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雪梅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 100009)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祖先认识生命,增进健康,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总结和智慧结晶。它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药防病治病的基础理论、临床实践、方剂药物和技术方法,历千年护佑着中华民族,一直在中国医学界占据主流地位,中医药文化融入百姓的饮食起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医药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医药作为成熟的传统医药体系,不仅影响周边国家,还通过移民漂洋过海走向世界。随着传教士携西方医学的传入,一些学者开始探索中西医学汇通、融合。中医药学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通。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对华发动了连续不断的侵略,中华民族逐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医备受冷落,中国知识界追求西化的精英们不遗余力地贬低中医,即使文化界的进步人士中也有人视中医无用,中医几度面临被政府“废止”的命运。在中华民族因落后而挨打时,瞧不起中医凸显了中国民族自信心的丧失。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格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敌强我弱、根据地始终处在“敌军围困万千重”之中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好根据地军民的生病问题、战斗负伤问题,重视中医,红军医院“用中西两法治疗”,发挥中医药在流行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延安时期,毛泽东号召中西医团结,给人民治病,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了“中西医合作”格局,保障了广大军民的健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中医充满文化自信与行动自觉,强调“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明确“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1],将中医药纳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之中,推动祖国医药遗产保护传承,守正创新,为人民健康服务,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为中国和世界医学发展、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使中医文化焕发前所未有的时代魅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所作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2019 年,习近平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2]中医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医学,对防治疾病、防疫抗疫,保障中华民族种族的繁衍,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防疫和抗疫史。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末发生过321 次大型瘟疫。在瘟疫流行时,中医药一次又一次地拯救民族于危难。正是从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出发,毛泽东说:“中国人口能达到六亿,这里面中医就有一部分功劳嘛。”[3]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沈同回忆:“毛主席对我国古代的一些医药学家,也有深刻的印象。从上古时期的神农氏,到唐朝的孙思邈、明朝的李时珍等伟大的医药学家和他们深山采药、遍尝百草、治病救人的感人事迹,他都了如指掌,经常谈论他们的巨大功绩。”[4]为解决旧中国疾病丛生、疫疠流行、缺医少药等问题,毛泽东纠正歧视中医药的错误倾向,打破中医是“封建医”的成见,强调“中医问题,关系到几亿劳动人民防治疾病的问题。”[5]新中国确立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三大卫生工作原则,既明确了卫生工作的主体,也明确了处理中西医关系的总原则。这一原则贯穿始终。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要求“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6]1996 年12 月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指出:“卫生事业是造福于人民的事业。卫生工作一定要坚持群众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7]2003 年春,非典型肺炎疫情暴发后,时任总书记的胡锦涛指出:“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当前,要把防治非典工作作为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件大事,切实抓紧抓好。”[8]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加以统筹推进。习近平关于中医药的重要指示就有30 余次[9]。2016 年8 月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我们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坚持古为今用,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新时代,“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是: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这个方针的根本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这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必须一以贯之坚持的基本要求。”[10]2020 年春节前夕,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11]习近平在领导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为人民加油鼓劲,他说:“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能够一次次转危为安,靠的就是中医药。”[12]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13]中国共产党把“预防为主”作为卫生防疫工作的方针,体现了中医传统,行之有效。中医之“防”,就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医道医术上的表现。中医医国医人都是“预则立,不预则废”。《黄帝内经》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预防做不好,等到疾病临头、动乱已成再去治,“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医医道传统是“治未病”重于“治已病”和“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中国共产党不论是在局部地区执政还是在全国执政,在医疗卫生事业上一直重视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所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应当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14]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性的执政党后,很快在卫生医疗工作上确立了“预防为主”的方针。毛泽东特别重视传承“防”的精神,1954 年4 月21 日,他在审阅修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医工作的指示(草案)时,在“治疗疾病”之前特别加上“预防疾病”[15]。毛泽东深知中医文化中预防疾病是第一位的,预防做不好,等到疾病临头再去治,那是“见事迟”。2020 年大疫降临,习近平指出:“我国历史上有很多防治瘟疫的医疗著作和方法。《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二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提出了‘隔离’是防疫的重要举措。明代中期我国就出现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16]他强调:“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17]科技最发达的美国疫情却迟迟得不到控制,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能在防疫工作中取得了重大成果,得益于领导人重视预防的战略并得以全面成功贯彻。
