引力。 ”[3]因此,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成为当务之急。 而在具体的思政教育实践过程中,既不能为了迎合学生的需求而刻意地增加各种网络元素以达到博取学生眼球的目的,也不能一味地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继续走传统思政教育的老路,所以网络思政教育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兼顾到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自身特点。 高职院校学生在网络媒介环境下具有更加开放的思想观念、更加多元的价值取向与更加复杂的人际交往。 高职院校通过为学生创建健康、文明、绿色的校园网络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在理性文明使用网络的同时能够做到求同存异。 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兼顾考虑高职学生不同年级层次的具体情况,不同年级的学生往往关注的内容不尽相同,大一新生更加关注新环境适应、学业成绩、人际交往、社团活动等, 而大三毕业生则更加关注毕业论文设计、专接本学历深造、就业创业未来发展等。 教育工作者要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确保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与时效性。 其次,网络思政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大胆吸收与借鉴网络社交媒介的优秀成果,运用典型的优秀人物或生动的人物故事等思想政治素材,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彻底扭转学生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固有印象,并且通过凝练重点与增加教师情感投入,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共鸣,真正做到以情化人、以情育人,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最终通过增加学生的获得感来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二、疫情期间凸显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刻地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不仅需要医务工作者在抗击疫情前线作出巨大的斗争与牺牲,而且也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意识形态领域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作出巨大努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防止西方网络思潮借助重大疫情向青年学生输出西方价值观与传播错误思想。

(一) 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互联网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变量”[4]。 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网络媒介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科学并严格地遵循网络媒介传播规律、高职学生成长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才能使网络媒介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帮手。 疫情期间高职学生普遍缺乏理性平和的心态,缺乏对网络谣言的辨别能力,其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网络素养的系统教育。 因此,要想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 严格遵守网络法律法规,拥有网络安全意识与网络道德规范,确保学生能够文明、健康、安全地使用网络,最为关键的是加强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

(二)重大疫情防控期间,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

通过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不仅能够凝聚学生人心、弘扬社会正能量,而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教育工作者借助当前重大疫情事件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是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优势。 高职院校部分学生的思想问题主要来源于他们对部分事物的模糊认识与错误理解。 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当前重大疫情防控的背境下, 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情况更加复杂严峻,必须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引导。 疫情期间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指挥,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努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医护工作者冲在抗击疫情最前线,他们成为了最美丽的逆行者,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体现,也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 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会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善于挖掘生动故事、感人事迹、优秀典型等重要素材,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断加以宣传,引导学生积极向优秀榜样与先进典型看齐。

(三)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学生疫情期间理性平和心态的培育

培养学生在遇到困境时拥有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的良好心态,是高职院校实现育人的重要方面。 人的情绪通过互联网传播更加容易被传染与放大,因此,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要在疫情防控期间利用网络媒介教育学生保持理性平和心态,使学生能够积极抵制情绪化的网络暴力行为。 在具体思政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当对疫情期间学生的焦虑与恐惧心理进行及时疏导,对学生重视人文关怀,不断推动思政教育工作传统优势与网络媒介有机融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养教育与网络素养教育等课程联网上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种社会问题,正确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在现实环境下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来教育学生,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人文关怀目的。

三、重大疫情背景下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路径

在重大疫情防控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重大疫情的特殊性,努力把握学院制度要求与人文关怀的统一,做到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整体性与个体性相结合,力争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疫情防控的全过程。[5]

(一) 提高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首先,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学生关切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解决在疫情防控期间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学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都受到疫情影响而遭遇不同程度的困难。 因此,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为学生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与就业压力。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智慧校园网、校园微信公众号或校信通等平台,及时发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流程与安排,以及广大师生应对疫情的生活提示等。 班主任要及时收集学生在面对疫情时所遇到的各类问题, 并做好记录和回复工作,必要时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释疑解惑工作,确保学生疫情期间在家安心生活与学习。 例如,针对高职院校大三年级学生普遍最为关心的毕业与就业问题, 学校应该及时开通网上就业服务,组织相关教师通过“空中课堂”大力开展网上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学校相关部门应该想方设法利用网络与用人单位进行供需对接,来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为广大毕业生求职就业保驾护航,切实保障毕业班学生的合法权益。 在疫情防控期间,政府相关部门与高职院校应鼓励用人单位开展网上招聘活动,例如,用人单位可与毕业生进行网络面试、网络签约等工作,尽可能简化他们就业签约等繁琐的手续流程,让毕业生能够顺利地求职就业。

其次,教育工作者应做好学生的人文关怀工作,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温度”。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强调制度与纪律要求的同时,特别要注重加强对学生人文关怀,真正做到“刚柔并济”。 在学院日常的管理中,教育工作者要通过网络社交媒介或线下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去发现部分学生思想观念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及时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 在疫情防控期间,教育工作者除了需要了解学生在家的健康与学习状况, 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精神需求,例如,组织学生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开展防疫知识学习、兴趣爱好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交流活动,帮助长时间封闭在家的学生摆脱空虚、焦虑、无助、失落的心理困扰,通过以上所述内容让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带上了教师的情感与温度,切实让广大学生在家就能感受到学校教师的关心与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同时,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参与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关键时刻能够感受到自我的价值。 另外,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表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以激发学生参与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热情,同时也能在校园中树立优秀学子的榜样。

再次,教育工作者在疫情期间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疫情防控知识,通过网络宣传报道或网络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疫情的可防可控性,有效缓解学生对于疫情的恐慌与焦虑情绪。 要引导学生线上和线下都要通过正规渠道获取疫情防控信息,切不可轻信网络谣言,鼓励学生更多地关注网络正面报道与网络正能量信息。 在疫情期间要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通过校园心理咨询热线为学生提供心理干预服务,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培育学生在逆境中也能拥有良好的心态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把学生培养成技术技能型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 将网络思政教育贯穿于疫情防控的整个过程

首先,教育工作者通过聚焦疫情防控,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于绝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是人生道路上第一次遇到的重大人生考验。 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当前疫情防控背景下要通过网络交流或电话谈心的方式,充分了解班级每一位学生当前在家的思想动态与行为状态,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如生源地、年龄学段、性格特点等,按照分层分类的原则,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谈心谈话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网络公开信或网上知识问答的方式,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学生传递当前疫情防控知识与发布疫情防控相关信息,教育引导学生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不掉以轻心、不麻痹大意,提高个人疫情防护意识,并严格科学地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充分认识到疫情防控的相关纪律要求,增强自身的规则意识,合理规划在家的学习与生活,不断加强对于疫情防控知识的深入学习。

其次,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网络云思政教育”,加强对学生思想引领。 在全社会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要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 通过构建班级、社团、党团支部等不同层面的线上交流平台,拉近师生之间的网络距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主题教育活动, 如 “云主题班会”、“云党团课”等,让学生在交流沟通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获取正能量,不断提升学生对于国家战胜重大疫情的信心。 同时,为了保障学生在这次重大疫情中的信息知情权,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建立网络信息沟通渠道,认真听取学生在疫情期间的意见和建议并作出及时反馈。 对于在疫情防控期间思想政治教育所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与不足,教育工作者要做到正视问题绝不回避。 同时对于疫情发生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网络信息, 要引导学生提高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教育学生在网络上做到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成为一名科学、健康、文明的网络信息传播者。

在新的历史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及时挖掘疫情防控重要时期的有益素材,及时总结此次疫情中思政教育工作的经验,及时厘清面对疫情的网络思政教育思路,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新的高度,为今后我国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提供切实可靠的思想保障。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思政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思政课“需求侧”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