中国共产党人特别重视中医药也与中医药扎根基层、价廉物美的优势有关。著名中医蒲辅周给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看过病,叶剑英元帅称赞:“蒲老用药独特,怎么开两三毛钱的中药就给治好了!”叶剑英讲过这样一个例子:苏鸿熙教授在给一位二尖瓣狭窄病人进行手术后,病人出现肺炎,高烧数日不退,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抗生素,也不见效,最后高烧昏迷,这让我国第一位留美回国的心外科专家束手无策。后来请来了老中医叶心清。叶心清开了汤药给病人服用,同时配合针灸,三服药下去,病人烧退,肺部炎症也得到了控制[18]。2015 年2 月15 日,习近平在考察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街道二〇五所社区中医馆时也说:“很多患者喜欢看中医,因为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像我自己也喜欢看中医。”[19]新中国成立时,一穷二白,发展中医药事业,有效地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我国卫生状况在整体上有一个大的改观。中医药极大地降低了医疗成本,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以最小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在较短的时间里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就有了根本性的提高:1949 年到1976 年,全国人口由54 167 万人增长到93 717 万人[20],死亡率从20‰下降到7.25‰,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 岁提高到1975 年的68.8 岁[21]。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较快实现了转变,进入了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型阶段,这远远超过同期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2021 年5 月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调研时指出:“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22]
创造中国新医学是毛泽东的伟大理想。他认为中医、西医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将其结合起来可以取长补短。中医“历史是最久的,有丰富的内容”,“强调人的整体性”,吸收西医好的东西,经过中西医的结合,“我们是有条件创造自己的新医学的”[23]。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就提出用中西两法治疗。延安时期,他号召中西医团结。新中国成立后将中西医结合列为三大卫生工作方针之一。1954 年7 月,他指出,发展中国医药科学“这不仅是为了中国的问题,同时是为了世界”[24]。中医和西医相互促进,如研究针灸对医学理论的改革将发生极大的作用,针灸是科学,将来世界各国都要用它。中医的经验要有西医参加整理,单靠中医本身是很难整理的[25]。1956 年,他强调“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学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的规律,发展中国的新医学。”[26]20 世纪50 年代,我国首创举办西学中班,组织西医学习中医,培养西学中人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包括现代医药学方法及中西医结合方法等研究中医药、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无论是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及中医药走向世界,还是在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使其成为我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一个新学科,以及改变现代医学界对中医药认识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毛泽东批示肯定了培养西学中医学人才的做法,并寄以厚望:培养“中西结合的高级医生,其中可能出几个高明的理论家。”[27]
周恩来多次提出要中西医结合,“使中西医融会贯通,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逐步实现毛主席的伟大理想”[28]。他还对赤脚医生代表说:“要中西医结合。请你们学点中医,你们赤脚医生要成为中西医结合的新医药学派。因为中医是我们的祖先发展起来的,中医的针灸、草药到处都能用。”[29]
毛泽东关于运用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发掘中医药学伟大宝库、创造中国新医学的思想和实践,在中国医学界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领导团队研究中医药学,发明青蒿素,在中国和世界上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2015 年,这位为全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并造就出卓有成就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就是一个证明。
江泽民、胡锦涛担任总书记时都坚持了这一方针。1996 年12 月,江泽民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和政府历来既重视现代医药又重视我国传统医药。”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强对中医药事业的领导。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既要认真继承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又要勇于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更好地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中西医工作者要加强团结、相互学习、相互补充,促进中西医结合。”[3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2015 年12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 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31]他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32]要“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适合中医药发展的评价体系、标准体系,加强中医古籍、传统知识和诊疗技术的保护、抢救、整理,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力争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有所突破。”[33]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全程深度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创新形成中西医结合“四有”模式,临床筛选出“三药三方”,是在古典医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的,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和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为抗击疫情作出重要贡献。防控工作告捷后,6 月2 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指出,“要加强研究论证,总结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理论和诊疗规律,组织科技攻关,既用好现代评价手段,也要充分尊重几千年的经验,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一批科研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要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要深入研究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34]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世人重新认识到中医药的重要价值,也突显了中医药在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同年9 月22 日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35]2021 年3 月6 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再次强调:“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要科学总结和评估中西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的效果,用科学的方法说明中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疗效。”[36]
中医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包括天人合一、顺应四时、形神兼顾、阴阳平衡等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重视中医,固然重视其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方面的实用价值,更是坚持民族文化立场与提高民族自信心的视野尊重这份文化遗产。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强调“承继祖先的遗产”,新中国成立后,这一理念进一步光大。1954年6月5日,他同时任北京医院院长周泽昭等谈发展中医的问题,指出:“对中医问题,不只是给几个人看好病的问题,而是文化遗产问题。要把中医提高到对全世界有贡献的问题。对新来的外国东西重视了,对自己本国的东西倒轻视了。”“看不起本国的东西,看不起中医,这种思想作风是很坏的,很恶劣的。西医要向中医学习。第一,思想作风上要转变。要尊重我国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看得起中医,也才能学得进去。第二,要建立研究机构。不尊重,不学习,就谈不上研究。不研究,就不能提高。总是有精华和糟粕的嘛。这项工作,卫生部没有人干,我来干。”[37]
稍后,毛泽东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医问题“是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独立和提高民族自信心的一部分工作。”“西医到中国来,也不过百把年。当然,西医是近代的,有好的东西。但什么都是‘舶来品’好,这是奴化思想的影响。看不起中国的东西,不尊重民族文化遗产,这是极端卑鄙恶劣的资产阶级心理在作怪。”[38]周恩来指出:“中医确实治好了一些病,中医有自己的一套医药知识和治病经验。”[39]新时期,邓小平对外国客人说:“中国传统医学是个宝库。”[40]他在为鲁之俊《新编针灸学》一书题词时写道:“把我们国家许许多多的科学遗产,加以批判地接收和整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41]江泽民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42]新时代,习近平强调“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43],“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44]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再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45],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6 年2 月,国务院第123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为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部门间协调配合,统筹做好中医药工作,建立了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发布《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2017 年颁布实施中医药法。2019 年10 月,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共中央对中医药的认识高度、推进力度、实践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医药在防治疫情中的出色表现,让人们加深了对中医药重要作用的认识,提高了信心,增强了底气,坚定了发展中医药的文化自信和行动自觉。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重视实践、重视疗效的医者精神,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燮理调平的中和观、养生防病的治未病观等哲学智慧,凝聚着精诚仁和、以人为本的中华文化精髓。中国共产党人除了强调中医文化本身的医疗价值,还将中医文化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智慧。毛泽东认为,医之上者,不仅能治病救人,而且能以医理论国事,治病与治国、治人,融会贯通。他在强调决策前要重视系统的调查研究,把本来的情况搞清楚、方法搞对头时,引用了中医方法来说明。他说:“医生看病是先诊断,中医叫望、闻、问、切,就是先搞清病情,然后处方。”[46]习近平对此的应用更广泛。他阐释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时,提出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追根溯源,分类施策,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47];为建设小康社会,有必要基于辨证论治原则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既养血润燥、化瘀行血,又固本培元、壮筋续骨[48];干部队伍建设要以扶正祛邪之法提升精气神,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决心对症下药[49],以防肝风内动、血虚生风[50]。习近平除了大量引用蕴含中医思维与理念的术语生动阐明治国理政之道,还着力推动中医药为健康产业发展和百姓脱贫致富作出积极贡献。早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他就鼓励淳安县下姜村打造中药材黄栀子种植基地,为村民谋福利[51]。2019 年4 月,习近平高度评价了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通过种植中药材脱贫致富的做法[52]。党和国家把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传承发展中医文化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渐入佳境。
中医针灸、太极拳相继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经典名著《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中医药文化遗产是极具民族特色的独一无二的宝贵资源,凝聚着祖辈先贤的智慧,承载着珍贵的历史脉络,蕴藏着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基因密码,是具有重要价值的中医药标志物与“活化石”。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自古以来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靓丽名片。朝鲜、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的医药发展都深受中医药的影响。早在秦汉时期,中医药进入朝鲜半岛,与当地医学结合,形成东医(韩医)。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中医药是中外交流的重要内容。中国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沿途都留下了中外医学交流的印迹。我国诸多医药文献如《肘后备急方》《本草经集注》等相继在海外翻刻传世;大唐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授医药知识。中医药在日本影响深远,明治维新前称为皇汉医学。北宋时,中医和针灸传入俄罗斯。约在元代,中医药传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同时,我国从海外进口许多香料药物,丰富了中药品种,拓展了中医治法。明代中外交流频仍,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随行医官、医士和药士多达180 人,带有大量中药材,船队每到一地,都设帐施诊、送药,教当地人接生。郑和也从国外带回珍奇动植物,将其养殖和种植在南京狮子山静海寺,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曾实地考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海外,被达尔文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明清时代,我国为预防天花独创的人痘接种技术传遍世界,后英国人琴纳发展为牛痘接种技术,19 世纪又传入中国。
熟谙医史的毛泽东在1953 年12 月说:“我们中国如果说有东西贡献全世界,我看中医是一项。”[53]他对此有过多次阐述。据毛泽东身边的医生徐涛回忆,毛泽东曾说:“我看中国有两样东西对世界是有贡献的,一个是中医中药,一个是中国菜饭,饮食也是文化。”毛泽东认为中国饮食文化中也包含着饮食治疗的中医内容。“我们祖先在寻找食物过程中也发现了药物,药食同源,许多食物中医都可入药,像百合、山药、山楂、大枣,连葱姜蒜都可以治病。”[54]中医文化溶化在中华民族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无处不在。
习近平大力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他指出:“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许多国家民众广泛认可。”[55]他对中医药充满自豪。2017 年7 月24 日,他致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的贺信中如数家珍:“中国2500 多年前编成的诗歌总集《诗经》记载了130 多种植物,中医药学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植桑养蚕而发展起来的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56]2018 年10 月22 日,习近平在广东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考察时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57]他提倡借鉴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医药发展成就,不仅要“走出去”,更要“拿进来”,在开放中发展,在合作中共赢,“为促进人类健康、改善全球卫生治理作出更大贡献”[58]。习近平关于中医药文化交流互鉴的深刻论述,不仅有助于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且可以促使多元医药文化兼容并蓄、取长补短,更有助于建立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世界格局。2020 年5 月,习近平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呼吁:“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59]“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概念是习近平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的补充和升华,是我国促进世界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其思想理念成为习近平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的珍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推动中医药走出去,中医药以针灸为先导走向世界。来华学习中医的,最早学习的通常是针灸疗法。1951 年,苏联医师团17 人赴中国学习针灸6 年。中国多次派出针灸专家为外国政要服务,如为也门国王艾哈迈德·伊本、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等治病。1975 年,中医研究院举办首次国际医师针灸学习班。2010 年,中医针灸申遗成功。截至2019 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已有103 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60],并在全世界兴起了针刺疗法研究热。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影响进一步扩大。2003 年9 月25 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在北京成立。2008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北京举办首届传统医学大会,并推动形成《北京宣言》。同年,欧洲药典成立中药委员会。2018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已发布中医药国际标准63 项[61]。2019 年5 月,第72 届世界卫生大会25 日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11 次修订本》,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这一国际主流医学分类体系,有助于中医药真正走向全球,被纳入各国医疗卫生体系。迄今,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建设了数十个中医药海外中心,已与40 多个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签署了中医药合作协议。中医药已传播至全球近两百个国家和地区,有超过40 多亿人使用中医药或天然药物。
中医药作为世界传统医学的杰出代表,积极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公共卫生挑战,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贡献。中国著名的药学家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发现的青蒿素,不仅保障了中国人民健康,而且为人类健康做出伟大贡献:“屠呦呦的这一发现,缓解了亿万人的疼痛和苦恼,在100 多个国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尤其是儿童的生命。”[62]王振义、陈竺将传统中药的砷剂与西药结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明显提高,因此获得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中医药在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等传染病的防控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作为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一个亮点,在海外受到广泛关注。截至2021年7 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与150 个国家和地区交流分享中医药抗疫经验,选派中医赴28 个国家和地区帮助抗击疫情,向20 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中药产品[63]。2021 年9 月9 日,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三次会晤上讲话,仍然强调要加强传统医药合作,为抗击疫情提供更多手段。中医药在新时代展露全新风采,成为中国与其他各国共同增进健康福祉的重要载体。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祖国医学遗产,努力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药,坚持不懈地推动中医药与时俱进,坚持辩证法,推动中西医结合,建立健全中医药防治疫病机制,很好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增进了人民健康,尤其是新时代习近平提出守正开新、扬弃继承,使中医药健康养生智慧得以传播和推广,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促使我国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中医药科技创新不断结出硕果,中医药产业不断向着现代化迈进,中医药文化不断繁荣发展,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拓展。